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银行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至14.5%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4:26 顶点财经

  国泰君安 伍永刚

  投资要点:

  事件:央行07.12.8日宣布,决定从2007年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评论:

  1、政策目的及后续走势

  主要目的:抽紧银根、严控信贷、强化紧缩预期、调控股市

  这是2006年以来第13次、也是07年以来第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次上调后一般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4.5%。

  在前一次(11月11日)点评“银行法定存款

准备金率上调至13.5%”中,我们认为,“2007年进一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已非常小,除非银行信贷增速仍居高不下;银行股价仍强势不减”。然而时隔近一个月,央行便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幅度达1个百分点,有些超出预期。其主要原因或目的在于以下4个方面:

  银行信贷增速过快;抽紧银根;强化紧缩预期;调控银行板块,以达到调控股市大盘,并为股指期货营造合时的市场环境。

  (1)信贷增速过快。在今年央行已经5次加息、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采取公开市场操作甚至严厉的窗口指导的情况下,信贷增速仍续创新高。10月份贷款增速创出18.02%新高,人民币新增贷款达3.5万亿元,远超2006年全年指标。因此,央行此次上调目的就是要抽紧银根,严控信贷。

  (2)抽紧银根。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总额约38万亿元左右,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将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3800亿元,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相应减少。

  (3)强化紧缩预期。意在向市场发出一种紧缩流动性、严控信贷的强烈信号,也表达了央行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双防”,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志在必得的坚强决心;提前强化预期,以利于后续调控。

  (4)通过调控银行板块,达到调控股市大盘,并为股指期货推出营造合时的市场环境。

  后续政策走势:市场化、行政化两手并用

  为了力保中央

宏观调控之大局,2008年,央行极有可能从市场化、行政化手段两方面同时下狠招。市场化方面,存款准备金率突破15%已成必然,而且有可能上调到18%左右,再配合加息和发行央票。行政化手段方面,央行有可能将窗口指导演化成计划指令,以确保宏调目标成功。

  2、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负面影响约1.2%左右

  上调存款准备金对银行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增加直接导致收益减少;二是流动性紧缩后银行配置的信贷减少导致总的收益率下降。

  仍假定银行流动性调减占法定存款准备金增量比重为100%。经过测算,我们认为,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负面影响为1.2%左右(对净利润的负面影响)。

  3、银行股:短期调整可能性较大,维持长期增持评级

  从银行业基本面分析,本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的实质影响上升(-1.2%);而且会影响对2008年银行业增长预期,如我们已将2008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目标由原来的16%上调至18%,由此影响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约2个百分点,即2008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长由原来预期的45%向下调减为43%。

  从市场层面看,银行股与大盘调整本似有企稳之象,突然挨这一超预期大棒后,短期有可能加剧调整。从技术上看,也有可能加速寻底后,迎来一波反弹。从长期看,我们认为,货币紧缩不改银行股长期向好趋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