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核电设备生产行业前景可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30日 09:13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万 敏

  日前,在第十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核电专委会原秘书长夏国钧提出,我国核电建设的投资体制应该尽快改革。与此同时,各方专家也表示,应允许有能力的民营资本进入核电生产业,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以形成我国核电的竞争力,与国际核电的发展水平接轨。

  尽管如此,因为核电技术和生产是涉及到国家安全方面的行业,其对市场开放的程度和速度都不会是一个简单而迅速的过程。而另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和环保的压力,发展核电的重要性不断被强调,“十一五”规划中已将原来的“适当发展核电”的战略转变为“积极发展核电”,中信建投电力行业分析师陈夷华认为,核电产业的景气周期已来临。

  行业集中度高

  我国核电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到2020年,在运行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同时,还有约1800 万千瓦的在建核电装机容量。未来十五年,核电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0.7%,而全国总装机容量的复合增长率仅有4.6%左右,伴随着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必将使我国的核电设备生产企业受益匪浅,目前,核电设备制造行业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分别为三个大的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以及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其旗下的上市公司上海机电、东方锅炉和东方电机

  东方电气集团已成为岭澳二期的主设备供货商,上海电气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业集团,在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设备、重型燃气轮机、百万千瓦核电设备、船用曲轴、轨道交通等领域具备优势。在强大的集团资源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优势非常明显。比如,东方锅炉的核反应设备制造是其主营业务之一,去年,该公司消化吸收法国阿尔斯通MSR和“两代半”核岛制造技术,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技术实力。

  核电设备业绩将提升

  在核电装备制造领域,经过多年的技术引进及合作,除了少数部件需要由国外进口,目前大部分设备已具备生产能力,核电站国产化率已有很大提高。第一批大亚湾核电站国产化率不足10%,第二批秦山二期、三期国产化率达到50%左右,最新投产的田湾核电站国产化率已高达60%-70%。虽然一些材料和配件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但是一些大的设备都可以由四川的东方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等生产。

  像沃尔核材和威尔泰这类生产核辐射化工材料和压力变送器、温度仪表等零配件的民营企业,虽然短期来看其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都不能和大型集团公司相提并论,但从公司公告来看,其发展理念已经顺应市场而动了。沃尔核材在德国设立子公司,威尔泰在年报中表示,从压力变送器的整体市场看,高端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在高端市场占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地位。面对这种形势,仍然停留在中低端市场的发展潜力有限,只有尽快打入高端市场,尤其是将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产品打进去,才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陈夷华分析认为,虽然目前核电设备产品在各公司业绩所占比例并不算大,但由于核电作为朝阳产业的巨大潜力,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成为电力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而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方向。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