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汽车行业:不老的神话通过并购重组做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14:13 顶点财经
天相投顾 王明存 汽配行业并购重组有其内在必要性和外在可行性。整车行业并购重组活动加剧、汽配行业模块总成供货方向确立、以及汽配行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等3大因素为并购重组提供了必要性。政策支持、汽配企业从整车中分离的大趋势、以及汽配行业良好成长背景下的周期性波动特征为并购重组的实施提供了充分可能。双重力量使并购重组成为汽配行业一大趋势汽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有4类不同目的,1个共同宗旨。(1)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2)通过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转移,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发展前景预期;(3)通过集团整体上市,增强上市公司实力;(4)实现相关产品的适度多元化经营,降低单一产品的经营风险。4类不同整合目的下的共同宗旨是:在行业洗牌中做大做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主导产品型和相关产品型的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国企、民企共同奏响整合主旋律,跨区域整合特征明显。11家汽配上市公司的集团内整合涵盖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内部的整合;集团外整合包括:(1)民企整合国企;(2)央企整合地方国企;(3)外资整合国企。整个汽配行业的整合形式则更为丰富。实施跨区域并购重组是汽配上市公司整合的显著地域特征。 并购重组合适时机的选择和低成本定价带来资产增值预期。在收购资产的交易价格方面,11家汽配上市公司存在4种方式:(1)折价收购;(2)零支付;(3)股权无偿划拨;(4)市场化询价、定价。前3种方式由于低廉的交易成本,为重组后资产的增值创造了可能;市场化询价、定价一般伴随着上市公司的增发行为和控股股东的资产注入或其他优质项目的开展,同样具有提升上市公司长远价值的预期。 并购重组行为对财务指标的影响不尽相同,与股价走势多呈现正相关特征。外延式扩张一般能够带来汽配上市公司收入、利润规模的扩大。盈利能力的变化则与并购重组资产的质量密切相关,显现3种不同的可能结果。二级市场上,我们认为并购重组行为带给11家汽配上市公司股价影响多为正面的,但由于当前市场的非完全有效特征,股价走势与市场预期有较大关系:少数资产重组行为低于市场预期的汽配公司在重组公告后股价出现一定幅度下跌。 重点上市公司和相关风险。在11家具有并购重组概念的汽配上市公司中,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的上市公司包括:宁波华翔(002048)、潍柴动力(000338)、福耀玻璃(600660)、威孚高科(000581)、万向钱潮(000559),均为“增持”评级。同时我们提醒投资者关注并购整合效应达不到预期的风险、由并购重组融资可能引起的现金流风险、多元化经营可能带来的新业务风险和跨国并购带来的经营风险。 1.选题要义和报告特点 1.1选题要义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存在追求资本市场靓丽表现的诉求。在这种最基本力量的推动下,政策层面更多地从央企角度鼓励上市公司做大做强。我们注意到汽配行业的并购重组持续上演;并且由于行业的自身特征,更呈现多姿多彩的整合现象。我们试图通过对11家具有并购重组概念的汽配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1)汽配行业并购重组的动因在哪里? (2)汽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目的何在?我们应该关注什么类型的重组? (3)汽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特色表现? (4)并购重组对汽配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对二级市场的价格走势有什么影响? (5)哪些并购重组的汽配上市公司值得期待,为什么? 1.2报告特点(1)我们首先回答了并购重组成为汽配行业一大趋势的3个必要性因素和3个充分性条件。 (2)我们对11家汽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目的进行细分,归纳出4种不同目的和1个共同宗旨:即在行业洗牌中做大做强。我们对并购重组后的汽配上市公司分为4个类型:单一产品型、主导产品型、相关产品型和产品无关型,指出主导产品型和相关产品型的上市公司市场表现值得期待。 (3)我们指出,区别于整车行业的重组,国企、民企共同奏响重组主旋律是汽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主体特色,并对可能的重组方式进行阐述。