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塑料行业:工业化进程消费结构升级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14:29 海通证券

  海通证券 刘金

  本报告的独到之处。从中国工业化进程和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长期趋势以及国际油价下跌的中期趋势出发,提出给予塑料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另外,将塑料行业个股分为三类,赋予不同的估值。

  塑料在经济中地位重要。由于塑料的众多优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塑料行业发展趋势。塑料建筑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将成为塑料工业迅速增长的主要领域;未来塑料在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改性塑料在行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原油价格与塑料制品上游树脂价格之间基本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给予塑料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长期利好之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长期利好之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中期利好: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为塑料行业成本降低开拓空间。

  对塑料个股的投资思路。市场对化工行业中的新材料个股普遍给予高的估值。结合这一点,针对塑料行业中的个股,我们提出如下的投资思路:对于下游市场贴近消费品市场并对下游市场有话语权的公司我们将其定义为“类消费”型公司,比照新材料公司进行高估值;对于有业绩增长并有其他题材刺激的公司,我们将其定义为“基本面改善+催化剂释放”型公司,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给予较高估值;对于仅仅因为油价下跌而导致收益增加的公司,我们基本上仍将其看为周期型公司,给予较低的估值。

  投资要点

  塑料行业是一个品种繁多、应用广泛的化工子行业。世界塑料工业快速增长,亚洲塑料工业的发展引人注目,中国塑料工业的发展和前景令世人瞩目。中国的塑料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在世界各国塑料制品产量排名中稳居第二位,已经成为世界塑料大国。从合成树脂看,中国合成树脂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2倍以上。高速增长的塑料制品行业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如何看待这一重要子行业发展的进程,在此轮牛市中如何对其中个股进行投资?在详细分析世界及中国塑料行业的各个方面后,我们从中国工业化进程和中国消费结构升级的长期趋势以及国际油价下跌的中期趋势出发,提出给予塑料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同时,我们将塑料公司分为三类,赋予不同的估值,给予广东榕泰(600589)和永新股份(002104)买入评级,给予沧州明珠(002108)、金发科技(600143)、中科英华(600110)和长园新材(600525)增持评级。

  由于塑料的众多优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中国的塑料工业发展迅速。从合成树脂看,中国合成树脂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2倍以上,进口产品占据半壁江山。总体而言,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生产地区基本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和我国主要工业的空间布局特征相似。塑料制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塑料制品生产所用的合成树脂、助剂生产行业以及加工机械设备及模具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塑料制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上游相关行业的发展。

  中国塑料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上游合成树脂供需矛盾突出;第二,总体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第三,市场集中度不足,未能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

  中国塑料行业发展趋势:第一,塑料建筑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将成为塑料工业迅速增长的主要领域;第二,未来塑料在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第三,改性塑料在行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原油价格与塑料制品上游树脂价格之间基本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我国农膜行业今后的发展思路有两个:第一,注重多功能农地膜的开发应用,将功能膜的比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50%以上;第二,强化规模化生产,降低低水平重复建设。塑料管道行业目前有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国家重点项目、我国不断加速的城市进程、农村的饮水改造和安全供水项目、城市采暖的管网改造、建筑物内增加中水管网设计等机会都会促进塑料管道的应用市场不断加大。经过20年左右的成长与发展,我国塑料异型材和塑料门窗行业已经具备了世界第一位的产能规模和第一位的市场需求。行业主产品——塑料异型材的产能布局已基本形成。相比而言,该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塑料包装子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严重。开发新产品,减少产品的雷同度是今后该子行业发展的一个出路。

  长期利好之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长期利好之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中期利好: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为塑料行业成本降低开拓空间。基于这三点,我们给予塑料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市场对化工行业中的新材料个股普遍给予高的估值。结合这一点,针对塑料行业中的个股,我们提出如下的投资思路:对于下游市场贴近消费品市场并对下游市场有话语权的公司我们将其定义为“类消费”型公司,比照新材料公司进行高估值;对于有业绩增长并有其他题材刺激的公司,我们将其定义为“基本面改善+催化剂释放”型公司,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给予较高估值;对于仅仅因为油价下跌而导致收益增加的公司,我们基本上仍将其看为周期型公司,给予较低的估值。

