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业:紧缩不改增长趋势 风雨中前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13:23 顶点财经
渤海证券 陈慧 核心观点: 2008年中国银行业将在人民币升值与紧缩调控的大背景下前行。升值提升银行的重估价值,同时升值带来的大量外资汇集到银行体系,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经营收入、盈利模式带来正面影响。如果国家能利用本币升值的机会,促进贸易平衡、促成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保持宏观经济高速增长,那么银行是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 紧缩调控依然贯穿明年全年。加息使基准利差缩小,但各商业银行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结构。存款活期化趋势有利于节约资金成本、贷款长期化趋势有利于提高收益率。加之部分中长期贷款在每年1月1日重新定价,存款利率在存期内保持固定,因此利率调整的滞后因素对贷款的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实际上08年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是扩大的趋势。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降低超储率、资金业务调整等方式缓解,因此短期影响不大,但长期看边际影响增大,是对银行经营能力的一种考验。 由于本币升值和奥运影响等因素,我们判断明年的资本市场依然火爆,与资本市场联结的中间业务有保障,但增速有所减缓。宏观经济的向好使企业盈利稳定,偿债能力有保证,银行的拨备压力减轻形成对利润的反哺。加上所得税调整释放业绩,我们判断08年上市银行仍将保持44%左右的增长。 从估值看,银行的成长性在国内所有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而估值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仍有提升空间。随着资本补充渠道拓宽、行业重组和外资并购、单位资本盈利率提升等因素都将使动态估值下降。与成熟市场相比,我国银行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理应享受到成长的溢价。 我们看好具备多元化经营潜力、净利润持续保持高增长以及估值相对合理的银行。强烈推荐:工行、招商、民生、深发展、兴业,推荐:建行、中行、浦发、交行、北京银行 1.本文逻辑 在金融板块中,银行业是与宏观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行业。无论宏观经济在增速或增量上变化,还是在结构上有调整,都会对银行业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出口,都与银行业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他们的变化都会对银行业的利润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在做出2008年银行业的投资策略之前,先要把视野放宽、视线放高,弄清楚2008年银行业的发展置于什么样的外部环境之中,然后再从中观层面深入进去,通过分析影响银行业利润的各方面因素,得出08年银行业发展状况的结论。并简单分析从长远看银行业的经营战略。最后回归到资本市场,从国际经验、估值判断、资产配置等角度,得出08年银行板块的走势预测,进一步提出值得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 我们认为,这样的逻辑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尴尬、也避免了“就事论事”的片面。 2. 08年银行业在升值与紧缩的背景下前行 2.1人民币升值趋势不改,银行业长期受益 2.1.1人民币升值仍将继续 人民币升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界政治经济的压力,也有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改革,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港币和日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值,但相对于欧元和英镑来讲却出现了贬值。由于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因此人民币从汇率改革以来的“升值”,只是相对于美元和盯住美元的国家和地区,对整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程度很低。 2007年11月27日,我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会见了来访的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容克,欧洲中央银行行长特里谢和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随后容克2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欧盟已经与中国达成共识,即人民币对欧元应当加速升值。 人民币升值本身具有较大的政治色彩,预计在这次会晤之后,我国汇率将进入一个新的升值阶段,实现真正的全面升值,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更加强烈,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将会逐步加深。 