我们指出跨区域整合特征明显是重组的地域特色。 (4)我们从4个方面分析了并购重组对汽配上市公司价值的提升作用。通过对11家公司并购重组的交易价格分析,我们指出: —对并购时机的选择和低成本定价策略为上市公司资产价值增值提供良好预期;—外延式扩张一般带来重组后的收入、利润规模的扩张;—盈利能力的变化则与被重组资产的质量密切相关;—重组事件多形成对上市公司股票二级市场的利好,但和市场预期关系紧密,少数资产重组行为低于市场预期的汽配公司在重组公告后出现一定程度下跌。 (5)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宁波华翔(002048)、潍柴动力(000338)、福耀玻璃(600660)、威孚高科(000581)和万向钱潮(000559),评级均为“增持”,同时对并购重组的4大风险进行提示。 2.汽配行业并购重组有其内在必要性和外在可行性 从一种现象演变为一种趋势有其内在的必要性和外在的可行性。必要性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一种客观逻辑,可行性则为这种趋势的确立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在对汽配行业的分析中我们发现:并购重组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有其自身的演变逻辑。 (1)整车并购活动加剧带动汽配行业重组 目前全球汽车工业“6+3”竞争格局(通用、丰田、大众、本田、宝马、现代、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戴姆勒-克莱斯勒,其中戴-克在07年分家),是自20世纪90年代全球汽车市场通过一系列并购重组形成。 相对于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格局的相对稳定,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则处于逐渐上演的进程。受制于历史原因,国内汽车制造企业条块分割现象明显,单一汽车制造企业的产销规模与国际汽车企业相比差距甚远;在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国内汽车制造企业之间并购重组的空间广阔。 (2)汽配行业模块、总成供货方向确立 我们认为模块、总成供货方向确立将带给汽配行业深远影响,汽配企业的分化使得宝塔式的配套层级关系更为突出。在这种配套体系下,一级供应商数目大大减少。整车企业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为向少数系统模块供应商采购。 同时,这种层级分明的配套关系对一级供应商在诸多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一级供应商有更完善的产品价值链、更出色的成本控制能力、协同开发的实力和技术等。为了成为整车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掌握更长的产品价值链,通过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汽配企业有必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快速扩张。 (3)汽配企业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我国汽配企业数目众多、平均规模水平较小的现状为并购重组提供了必要性。统计数据显示: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繁荣,可统计的汽配企业数目呈增加之势,从03年的3475家增至06年的6142家,07年8月则达到6848家。 和汽配企业数目众多的现象相对应,我国单个汽配企业的平均收入规模较低:在03-05年围绕7000万元波动;06年达到阶段性高点,为8584万元。 在平均利润方面,03-05年随着汽车行业步入阶段性低谷,单个企业的平均利润一路下滑,从03年的688万元下滑至05年的396万元,降幅达42.38%。06年随着汽车行业低点回升,单个企业平均利润回升至531万元。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07年1-8月,汽配行业单个企业平均收入、平均利润分别为6765万元、475万元。从增长态势来看,07年超越06年已成为定局(特别是平均利润方面),但汽配行业依旧处于平均收入、利润规模水平过低的状态,行业内部的并购整合成为必然。 在外资准入方面,目前除了发动机的生产项目国家进行控制外,汽配行业已经全面放开,从而使得汽配行业内部形成了十分活跃的几种力量——外资、民企、国企、合资企业等,为行业内各种形式并购重组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2)汽配企业从整车中分离的大趋势为并购提供肥沃土壤 除了核心部件,生产非核心部件的汽配企业从整车中分离、独立面向市场发展成为一大趋势。