  行业篇

  1.世界塑料工业的总体发展情况

  1.1合成树脂、塑料、塑料制品

  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与合成纤维三大类高分子材料已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新型材料,已与钢铁、木材和水泥一起构成现代社会中的四大基础材料,而且是支撑现代高科技发展的基础材料之一,是信息、能源、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乃至宇宙空间和海洋开发等国民经济各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目前,上述三大类高分子材料的数量之比大约为65:30:5,由此可见合成树脂的重要性。

  塑料是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制成的。这里需要对“合成树脂”、“塑料”和“塑料制品”进行简单区分。“合成树脂”是人们采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出来的一种与天然树脂类似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塑料”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再添加多种添加剂,如无机填料、颜料、各种助剂并进行混合,经过一定成型加工方法,制定的具有特定性能的可塑性材料。

  我们通常所说的“塑料制品”即塑料。

  1.2世界塑料工业快速增长,亚洲发展引人注目

  由于塑料的众多优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广泛应用,塑料工业在当今世界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关于塑料的特点请参见本文的附录部分)。多年来塑料制品的生产在世界各地都以惊人的高速度发展着。2004年世界塑料总产量达到2.12亿吨,比2003年增长5%,亚洲、欧洲和北美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4.4%、30.7%和25.9%。从2003年开始,亚洲塑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例有明显增高的趋势。

  2004年世界人均塑料产量为33千克,一些发达国家人均塑料产量为100千克左右,美国多达170千克,比利时则为180千克。我国2004年塑料产量为1791万吨,表观消费量(出口的塑料制品计在国内表观消费量内)为3813万吨,出口塑料制品1078万吨。

  2004年我国塑料产量和消费量在世界上都仅次于美国(美国分别为4850万吨和5147万吨)居全球第二位。但从人均水平看,塑料制品人均产量为13.8千克,人均表观消费量为29.3千克,人均消费量为21.04千克,这个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很大,即使距离世界平均水平也尚有一定距离。

  1.3增速超过GDP,替代效应明显

  由于塑料的优越功能,其对钢材、铝材、木材和水泥等其他材料的替代仍在继续,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长速度。

  2003年世界塑料产量为2.06亿吨,比上年增长6.2%。同年世界GDP增长率为3.2%,塑料的增速超过了GDP增速。1999-2003年,世界塑料年均增长率为5.02%,同期世界GDP的增速是2.43%,世界钢产量的平均增速为1.83%。世界塑料需求的年均增长率是同期GDP增长率的2.06倍,是钢产量增长率的2.75倍。

  1.4五大通用树脂占主导地位,聚丙烯增速最快

  五大通用树脂占世界合成树脂总量的70%。2004年世界五大通用树脂的生产能力为1.759亿吨,产量为1.497亿吨,大约为塑料总产量的68%。聚乙烯占五大通用树脂总产量的40%,聚丙稀占25.5%,聚氯乙烯占20.1%,聚苯乙烯占10.2%,ABS树脂占4.2%。从1999-2004年5年的增长速度看,聚烯烃和ABS树脂有较快的需求增长速度,尤其是聚丙烯,无论是生产能力增速还是产量(可以近似认为是需求量)的增速都居首位。化工行业专家也都预测今后5-10年增速最快的树脂为聚丙烯。

  2.中国塑料工业发展情况

  2.1中国塑料工业发展概况

  中国的塑料工业发展迅速。1949年,全国塑料制品总产量仅为200余吨。1958年中国第一套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装置在锦西化工厂建成,标志着中国塑料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1958年国内塑料制品产量为2.4万吨,1965年为13万吨,1979年为94.8万吨,1988年则猛增到354.2万吨,1996年达1534万吨。2004年已经接近2000万吨,总加工能力已经超过2000万吨,在世界各国塑料制品产量排名中稳居第二位。另外,中国塑料工业的出口能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海关统计显示,自2001年至2005年,我国塑料制品出口年均增长率达25%,2005年出口总额达166亿美元,占其工业总产值的1/4强。

  从合成树脂看,中国合成树脂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2倍多,进口产品占据半壁江山。1990-2004年,我国五种通用树脂表观消费量的年增长率为19.0%,是同期GDP年均增长率(9.3%)的2.04倍,其中聚乙烯产量增长率为13.5%,聚丙烯为21.7%,聚氯乙烯为14.4%,聚苯乙烯为30.1%,ABS为45.9%。ABS产量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聚苯乙烯和聚丙烯。同期聚乙烯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7.2%,聚丙稀为21.0%,聚氯乙稀为18.0%,聚苯乙烯为20.4%,ABS为32.7%,聚丙烯和苯乙烯树脂有更快的消费增长速度。具体情况可以参见表3。1990-2004年,国产树脂的平均满足率为49.5%,进口树脂占据了我国通用树脂市场的半壁江山。

