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液晶面板:产业特性凸现中国企业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10:14 国金证券

  国金证券 程兵

  本文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对比大尺寸显示屏产业,阐述了中小尺寸显示屏产业的优势与发展前景,并对中小尺寸产业结构与价值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回答目前资本市场对中小尺寸显示屏产业的分歧;

  相对大尺寸显示屏产品,中小尺寸显示屏产品具有更好的盈利能力;我们不能以大尺寸LCD产品生产企业“京东方”的失败案例来分析中小尺寸显示屏行业的企业;

  中小尺寸产品为10英寸以下的产品,4.5代以下的TFT-LCD生产线适合生产中小尺寸产品,且面板制造技术非常成熟,与更高世代的TFTLCD生产线不存在竞争;

  中小尺寸产品“非标准化”与“产品设计服务”的可融合性使得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更加紧密,弱化了市场竞争,价格下降相对较缓;

  中小尺寸LCD产品的现有应用领域增长迅速,且新的应用领域层出不穷,相对大尺寸LCD产品,中小尺寸LCD市场增长前景更加明朗;

  未来TFT市场依然是中小尺寸LCD产品市场主体;产品品质提升,特别是显示性能提升,例如高色彩饱和度、高解析度、对比度等,是未来TFT产品的发展趋势;而触摸屏(TP)市场的快速增长也是市场的一大亮点;

  同时,由于现有市场基数不大,新的应用领域快速发展,我们认为CSTN市场短期不会快速下滑;OLED由于寿命和产业化的问题,替代TFT技术尚待时日;

  我们再次阐述“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推动着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的观点,“稀缺性”是决定产业链价值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技术稀缺”是LCD产业的主要特征,这使得LCD产业链价值重心偏向于技术密集型的环节;

  “产品非标准化”与“设计服务可融合性”是中小尺寸显示屏行业的主要特性,这相对弱化了技术进步对行业的推动作用,而非标准化制造所带来对企业经营灵活性的需求也回避了企业规模问题,这凸现了中国机会;

  在中小尺寸LCD产业,我们更看好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莱宝高科,“技术稀缺”决定了产业价值重心偏重于技术密集型的上游行业,坚持“高利润回报”的经营理念将弱化了行业周期对公司的经营影响,我们依然维持43.90-47.41元的目标价位,给予“买入”评级;而处于产业链中游的深天马,我们认为良好的经营基础将有助于公司分享产业发展成果,继续维持“买入”评级,但需要关注估值风险;

  从技术角度来说,由于大尺寸LCD产品发展趋势主要在于尺寸的不断更新,这使得产品切割效率可以通过技术升级不断提高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因此,每一次技术提升,都会对大尺寸LCD产品价格带来冲击;

  大尺寸LCD产品主要为笔记本电脑(Notebook)、液晶监视器(LCDMonitor)和液晶电视(LCD TV)等标准化产品,尺寸逐步增大是目前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即将成为主流的47寸液晶电视,10代线将极大提高8代线的切割效率,因此,一旦10代线开始进入量产,那么势必迫使用于47寸液晶电视面板生产的8代线价格下滑;

  而新的面板制造技术出现挤压原有技术在某一尺寸产品的价格,这将迫使原有技术生产往更小尺寸产品发展,引起整个产业的产品价格变化;

  然而,手机、数码相机、MP3、MP4和便携式DVD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轻薄化趋势限制了中小尺寸LCD产品在尺寸上的发展,使得面板生产技术进步对产品切割效率提升幅度不大,而技术进步带来的产量大幅上升所引起的销售困境也延缓了更高的面板制造技术导入;因此,相对大尺寸LCD产品,技术进步对中小尺寸LCD产品价格影响较弱;

  3-4.5代线,从生产中小尺寸产品的效率方面,依次为4.5代、3代、4代。4代、4.5代线相对较新,然而4代和4.5代线同样存在转产的调整难度。

  即便是6英寸的LCD产品,目前4.5代面板生产线相对2.5代所提升的切割效率并不显著,而产品数量约增加4倍,销售困境的增加将会降低4.5代线的技术优势;

  4.5代以下的TFT-LCD生产线适合生产中小尺寸产品,且面板制造技术非常成熟,与更高世代的TFT-LCD生产线不存在竞争;