04年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专门提出:“汽车整车生产企业要在结构调整中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将内部配套的零部件生产单位逐步调整为面向社会的、独立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在整车—汽配企业的分离运动中,民营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一方面民营企业演绎了汽配行业的一种独立发展模式,如福耀玻璃(600660)、万向钱潮(000559);另一方面,民营企业由于其经营机制的灵活,往往和外资企业一道,成为并购重组的主力军。而原先的国有汽车配件厂和依附于整车企业发展的汽配企业,在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中地位有被弱化的风险,很容易成为并购重组的目标所在(多年来积累形成的市场、客户、渠道优势,对于并购重组方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另外,国际汽车制造商的全球采购战略使得我国汽配产品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汽配行业出口金额的增长虽然由于基数逐渐走高、呈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仍然保持高位运行状态。06年、07Q1、07H出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8.31%、33%、31.72%(进口金额分别同比增长33.31%、21.56%、12.71%)。其中汽车轮胎、汽车电子产品、汽车车轮、汽车车身附件和零件是出口的主要产品。 我们认为:我国汽车市场良好的成长性、以及国际采购向我国转移的趋势在更广的范围内为汽配企业的并购重组提供了可能,这在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并购重组上尤为明显。 一方面随着外国整车制造企业纷纷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对其原先配套体系内的企业提出了跟随配套要求;另一方面国家鼓励零部件配套方面国产化率的提高。双重因素使得外资企业进入我国,一个十分便利的方式是通过与国内企业合资、或者并购重组一家国内企业完成。国内汽配企业则为了争取进入外国车系的配套体系,也希望能够同外资企业建立合资关系。两种力量的推动促使外资与国内企业重组成为汽配行业一大现象。 另外,虽然我国汽车行业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但行业发展仍然存在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为行业的并购重组提供了良好时机。在行业处于暂时性低谷时,一些企业难以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出现恶化,为并购重组方提供很好的契机;加上我国汽配行业数量众多,更为行业内的整合提供了充分可能。 3.汽配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业洗牌中做大做强从30多家汽配上市公司中,我们选取了11家具有并购、重组概念的汽配上市公司重点分析;分别是央企控制下的风神股份(600469)、ST黄海(600579)、凌云股份(600480)、长春一东(600148),地方国资委控制下的潍柴动力(000338)、交运股份(600676)、威孚高科(000581)和民营企业福耀玻璃(600660)、万向钱潮(000559)、宁波华翔(002048)、金马股份(000980)。 3.1整合的4类不同目的、1个共同宗旨——谋求做大做强 通常来说,通过并购重组可以使一个公司实现快速扩张。在这种外延式的增长中,不同企业通过对不同并购对象的选择,达到不同的重组目的。 我们通过分析11家汽配上市公司的重组行为,归纳出4类重组目的: (1)实现上下游产业链的一体化。上市公司中包括潍柴动力(000338)、福耀玻璃(600660)。我们认为:以产业链一体化为目的的整合实现的价值很有可能超越整合行为本身,从而达到“1+1〉2”的效果。因为产业链一体化可以使公司打通上下游经营环节、增强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 福耀玻璃进入浮法玻璃领域,并最终投资建设汽车玻璃的原片玻璃——汽车级浮法玻璃,有效地规避了原片玻璃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并且确保了公司汽车玻璃规模生产的有效供给,为公司进入国际OEM市场体系奠定良好基础。 湘火炬通过对重卡整车、变速箱、车桥的整合,打造了重卡行业完整的产业链;潍柴动力通过吸收合并湘火炬,减少管理环节,更大程度地发挥了协同效应。 (2)通过上市公司实际控制权的转移,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发展前景预期。上市公司中包括风神股份(600469)、ST黄海(600579)和金马股份(000980)。