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银行业绩突然变脸 行业衰退可能刚刚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 21:52  全景网

  全景网1月13日讯 眼下中资银行就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在刚刚踏入2009年之际,如果说海外机构的大手笔减持只是引起市场震惊,那么其后公布的银行业绩可谓对投资者将了一军。

  毋庸置疑的是,中国银行业不太可能回到五年前资不抵债的困境。即使在目前持续收缩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各大银行仍普遍维持着远超海外同行的高速增长。上周预告业绩的浦发银行表示,该行在2008年实现净利润125亿元,较上年劲增近1.3倍。

  但如此强劲的业绩并不能与歌舞升平划上等号;实际上,种种迹象显示,中国银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宣告结束。尽管浦发银行2008年净利润同比劲增近1.3倍,但四季度却较三季度环比剧降了50%;另一家股份制银行深发展本周一更是宣布,因受到大额拨备及核销的冲击,预计该行2008年全年净利润同比锐降77%。

  深发展的业绩预告令市场束手无策,其股票在周二罕见地以跌停价开盘。因为直至08年第三季度,深发展A的净利润仍是正增长77%,更别说06年全年超过3.5倍的增长率了。

  不过,深发展的业绩变脸也许将不是特例。深发展的董事长法兰克·纽曼周二证实,中国监管层在08年12月提出,商业银行应提高拨备覆盖率,优化资产负债表,清除历史问题,为2009年的业务发展做好准备。

  监管部门此举将直接影响大多数中国上市银行。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黄飙、谈煊发布报告指出,若按照银监会对国有大银行120%、股份制银行150%的拨备覆盖率来计提拨备,则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08年的每股收益将分别比原来预测下降54%、37%和18%。

  分析师普遍对银监会正视问题的态度予以肯定,认为此举有助于提升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不过,也有分析师质疑,监管层此次大幅提高不良贷款的拨备标准,或暗示其原先的不良分类存在明显的不谨慎,从而让中国银行业在眼下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隐患。

  以深发展为例。海通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邱志承指出,一般来说,在预期100%损失的情况下才会核销;而深发展公告称此次核销全部损失类、可疑类,以及很大一部分的次级类贷款,可能是因为这些可疑类及次级类贷款本来就应该划分为损失类贷款。

  他指出,从政策上来看,核销一般需要提交证明贷款全损的资料,税务部门才会允许核销;同时,深发展2005年之前形成的不良贷款在2007年经济景气顶点时都无法收回,暗示其全额损失的概率很大。

  瑞银预计,随着银行管理层采取更加激进的拨备政策以提高不良贷款覆盖率,中资银行2008年收益令人失望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该行更预计,截至第三季度的不良贷款余额很大而且覆盖率较低的银行第四季度的利润可能很低,甚至出现亏损。

  行业衰退可能刚刚开始

  投资者更加需要警惕的是,即使监管层这次一次性地大幅提高拨备覆盖率,可能仍无法抑制银行业业绩下降及不良贷款规模急升的势头。自去年底以来,中国公布的一系列政策均显示,中国政府希望银行业通过扩大信贷及降低信贷成本,以全力支持中国经济止跌回升——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这种指令性计划显然是强制执行的。

  其中,为刺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以防止经济下滑,自去年9月份以来,中国央行五度下调贷款利率(累计降息216个基点),已导致银行业息差大幅收窄——净息差每下降10个基点将导致上市银行盈利平均下降8.6%;与此同时,从去年11月份以来,中国政府还宣布了一系列的刺激经济政策,而国内银行无疑将降低信贷门槛,从而导致不良贷款再度上升。

  中银国际分析师袁琳指出,中国银行业本来自身抗周期的能力就不强,政策指导下的反周期贷款扩张更减弱了银行抗周期的能力,银行业的受损程度可能高于经济实体的衰退,而复苏的时间可能晚于其他周期类行业。

  她预计,未来随着企业和个人金融服务需求的减弱以及调控政策的影响,中国银行业的业务量以及利润率均会受到极大的挑战,此外资产质量的隐忧可能逐步变为现实。预计上市银行2009和2010年的净利润将分别同比下滑3.7%和26%;同时,支持经济增长的结果导致中国银行业在1-2年后陷入危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中国在2003年正式建立银监会,其后耗费5000亿美元清理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并通过让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先后上市,努力打造与世界接轨的银行体系。

  但自08年底以来,瑞士银行、美国银行、李嘉诚基金等外资机构先后大手笔地抛售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等中资银行的股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外资对中国银行业的失望情绪。(全景网/陆泽洪)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