  因此,产品在尺寸空间发展的限制犹豫着更高代面板制造工艺的切入,这有效缓解了面板制造技术进步所带来的降价压力,提高了中小尺寸LCD产品的盈利能力;中小尺寸LCD产品服务特性弱化了行业竞争,产品价格竞争压力不大..中小尺寸LCD产品和大尺寸LCD产品是两个近乎完全分割的市场:从生产和管理角度,中小尺寸LCD为非标准化产品,客户分散,对设计、销售、服务要求较高,与大尺寸LCD的生产和管理完全不同。

  在中小尺寸LCD产品,由于产品种类多,客户对制造商的设计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制造商与客户关系更加紧密,设计服务融合成为可能;现有市场发展迅速,新产品不断涌现;新的应用领域层出不穷,为中小尺寸LCD产品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前景,也进一步增强了对制造商设计服务的要求;

  相对大尺寸LCD产品,中小尺寸LCD产品为非标准化产品,种类多,数量小是其主要特征,因此,中小尺寸LCD制造企业相对来说与客户关系更加紧密,企业设计制造能力相对“价格”因素更为重要,竞争相对弱化;

  相对大尺寸LCD标准化产品来说,中小尺寸LCD产品还隐含着“产品设计服务”特性,这使得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更加紧密,特别是未来“一站式”服务的趋势更为中小尺寸LCD产业发展带来新的亮点;

  对于大尺寸LCD产品来说,由于标准化产品结构使得大尺寸LCD产品采购商面临的选择更多,这将强化“价格”在整个采购过程的作用,因此,相对中小尺寸LCD产品,大尺寸LCD产品价格变动更加敏感;

  产品设计服务需求提高是中小尺寸LCD产品的重要特征,这增强了产品制造商的经营灵活性与企业自身独特的优势,强化了差异化经营的优势,从而回避了价格战的尴尬,提高了中小尺寸LCD产品的盈利能力;

  因此,多品种、量小、个性化设计的特点凸现了中小尺寸LCD产品的“设计服务”价值,这使得中小尺寸屏制造商与客户关系紧密,竞争相对弱化,盈利能力较大尺寸LCD强;现有应用领域增长快速,新的应用领域层出不穷,中小尺寸LCD产品市场前景明朗.. 2006年中小尺寸面板的出货量约达17.58亿片,同比增长20%;手机依然是中小尺寸LCD产品的主要应用领域,PDA与MP3依然是增幅的亮点,汽车电子应用领域市场不容小看;

  据Gartner称,2006年全球手机销售量为9.9亿部,同比增长21%。

  预计2007年全球手机销量将达12亿部,继续保持20%以上增速;

  大尺寸LCD产品大多数为标准尺寸产品,大尺寸化是面前这些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相比中小尺寸LCD市场缺乏惊喜;

  由于在大尺寸显示应用范围相对较窄,这使得大尺寸LCD产品种类较少,主要应用领域为笔记本电脑(Notebook)、液晶监视器(LCDMonitor)和液晶电视(LCD TV)等;

  “宽屏”和“大尺寸”目前是液晶电视和液晶监视器(LCD Monitor)

  的主要发展方向;笔记本电脑屏幕在尺寸上发展未来15寸将成为主流;22寸将成为液晶监视器(LCD Monitor)最佳设计尺寸;

  而中小尺寸LCD产品应用领域更为广泛,现有应用领域种类繁多,而新的应用领域层出不穷;

  手机、无绳电话、MP3、MP4、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DV)、车载显示屏等都是中小尺寸LCD产品的应用范围;..新的便携式电子产品不断涌现,也为中小尺寸LCD产品提供了良好的想象空间;

  我们可以预见GPS、电子相框,电子玩具等新的应用领域将逐渐发展;而家用监控系统,智能家电等也将成为中小尺寸LCD产品的应用领域;

  从“黑白”到“单色”,再到“彩色”;从CSTN到TFT,再到LTPS等;LCD技术发展先解决了“色彩”,后解决“显示品质”,例如,高色彩饱和度、高解析度、对比度等;而中小尺寸LCD产品的尺寸限制,使得更大尺寸的LCD面板制造技术在尺寸方面的进步推动较弱;