  2.2中国塑料工业的空间布局特征

  从塑料制品产量的地区分布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具有明显的优势,广东、浙江和江苏三省的产量合计1041.8万吨,占全国塑料制品总产量的56.4%。

  从各省塑料制品分品种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产量的比重看:广东省的塑料薄膜、塑料包装箱及容器、日用塑料制品、其他塑料制品产量居全国首位;浙江省的塑料棒管材、塑料人造革、塑料合成革位居全国之首;江苏省的泡沫塑料产量位全国第一;辽宁省的塑料板片材产量位居全国之首;山东省的塑料丝及编织品产量居全国首位。

  总体而言,中国塑料制品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生产地区基本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这和我国主要工业的空间布局特征相似。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地理位置等因素是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今后,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中西部地区缩生产的塑料制品的比重将有所加大,但由于交通状况短期内难以发生明显改观,塑料制品行业空间布局特征也难以在短期内有大的改变。

  2.3塑料加工制品业的发展离不开上游产业的支持

  塑料制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塑料制品生产所用的合成树脂、助剂生产行业以及加工机械设备及模具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塑料制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上游相关行业的发展。

  中国合成树脂工业从1958年锦州建成第一套聚氯乙烯树脂生产装置起步,1990年国内合成树脂的产量增加到226.8万吨,占当年世界合成树脂总产量的2.29%。1990年到1999年10年间,中国合成树脂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5.34%,为世界年平均增长率的3倍。在合成树脂品种上,目前五大通用树脂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聚乙烯、聚丙稀、聚氯乙稀、聚苯乙烯和ABS的总产量约占全部合成树脂总产量的95%,聚醚、聚甲醛、聚四氟乙烯、聚酰胺等各种工程塑料占5%左右。合成树脂的种类与牌号基本上都符合加工业的要求,这为塑料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塑料助剂是加工和生产具有预期性能的塑料制品的必需条件,塑料助剂的快速发展极大丰富了塑料制品的种类和功能,使得塑料制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目前,中国塑料助剂产量的增长远远高于4%的全世界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10%以上;用于填充改性的无机非金属矿物粉体材料,如轻(重)质碳酸钙、滑石粉、高岭土等,年产量已经超过250吨。

  中国塑料成型加工模具和塑料加工机械的设计和制造起步晚,发展快。目前,中国塑料加工机械设备企业已达5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年生产各种成型机械设备10万多台套。随着塑料加工机械本身的技术含量提高和制造水平的进步和飞跃,我国塑料加工机械工业不仅结束了简单仿制的历史,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具有自主开发的能力。目前,我国的注塑、挤出、吹塑等主要成型加工设备已能满足国内生产一般塑料制品的要求;随着国内塑料机械设备、原料、加工工艺等多方面的发展,几乎全部中、低档次的成型模具和60%的高档次、大型、复杂、精密的模具都可以在国内解决。

  2.4中国塑料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上游合成树脂供需矛盾突出。

  塑料制品的生产离不开上游合成树脂的供给。近年来,尽管我国合成树脂产量的增速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由于需求旺盛,自给率严重不足。

  从图1可以看到,1998-2004年间,国内合成树脂的自给率仅44.9%,为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每年从国外大量进口。分类别看,通用树脂中,2004年国内自给率中超过60%的仅有PP(62.10%)和PVC(70.71%),而PE仅为52.04%,PS仅为52.29%,ABS仅为34.38%。相比而言,工程塑料的国内自给率更低,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PC(聚碳酸酯)的自给率不到1%,POM(聚甲醛)不及2%;2004年PC上升到12%,POM不到20%。

  第二,总体装备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几十年来,我国塑料工业注重技术改造,不断更新设备,新建和扩建的一批骨干企业拥有先进的设备和较为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水平,这些企业占塑料行业全部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就全行业来说,由于引进的设备产能仅占20%~30%,而且存在设备不足,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且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往往不是当时最先进的,因此,较之于发达国家,中国塑料制品工业仍然存在着装备水平低、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的问题。同时,由于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和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一些企业只能在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重复投资,盲目上马生产线和项目,不进行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不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造成中低档产品偏多,高档与缺门配套产品少;通用技术产品多,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少;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低端产品产量增长快于需求增长,总体一直呈现供过于求的格局。

