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医药生物:医改投入规模将会进一步加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3日 09:48  顶点财经

  兴业证券 李劲松

  医改方案已经原则获得了国务院审议通过,未来三年政府投入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超过此前的预计,预计将推动医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

  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此次审议通过的意见和方案重点是施行五项改革: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4)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5)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点评: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带给医药行业成长的动力

  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从增加医疗消费人群、增强医疗消费能力和促进医疗消费等三个方面推动医疗消费,未来政府在三年中的投入将达到8500亿元,明显超出此前温家宝总理提出的7000亿元的投入规模。我们认为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的大规模的投入将直接推动医药行业快速增长。

  覆盖率提高将增加医疗消费人群。三年内将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截至2008年9月30日,参加新农合的人口8.14亿,参合率高达91.5%,基本上已经达到目标。2006年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1.6亿,2007年启动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改革正在逐渐扩大覆盖面。截至2007年我国的总人口数为13.2亿,若达到参保率90%,则约有11.88亿人将享受基本医疗保险。

  补偿标准将进一步提高。2010年将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人120元,较现有的新农合补偿80元的标准大幅提高。以11.88亿人的参保率计算,2010年政府投入将达到1425.6亿元,远高于此前我们以新农合的9亿人参保计算的720亿元规模。

  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和报销比例将促进医疗消费。方案指出将适当的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和报销比例无疑将促进居民的医疗消费需求,从而带动现有的医疗整体市场的快速扩大。

  公立医院改革将推动行业规则改变

  目前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的利益纠缠的核心是医药不分家,导致了医疗费用的快速增长以及医药流通环节的高昂代价。此次医疗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推动公立医院的改革。通过加大政府补偿,提高医疗服务的费用等手段实行医药分家试点,到2011年再逐步推广。医药分家将促进医药产业价值链中给予流通环节不合理的高利润向医院和生产企业转移,抑制药费的快速增长。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将提高医疗消费服务的便利性

  未来医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打破了现有的医疗消费必须在缴纳地进行消费的限制,增强居民医疗消费的便利性。同时增加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经费标准,也将推动现有的医疗消费范围的拓展。值得注意的是,特别提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表明了公共卫生政策将会对中医药产业进行适当的倾斜。

  医药行业板块受益程度不一正如我们此前的报告中再三强调的,医疗器械,特别是低端的医疗器械受益于国家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最明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重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将大量采购低端的医疗器械。主营消毒器的新华医疗、低端X光机的万东医疗、制氧器的鱼跃医疗。

  同时诊断试剂企业则伴随着基层医疗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就诊率的提高使得未来的市场也在快速增长中。细分市场的龙头企业,科华生物毫无疑问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医药制剂企业相比之下将是水火两重天,随着基层医疗保障的实施,普药市场的蛋糕将迅速扩大。首先是拥有独家品种的企业虽然面临则价格的压力,但是它们将独享市场的扩大推动企业盈利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其次是拥有品牌优势的普药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推广中占据先机。最后是医疗保障规模的扩大,带来的高技术壁垒的高端专科用药市场容量的增长。但对于规模偏小,品种不具备优势的小型医药制剂企业将面临着基本药物推广的进入门槛、医药分家驱逐疗效不确切的品种、品牌不具备优势、质量控制标准不断提高的压力。我们认为这些企业将会被市场逐渐淘汰,市场格局呈现强者愈强的格局。广州药业拥有的消渴丸、华佗再造丸;沃华医药的心可舒;独一味的独一味胶囊;康缘药业的桂枝茯苓胶囊;云南白药的白药系列;海正药业的血液肿瘤产品线;华东医药的免疫抑制剂;恒瑞医药的抗肿瘤产品线;哈药股份的抗生素系列及其强势的品牌优势。这些企业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基本药物推广和基层医疗普及的过程中受益明显。

    相关专题:

    两会特刊:新医改8500亿资金拆解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