  自1971年TN制造技术进入实用化,LCD产品制造技术经历了TN、STN、CSTN、TFT和OLED等技术发展;目前OLED制造技术位居LCD制造技术的前沿,但存在寿命短、成本高的缺陷;而TFT已成为彩色显示LCD产品的主流技术;

  CSTN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在TFT产品成本相对过高和市场对显示屏彩色化需求的强烈冲击产生的过渡技术,这也决定了未来CSTN的命运;

  市场需求决定了各类技术的市场份额,需求特性与价格决定了其市场发展;我们需根据需求特性对各类技术市场发展进行分析;

  按显示内容区分,我们可以将LCD产品分为纯文字显示应用领域与图像显示应用领域;目前TN/STN是纯文字应用领域的主要产品类型,而TFT/CSTN则在图像显示中占主体;

  可以预见未来纯文字显示仍将广泛存在,同时CSTN/TFT在纯文字显示领域相对优势并不明显,这使得未来TN/STN市场并不会快速萎缩,甚至消亡;..在图像显示领域,CSTN是一个市场选择的结果,在TFT产品成本相对过高和市场对显示屏彩色化需求的强烈冲击产生的过渡技术,这也决定了未来CSTN的命运;

  TFT技术的响应速度快,在动态图像显示应用领域具有更好的性价优势,随着TFT面板价格的进一步下滑,TFT技术的替代效应(替代CSTN)将更加明显;

  然而,由于电子产品品质化提升,极大丰富了中小尺寸LCD产品的应用范围,在CSTN市场规模已经较小的情况下,新的应用领域对其拉动作用较大,因此,短期CSTN市场仍不会快速萎缩;

  因此,我们认为TN/STN市场未来仍将存在,保持略微增长态势;TFT产品将继续保持市场主体地位,而CSTN技术的特性决定了未来市场必将边缘化,但短期内该市场仍不会快速萎缩,详见后续论述;

  现有应用领域,随着TFT替代率的提高将会减弱其增长势头,然而,新的应用领域开拓将缓解这种趋势,未来TFT产品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TFT在图像显示应用领域作用更加显著;

  2006年全球手机出货量中TFT-LCD显示屏手机占比约为79%,随着TFT替代率的进一步提高,未来TFT在手机市场增长率将会下降;

  数码相机,MP4,便携式DVD等新的应用领域开拓成为TFT产品增长亮点;

  价格因素也成为未来TFT市场继续增长的动力;随着价格的进一步下跌,TFT产品将进一步挤占CSTN产品市场,并有效保持与OLED等产品的竞争优势;

  目前,TFT/CSTN价格比已接近于1.2;

  从液晶电视挤占CRT案例可以看出,价格下跌对TFT产品渗透CSTN市场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而电子产品的品质化提升也深刻的影响着中小尺寸TFT-LCD市场,TFT产品性能提升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多媒体,多功能与高性能是这次电子产品品质化提升的主要表现,时尚化与娱乐化是这一潮流的具体导向;

  这些要求不仅仅推动了电子产品的“薄、轻、超小型”发展,也对显示屏幕的性能要求更加严格,例如高色彩饱和度、高解析度、高对比度等;

  加之未来智能手机的快速增长,这将推动TP屏(Touch Panel)市场快速增长;

  因此,在技术上,LTPS技术市场将在未来得到很好的发展,而需求拉动着TP屏市场的发展,成为未来中小尺寸LCD市场的两大亮点;

  TFT的材料主要有传统的非晶硅(amorphous silicon,a-Si)和最近的低温多晶硅(LTPS);

  LTPS材料较之a-Si具有更高的解析度,透光率以及反应速度高等优点,但材料制造技术较不稳定,价格偏高等,但这几年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

  新的应用领域的拓展增加了CSTN的市场需求,而产品特性使得未来几年内TFT在这些领域替代效果并不会很明显,我们认为这些领域将是未来CSTN的市场主体,成为增长亮点;在1.5寸以下尺寸显示屏市场,技术进步将进一步强化CSTN-LCD的优势,目前1.5寸屏的应用已成为两者的分水岭;该应用领域(例如手机副屏)未来几年仍将是CSTN-LCD的市场主体;中低档MP3显示屏在尺寸与显示效果要求的弱化,强化了CSTN在这个领域的优势,这将成为未来CSTN市场需求增长的强劲动力;单机售价低(一般在500元附近)与多用于室内等特性使得TFT-LCD屏在无绳电话应用领域的替代效果并不明显,我们认为未来几年CSTN仍将是该应用领域的主体;

