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行业:央行再次重拳出击治理流动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7日 15:31 顶点财经
国海证券 冯伟 事件点评: 10月11日,央行向部分商业银行正式发行总额达1520亿元的定向票据,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票据的第六次“出山”。 10月13日,央行公布为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决定从2007年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3%。再次达到自1988年以来的历史高点。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0.5个百分点到13%对整个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影响甚微。我们预测大多数银行可能会采取通过减少同业资产或者债券投资等收益率较低的资产来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要求,这对整个银行业利润的影响微乎其微。 我们依然看好处于加息周期中的银行业,商业银行的升息资产结构的主动调整效果显著,负债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存款活期化的持续是支持利差提升的新因素。银行业的市盈率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处于较低水平。 而且从利润表看,银行利润增长的基础非常扎实明确。 大型的国有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显现大银行的规模优势,对于业务转型明朗、机制灵活的股份制银行也可以适当关注。我们对整个银行业给予“增持”评级。对深发展银行给予“买入”投资评级,对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给予“增持”评级。 一、事件内容 10月11日,央行向部分商业银行正式发行总额达1520亿元的定向票据,这是今年以来央行票据的第六次“出山”。本期定向票据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为3.95%,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被发行270亿元、240亿元、220亿元、170亿元和110亿元,共计1010亿元,占发行总量的三分之二;其余510亿元由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等9家股份制银行承担,分别被发行40亿~80亿元。 10月13日,央行公布为了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决定从2007年10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调整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3%。 二、事件解读 粗略估计,央行本次打出连续“组合拳”大约一共可回笼银行体系资金3435亿元。其中根据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3万亿元计算,此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将回笼1915亿元。 .与以往不同,此次1520亿元定向票据的发行,央行明确说明本期定向票据可以流通,质押,意味着其与普通央行票据类似。在需要资金时,商业银行可以将本期定向票据卖出,也可以将其作为质押券进行融资。对商业银行而言,本期定向票据的资金冻结功能有所减弱。 .本次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后已到历史高点的13%,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988年时央行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银根,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从12%到13%,当时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18%、19%。19年后,存款准备金率再次达到历史高点13%,但此时国内国外的经济环境已今时不同往日,复杂程度大大加剧。单纯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货币政策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对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基本效果并不显著。 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0.5个百分点到13%对整个银行业的盈利水平影响甚微。我们预测大多数银行可能会采取通过减少同业资产或者债券投资等收益率较低的资产来满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要求,这对整个银行业利润的影响微乎其微。即便是我们假定银行采取减少贷款的方式,以存款准备金(1.89%)替换一年期贷款(7.29%)测算,对整个银行业也只有1%左右的负面影响,而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会推动市场利率的上升,也会提高同业资产的收益率,从另一方面冲减了一部分负面作用。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政策对整个经济尤其是银行业的时滞和累积效果。我们认为,在目前流动性充裕的经济环境下,央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还会继续上调,但是不宜过快,不能超过15%的上限,否则会使银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今年年底前可能还会上调一次。 .截止9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1%。而在2006年2月,我国外汇储备就已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856.5亿美元。目前中国外贸经常项目净顺差的巨大缺口,是导致我国外储走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在美联储出台4年来首次降息这一措施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的进一步缩小也导致热钱入境,在一定程度加大了外储规模。这使银行的可贷资金大量增加,这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金融数据显示,截至9月末,货币信贷仍处于高位。前9个月人民币贷款已累计增加3.36万亿元,同比多增607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13%,较8月末上升0.11个百分点,放贷势头依然强劲。同时央行频繁的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等紧缩性政策效果已逐渐体现出来,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速也稳步上升到16.84%,比8月末提高0.32个百分点。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达到18.45%,增幅比上月末高0.3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同比增长22.07%,比上月末下降0.73个百分点。M1增速仍高于M2增速,流动性依然过剩。但随着国家紧缩政策的不断出台,二者差距有所减小。 .此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我们认为对于那些贷存比高的银行会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根据各家银行的半年报披露,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存比已超过80%,超过75%的上限规定,而国有大银行和城市商业小银行的贷存比稍低为60%左右。连续的紧缩政策表明央行控制信贷增长的决心,在此环境下,我们认为未来贷存比较低的国有银行及城商行会有更大的贷款空间。此外通过对照各家银行的贷存比数据,深发展银行在所有上市银行中的贷存比数据是唯一稳定下降的,招商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稳中略升,显现了一定的信贷管理水平。 尽管贷款余额不断增加,贷款增速不减,但同时存款增速也在不断提高。9月份末的数据披露,金融机构的贷存比已经连续两月有所下降。今年连续5次的加息,8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紧缩政策对银行业的影响已经开始凸显。 三、投资评级 我们依然看好处于加息周期中的银行业,存贷利差在未来还会持续扩大,商业银行的升息资产结构的主动调整效果显著,负债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存款活期化的持续是支持利差提升的新因素。银行业的市盈率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处于较低水平。而且从利润表看,银行利润增长的基础非常扎实明确。银行业全年虽不可能维持上半年的增速,但仍可实现50%以上;再考虑08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提高、税收优惠等、信贷成本处于下降通道中。因此行业利润在2008年仍将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全行业可实现30%以上的增长。大型的国有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显现大银行的规模优势,对于业务转型明朗、机制灵活的股份制银行也可以适当关注。 我们对整个银行业给予“增持”评级。对深发展银行给予“买入”投资评级,对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给予“增持”评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