  第三,市场集中度不足,未能形成集约化规模经营。

  塑料制品企业由于可单机生产,许多产品适合于分散、小批量、多品种生产,因此,全国6.3万家塑料制品企业中,中小企业、特别是未形成稳定生产的企业居多。由于小企业存在着信息不灵、产品技术含量低、没有规模经济优势等问题,因此,重复建设、产品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样就造成了整个行业经济效益的不佳。同时,少数大企业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但就其规模看,与国外同行相比仍然偏小,无法因规模经济而大大降低成本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以塑料管道企业为例,年产能400万吨左右,产量200多万吨,其中,年产能10万吨以上的企业有17家,它们占行业全部产能的比重尚不足50%。

  目前,国内塑料制品业销售收入前20名企业名单如下。

  2.5中国塑料行业发展趋势

  第一,塑料建筑材料和新型包装材料将成为塑料工业迅速增长的主要领域。

  我们先来看塑料建筑材料。

  化学建材是继钢材、木材和水泥之后新兴的第四代新型建筑材料。塑料建材是化学建材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塑料管、塑料门窗、建筑防水材料、隔热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塑料建筑材料再建筑工程、市政工程、工业建设中用途十分广泛。

  中国的塑料建材行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塑钢窗市场为例,目前,德国塑钢窗占有率达40%以上,其北部地区高达80%,而中国还不足15%;再看塑料管材市场,发达国家的塑料管材市场占有率为50%左右,而中国只有25%上下。

  房地产业和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尽管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但管理层支持住宅产业健康发展的态度一致没有改变;同时,随着中国经济逐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居民改善住房状况的强大需求仍然旺盛;再者,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场馆的建设也会刺激对建筑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化学建材领导小组也相继制定和出台了有关化学建材生产和推广应用的若干意见、纲要和办法,为塑料建材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现在,塑料建筑排水管、输水管、排污管已得到较为普遍的应用;塑料门窗等行业开始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新型防水材料发展迅速,产量逐渐增长。

  在塑料管材业中,聚乙烯管是塑料管材的发展方向。

  塑料管材在1936年由德国首先使用,1939年英国铺设世界第一条塑料输水管线。

  此后,塑料管材发展迅速,不断替代金属管材或其它传统管材。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实现了塑料管材的标准化和系列化,大大促进了各国塑料管材的生产和应用。

  在国际消费市场中,PVC管是目前全球用量最大的塑料管材品种,由于PE管的优良性能,其逐步取代了PVC管道的地位,成为主要消费管道。关于PVC管和PE管的对比,可以参见表5。

  至于中国的塑料管材行业,我们认为,该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又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塑料管材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UPVC管材(聚氯乙稀管材)和PE管材应用方面差距特别明显。1995年,美国总产量207.5万吨,人均消费8.3公斤;日本总产量51.29万吨,人均消费4.27公斤,西欧各国总消费量138万吨,人均消费4.8公斤。西欧各国PE管材的人均消费量已高于4公斤,美国仅HDPE(高密度聚乙烯)管材人均消费量已达到1.38公斤。而2000年,我国UPVC管材总产量仅52万吨,人均消费量还不足0.45公斤;PE管材总产量仅38万吨,人均消费量仅为0.33公斤,远低于国外先进国家水平,市场潜力还远未得到开发。

  目前,我国塑料管材生产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万吨级以上企业仅有上百家,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能力在5000吨以下,达不到经济生产规模(国外塑料管生产企业生产规模一般在20000吨/年以上)。因此,国家在“十五”计划中提出,我国塑料管材发展的重点是开发和推广室内供水管、燃气管、热水管和地下排水管等新品种,形成一批品种齐全、规格系列配套、知名度较高、年产3万吨以上规模的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也使我国塑料管材行业能更有序、更健康的发展。根据国家建设部的资料,未来十年国内的塑料管道市场需求高达8000亿元。

  接下来我们分析新型包装材料。

  中国水泥、化肥产量位居世界首位,目前水泥包装30%以上使用复合编织袋;至于矿产品、化工产品、合成树脂、原盐、食糖、棉花和羊毛等产品的包装,由于中国纸张和黄麻资源缺乏,塑料包装作为主要包装材料是必然趋势。