  虽然在手机应用领域随着TFT-LCD替代率逐步提高,CSTN市场将会快速萎缩,由于手机应用领域中CSTN市场规模已经较少,即便是急剧萎缩,对CSTN整体市场影响效应也将相对减弱;

  即便是目前TFT-LCD屏无法攻克的1.5寸以下显示屏市场,随着消费者对手机品质化的要求提高,1.5寸以下显示屏手机也将快速萎缩;

  目前手机TFT替代率已达79.59%,随着手机显示屏TFT-LCD替代率的提高,我们认为未来CSTN在手机市场将会急剧萎缩;..然而,按2006年全球手机出货情况,CSTN在手机应用中出货量为1.62亿块,相比MP3市场的约6000万增量预测等,即便现在该市场出现40%以上的速度衰退,其对CSTN整体市场影响将不再显著;

  因此,我们认为产品特性与新的应用领域的出现,特别是中低端MP3和无绳电话的市场快速增长将有效消除CSTN在手机应用领域的衰退的影响,CSTN整体市场未来两年仅略微下滑;OLED技术虽为LCD技术前沿,但产业前景发展微妙

  我们认为新技术所能满足的“市场需求”对产品性价比提升幅度是影响其成功的关键,新产品的价格变化是影响新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TFT技术最终成功的原因归就于彩色显示领域对显示质量的强烈“诉求”,例如色彩等,这是TN/STN根本不能满足的;

  在面对价格的困境,市场最终采用先解决“彩色化诉求”,再解决“彩色显示品质诉求”的路径,这也是CSTN技术出现的主要动因;随着TFT的技术逐渐成熟所带来的价格下滑,提升了TFT技术在动态、高分辨率等显示性能的性价比;这也是我们认为CSTN技术市场最终将会边缘化的主要原因;

  “轻薄、节能”是OLED技术所能满足的最重要的“市场需求”,然而,技术仍还不成熟,制造成本较高是目前OLED的主要困境;

  OLED产品具备轻薄、高亮度、低耗电,可以在低温工作等特性;

  虽然OLED相对TFT技术拥有更优的技术优势,并且在一些应用领域已经取得很好的进展,然而,我们认为未来OLED技术发展仍将微妙;

  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日前表示,2006年全球OLED市场收入约4.75亿美元,比上年下滑3%。尽管OLED出货量增长29%,达到7,210万套,但平均售价出现较大降幅。

  从OLED所能满足的需求来看,“薄、轻”能使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造的更薄更轻;而“低功耗”能减轻手机等消费电子在电源上的负担,从而为新功能增加带来空间;

  然而,在细细探究TFT与OLED技术出现所面临的困境时,我们并不能就TFT的成功案例来完全肯定OLED的市场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在CSTN vs TN/STN或者TFT vs CSTN技术的进程中,“彩色化诉求”和“彩色显示品质诉求”这些重要的“市场需求”存在是TFT技术成功的原动力;性价比是平衡替代进程的杠杆;

  相对STN/TN,TFT技术所满足的需求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它所带来给消费者的满意度是STN/TN所无法取代,这也注定了TFT技术所带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成功;

  在我们对OLED和TFT技术性能比较发现,“彩色显示品质诉求”,甚至是目前OLED所拥有的“薄、轻、低耗电”并不是TFT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同时,我们必须考虑到价格因素所带来的性价比的衡量,随着TFT的价格进一步下滑,OLED技术市场未来发展仍将微妙;

  因此,OLED未来的成功还需取决于它与TFT发展进程的差距,但从短期来看,OLED未来是否能够成功仍还是一个未知数;中小尺寸LCD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共同推动半导体市场发展,“稀缺性”决定产业价值分布..我们再次重申在《需求主导凸现中国机会,“客户价值”决定投资价值—

  —集成电路行业2007年第2季度报告》中关于“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对全球电子产业的作用以及“稀缺性”决定产业链价值分布的论断;

  ‘稀缺性’是影响价格的重要因素,我们引入“稀缺性”观点来探讨产业的价值分布情况;

