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石油化工:2008年行业压力将要继续加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1:41 顶点财经

  国海证券 陈东晓 

  核心结论:

  1、2008年国际原油将维持在高位运行;

  2、油价上涨直接影响全球塑料业;

  3、2007年化工行业运行态势;生产保持稳步快速增长,产品价格升多降少,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增势有所回落;

  4、2008年化工行业展望:节能减排压力;出口压力;政策出台力度可能超出预期,能源价格将加速理顺,企业成本加大;

  5、2008年化工行业中的部分景气子行业以及潜在投资机会:聚氨酯等新材料行业、煤化工行业以及国家可能政策出台的影响行业。新材料等具有技术壁垒、国家扶持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以及产品领域,因此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配置重点上市公司:烟台万华(600309)、星型材料(600299)和山西三维(000755);关注上市公司:中国石油(601857)和中国石化(600028)

  2007年11月21日,国际油价再次刷新历史记录,每桶价格达99.29美元,逼近每桶100美元的大关。为满足不断上升的石油需求、缓解市场对创纪录高油价的担忧,欧佩克9月份同意将日产量增加50万桶。之后,油价上涨了大约30%,离每桶100美元的关键价位已是咫尺之遥,使人担心全球经济增长会受到油价的潜在影响。

  导致本次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直接因素有三个:第一,土伊边境冲突。第二,墨西哥湾持续的恶劣天气,导致墨西哥一大部分石油出口暂停,加剧了市场供给紧张气氛。第三,由于美国经济遭受次贷危机,美联储在10月31日第二次降息,大大刺激了原油需求。但国际原油价格在两个月之内大幅攀升27%,其中掺杂了很多中长期因素,比如石油的稀缺性导致国际供求关系偏紧、美元的贬值压力、很多国际投资者参与了石油价格的炒作等。国际油价在9月之后急剧飙升,最为重要的是美元的持续低迷,它为国际炒家的投机行为提供了持续的套利冲动,造成了油价大幅上涨。

  欧佩克1 2月5日,在沙特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会议决定维持目前的产量不变。此次部长级会议做出不增产决定,而欧佩克的这个决定将可能带动国际油价冲击新高。

  目前全球的石油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石油控制权从大公司转到了主权国家手中,从而国际跨国企业对原油价格的控制力减弱造成价格不确定波动因素增强。即使考虑到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减慢对高油价的影响,预计原油价格将依然保持在高位的可能性很大。

  二、油价上涨直接影响全球塑料业

  1、聚乙烯和聚丙烯实现价格传递

  近年来,原油价格一路走高,本月初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更是创下了每桶99.29美元的新高。与此同时,全球市场需求强劲,推动大多数通用树脂生产商在此背景下实施扩产。对于聚乙烯和聚丙烯生产商来说,今年的行情尤其喜人。它们已经成功地将上涨的石油和原材料价格向下游传递,同时保持了一定的利润空间。

  (1)聚乙烯:超级因素支撑市场繁荣

  在聚乙烯市场中,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终端用户需求旺盛,对生产商转移上涨的原料和能源价格起到了一定的支持作用。2007年10月1日,欧洲聚乙烯生产商宣布所有牌号的聚乙烯价格都提高40美元/吨,市场繁荣周期预计将延续到2008年。

  (2)聚丙烯:原料紧张,成本提高

  全球汽车燃料需求飞速增加,驱使更多的裂解生产商利用催化裂化装置最大程度地生产汽油和柴油。这导致丙烯供应紧张,同时推高了石脑油价格。石脑油价格的上涨,使蒸汽裂解生产商倾向于更多地生产碳二组分而不是碳三组分。与聚乙烯生产商一样,聚丙烯生产商在过去的一年中也成功地将新增的原料和能源成本传递出去,同时获得了应有的利润。聚丙烯生产商主要受益于下游市场需求旺盛。亚洲和中东地区已经宣布的大部分大型一体化石化工程都是乙烯-聚乙烯综合厂。其中一些装置生产聚丙烯,但另一些则不生产聚丙烯。而且聚丙烯生产商破除瓶颈或者扩能工程也比聚乙烯生产商要少。因此,2009~2010年,聚丙烯市场可能不会像聚乙烯市场那样会有许多新增产能投产。

  2、聚苯乙烯:受替代产品挤压需求下降

  截至今年三季度,北美洲聚苯乙烯需求同比下降3%。亚洲和中东的新增聚苯乙烯产能将会在未来几年陆续投产。市场的供过于求将可能导致苯乙烯到岸价格持续走软,使得北美生产商将富余的苯乙烯单体出口到欧洲或者亚洲的难度加大。市场原料平衡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聚苯乙烯市场因受到替代产品打压需求下降,而原材料成本上升更使企业处境雪上加霜。

  3、聚氯乙烯:全球各地冷热不均

  今年夏季欧洲聚氯乙烯生产商面临很多经营难题,这为美国聚氯乙烯生产商提供了发展机遇。CMAI表示,仅2007年6月,欧洲市场的氯乙烯单体生产能力就下降了20%。美国出口到亚洲的聚氯乙烯价格一直坚挺,但最近有走软趋势。