2.1.2银行业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由于升值将提高人民币的购买力,提升人民币资产的价格,这对于以人民币为主要经营对象、总资产高达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商业银行来讲,无疑是重大的、长期的利好。 在人民币小幅稳步升值的情况下,会有大量的外资涌进来。这些进来的外资最终都会汇集到银行体系,从而给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经营收入、盈利模式带来正面的影响。另外,在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下,银行是最重要的金融机构,近九成的融资来自银行部门。因此,银行是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最直接、最大的受益者。如果国家能利用本币升值的机会,促进贸易平衡、促成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保持宏观经济高速增长,那么,银行业还将间接受惠于人民币的升值。 2.2紧缩调控对08年银行业影响不大 2.2.1以货币政策为主的紧缩调控仍将继续 由于经济中比较突出的三高(高投资、高信贷投放、高贸易顺差)问题没有得到明显改善,为避免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以及现有的通胀压力,因此未来政策紧缩的基调不会有大的变化。更多的将以市场手段为主,包括上调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提高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 2.2.2加息对银行影响不大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代表全社会的资金成本,加息将增加资金使用成本。对于企业来讲,加息将增加企业财务费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加息意味着付息负债成本上升。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势头下,企业投资回报率的提升足以弥补资金成本的上升,因此来自企业的借贷需求不会下降。而商业银行“存短贷长”的特性,也使得加息有利于存贷利差的扩大,银行放贷冲动更强。这部分内容将在后面有详细论述。 2.2.3上调存款准备金对银行影响不大 央行通过货币政策收缩流动性的效果实际上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即可以通过超额准备金缓冲紧缩的影响、又可以通过加强资金业务来应对紧缩。资金业务是指各类投资业务,它比信贷业务更灵活,为紧缩调控预留出空间。这部分内容也将在后面有详细论述。 2.2.4借道信托产品明年信贷紧缩影响不大 央行每年1月份确定当年贷款总额度,07年信贷额度为增幅指标不超过15%。在经历了2007年四季度新增贷款超速急刹车后,即将到来的2008年,商业银行仍然无法乐观。明年信贷进一步紧缩的传言在银行业内已甚嚣尘上。传言还不止信贷增速指标,还有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将有可能按照季度控制,如果大量超额发放信贷将面临处罚。 尽管信贷政策最终要到2008年1月才能由央行最终确定,但紧缩力度增强毋庸置疑。但不少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在监管层严控银行年内贷款新增额度的情况下,为了满足一些优质企业客户的贷款需求,各家银行纷纷利用与信托公司合作,设立专项贷款资金信托产品的方式,为相关企业融资。通过理财产品的发行来募集资金,以此来缓解贷款额度紧张与优质企业贷款需求的矛盾,进而维系跟优质企业客户的合作关系。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借道理财产品等形式缓解贷款压力将长期存在。 今年四季度出现的“无款可贷”现象正是反应了企业的需求强烈,预计这部分需求将在明年1季度集中释放。同时我们看到,贷款收益最高,且越早放贷利润越高,商业银行自身的放贷冲动也迫使央行的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并不能严格要求,而总是超出预算。 2.2.5紧缩政策不能抑制流动性 虽然央行也试图通过紧缩政策来抑制流动性,但显而易见在升值期间紧缩措施的效果不明显。以上包括加息、上调准备金率等政策仅能缓和流动性过剩,而不能消除流动性过剩。总体来说,本币升值期间,流动性是充裕的。而流动性相对过剩,表现为银行体系可用资金充裕,既有利于银行做大信贷业务,也有利于做大资金业务。流动性过剩对银行的影响短期偏正。 3.从中观层面分析08年银行业增长的动力犹在 3.1息差收入仍将扩大 根据公式:息差收入=生息资产*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付息负债*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影响息差收入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点: (1)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的规模以及匹配;(2)央行基准存贷利差的变动;(3)各种资产负债重新定价的时间。 将上述问题分解成以下几点加以论述,进而得出08年息差收入仍将扩大的结论。 3.1.1加息有利于存贷利差扩大 前面判断了紧缩政策仍将继续,为减轻通胀压力,加息仍将是央行明年采取的主要货币政策之一。我们的结论是:加息有利于存贷利差扩大。 