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银行业:2007年银行中期业绩综述 增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4日 11:12 天相投顾

  天相投顾 王逸峰

  银行净利润高速增长:2007年上半年,13家上市银行(包括建设银行)共实现净利润1383.69亿元,同比增长56.06%。

  资产规模扩张与向零售业务的转型是近期银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其中,因信贷规模较快扩张,息差扩大,推动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5.54%;受资本市场繁荣刺激,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90.61%;但在汇兑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下,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为56.18%。此外,成本收入比降至33.11%,同比下降3.67个百分点。

  未来两年银行的利润驱动因素包括:1、加息带来的息差扩大效应将逐步显现;2、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将提高使银行盈利能力;3、网点建设与营销力度加强,在资本市场火爆的背景下带来零售业务的繁荣发展;4、宏观经济向好,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拨备压力减小;5、两税合并和工资抵扣带来实际所得税率继续降低。

  银行投资策略:整体来看,目前A股上市的12家银行07和08年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2.8倍和22.6倍,处于合理水平。我们维持对银行业的增持评级。随着上证指数的不断走高,我们适当调整银行投资策略。我们以市盈率估值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在此前提下,看好那些零售业务具备特色,活期存款比例高,减值贷款计提充分的银行。同时,我们提醒投资者关注宏观调控措施对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各银行应对储蓄分流的措施,及国际资本市场动态对各银行投资收益的影响。

  在个股的投资机会上,考虑到深发展在零售银行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上的迅速转型,以及2005年以后公司的新增不良贷款率很低的情况下维持对深发展的“买入”评级。此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拥有庞大的分支网络,这为两家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如果未来信贷规模增速放缓,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将保证这两家银行业绩的持续增长,我们调高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投资评级至“买入”。

  1.上市银行盈利分析

  1.1上半年净利润高速增长

  2007年上半年,银行类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不俗。13家上市银行(包括境外上市的建设银行,且除建设银行外,其它银行均使用境内报表数据,下同)合计实现净利润1383.69亿元,同比增长56.06%。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35.54%,受到汇兑损益、投资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非利息收入增长为56.18%,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达90.61%。此外,成本收入比降至33.11%,同比下降3.67个百分点。

  1.2净利息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利息净收入扩大仍是推动上市银行业绩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13家上市银行共实现净利息收入3548.78亿元,同比增长35.54%。其中,兴业银行(56.90%)、招商银行(55.88%)和中信银行(53.27%)的净利息收入增幅在50%以上。因基数较大,交通银行(27.68%)、中国银行(29.56%)、工商银行(33.35%)的增速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1.3中间业务繁荣发展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逐渐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13家上市银行共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81.25亿元,同比增长90.61%。除2家城市商业银行外,其它11家上市银行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其中兴业银行、招商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幅在100%以上。

  但受汇兑损益、投资损益和公允价值变动项目拖累,非利息收入增幅明显小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家上市银行中,仅有兴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增速高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增速,达到597%。

  1.4资产质量稳步

  提高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银行的不良贷款形成率普遍减缓,上半年各上市银行不良贷款比率均呈下降趋势。宁波银行继续以0.35%的不良贷款率和368.65%的拨备覆盖率保持第一。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继续在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中保持最低。兴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快速下降0.83个百分点至1.18%。而在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银行中,深发展的不良贷款比率仍处于7.00%的高位,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也分别在3.56%和3.38%。

  1.5成本控制良好

  上半年各上市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表现良好。由于13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长为37.90%,而营业费用增速24.13%,使成本收入比下降3.67个百分点至33.11%。

  具体而言,除南京银行外,其它12家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增速大于营业费用增速,其中交通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的成本收入比都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以上。

  2.上市银行资产负债分析

  2.1行业贷款增速快于存款增速

  2007年上半年末13家银行贷款余额相比2006年末增长了11.25%,而存款余额增长了7.62%,贷款增速明显快于存款增速。这主要由于2006年以来证券市场火爆,以及存款实际利率为负,银行业中出现了储蓄存款分流的现象。13家上市银行的贷款/存款比例达到64.24%,比2006年末上升了2.1个百分点。

  此外,两家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表现良好,07年上半年末宁波银行与南京银行存款较06年末分别增长11.4%和14.4%;贷款增速分别为19.5%和18.0%。在跨区经营的展开和原有基数较低的基础上,两家城商行存、贷款业务保持了较快增长。

  2.2资本充足率保持适当水平

  上半年末,多数上市银行均继续维持适当的资本充足率。其中中信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高达15.99%和13.78%,居上市银行首位,这为中信银行将来的扩张奠定了基础。而深发展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3.86%和3.88%,低于8%和4%的监管要求。