  东北亚地区聚氯乙烯增速最快,尤其是中国市场。2005~2010年,中国的聚氯乙烯市场需求的年均增幅将在8%以上。尽管市场需求增长迅速,但由于当地新增生产能力陆续投产,2008~2009年,将会有更多的聚氯乙烯新增装置投产,中国需要进口的聚氯乙烯正呈下降趋势。

  三、石油化工各子行业景气度

  从石油化工子行业景气指数看,2007年受原油等资源价格持续上涨影响,除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行业的景气度依然保持较高位置运行,在国内外消费需求旺盛背景下,其他子行业维持相对稳定格局。

  四、2007年化工行业运行态势

  2007年年前三季度,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全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8211亿元,同比增长20.2%。生产保持稳步快速增长,产品价格升多降少,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增势有所回落。

  1、生产稳步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化肥(折纯)累计产量为4310.5万吨,同比增长13.8%,其中氮肥3144.7万吨,同比增长12.2%;农药原药累计产量为127.4万吨,同比增长20.6%,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占农药的比例已下降到37.1%。

  “三酸两碱”中,仅盐酸产量是个位数增长,其他都是两位数的增幅。今年以来乙烯生产增速随着油价的起伏而逐季回落,前三季度累计生产778.7万吨,同比增长14.7%。但纯苯、精甲醇生产依然保持快速增长,累计生产纯苯333.8万吨、精甲醇720.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0.3%和38.2%。前三季度,合成树脂累计产量为2249.3万吨,同比增长18.5%;合成橡胶累计159.7万吨,同比增长13.7%;合纤原料也仍保持较快增速,合纤单体和聚合物产量分别为760.2万吨和83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0%和17.5%。

  在出口快速增长的拉动下,轮胎外胎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前三季度累计生产轮胎3.87亿条,同比增长23.8%。其中子午线轮胎1.76亿条,同比增长35.3%,轮胎中子午线轮胎比例达到45.4%。

  2、产品价格高位波动

  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石油化工产品价格总体呈现高位波动的走势。在行业重点跟踪的174种石油化工产品中,平均价格同比上升的有109种,占62.6%,价格下降的有60种,占34.5%。

  无机化工原料价格坚挺,前三季度平均价格同比上升的有21种,占67.7%;价格下降的有8种,占25.8%。9月份,硫酸市场均价达到584元,同比上涨39%;盐酸市场较为平稳,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价格有小幅上升;片碱价格2890元,液碱价格570元,同比分别上涨21.4%和7.5%;纯碱均价达到1720元,同比上涨4.9%;电石均价达3040元,同比上涨12.6%。

  有机化工原料市场盘整,前三季度平均价格同比上升的有48种,占2/3;价格下降的有23种,约占1/3。芳烃类产品受油价影响普遍回调,甲苯、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等产品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农化市场总体维持平稳化肥产品中,硝酸铵和普钙价格较之去年同期有大幅上涨,除尿素价格略降之外,其他化肥品种都温和小涨;农药产品市场走势平稳,产品价格稳中略升。

  塑料树脂产品价格疲软在跟踪的16种塑料树脂产品中,与去年同期相比,价格涨跌各占一半。9月份,5大树脂产品除聚氯乙烯价格略涨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橡胶市场价格窄幅波动今年以来,无论是天然橡胶还是合成橡胶市场走势都略显萎靡。进入8月份之后这种状况有所改善,天然橡胶的供应量有所减少,9月份市场止跌回升,合成胶价格波动较大。

  3、出口增势有所回落

  据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完成出口交货值2651亿元,同比增长22.9%。全行业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3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其中进口1590亿美元,增长16.4%;出口738.2亿美元,增长34%;贸易逆差851.8亿美元,同比扩大4.5%。1~9月累计,进口原油12407.6万吨,同比增长13.6%;原油贸易逆差达到557.7亿美元,同比扩大12.7%,占整个行业逆差的近2/3。

  2007年7月1日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增势有所回落。前三季度固体烧碱出口33.9万吨,同比增长2.3%,增幅比上半年累计回落10.4%;纯碱出口124.8万吨,同比下降10.1%;碳酸钡出口15万吨,同比下降13.4%;碳酸锶出口2.1万吨,同比下降31.8%。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将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预计2007年全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增幅将在20%以上,产品销售率在98%以上,全行业产品价格将保持增多降少的水平,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将在20%左右。

  五、2008年化工行业展望

  2007年前三季度看,我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生产增长,效益增加,但投资增长过快,结构性矛盾突出,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经济运行处于四大因素的掌控之中。这四大因素一是经济快速运行格局不变,国内外消费需求旺盛;二是能源、资源性产品供应趋紧;三是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拉动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难以抑制,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浮出水面。2008年上述问题将继续延续,从而贯穿于2008年全年行业经济运行之中。