在本轮的加息周期中,一年期存贷款利差是缩小的,但一年期贷款和活期存款之间的利差是扩大的(07年5次加息活期存款利率仅提高了9个基点)。而实际上,活期存款占总存款的比重较大,且受益于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流动性日趋过剩激活了房地产和股票价格,从而诱发了居民理财行为的释放性增长,活期存款占比上升的趋势在增强,存款活期化有利于节约资金成本和贷款长期化有利于提高收益率,因此实际上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是扩大的趋势。 3.1.2 07年加息的累计效应08年释放 07年加息效应08年释放主要是因为贷款利率调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个问题主要阐述的是存贷款重新定价的问题。除了占比极少的中长期贷款属于固定利率贷款外,部分中长期贷款在每年的1月1日重新定价,包括全部的浮动利率按揭贷款;还有部分中长期贷款是以季/半年/年为周期重新定价,但主流方式是以年为重估周期。 存款利率在存期内保持固定,其调整在存期结束后通过续存发生。考虑到商业银行活期加三个月内到期的存款占比达到70%,因此利率调整的滞后因素对贷款方的影响更为显著。 通过测算,07年5次调息后存贷款利差有望上升29个基点。 3.1.3升值背景下固定资产投资支撑贷款规模增长 因为驱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工业化、城市化、国际产能转移浪潮三大动力不变,所以中国的宏观经济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而三大动力都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目前阶段,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发达,所以金融脱媒现象并不十分严重,绝大多数项目资金依然来源于银行信贷。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增长的支撑作用将是长期的和可持续的。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阶段,流动性过剩更加有利于银行放贷。 3.1.4房地产相关贷款仍值得期待 银行有关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贷款,一个是对购房者的个人按揭贷款。我们预计房地产投资在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也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企业贷款需求依然会比较强烈。在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居民自住房的供求缺口条件下,来自居民的消费贷款需求也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最终房地产相关贷款仍维持高速增长。 3.1.5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贷款能力影响不大 央行07年内已经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到14.5%,创下历史新高,但从效果看并不明显。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实际上是想通过影响货币乘数,达到降低贷款增速的目的。而实际上,一方面,为对冲外汇而投放的基础货币依然强劲增长,抵消了降低货币乘数的效果;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通过降低自身超储率、降低债券投资等方式补充上缴央行的数额,而不会影响到贷款能力。实际上只有配合其他的紧缩政策,则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才逐步能发挥作用,逐步改变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从而对银行的贷款能力起到遏制作用。 3.1.6债券投资大有发展机会 相对比贷款和其他生息资产而言,债券资产兼具流动性和收益性的优点,在目前央行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下,债券投资是商业银行管理流动性的重要手段,扩大债券投资的规模是必然选择。 3.2中间收入受益于资本市场的繁荣 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需要动用自己的资金,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业务、代理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类中间业务、咨询顾问类业务等等。它是银行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延伸,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资本市场虽然分流银行资金,但同时也促成中间业务爆发式增长。中间业务受益于资本市场繁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受益于与证券市场相关理财产品(标的物为股票、债券、基金等等)的发行与托管;2.受益于券商第三方存管存管费的收取;3.有力推动了结算、清算等传统业务发展商业银行战略经营转型的核心内容就是增加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息收入,向多元化盈利模式转型。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利润增长的加速器。 