  我们认为“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是推动全球电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产生了“技术稀缺”或是“需求稀缺”,这种稀缺性导致了产业链价值分布的情况;

  在这里我们所指的“市场需求”仅仅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性能与价格的需求;

  所谓的“技术稀缺”指的是当新技术的出现所带来的对产品性价比提升高于原有技术,此时“技术进步”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将优于“市场需求”的变化;

  所谓的“需求稀缺”指的是当新技术所带来的对产品性价比提升并不显著,此时“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对产业发展的推力有限,不及“市场需求”的作用;

  “稀缺性”决定了产业链的价值分布,一旦产业发展进程中出现了“技术稀缺”现象,那么产业的价值重心将偏向产业中技术密集型的环节,反之亦然;需求主导是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的主要特征,产业价值重心偏重于与需求紧密相关的环节..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变化,电子产业由以往的“拱型”曲线变成了现在的“微笑”曲线。也就是说,以前是电子产品制造商获取最多的利润,而两端的器件供应商和下游渠道仅获取少量利润;而现在正好相反,两端的器件供应商和下游渠道获取了价值链的大部分利润,而留给生产商的利润所剩无几。

  从终端电子产品看,新产品的价值往往体现于它所带来的“市场需求”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而“技术进步”对产品的价值推动作用相对弱化;

  Apple的ipod的成功可归功于创新,优美的外型设计与完美的性能结合体,融合诸多的时尚因素;而在最适当的时候以iTunes形式进入在线音乐领域为产品推广推波助澜;

  一般来说,硬盘式播放器相对闪存播放器较昂贵,且闪存所用集成制造技术较为先进,苹果仅仅凭借iPod(硬盘式播放器)一个产品就占据了60%的市场,但索尼和创新推出的四款产品,甚至一些是闪存播放器,却兵败垂成;

  纵观手机发展趋势,新产品更多的是“需求”的整合,例如,MP3手机,拍照手机等;

  纵观这几年的半导体技术进步情况,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相对较为缓慢,表现为技术进步相对缓慢,实际上是新技术所带来对产品性价比提升并不显著,需求主导全球半导体市场发展特征已经十分明显;

  就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64位CPU的替代效应已不如当年奔III的替代效应;这也是目前65nm制程的集成制造技术市场拓展较缓的主因;

  在高容量NAND闪存的市场还没有完全快速打开,降价已先行;

  45nm制程的NAND迅速导入量产,32nm制程工艺正积极储备,但盈利能力已较先前技术降低;

  显然,新技术所带来的对产品性价比提升并不显著,“需求稀缺”现象凸现,这也是是我们认为电子产业价值链重心偏向于“市场需求”相关紧密的产业环节的重要原因,例如产品设计和产品销售;

  技术稀缺”却是LCD产业的特征,产业价值重心在于技术密集型环节..相比电子产业,LCD产业特征却呈现了“技术稀缺”;在目前显示领域,更多的“市场需求”需要通过新技术得以实现,技术进步呈现加速态势,产业价值重心集中在技术密集型的产业环节,即上游环节;

  就终端消费市场需求而言,例如液晶电视,未来47”或是42”电视将有取代现行主流32”之趋势,因此,10代线的切割效率以及产量将优于8代线面板制造工艺;

  从“轻、薄”需求来看,OLED等新技术所带来的效应将优于现有的TFT制造技术;就画面质量,LTPS、OLED等等技术将有效提高现行技术制造的面板质量;..显然,LCD产业中技术进步所满足的“市场需求”将胜于原有技术,“技术稀缺”才是LCD产业的重要特征;

  “技术稀缺”将使得产业价值重心偏向于技术密集型环节,这也是LCD产业中越往上游含金量越高的原因所在;而,中小尺寸显示屏产业盈利能力相对大尺寸显示屏产业更好,这也是我们看好中小尺寸显示屏行业的主要原因所在;

  显然,无论从市场发展前景还是行业盈利能力,我国的中小尺寸显示屏行业未来将有良好的发展,我们看好未来我国中小尺寸显示屏行业的发展;规模与技术是台湾与国外同行的主要优势,其产业上下游整合力度加大

  目前全球TFT-LCD产业主要为日本、韩国及台湾,台湾在1992年开始进行相关研发,但产业飞速发展则在1999年至2004年,其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2%飞速增长到2004年的将近45%;