  1、节能减排压力

  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现在,我国资源和环境已经难以支撑“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不协调”的粗放型增长了。“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增强环境保护的约束力,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对于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短线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采取鼓励发展的政策;对于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的长线产业和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项目采取限批或不予准入政策,进而保证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节能减排将鼓励企业的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提高投入产出比。同时将大大抑制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发展。石化行业是国家节能减排监控的重点行业,该行业企业在资源价格较高的环境状况下,节能减排压力将短期抑制行业利润增长,长期看对我国石化行业结构升级是有利的。

  2、出口压力

  2007年7月1日国家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出口增势有所回落。见表一,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将导致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加剧。在出口放缓和而寻求国内需求的形势下,将可能出现众多大宗型产品的化工企业竞争激烈,成本优势、规模化和产业链延伸的企业将能获得相对竞争优势。

  3、政策出台力度可能超出预期,能源价格将加速理顺,企业成本加大

  从2007年11月出台天然气工业价格的调整上涨50%事件看,国家将在资源、能源和环保等方面的政策以及执行力度将超出预期的加快,这里可能包括天然气等市场价格的接轨、资源税从价计量的改革、环保标准的提高、成品油的价格机制形成以及可能的燃油税的推出。从国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力度看,上述的政策都可能提前执行和出台,在标准要求严格程度方面可能超出目前一般预期。这样,化工企业成本将大大增加,优胜劣汰的格局难能避免,从而通过竞争来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

  从表二里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具有周期性的化工行业,目前2007年和2008年动态市盈率均在30倍以上,与国际市场对比明显高估。而在国际市场中化工子行业——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市盈率是远高于整个行业市盈率的子行业。目前我国专用化学产品制造业2007年和2008年动态市盈率分别是30.14倍和23.12倍,相对低估,而该子行业主要包括新材料等具有技术壁垒、国家扶持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以及产品领域,因此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

  2008年节能减排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在成本优势、规模优势尤其是技术创新等软件优势前提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下的产品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才能获得企业长足的发展地位。

  1、聚氨酯等新材料行业

  2007年聚氨酯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态势,MDI、TDI、BDO等原料需求强劲。未来三年在不考虑建筑保温市场的情况下我国MDI需求增长率仍将保持在15%以上,若建筑保温市场启动速度加快,需求更将飞速增长。2007年5月19日,国家建设部正式下达关于印发《聚氨酯硬泡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导则》的通知,这标志着中国聚氨酯建筑节能的步伐正式走向正轨,同时预示着中国聚氨酯节能材料的需求在未来几年内将得到迅猛发展。随着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以及相应设计施工规范的陆续出台,作为一种优异的保温节能材料,聚氨酯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国家建设部的推广力度来看,未来聚氨酯将在建筑保温材料中占据主要地位,未来我国MDI需求空间巨大。节能减排作为国家目前的重要政策方针角度来看,2008年节能建筑材料在国家政策强制引导下,将带来MDI需求的释放,烟台万华无疑是最为受益企业之一,这里还未充分考虑我国税率改革以及对研发投入的抵税等等对创新企业带来较大的净利润贡献。

  节能环保的前提下,自主创新和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产业升级和优化产业结构,具备自主

知识产权的产品才有充分的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新材料行业。配置重点上市公司:烟台万华(600309)、星型材料(600299)和山西三维(000755)

  2、煤化工行业

  由于我国能源结构的缺陷,相对富煤贫油,在目前国家原油价格高位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客观事实下,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是解决我国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我国在煤炭气化、煤炭液化、煤化工联产和一碳化工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相继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化工新技术和新工艺,我国煤化工已经进入了发展的高峰期。

  目前我国煤化工发展热点主要是煤制甲醇,然后甲醇制二甲醚、烯烃等路径,甲醇作为替代能源成为一种趋势。我国甲醇消费主要领域是用于

甲醛、醋酸、MTBE以及甲胺和氯甲烷等。考虑到未来几年醇醚燃料和二甲醚等领域的发展对甲醇需求的增长,预计2010年我国甲醇需求量为1900万吨,国内产量将达到2033万~2570万吨,将出现甲醇供应过剩局面。因此甲醇汽油的标准和二甲醚车用燃料标准出台及相关政策,将是新增甲醇消费的重点。相关标准的出台将可能是该行业发展明朗化的标志,相关公司因此受益。

  3、国家可能政策出台的影响

  2008年我国经济谋求“好字优先”,"好"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其重要性不断提升。2008年

中国经济发展将比以往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而非速度。因此,国家可能将理顺现有资源和能源价格机制,从而引导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2008年我国成品油的定价市场化、资源税完善甚至燃油税等制度政策的推出预期依然比较强烈,这些政策能保证我国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提升下游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一旦石油、天然气、成品油等能源价格的市场化,中国石油(601857)和中国石化(600028)两个巨头垄断企业的利润收入将有进一步提升,加强国际竞争能力,但下游企业短期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