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较低,一般在10%左右,比例最高的招商银行,这一比例也只有15.23%。而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般为40%-50%,个别如花旗银行则达到了80%,差距显而易见。 总之,与资本市场相关联的第三方存管业务和相关理财产品的发行和托管,将是银行未来非息收入的最大增长点。除此之外,随着商业银行财富管理、资产托管、融资顾问、银行卡等业务转型上的全面提速、股指期货的推出、以及企业年金市场的扩容,可以预见08年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将继续迎来爆发式增长,中间业务对营业收入的贡献不断加大。 3.3经营效率提高 成本收入比持续下降 上市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表现为在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银行的营业费用并没有跟着大幅上升。从统计看出,各家银行07年中期的费用收入比均低于06年。06年上市银行平均费用比为40.41%,07年中期下降到35.05%。而与此同时,07年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8.46%、80.91%。 3.4资产质量提高 拨备反哺利润 宏观经济不断向好,银行的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主要通过企业的偿债能力来体现。实体经济向好,企业的资产回报率上升,偿债能力不断提高,不良贷款形成率普遍下降。 07年上半年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双降,在保持较高拨备覆盖率水平的同时,得以实现拨备压力减轻和盈利空间的释放,表现为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增长率快于拨备前利润和主营收入增长。 我们认为,随着风险防范意识的逐步加强,风险控制水平的逐步提升,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在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币升值的拉动下,实体经济的偿债能力和抵押资产的升值有望继续为银行提供资产质量保障。未来随着监管体系的完善,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大大增强。 3.5所得税并轨释放业绩 从08年1月1日起,我国企业所得税率正是由33%降低到25%。同时新企业所得税法扩大了税前扣除范围,减少了税基,上市银行的实际税负将可能低于25%的名义税率。 07年前三季度,我国上市银行的平均有效税率为33.13%。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仅考虑法定所得税率下降的影响,则上市银行的业绩将提升12.16%。其中,提升幅度前三大的为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 4.外延扩张与多元化经营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扩张能把企业做大,多元化经营能把企业做强。多元化经营往往伴随着外延扩张,外延扩张也会促使多元化经营。外延扩张和多元化经营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 4.1当代银行的发展史是一部并购史 纵观国际大银行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一部并购史。许多大银行都是通过不断的兼并收购迅速实现自身资产规模的增张、业务品种的增加和地域扩张。汇丰控股就是通过不断的并购,从1991年资产规模1604.8多亿美元的一家香港本土银行,发展成2006年资产规模18607.58亿美元的立足于欧洲、美洲、亚太的国际第三大银行。 我国银行要想做大做强,收购扩张是必然选择。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是收购参股境外金融机构或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4.2多元化经营赢得更大利润空间 目前我国金融行业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金融市场混业经营的趋势已经得到监管当局的认可,混业经营是大势所趋。已经有部分银行通过股权投资形式进入证券、信托、保险、租赁领域。通过扩充服务价值链,赢得更大的利润空间。目前大多数银行已经做好布局成立金融控股公司进行多元化经营,比如中信集团、光大集团、中国银行集团。其他银行业开始发力,包括民生收购陕国投、交通银行收购湖北国投等。 基于金融脱媒和同业竞争的压力,多元化经营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最大的看点。我们认为大银行相对具有广阔的前景。 5.二级市场银行板块的投资策略 5.1本币升值期间银行股跑赢大势 本轮牛市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升值有关,银行则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实证表明,在本币升值的国家,其银行股的表现一般均强于同期大盘。未来随着人民币的加速升值,银行板块的投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日元升值从1971年持续到1988年,其中1985-1988年为加速升值期,而银行股走势明显强于大盘。这种现象,在韩元、港元升值期间同样出现。 