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医药生物: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即将启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 09:21 兴业证券

  兴业证券 王唏

  3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卫生事业建设的多项要求。

  3月21日,国务院讨论并原则通过《卫生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会议指出,推进卫生事业发展,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责的重要任务,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时期,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包括比较规范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比较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比较规范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管理制度,促进人人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重点,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坚持中西医、中西药并重,实现中西医药协调发展;坚持加大政府卫生投入,加强资金管理和监督,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服务能力;坚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会议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增进人民健康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卫生工作的领导。全社会要关心和支持卫生事业发展,尊重医学科学,共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点评:

  今年将是

医疗体制改革启动之年。我国旧医疗体制存在的弊病很多,具体表现包括:对于医疗保健体系建设,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医疗保险覆盖率低,我国实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口1.4亿(国务院办公厅,2006年),而农村地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只有3.96亿人参加,占农业人口的44.7%(
卫生部
,2006年);保险覆盖的疾病少,一些大病不在医疗保险范围内;报销体系有局限,平均只有30%-40%;医疗服务人员的收入与处方和医疗检查挂钩;政府对医疗体系的监管不够;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大医院集中了主要的医疗设备和人才,社区和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体系缺乏投入;卫生资源分配不公,等等。

  医疗体制以及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影响到

和谐社会建设。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未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已经有明确说法,提出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与之配套一系列相应的制度。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312.76亿元,比上年增加145.36亿元,增长86.8%。在新农村合作医疗方面,提出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

  此次国务院会议通过的《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卫生事业建设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未来要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制度,责任明确在政府。过去我国医疗体制的弊病,主要原因在于政府投入不足,发达国家在公共卫生的支出一般占GDP的10%,而我国不足3%。此次《纲要》提出“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意味着政府将加大公共卫生支出。

  城市社区医疗、新农村合作医疗是新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的基础。《纲要》指出,“坚持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为重点,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改变过去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而社区和农村地区缺乏足够的医疗卫生资源状况。这对于医药行业而言,意味着将增加对常规医疗设备以及普药的需求。社区医疗发展后,未来可能推行双向转诊,将一些普通病由大医院分流到社区医院,而大型医院向专科化方向发展,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

  《纲要》提出,要“坚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这意味着政府将支持民营医院的发展,目前民营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纳入医保,因此集中在一些特殊的专科门诊,而且规模普遍较小。目前我国医疗资源总体上供应不足,而民营医疗机构将是有益的补充,未来是否放开民营医院进入医保,值得关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