  2.3零售银行业务快速发展

  上半年,各上市银行继续推进向零售业务的转型。

  各上市银行的零售贷款业务在2007年上半年保持良好发展。截至2007年上半年末13家上市银行的个人贷款余额比2006年末增长19.69%;个人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为19.33%,比2006年末增长了1.36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个人贷款增长较快的三家银行分别为南京银行(54.0%)、兴业银行(45.8%)和招商银行(34.7%)。而个人贷款占比较高的三家银行分别为宁波银行(30.0%),深发展(25.2%)和兴业银行(24.9%)。在个人贷款业务中住房抵押贷款和信用卡贷款增长较快。零售贷款相对公司贷款风险权重低,并且相对票据有更高的贷款收益率,这也是各银行积极发展零售业务的重要原因。

  从储蓄存款来看,上半年上市银行储蓄存款较2006年末仅增长了2.7%,这主要是证券市场火爆对储蓄存款分流造成的影响。从增速来看,保持储蓄存款增长较快的三家银行分别为兴业银行(15.1%)、招商银行(13.4%)和深发展(10.4%);而中信银行(-12.7%)、南京银行(-1.73%)和中国银行(-0.06%)的储蓄存款出现了负增长。从储蓄存款占比来看,占比最高的依然是全国营业网点众多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银行(55.5%)、工商银行(49.7%)和建设银行(46.1%)。较高的储蓄存款占比可以为银行贷款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2.4公司类贷款稳步增长

  相对于2006年末,2007年上半年末各银行的公司类贷款合计增长了11.54%(除中国银行外,公司类贷款未包括贴现类贷款),基本同步于总贷款增速(11.25%)。各银行中,交通银行的公司类贷款增长最快,为23.31%;中信银行和招商银行紧随其后,分别为17.27%和16.56%。同期各上市银行(不含中国银行)合计的贴现类贷款相比06年末减少了10.52%。具体看,贴现类贷款减少最多的三家银行分别为深发展(-30.44%)、招商银行(-29.95%)和工商银行(-17.05%)。

  贷款结构的转型有利于银行提高利息收入,不过相对于贴现类贷款,贷款风险也相应有所提高。

  2.5存款活期化降低负债成本

  上半年,各银行负债结构也发生变化,出现了定期存款向活期存款、投资理财业务等方向转移。各上市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为50.5%,比2006年末增加了2.0个百分点。由于上半年央行两次加息都没有上调活期存款基准利率,活期存款占比较高的银行的净利息收益率提高就相对较快。上半年末,活期存款占比最高的三家银行分别为深发展(64.6%)、宁波银行(58.6%)和招商银行(56.8%);华夏银行(40.9%)的活期存款占比则最低。在央行持续加息的背景下,银行有继续促使存款活期化的动机,但也相应地加剧了流动性风险。

  3.银行业投资看点

  上半年,各全国性商业银行均表现出不俗的业绩增长。展望下半年,我们认为银行业绩增长的趋势有望保持。未来两年银行的利润驱动因素包括:1、加息带来的息差扩大效应将逐步显现;2、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将提高使银行盈利能力;3、网点建设与营销力度加强,在资本市场火爆的背景下,带来零售业务的繁荣发展;4、宏观经济向好,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拨备压力减小;5、两税合并和工资抵扣带来实际所得税率继续降低。

  随着上证指数的不断走高,我们适当调整银行投资策略。我们以市盈率估值作为主要参考依据。在此前提下,看好那些零售业务具备特色,活期存款比例高,减值贷款计提充分的银行。同时,我们提醒投资者关注宏观调控措施对银行信贷增长的影响,各银行应对储蓄分流的措施,及国际资本市场动态对各银行投资收益的影响。

  整体来看,目前A股上市的12家银行07和08年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32.8倍和22.6倍,处于合理水平。我们维持对银行业的增持评级。综合考虑银行业绩成长性后,我们在中报点评的基础上小幅上调兴业银行的盈利预测。另外由于招商银行目前估值已考虑到未来成长性,我们下调其投资评级至“增持”。

  在个股的投资机会上,考虑到深发展在零售银行业务和贸易融资业务上的迅速转型,以及2005年以后公司的新增不良贷款率很低的情况下(小于1%)维持对深发展的“买入”评级。此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拥有庞大的分支网络,这为两家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如果未来信贷规模增速放缓,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将保证这两家银行业绩的持续增长,我们调高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投资评级至“买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