5.2估值仍有优势 国内各行业估值比较看,2008年银行业市盈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成长性处于较高水平,说明银行业的估值空间仍有提高的空间。 国际估值比较看,目前中国的估值水平最高,动态市盈率36.37倍。而日本13.16倍、韩国6.90倍、美国11.57倍、德国14.23倍、香港16.42倍、印度15.91倍、台湾18.57倍(彭博、2007年12月7日收盘价)。 但是我们应看到,中国封闭的资本市场下,较多的流动性追逐较少的优质股票,从而抬高了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与资本自由流动国家的可比性不大。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中国的银行业正处于成长阶段,中长期盈利增长趋势得以确立。首先,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经过资本金扩充后实力大增,相对估值的比较优势效应开始显现,中长期投资价值逐步被市场所发现和挖掘;其次,随着资本补充渠道拓宽、行业重组和外资并购、单位资本盈利率提升等因素都将使动态估值下降。再次,宏观经济转型、金融体制改革、以及行业监管方向的国际化等经营环境因素的变化,有利于提升银行经营素质,提高其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推动国内银行业从此迈入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看到,在日本和韩国市场上,银行在高速成长期时都享受了成长的溢价,我国的银行在目前的高速成长期中也应该享受到成长的溢价。 5.3股指期货背景下,资产配置的必要砝码 股指期货一旦推出,大市值股票将成为各家机构资产配置的必要砝码。银行凭藉其规模优势,战略地位尤其重要。特别是前十位以内的权重银行股的交易活跃度,将促进这些股票的价值发现,有利于投资者规避系统性风险。 5.4选股思路行业评级:看好。 我国以投资和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短期内不会改变,企业融资对间接融资体系的高度依存决定了银行在中长期经济增长周期中能充分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保持高速的规模扩张和利润增长。而银行系统的风险仍在可控范围内影响不大。08年所得税率下降对银行业整体利润起到释放作用,07年上市银行整体利润增长56%,我们预计08年仍能保持44%左右的增长率。考虑到股指期货背景下银行板块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我们给予行业评级为:看好。 根据子板块经营特性和成长性选股 国有银行选股理由:基于盈利能力和外延式扩张带来的业绩提升,同时考虑大市值股票战略地位。 我们认为国有银行规模优势已然沉淀,拥有最多垄断性资源。在零售业务、中间业务上具备天然优势。在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下,国有银行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强烈推荐:工商银行;推荐:建设银行、中行股份制银行选股理由:基于品牌优势和较强的综合化经营能力;同时考虑大市值股票战略地位。 股份制银行具有较强的执行力,灵活的经营模式能够保持成长的可持续性,具备成长性溢价。同时所得税率下调对股份制银行影响最大。强烈推荐:招商银行、民生银行、深发展、兴业银行;推荐:浦发银行、交行城商行选股理由:基于地域优势和异地扩张能力。推荐:北京银行 5.5重点公司 工商银行:四大核心优势奠定王者地位,海外扩张开辟新的业务空间 工商银行是中国最大的银行,具有其他银行无法复制的规模优势、全面的多元经营平台、广泛的销售渠道网络和坚实的客户基础,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最大受益者。 工行的规模优势已经沉淀,在同质化竞争中有先发优势。较高的资本充足率和较低的贷存比,使得工行有足够的资产调整空间,在紧缩调控背景下,抗风险能力强。 工行已经搭建起自己的综合业务平台,包括基金、信托、投行、保险等。凭借已经初具形态的多元化经营优势,工行已经在中间业务竞争中胜出,这符合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而且工行的这种优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体现的更加明显。 销售网络和客户基础也为资金业务搭建起平台,有利于发展高利润的零售业务和个人银行业务。 收购南非标准银行和澳门诚兴银行有助于分散风险,同时开拓新的业务空间。 总之,工行凭借相对较低的风险系统和相对平稳的增长,确立了自己稳健成长的行业地位。应给予更高的估值,目前估值水平低于建行,预计07、08年0.256、0.355元。 招商银行:最好的零售银行,品牌与战略保证持续高成长 拓展零售业务一直是招行致力发展的目标,实际上这种战略的效益已经开始显现,其先发优势已经确立。 利息业务方面,首先,以个人房贷、信用卡为主的高利率零售贷款增长迅速。这两部分贷款增速受宏观紧缩政策影响不大。这表明招行的贷款平均收益率在上升,也表明招行利息收入的上升速度高于行业平均;而存款上,招行的一卡通发展势头迅猛,招行的活期存款占比超过50%,利息支出/存款是所有上市银行中最低的。在加息的背景下,它意味着成本的上升速度低于行业平均。 招行零售中间业务已经进入了收益逐步显现的时期,招行根据自身特点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盈利模式与业务架构。零售中间业务在整个业务体系中的比重不断加大,招行的非利息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相对大,非利息业务对资本要求比较低,受宏观调控压力较小;这也是招商银行未来成长的最大亮点。 拨备覆盖率一直处于行业内较高水平,预计08年为180%。可见招行的谨慎原则,表明招行应对风险的能力很强,能有效缓解净利润的突然下滑。