  有效降低面板制造成本,优化产业链结构与提高产业环节之间的效率是推动台湾面板制造企业上游材料内制化(In-house)以及垂直整合在当地水平更加密集的主要动因;

  “技术稀缺”决定了产业链价值重心在于技术密集型的上游材料制造,因此,“自上而下”的成本控制效果显著;

  LCD产业属于协同性十分强的产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有效结合是产业解决成本的关键,也是提升企业或者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关键;

  显然,台湾与国外同行的规模技术优势为企业进行上下游整合提供了基础;

  无论是技术的垂直整合,还是上游材料的内制化,其核心的动力在于畅通上下游的渠道,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增长;

  我们也需要关注到之前台湾的LCD产业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大尺寸LCD产品制造,中小尺寸显示屏产业制造能力相对大尺寸LCD产业较弱,加之中小尺寸显示屏产业应用领域成熟相对较慢,因此,目前中小尺寸显示屏产业竞争集中度相对大尺寸LCD产品市场较低;

  就2006年二季度手机显示屏出货量统计数据来看,前五名企业仅一家台湾企业入围,且市场份额在8%以下,而前五名市占率也在58%附近;

  同时,台湾企业开始积极进行中小尺寸显示屏产业并购,我们需要关注这所带来的对大陆企业的影响;

  奇美电子通过旗下子公司奇菱科技收购台盛以加速整个奇美集团在中小尺寸TFT-LCD面板上的整合。

  成本优势与中小尺寸显示屏的制造技术成熟为我国大陆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而中小尺寸LCD产品产能转移也为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预期,我们看好我国大陆中小尺寸显示屏产业发展;

  “技术落后”与“规模偏小”是我国中小尺寸LCD制造企业的困境;

  我国大陆企业还不具备TFT-LCD关键材料制造,例如,玻璃基板,偏光片等;

  在面板制造方面,大陆企业制造能力缺失,大部分依赖于进口;

  我国企业规模偏小,特别是A股市场中的上市公司,行业中缺乏全球影响能力的企业,使得目前我国大部分LCD制造企业面对国际主流半导体企业竞争处于不对等地位;

  然而,中小尺寸显示屏产品的非标准化与“设计服务可融合性”弱化了“技术进步”推力,缓解了我国大陆企业的技术竞争压力;同时,产业的服务特性也凸现了我国大陆企业成本优势;这为我国大陆中小尺寸LCD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机遇;

  我们已经论证了4.5代以下面板制造技术在中小尺寸LCD产品制造最优,而这些生产线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相对较少,这缓解了我国企业的资本支出压力;..我国部分企业的彩色滤波片盈利能力已经优于台湾与国外同行;

  “技术进步”压力缓解,而产业“服务”特性凸现了我国大陆企业在拥有良好的成本优势,为我国中小尺寸LCD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机遇;

  产业链价值重心偏向于技术密集型环节,这凸现了上游材料制造的投资价值,而中小尺寸LCD产品隐含的“服务”特性使得我们再选择公司时更加关注注重“产品服务”价值以及拥有这种潜力的公司;

  行业前景明朗,相对大尺寸LCD产业,“技术稀缺”相对弱化凸现了中小尺寸LCD行业的“设计服务”价值,这是我们看好莱宝高科的行业基础;

  “设计服务”的融合可能拉紧了制造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而相对大尺寸LCD,制造技术进步对中小尺寸LCD产品生产效率提高不大,因此,中小尺寸LCD行业竞争相对较弱,盈利能力更好;

  中小尺寸屏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制造”在消费电子的比重为我国中小尺寸LCD产业提供坚实的市场基础

  全球LCD面板转移,特别是未来TFT面板转移将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小尺寸LCD产业链,强化了本土企业的竞争优势;..莱宝相对国内外同行,盈利能力最好;

  现有业务良好的现金流支持与公司坚持中高端产品的经营策略为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愿景;

  对行业的准确把握和合理的发展步骤是公司07年业绩同比略微增长而08年业绩将会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我们认为如果仅以07年的业绩进行估值并不能完全体现公司的未来价值,因此,我们类比

中小企业板与同类公司,以08年业绩为基准,考虑时间因素,仅给予25~27倍市盈率得到43.90-47.41元为估值区间,给予“买入”评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