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业:调升存款准备金率影响因素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17:33 顶点财经

  银河证券 张曦 

  核心观点:

  为落实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08年1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央行数量型调控成为常态工具。继2007年十次调升准备金率后,本次是央行2008年第一次调整。相对价格工具,类似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数量工具将成为央行调控的常用工具,我们预期2008年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6%至16.5%,本次调整仅仅是2008年调控的开始。

  稳定性资金来源稳定性的约束力提高。存款准备率的提高进一步抽紧了商业银行稳定性资金的来源,体现为储蓄存款资金创值效率的下降。商业银行必须考虑拓展稳定性资金来源,以弥补存款准备金上缴后的资金缺口。对稳定性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势必进一步提高储蓄资金来源不足的商业银行的综合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到生息资产收益率水平的提高。

  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压力。我们的分析表明,在宏观与金融市场发展预期不改变的前提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尚不会出现问题,但是流动性风险在不断积累。对于那些对同业市场过度依赖的商业银行,其流动性风险大于资金来源相对稳定的大型商业银行。

  投资建议:我们依然坚持看好资金来源稳定性较好的大型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行银行和资金来源充裕且成本稳定的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维持对银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和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推荐的投资评级。

  超额备付金率并不充裕

  我们以2007年三季末财务数据为基础。按存款准备金率15%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在持续上调过程中已不再充裕。但我们并不认为商业银行会因此发生流动性风险,因于对于流动性管理较好的商业银行,事实上并不需要配置过多的超额备付金。

  流动性风险仍可控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对商业银行最大影响在于加剧了流动性风险。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冻结”的是商业银行稳定性的资金,因而增加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压力。我们以各家商业银行2007年三季末数据为基础,假设以下三种情景:(1)(现金+拆放同业+存放同业)与客户存款的比;(2)(现金+拆放同业+存放同业–同业拆入–客户存款*15%)与客户存款的比;(3)(现金+拆放同业+存放同业-同业拆入-同业存放-客户存款*15%)与客户存款的比。

  基于情景一:由于同业往来存款的存在,各家商业银行均表现为有充裕的资金可供周转;

  基于景二:除中国银行外,各家商业银行在支付了同业拆入资金及缴付了准备金后,仍有相对充裕的资金;

  基于情景三:如果进一步考虑同业存放资金的兑付,则全部商业银行均将面临流动性风险。因此,同业存放资金稳定性将决定银行流动性风险。

  由于我国宏观经济增长趋势并未发生逆转,因而第三种情景发生的概率较低。尽管各商业银行超额备付金率已降至较低水平,但还不至于产生流动性危机。

  但我们注意到,由于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主要“冻结”的是商业银行稳定性的资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不断积累。对于那些对同业市场过度依赖的商业银行,其流动性风险大于资金来源相对稳定的大型商业银行。

  中小型银行稳定性资金来源约束力提高

  存款准备率的提高进一步抽紧了商业银行稳定性资金的来源,体现为储蓄存款资金创值效率的下降。商业银行必须考虑拓展稳定性资金来源,以弥补存款准备金上缴后的资金缺口。对稳定性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展,势必进一步提高储蓄资金来源不足的商业银行的综合资金成本,进而影响到生息资产收益率水平的提高。对储蓄资金的追逐促进商业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亦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投资建议

  我们依然坚持看好资金来源稳定性较好的大型商业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行银行。

  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分别处于北京和上海全国两大资金洼地,资金来源相对充裕;加之两家商业银行均拥有庞大的公用事业单位存款,资金稳定性较高,且成本稳定。因而继续看好。维持对银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和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推荐的投资评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