其中风神股份和ST黄海原来的实际控制人都为地方国资委,转让后转变为国资委控制下的中国化工集团下属子公司控制下的企业,实现了从地方国企向中央国企的转变。金马股份则由于经营亏损将控制权转让给民营企业完成了自身重组。 (3)通过集团整体上市,增强上市公司实力。在具体形式上一般表现为通过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收购集团资产,比如长春一东(600148)、凌云股份(600480)、交运股份(600676)分别向控股股东增发,收购相关资产。万向钱潮(000559)也拟通过一定的方式收购集团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的权益。 (4)实现相关产品的适度多元化经营,降低单一产品的经营风险。比如宁波华翔(002048)通过增资辽宁陆平机器股权至73.8%,将产品扩展至军用改装车领域;通过收购长消股权,将汽车配件产品从单一的汽车橡塑类零部件扩展至金属件领域。 汽配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目的,还有许多更为具体的表现。比如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加议价能力;拓展配套体系,完善客户结构;进入跨国汽车制造企业的配套体系;通过规模效应提升利润空间;通过跨国并购打开国外市场,获得国外的销售渠道等。 11家汽配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未完成的并购重组对公司类别的影响暂不考虑),在主营业务领域分别形成了下述不同特征: (1)单一产品型。一般来讲单一产品型公司谋求在单一产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细分行业的市场地位,但容易受到细分行业竞争环境或原材料环境恶化带来的风险。因此,对于没有取得细分市场绝对优势地位的单一产品型企业来说,在细分行业处于低谷的时期,存在较大的被整合风险。 11家汽配上市公司中风神股份(600469)和ST黄海(600579)均为主营汽车轮胎的企业,在橡胶、钢帘线、碳黑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风神股份06年毛利率为10.5%,同比下滑了7.4个百分点;ST黄海05、06年毛利率分别为3.6%、-2.7%,陷入经营困境。不能有效地解决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冲击,为两个公司的重组整合埋下伏笔。 (2)主导产品型。该类公司的核心业务是某一个产品,一般该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公司整体销售收入比重的60%之上;但是围绕着这类产品,公司也实行了比较低程度的多元化。和单一产品型公司相比,主导产品型的公司能够部分抵御生产经营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 11家汽配上市公司中福耀玻璃(600660)通过进行产业链扩张,使公司的产品扩展至浮法玻璃领域。07年前三季度,公司浮法玻璃业务同比增长61.4%(扣除内部交易),有效地促进了公司整体业务的增长。 (3)相关产品型。该类型的公司通常谋求在一个比较大的行业里,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如果多元化的产品能够完善公司自身的产业链,则有助于公司打造系统竞争力。 11家汽配上市公司中潍柴动力(000338)、宁波华翔(002048)和万向钱潮(000559)属于此类。围绕着重卡行业,整合后的潍柴动力产品包括发动机、重型汽车、车桥和变速箱,既实现了产品的相对多元化,又都围绕着重型汽车市场进行。宁波华翔围绕汽车内外饰件产品,产品涵盖了门内护板、胡桃木内饰件、中央通道、线路保护器、汽车顶蓬、汽车后视镜等产品,有效地实现了多元化。万向钱潮的产品则集中在金属类汽配产品领域,主要包括万向节、轴承、轮毂单元等产品。 (4)产品无关型。该种类型公司的产品一般跨越两个或者多个行业,进行分散经营。11家汽配上市公司中,金马股份(000980)目前处于这种状态。 在上述4种公司类型中,我们认为:主导产品型和相关产品型公司的市场表现更值得期待。和其他类型的公司相比,这两类公司的优势在于:1)有效地降低了单一产品的市场风险;2)通过产业链完善或者适度多元化经营,发挥协同效应。 3.2主体特色:国企、民企共同奏响整合主旋律 和国内整车制造企业基本为国有企业、整合基本在国有企业之间进行不同,汽配行业的整合有其自身特色。通过对11家汽配上市公司的分析,我们认为:在充分反映汽配行业多样经营主体的特点下,国企、民企共同奏响并购重组的主旋律是一大特征。 从大的方式看,11家汽配上市公司的整合包括集团内整合和集团外整合两大类。其中集团内整合包括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内部的整合。集团外的整合,在具体形式上有3种表现: (1)民企整合国企。和整车企业的整合相比,这是汽配行业重组的一大特色。我们认为这种形式的整合仍将不断出现。上市公司中包括宁波华翔(002048)整合长消、福耀玻璃(600660)整合内蒙古通玻、通庆的浮法玻璃业务以及双辽的浮法玻璃业务。 (2)央企整合地方国企。