  另外,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需要大量包装材料。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品的提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而对粮食包装也提出了改进要求。目前,发达国家粮食小包装占的比例很高,其商品粮中,小包装占80%,大包装只有20%。粮食的小包装在一些大中城市已起步并取得了进展,但如果粮食小包装的比例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要大幅度增加各种塑料包装材料的品种和质量。

  再者,随着消费升级趋势的推进,食品、饮料、药品、洗涤用品、化妆品等行业迅速发展,它们对复合膜、包装膜、容器、周转箱等包装制品有很大需求。

  第二,塑料未来在家电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

  首先我们看家电行业。

  洗衣机和洗碗机中大量使用聚丙烯塑料,每台洗衣机平均用聚乙烯4千克,每台洗碗机平均使用聚乙烯的量则在7千克。干燥机中主要使用工程塑料(如尼龙和聚甲醛等)

  作机械部件。在家电领域通用热塑性塑料的消费增长率超过了家电用材料的平均增长率。

  家电生产厂家为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审美要求,正在追求更高的设计灵活性。由于家电的原始设备制造商基本上都可以提供相似的功能,实际上家电的设计已成为零售市场的主要差别化因素。新的环境意识和新法规对产品的规格也有影响。塑料的良好功能使得能够满足家电行业不断提出的新要求。

  下面我们看塑料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前景。

  目前世界上不少轿车的塑料用量已经超过了120千克/辆,个别车型还要高,德国Benz高级轿车的塑料使用量已经达到了150千克/辆。国内一些轿车的塑料用量也已经达到90千克/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汽车轻量化进程的加速,塑料在汽车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汽车构件中材料的相互替代作用将继续驱动汽车用塑料的增长。测定表明,与替代材料相比,汽车保险杠轻10.4千克,发动机罩轻4.2千克,燃料箱轻5千克。因为支持和带动的部件减轻,底盘、驱动系统和传输系统也可以做的更轻。汽车的自重每减少10%,燃油的消耗可降低6-8%。为此,增加塑料类材料在汽车中的使用量,便成为降低整车成本及其重量,增加汽车有效载荷的关键。

  在我国,塑料使用量约占汽车自重的7-10%。在轿车和轻型车中塑料的用量可以参见表6。

  随着国内汽车产量和销量的不断增加,塑料的应用前景也十分看好。

  第三,改性塑料在行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首先,我们先来看塑料改性的基本概念。高分子聚合物简称聚合物,可以分为天然聚合物和合成聚合物。我们通常所说的聚合物主要指合成聚合物。在聚合物中加入各种无机或有机物质,或将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共混,或用化学方法实现聚合物的扩链、接枝、交联等,使其制品的成本降低,或成型加工性能或制品使用性能得到改善,或在电、热、光、磁、阻燃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统称为聚合物改性。

  塑料改性可以分为化学改性与物理改性。化学改性是指在聚合物分子链上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嵌段共聚、接枝共聚、交联与降解等反应,或者引入新的官能团而形成功能高分子。物理改性原则上不发生化学反应,主要是物理混合过程。有时在物理改性过程中也伴随有化学反应的发生。物理改性可分为:填充改性和共混改性。在塑料加工行业中应用最多的是填充改性与共混改性。近些年来,随着改性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化学改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其次,我们分析塑料改性在塑料工业中的地位。塑料改性在塑料工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主要原因如下:

  其一,塑料改性是降低塑料制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最有效途径。如,用纯聚丙烯制打包带,会因其表面过于光滑,不易打结;同时,产品的成本高,功能过剩,其拉伸断裂强度可达500Mpa,实际应用时强度只需10-15Mpa;如果填充碳酸钙改性,填充量为1:1,制成的打包带纹路清晰,易于打结,成本降低30%以上,拉伸断裂强度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其二,塑料改性是获得具有独特功能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最佳途径。要研制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高分子材料,通常是耗时多和需要较多投资的,有些甚至是难以实现的。

  但通过几种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共混和填充改性,就可以制成多功能的高分子材料,满足多种用途的需求。这种研制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容易。