我们预计07、08年公司净利润增长率为90%、70%。EPS为0.91、1.55元,目前08年PE不足30倍。 民生银行:加快构建金融控股平台,提高综合竞争力 费用率下降释放业绩。民生的费用率一直是上市银行中最高的。但我们看到民生正努力改善这种局面。原因是零售业务已经铺开、信息系统等科技建设08年将完工、中间业务的基础建设已经完成。从今年以来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2007年前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为42.80%,比去年末下降了5.70%。公司表示有信心在三年内将费用收入比降低到35%左右。 资产质量行业内排名靠前。民生银行在A股上市银行中不良贷款率之低仅次于宁波银行。拨备覆盖率达到155.57%,同样位居行业前列。优异的资产质量不仅是商业银行实现稳健发展的基础,更是2007年各上市银行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之一。这也是我们看好民生银行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原因。 中间业务实现突破进展。民生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上半年增长54.39%,但第三季度实现突破性增长,前三季度一共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9.88亿元,同比增长118.34%,贡献了10.04%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12个百分点,与以中间业务见长的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同行的差距明显缩小。无论是收入增速还是对营业收入贡献度,也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金融控股集团战略值得关注。2007年9月公告称入股陕国投成为第一大股东。后续民生银行还拟分两步入股美国联合银行控股集团。民生银行构建金融控股平台步伐加快,有利于提升未来发展潜力、盈利能力以及公司品牌影响力。 看好公司中长期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07-08年EPS为0.44和0.65元的预测,目前公司08年的动态PE为24倍,在股份制银行中最低。我们认为公司08年合理PE为30倍左右,合理价位19-22元。 深发展: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外延式扩张与内涵式增长齐头并进 再融资和权证行权使公司摆脱资本瓶颈。根据银监会规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为8%和4%。截至9月30日,深发展核心资本充足率刚刚达标,而整体资本充足率仅为4.27%,低于8%的监管标准,在上市银行中最低。但是这种局面有望改善。第一,深发展于股改期间派发的12月28日到期的2.087亿份认股权证已于11月份开始行权,若第一批权证充分行权,将为深发展带来近39亿的核心资本。第二部分权证于2008年5月进入行权期,若全部行权,将再带来20亿的核心资本。第二,深发展三季末核心资本充足率已达标,从而满足了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的条件,预计公司将在明年年初发行80亿元的次级债。第三,公司向宝钢集团定向增发预案已经通过董事会审议,如果定向增发成功,将募集资金约42.18亿元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届时深发展立将成为资本充足率达12%以上的资本富足的商业银行,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公司持续发展的资本瓶颈问题。 多渠道补充资本金后,公司将赢得更多发展机遇。资本充足率达标后,将突破发展的瓶颈,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将加快在新城市设立分行的步伐,继续巩固零售业务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等优势业务,拓展创新业务,内涵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齐头并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预计07、08年EPS为1.16、1.74元。 兴业银行:处于快速成长期 兴业银行以其鲜明的高增长速度区别于其他上市银行。2004-2006年三年间公司总资产、贷款和存款的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了35.42%、30.78%和24.32%。今年前三季度贷款依然保持增速21.59%,居行业最高水平。新增贷款中估计至少50%以上为按揭贷款。这部分贷款质量较高,毛利率较高。虽然存款增速远低于贷款增速,但公司采取了主动性负债管理,即发行金融债改善公司吸存能力较弱的局面,为公司零售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发放提供有利支持。从银行获准筹建南宁分行及哈尔滨分行来看,业务扩张的趋势依然很明显。 公司独有的“银银平台"战略为其中间业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非息收入的增长全年预计在150%甚至更高的水平,同时资本市场的繁荣使得兴业银行手续费快速增长,公司第三方托管业务在业内仅次于国有四大银行。预计07、08年EPS为1.59、2.26元,同比增长67%、4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