这种整合一般围绕着同一产业链进行,由于同属于国有资产,整合的方式一般也比较行政化,有的采用无偿划拨的方式进行。案例中包括风神股份(600469)、ST黄海(600579)的整合。他们都是由国资委控股的中国化工集团下的全资子公司完成对地方国资的整合。 (3)外资整合国企。上市公司中有博世集团对威孚高科(000581)的整合。在整个汽配行业,这种类型的整合是比较多的。 汽配行业的整合,并不仅限于上述3种形式,因为汽配行业里一个十分活跃的力量是外资企业。我们对涉及外资企业的整合行为进行归纳,包括三种:外资企业并购中国企业,通常是龙头;外资与中国的合资企业并购另外一家中国企业;一家外资企业并购另一家外资在中国的企业。 另外,在整合的领域方面,由于汽配的高端产品领域,如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传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基本都为外资垄断,国内企业的并购机会一般体现在一些非核心/非关键部件上面。 3.3地域特征:跨区域整合明显 围绕着国内大型的整车制造企业,国内逐渐形成了几大产业集群地:东北汽车产业集群地(以一汽为核心),上海产业集群地(以上汽为核心),广州产业集群地(以广汽为核心),以及围绕着东风、长安、江淮和奇瑞的襄樊、重庆、安徽产业集群地。当地的汽配厂由于地域方面的便利,一般享有配套方面的先发优势。其他企业为了进入当地汽车制造商的配套体系,往往通过跨区域并够重组实现。 11家汽配上市公司的整合行为中,除了集团内部的整合(包括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我们认为:汽配行业之间跨区域重组的特征十分明显。如总部位于浙江的宁波华翔通过收购重组位于吉林的长春轿车消声器厂,顺利进入了一汽大众、一汽轿车等车型的配套体系。 在区域的具体分布上,我们认为有两条主线:第一,围绕着央企和地方国企进行;第二,整合主体集中在私营经济活跃的江浙地区。如以万向钱潮、金马股份、宁波华翔等公司为主体的整合。 我们认为:3大原因促使汽配行业里江浙地区公司在行业整合方面表现活跃:(1)江浙地区是我国改革开发的前沿,经济活动开放,经营机制灵活;(2)江浙地区围绕着上海、安徽两大汽车产业集群地,有比较好的产业环境。(3)江浙地区面临广阔的海域,在产品出口方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 4.并购重组多方面提升汽配上市公司价值 一般来说,并购重组能够促使公司的基本面向更好的方向变化。从短期看,此类突发事件一般能够促使公司股价上扬;从长期看,能够使公司在资产、收入、利润规模方面有所提高,从而为公司长期业绩的改善奠定基础。 4.1合适的并购重组时机带来资产未来增值预期 公司在实施并购重组战略时,一般会选择合适的并购时机,以一个比较低的成本完成并购重组,从而为被收购资产未来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础。 通过对11家汽配上市公司的重组行为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在收购资产的交易价格方面,存在如下4种方式: (1)折价收购。由于汽车行业的周期性特征,使得并购重组更容易在阶段性景气低点发生。宁波华翔(002048)收购长消、福耀玻璃(600660)收购通玻、通庆,都是在这些企业出现了亏损的情况下发生的。在通用的净资产为基础的定价方式下,收购能够以比较低的成本完成,比如福耀玻璃对通庆、通玻的折价收购,以及宁波华翔对长消的折价收购。 (2)零支付。该种类型在比较特别的收购中发生。一般来说,当被收购企业出现了重大亏损,企业资不抵债、净资产为负时,被收购上市公司的价值在于一个壳的资源。为了尽快摆脱经营困境,被收购公司愿意以一个十分低廉的价格完成重组。比如铁牛实业对金马集团的零支付。 (3)股权无偿划拨。该种类型区别于市场化定价机制,主要发生控股股东均为国有企业的上市公司中。11家汽配上市公司中,风神股份(600469)的大股东河南轮胎集团将部分股权无偿划拨给昊华集团是典型例子。在这种地方国企向中央国企的转变过程中,为了能够让企业未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地方政府一般用比较便宜的价格或者无偿划拨的方式实现股权转移。 (4)市场化询价、定价。该种类型一般发生在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或者其他机构投资者增发股票、收购相关资产的行为中。比如长春一东(600148)、凌云股份(600480)、交运股份(600676)分别向控股股东定向增发。增发股份的定价一般会参照二级市场的价格。由于增发需要报批相关部委同意,因此增发事项从公告到完成一般会历经一个较长时期。容易产生的一个问题是实际增发时,股价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确定的发行价格。 