  再次,我们分析一下改性塑料在工业中的应用。

  从世界范围看,改性塑料年产量达到了2000万吨以上,主要应用于汽车、家电、通信、计算机等领域,对这些产品的品质保证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我国的情况看,目前中国汽车、家电、通信、高档工具等对改性塑料的需求量非常大。首先是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工业对塑料专用料的需求较大。以2004年为例,我国汽车总产量达400万辆,对改性塑料的需求量为30万吨左右。其次是家电行业。目前,各种家电产品中都使用了塑料专用料,如冰箱、冰柜、洗衣机、空调、风扇以及众多小家电等,预计对各种塑料的年需求量为70万吨,其中对改性塑料的需求量为20万吨。再次,在通讯和计算机领域,目前,移 动电话和家用电脑的用户急剧增加。还以2004年为例,当年手机消费量为1.5亿部,需要用改性塑料6万吨;各种电脑对改性塑料的需求达10万吨。第四,各种电动工具的生产也需要大量改性塑料,2004年该行业对改性塑料的需求为5万吨。第五,2004年其他行业对改性塑料的需求量也在15万吨以上。由于下游对改性塑料有大量需求的行业大都属于消费性行业,随着消费升级、内需启动,这些行业都会高速增长,从而带动对改性塑料的大量需求。目前,我国对改性塑料的年需求量已超过100万吨。

  最后,我们看国家对改性塑料行业有何支持。

  考虑到改性塑料在塑料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这一产业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2000年7月27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2000年修订)》和科学技术部颁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01年度)》中均指出:“工程塑料及通用塑料的高性能化生产”是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化领域,近期的产业化重点是“对PP、PE、ABS、PS、PVC等通用塑料进行改性,建设万吨级专用材料生产线等”。另外,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公布的《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也在“有机高分子材料及制品”一栏中列举了多种改性塑料产品。

  3.原油与树脂之间的关系研究

  原油价格与塑料制品上游树脂价格之间基本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原油价格上涨,树脂的价格也随之上涨;反之,原油价格下跌,树脂价格也随之下跌。这可以从图2-图7中看出来。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全面反映石油价格波动与树脂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我们选取了聚乙烯(PE)、聚丙稀(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四种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中的ABS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聚乙烯的广泛应用性,我们选取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两类聚乙烯进行研究;LDPE的价格、LLDPE的价格和PP的价格我们选取茂名石化的出厂价,PVC选用齐鲁石化的出厂价,PS的价格选用汕头海洋的,ABS选用大庆石化的价格;原油价格选取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我们注意到,2005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树脂的价格也在节节攀升,从而导致下游塑料制品行业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上升,造成该行业整体效益不佳;2006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地缘政治局势趋缓和投机基金撤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稳步回落,因此,树脂价格下跌,下游塑料制品行业的盈利空间增加。从图8我们看到,2006年,随着石油价格的逐步回落,中国塑料制品行业的销售毛利率有所回升。

  4.重点二级子行业分析

  前文中我们已经我们已经指出,塑料制品分为多种,相应地,该行业下属二级子行业也很多。为突出重点,下面我们对上市公司较为集中的几个子行业进行简要分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塑料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就是油价波动导致树脂价格变化,从而对下游塑料行业的盈利带来巨大影响。这一问题我们前文中已经进行了详细分析,因此,下面对几个二级子行业的阐述中不再一一提及。

  4.1农用薄膜子行业分析

  我国的农膜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自行研制生产,1978年从日本引进技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普通白膜到功能性白膜的发展过程。近20年来,我国农膜生产形势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农膜覆盖面积由3000多万亩增加到2.2亿亩以上;农膜年产量由不足30万吨猛增到100万吨以上;农膜品种超过40中。我国农膜生产和使用量是世界其他国家总和的1.6倍,已经成为世界农用薄膜产量大国。国内农膜主要以聚氯乙烯、聚乙烯和乙烯—醋酸乙烯(EVA)薄膜为主,其中,聚乙烯农膜产量占农膜总量的80%以上。乙烯—醋酸乙烯薄膜是1992年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环保农膜。目前我国农用薄膜大部分为普通膜,功能膜仅占23%。

  我国农膜生产企业近千家,其中大型企业(年生产能力万吨级以上)约60家,骨干企业约30家,生产能力和年产量约占全国的60%。总体而言,我国农膜行业产量明显大于产量,企业规模小、散、多,多数形不成规模,缺乏竞争力。我国农膜行业今后的发展思路有两个:第一,注重多功能农地膜的开发应用,将功能膜的比重由目前的23%提高到50%以上;第二,强化规模化生产,降低低水平重复建设。

