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煤价下跌下游难言“利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04:2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 观察

  Observation

  □本报记者 李阳丹

  国际煤价最近一个月下跌幅度超过30%,国内煤价也悄然滑落至政府限价之下,供求紧张的局面也大为缓解。对于下游企业而言,此前绷紧的“成本”之弦可以略为放松。但建立在工业经济放缓基础上的煤价下跌,意味着下游行业也正面临萎缩,很难说是一种“利好”。

  今年以来,受自然灾害、煤矿事故等因素影响,煤炭供需形势偏紧,价格大幅上涨,秦皇岛动力煤累计涨幅超过80%。下游火电、水泥、钢铁等用煤大户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对几乎“一天一变”的煤价,却又只能被动接受。

  从钢材价格6月份开始松动以来,“焦煤——焦炭——钢铁”产业链的景气下滑,逐渐由末端的钢铁向上游传导:7月份,焦炭交易转淡;8月底,焦炭企业集体限产保价,却仍然没能挡住价格的跌势;到9月份,焦煤价格出现明显回落。

  而动力煤方面,在国家发改委两度发布限价令以后,秦皇岛煤炭价格就有所回落,在限价附近波动,近期更进一步下跌,部分煤种已经跌至限价以下。从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数据来看,9月份煤炭出矿价为每吨834元,与8月份持平。而此前的数据显示,8月份的价格比7月份上涨了14.44%。

  近期煤价回落,下游行业的成本压力得以缓解。中银国际分析认为,电力板块将受益于煤炭成本的回落,电力板块已经处在下降周期的底部。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煤炭供求缓和,价格下跌是以工业经济的放缓为代价的,而非生产能力提高或产量增长导致供给过剩所致,这无论是对煤炭工业还是下游行业,都难以构成“利好”。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现在煤炭价格有所下降,目前的价格对供电、供热企业而言,仍然处于高位。此外,煤炭库存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需求下降引起的。特别是7、8月份,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发电量明显下滑,显示我国工业经济增长放缓。

  钢铁产品从停止涨价到价格大幅回落,正是由于其下游房地产、汽车等产业需求放缓所致。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当价格在不断上涨的时候,表明下游还有能力承受,而一旦产业链上有一个点的承受能力下降,将迅速传导至上下游,整个产业链都将难逃厄运。

  电力行业遭遇也是如此。从发电量来看,前三季度全国发电量为25,9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74%,比去年同期的16.4%明显放缓。其中,9月份单月发电量为2,871.77亿千瓦时,增速仅为8.92%。受经济放缓、需求减弱、电力供应不足、严重自然灾害以及奥运期间的特殊措施等因素影响,全国统调电厂二季度以来发电量增速出现回落,尤其是6到9月份,增速下降更为明显。今年8月份,发电量比去年同期仅增长5.14%,为8年多来的最低增幅,其中,该月火电发电量的增速仅为1.8%。根据中电联的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3632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38小时。其中,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3805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66小时。

  煤炭作为上游基础性能源行业,明显受到宏观经济的周期性影响,同时也反映着宏观经济的走向。宏观经济景气是支撑行业的关键。长城证券的研究表明,煤炭行业的周期通常比宏观经济周期晚半年到一年。

  从长期来看,煤炭仍将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力,中国对煤炭的巨大需求仍然没有改变。麦格理证券研究员刘晓宁表示,只要中国经济还能维持一定速度的增长,煤炭的供应始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浼佷笟鏈嶅姟 
鏅烘姇鍔╁姏浼佷笟骞垮憡钀ラ攢  鏂版氮鏅烘姇-涓皬浼佷笟缃戠粶骞垮憡閲戠畻鐩�  pfpif.sina.net
鐖卞涔犱笂鏂版氮鏁欒偛  濂藉ソ瀛︿範 澶╁ぉ涓娿€庢柊娴暀鑲层€�  pfpif.sina.net
閲戣瀺鍗辨満濡備綍鐣欏  涓€鎵嬭祫璁� 涓€绾夸笓瀹� 鍏ㄩ潰瑙f瀽 鏂扮  pfpif.sina.net
鍚紝灏卞惉鍊煎緱鐩镐俊鐨�  閫氳繃鏇存潈濞佹洿鍙俊鐨勪俊鎭钩鍙颁簡瑙e叕鍔  pfpif.sina.net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