4.2外延式扩张促使公司收入、利润规模扩大 我们认为:并购重组后的公司一般能够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增加,主要源于3方面的原因: (1)由于收购的时点一般都在行业景气低谷时发生,因此收购完成后的企业有望在经营上处于一个上升周期,从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行业环境; (2)如果涉及到上市公司对其他公司的并购,由于一般采用非股权的支付方式,因此在不增加公司股本的情况下,外延式并购能够带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扩大,直接带来公司收入、利润规模的提升; (3)采取增发方式收购集团资产的公司,由于在目前鼓励上市公司做大做强的背景下,被注入的资产一般都是优质资产,因此为未来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反映在净利润方面,宁波华翔06年净利润同比增长353.22%,风神股份(600469)和ST黄海(600579)由于控股股东的变更和商用车行业回暖,07年上半年净利润分别实现462.84%和672.61%的同比增长。拟增发或最近增发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则处于良好的上升通道,比如万向钱潮(000559)、长春一东(600148)、凌云股份(600480)07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7.81%、34.77%、48.16%。 4.3盈利能力的变化与并购重组资产质量密切相关 在毛利率、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放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方面,并购重组后的公司反映则不尽相同,我们认为主要与并购重组的资产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对11家汽配上市公司的分析,我们认为有以下3种情况: (1)如果被收购资产的盈利能力好于上市公司目前的水平,则整合之后一般会带来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 (2)如果被收购资产的盈利能力和上市公司目前的水平接近,则整合之后的上市公司毛利率保持稳定;在净利润率方面由于并购整合之后的协同效应,可能有所提升。比如潍柴动力(000338)、宁波华翔(002048)、风神股份(600469)、ST黄海(600579)在并购整合之后,净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有一定的提升。 (3)如果被收购整合的资产由于处于暂时性的经营性困境,各项财务指标处于低点,则有可能在整合实施的当年使得公司的盈利指标出现下降,之后有一个逐渐提升的过程。 对于不同目的的并购,影响也不尽相同。同一产品领域的并购一般能够通过实现规模效应,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对于通过收购进入另一细分产品领域、实现多元化经营的企业来说,另一细分行业的毛利率水平对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的表现有重要影响。比如福耀玻璃(600660)通过收购浮法玻璃制造厂进入浮法玻璃领域,由于浮法玻璃的毛利率水平低于汽车玻璃的毛利率水平,因此对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产生一定影响。 4.4对公司股价的影响:多为正面影响,但与市场预期相关 我们认为:并购重组事件一般被市场理解为利好事件,能够带给上市公司正面影响,刺激其二级市场股价上扬;但也存在不尽然的情况。具体受如下4个因素制约: (1)当时股市的市场氛围。如果当时市场处于牛市,则很容易出现放大效应;如果处于熊市,则公司的估值水平,并购重组对公司的影响和牛市氛围相比,都会有所折扣。 (2)与市场预期的关系。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还不是一个完全有效市场,相关的信息并不总能够为公众及时获得、并在股价上立即体现。我们通过对11家汽配上市公司重组前后的股价分析发现,在重组事件公告前后,公司的股价一般会出现异动,并导致较高的换手率。但是如果公司重组的方案与市场预期出现背离,则会在重组公告之后引起阶段性下跌。比如万向钱潮(000559)资产注入方案公告(适当时机注入相关子公司的权益)后,因低于市场预期(集团整体上市),引起了大跌。 (3)资产重组行为本身。小规模的资产收购行为会在小的幅度内影响公司股价;重大资产收购行为对公司股价的提升作用更大。 (4)心理预期。有一些重组从短期来看,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并无实质性影响,但也会对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的股价起到长期支撑作用。这主要源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比如福耀玻璃公告引进战略投资者高盛集团之后,股价出现了快速上扬;风神股份、ST黄海实际控制人由地方国资委变更为中央国资委之后,对公司股价的走势也起到长期支撑作用。这主要源于重组之后,投资者对公司长远发展的信心增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