  农膜类上市公司主要有宝硕股份佛塑股份

  4.2塑料管道子行业分析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生产塑料管道品种最多的国家之一,许多国内塑料管道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大。国内塑料管材管件产品标准大多已经采用当前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实物质量大多已经达到国际20年代90年代末的先进水平;而且,有的品种填补了国际空白,替代了进口。

  据不完全统计资料显示,塑料管道行业的加工能力约400万吨,2004年产量约200万吨。目前,生产能力在1万吨以上的企业约70家,有20家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达到或接近10万吨;前10名企业的销量约占行业总量的40%左右。

  相比而言,塑料管道行业目前有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国家的重点项目、我国不断加速的城市进程、农村的饮水改造和安全供水项目、城市采暖的管网改造、建筑物内增加中水管网设计等机会都会促进塑料管道的应用市场不断加大。

  塑料管道类上市公司主要有沧州明珠、国通管业凯乐科技中科英华长园新材和沃尔核材。

  4.3塑料异型材和塑料门窗子行业分析

  经过20年左右的成长与发展,塑料异型材和塑料门窗行业已经具备了世界第一位的产能规模和第一位的市场需求。目前,该行业已经基本熟练掌握了塑料型材的加工技术,可以向行业提供各种合格的设备、模具、配件、原料和助剂,已经可以完全应用国产设备、模具、原料和助剂制造合格的产品。

  目前,行业主产品——塑料异型材的产能布局已基本形成。在辽宁、河北、山东、北京和天津等省市形成了渤海湾产能集结区,在安徽、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形成了长三角产能集结区,在广东、深圳等省区形成了珠三角产能集结区。其中,渤海湾产能集结区形成最早,珠三角产能集结区初具规模。在上述三个集结区之外,中西部产能呈点状分布,其中以四川省会成都所具有的产能最大。

  相比而言,该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第一名海螺型材的市场份额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第二名大连实德则占五分之一。和其他子行业相仿,塑料异型材和塑料门窗行业竞争也十分激烈,供需严重不平衡,产能规模在350~400万吨左右,总销量却只有150万吨/年。为拓展盈利空间,寻求差异化、开拓另类产品已倍众多企业所关注,许多企业相继推出了彩色型材、围栏产品、结皮发泡产品、木塑产品等。

  塑料异型材和塑料门窗类上市公司主要有海螺型材和国风塑业

  4.4包装材料子行业分析

  我国塑料包装材料行业的主要产品为双向拉伸复合基材(BOPP、BOPET、BOPA、CPP)软塑复合包装膜、编织制品和塑料包装容器(瓶、箱、桶、盘)。2004年行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情况可以参见表7。

  与其他塑料制品子行业类似,塑料包装子行业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也是产能过剩、重复建设严重。通过行业调查,2004年全行业引进的双向拉伸BOPP薄膜设备达到152条生产线,89家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179万吨。其中,从德国布鲁克纳公司、日本三菱重工和法国DMT公司引进的生产线占总数的90%,重复引进严重,产品结构雷同。

  BOPET也是如此。2003年以来,两年多全国新增生产线24条,新增产能39万吨。估计2006年我国BOPET产能为56万吨,而新增生产线的产品基本都定位在包装用膜上因此,BOPET同样面临生产能力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因此,开发新产品,减少产品的雷同度是今后该子行业发展的一个出路。

  包装材料类上市公司主要有珠海中富紫江企业永新股份中达股份

  5.我们给予塑料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5.1长期利好之一: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动态目标和过程,是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与发达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曾经说过,“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一直是发展的中心问题”。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中国要想在21世纪成功地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现代化,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必须走工业化之路。可以说,中国的和平崛起离不开工业化的进程。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处工业化阶段有多种判断标准,不同标准得到的结果稍有不同。

  按照中国经济学者王梦奎的研究,从收入水平看,2001年我国人均GDP按世界银行购买力平价为3772美元,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从产业结构水平看,2003年第二产业比重为52.9%,工业占GDP比重为45.9%,已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但从就业结构看,2002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50%,第二产业为21.4%,第三产业为28.6%,只处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从工业结构看,我国已完成以原材料为重心的重工业化阶段,正向高加工度阶段转变,一般加工业比重较高,技术密集型加工工业比重较低,表明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这可以参见下表。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可出结论:中国在工业化的进程中需要大力发展化工产业,即使在工业化进程结束时化工产业仍有可能高速增长;作为化工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子行业——塑料行业,长期来看,也会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

