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医药生物:体制变革孕育投资机会(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1日 16:52 证券导刊

  二、新医疗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受益面

  虽然具体医保方案尚在讨论中,但基本可以判断,国家会围绕“广覆盖、低水平”的原则继续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加速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医疗制度的变化将引起医药市场规模和市场结构极其深远的变革。

  1、新医改不断扩大医保覆盖面。新的医改制度覆盖主要来自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建设和新农村医疗合作制度建设,这样医保覆盖从原有的仅就业职工范围,扩大到了一般城镇居民和农村人口,从而实现了全民医保。

  目前全国有80多家城市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试点,2008年开始全面推广,将要覆盖80%的城镇居民,预计2010年实现全覆盖,这意味着将新增大约3.5亿人能够享受到城镇居民医保。根据现有的财政补贴方案,我们估计至少每年能新增2000亿的医疗费用供给。

  2、新医保制度建设带动相关配套服务行业。首先,医疗体系的建设必定要增加大量医疗诊断设备,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对各类型医院的设备配备有了明确要求;而这必将对相关医疗设备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其次,作为医改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医药分家”原则下,医药商业流通企业作为医院用药药物配送职能将进一步强化,至少南京医药的“药房托管”这种模式在实践中已经得到有益的尝试。

  三、新医疗改革改变医疗需求结构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医疗资源的分布和医疗费用支出结构呈现倒金字塔结构,20%的三级医院占据了80%的医疗资源。我们预计未来几年这种畸形结构将逐步被纠正。

  总体来看,有三种变化趋势:

  基层医院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含乡村卫生室等)等公立基层医疗服务单位是建设全民医保后的最大受益者,主要定位在普通病、常见病。

  中档医院将加速分化。原二甲等中档医院目前地位尴尬,预计将出现分化:一部分条件较好的将会转化为三甲医院;部分效益差、规模小的医院,可能会被转化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者是其他服务机构。

  高端医院门诊占有率逐步下降。今后三甲医院的主要职能将是诊疗疑难杂症、大病重病和教学研究上,随着基层医疗单位的职能得到恢复和强化,双向转诊实施后,三甲医院50%以上的门诊患者将被分流。

  总体来看,我们预测,随着各级医院职能的转换,未来高端医院门诊占有率逐步下降,但大病、重病患者更加集中,总用药规模不会下降,并且将进一步向专科药(主要专利药、品牌药)集中;而在基层普通病症治疗和预防的职能强化后,第三终端市场需求将迅速增长,普药、常用药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08年上市公司投资主线分析

  正如前面的分析,2008年,医药行业持续景气可以预期,随着需求供给结构的变化,各子行业冷热不均。我们认为,在整体看好医药行业的同时,可以从结构性变化中去寻找体制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2008年有以下五个角度去寻找投资主线:

  1、关注具有极强的新药开发能力的企业。在第一终端中,尤其三甲高端医院当中,由于用药需求结构的变化,预计专利药、特效药类企业将充分受益,重点关注恒瑞医药康缘药业双鹭药业等;

  2、关注普药类公司。“低水平、广覆盖”是我国医疗改革的方向;今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限价定点药品生产企业,已经明确了这类普药企业将在未来医改中受益,在第三终端将大有可为,重点关注双鹤药业西南药业等;

  3、关注中药品牌企业。“医药分家”使得OTC 销售显得尤其重要,而在OTC 第二终端,品牌依然是决定公司的重要因素,中药品种尤其适合OTC 销售模式,关注云南白药太极集团等;

  4、关注配套服务行业中的受益者。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新华医疗万东医疗等设备供应商也将受益;而诊断试剂生产商如科华生物达安基因,由于产品独特的服务属性,在重大疾病预防和治疗中将持续受益;

  5、关注商业流通中的龙头企业。预计医药商业流通“地区垄断、寡头竞争”格局的趋势暂时不会改变,关注具备规模优势的企业,如国药股份,已经表现出强大的布局全国的能力和动力;此外,关注南京医药,作为“药房托管”的尝试者和先行者,已经拥有成功的运作经验,未来很有可能在政府的推动下进一步复制和扩大业务范围。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