  5.2长期利好之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

  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GDP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GDP超过800美元,整体上已从“八五”时期的世界低收入国家行列跃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行列,与意大利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中国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都曾经做过全国社会阶层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基本上认定,中国的“中间阶层”人群数量大量增加,已经占总体人口的15%—18%左右。

  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率)将不断上升,将从2002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65%,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迅速增长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是购买高端、新型商品,从而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正是消费升级的起跑线。目前在人均GDP逾3000美元、中等收入阶层“扎堆儿”的沪、京、粤、浙等沿海发达地区,消费升级表现尤为明显,这些地区已经率先进入小康阶段。

  目前城镇较高收入户耐用消费品的消费情况为我们指明了城市居民耐用消费品消费升级的方向。据此我们比较了2004年不同收入组的城镇居民家庭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情况,结果表明:

  第一,尽管低、中、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相差2-3倍,但是对洗衣机、电冰箱、彩色电视机、普通电话、成套家具等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的差异并不大,除了产品的更新换代之外,这部分产品的消费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

  第二,无论是从低收入家庭到中等收入家庭,还是从中等收入家庭到最高收入家庭,对健身器材、空调器、家用电脑、现代厨房用品、移 动电话、

数码相机、摄像机等消费品的拥有量都会成倍增加。这些区别于传统耐用消费品的新千元级消费品是近几年推动城镇耐用消费品增长的主要力量,也是未来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升级的热点。

  第三,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汽车拥有量差别不大,而高收入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差别明显,这表明家用汽车的消费者仍然主要是消费观念较新的高收入群体。有数据显示,当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家庭年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

  时,家用汽车拥有量开始迅速增加,2004年这一群体大概占城市家庭的40%左右,家庭汽车平均拥有率为4.5%。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有能力购买家用汽车,现在对汽车有消费能力的家庭对汽车的购买量也会明显增加,家庭汽车的消费有望从导入期进入快速推进期。可以预期汽车仍将是城市高收入阶层耐用消费品消费的一个重要亮点。

  前文中我们已经指出,塑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因此,应用领域日趋广泛,特别是在家电和汽车领域,塑料制品在产品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从这个方面看,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塑料行业发展的支持。

  5.3中期利好:国际原油价格下跌为塑料行业成本降低开拓空间

  2006年9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降,特别是2007年元旦过后,国际油价(WTI)更是下跌到51美元/桶,较2006年8月份最高水平下降30%以上。考虑到世界经济形势、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不少机构预计2007年全球原油供需矛盾将趋缓,国际油价将会有所下滑,2007年国际油价将在45-60美元/桶之间运行。在这种情况下,塑料制品行业上游——树脂价格也会随之下跌,这对塑料行业降低成本十分有利。对于这一点我们前文中已经论述,这里不再重复过多。当然,油价的波动性毕竟存在,这也会使得一些竞争力不强的塑料企业的收益呈现相当的波动。

  总体而言,无论从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长远视角看,还是从国际原油价格下跌的中期趋势看,我们都认为塑料行业有投资价格,因此,我们给予该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

  公司篇

  1.塑料行业个股投资思路

  目前,对于化工股的投资,市场普遍接受给予新材料公司以高的估值(按照2006年业绩计算给予40-50倍的市盈率,按照2007年业绩计算给予35倍以上市盈率)。市场之所以接受这一观点,主要是因为:

  其一,新材料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小而且建设周期不长,投资缺乏周期性,因此,生产周期不明显;其二,新材料公司应用范围广泛,下游市场直接针对消费品市场,需求周期性不明显。

  从这一点出发,针对塑料行业中的个股,我们提出如下的投资思路:

  对于下游市场贴近消费品市场并对下游市场有话语权的公司我们将其定义为“类消费”型公司,比照新材料公司进行高估值;对于有业绩增长并有其他题材刺激的公司,我们将其定义为“基本面改善+催化剂释放”型公司,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给予较高估值;对于仅仅因为油价下跌而导致收益增加的公司,我们基本上仍将其看为周期型公司,给予它们较低的估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