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润入行 国内钒业能否三分天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0日 09:11 中国经济周刊

  京润携技术入行,攀钢、承钢“双雄”局面待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勇

  “两会”前夕,河南方面传出消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拥有全国最大的回转窑(2.5m×60m)焙烧五氧化二钒生产线,年产五氧化二钒4000余吨的矿、冶联合体—河南省淅川钒矿已被北京京润宝苑国际投资公司(下称“京润”)以全股的方式收购。

  对此,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工业处处长刘中林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这和全球钒产品利用加剧,中国成为快速增长的市场之一有关。” 刘中林援引澳大利亚Macquarie银行预测数据分析,在2010年之前,全球钢铁产量每年将以5.8%的速度增长,届时,中国钢铁产量将占据40%。

  据专家介绍,钒作为冶炼优质合金钢和各种有色合金的稀有元素,同时广泛用于宇航、化学工业。含钒合金钢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抗疲劳、抗震性能好等优点,还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以及耐腐蚀性,因此市场前景看好。

  “从2004年7月开始,钒铁价格从7万/吨起步,最高到达2005年3月的45万元/吨,之后出现大幅度下跌,最低下跌到10万元/吨左右。当前价格为12万元/吨。”国金

证券分析师周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但即使当前“价格低迷”,钒制品的毛利率也高达50%。

  周涛认为,我国目前钒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钢铁工业中钒消耗强度仅为20~25公斤/1000吨钢左右,而发达国家的钒消耗量平均为50公斤/1000吨合金钢左右,未来发展空间较大。

  不过,掘钒之路并非坦途。

  环境污染成为掘钒“软肋”

  “环境污染问题是钒矿冶炼的软肋。”3月5日,河南省环保局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

  据专家介绍,目前提炼钒的技术与钒矿的性质有关。含钒品位低的钒钛磁铁矿通常不能直接用于提炼钒,而是先将钒钛磁铁矿加工成精矿,然后生产钒铁,主要转向冶炼钒渣中提炼钒。而对于含钒品位高的矿,现有粉料焙烧—酸浸法、钙法焙烧—碱浸法、纳法焙烧—水浸法、钒矿粉直接酸浸法四种技术可以提钒。

  “不过,环保难题也与上述技术相伴。”上述资深人士认为,一方面是含有酸、碱、氨以及其他重金属的废气、废水的处理;另一方面是矿石经过提炼后尾矿的二次污染。如果处理不当,环境污染会极其严重。

  事实上,这也成为一些钒资源丰富地区谈“钒”色变的主要原因。2005年初,国际钒价飙升,贵州铜仁地区采、炼企业纷纷而来。由于28家企业多为土法炼钒,污染严重,被铜仁相关部门随后全面叫停。一些小土法炼钒厂最终也未能逃脱被炸、封的命运。

  “这实际上也是一场对企业决策者的智慧考量。”高盛管理顾问(郑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冯梓恒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比如同在环保重地—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水源—一丹江水库边缘 “掘钒”,ST天仪的并购对象于2005年6月才开始对耀岭河钒矿进行普查,而京润的并购对象则有着30余年历史,且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攀钢研究总院、郑州大学等单位研制出的提钒工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同是收购,但条件相差很远。”

  京润欲作中原钒业领头羊

  记者在登陆京润的官方网站时发现,该公司是以经营珠宝起家,业务涉及缅、滇、粤、宛、京、港,北京王府井“承古斋”为其主要营业企业,关联企业有中国国际宝玉石协会集团公司、北京宝之苑实业发展公司等。其麾下的河南省淅川钒矿拥有采矿权的锁河口—石槽沟段钒矿区,矿石品味在1.2%以上,C级储量为110万吨,按目前生产能力,可供25年生产。

  据了解,京润资产虽然只有5.3亿元 ,但其战略目标却是“巩固中原钒业领头羊的行业地位”,“逐步与四川攀钢和河北承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淅川钒矿由原国家化工部设计,年产五氧化二钒4000余吨,产品出口免检。

  分析人士认为,技术或许是京润应对环保的“铩手锏”,但仅凭技术实力能否“三分天下”?

  “问题的关键是,京润能不能引领当地企业搞集约化经营。”刘中林坦言。

  据了解,淅川钒矿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淅川含矿层出露总长度超过100公里,厚度为4~20m,钒矿品位大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0.7%工业指标和0.5%边界品位的要求,全县五氧化二钒平均品位1.5%,最高达5.34%。具有分布广、储量大、层位稳定、有害杂质少、易提炼等特点。目前已发现钒矿石资源总量预计在1.8亿吨以上,潜在钒矿石资源总量预计达3.5亿吨以上,潜在经济价值达385.5亿元。

  挟“资源”以令诸候?

  将中原钒业的勃兴寄希望于“集约化经营”,并非没有一点道理。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在世界钒资源领域里的话语权,与钒储量位居世界第三密切相关。而国内钒业之所以有攀钢、承钢长期“双雄”并立,亦源于资源总保有储量主要蕴藏于河北承德地区和四川攀西地区的钒钛磁铁矿中。

  近年来,攀钢旗下的上市公司新钢钒(000629)为了加强对资源的控制,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已经开始介入开发矿山。2006年初,该公司与攀钢联合成立项目公司,对储量丰厚的白马矿进行共同开发。

  新钢钒用普通大型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石,解决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冶炼的世界性难题,使得攀西铁矿石具有了很强的排它性,强化了新钢钒对攀西资源的独占性,使之具有了国内其它钢铁企业不可比拟的资源优势。

  事实上,这也是新钢钒深受股市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相形之下,河南的钒矿经营则令人生叹。据了解,淅川钒资源在国际国内战略位置显赫,然而从原国家化工部1975年率先在南阳境内投产至今,数度沉浮仍与繁华无缘。如今,其综合实力及对社会的贡献早已被攀钢、承钢甩在了后边,现有企业多苟延残喘,形成产业规模更是几近奢谈。

  《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中了解到,2004年,河南省仅关掉淅川县境内环保不合要求的冶钒企业就达40余家。一方面,政府崇尚环保、重拳治污引来一片叫好;而另一方面,业内也希望政府能从有序开发利用矿产出发,藉此引导整合企业资源,实现从分散化经营到集约化发展的重大嬗变,但结果令人遗憾。

  “现在大家都像在戴着脚镣跳舞。”河南省一位政协委员向《中国经济周刊》坦言,现在的情况是,地方行政力量出于规避环境污染风险而重拳出击,却又止于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利益平衡;企业出于谋求利润最大化而各自为政,对资源进行掠夺式经营。“想形成一个拳头,难!”

  上述人士同时透露,京润掌门人王全成曾在河南“两会”期间提交议案,鼓吹河南钒业“合理配置资源,集约化发展”,建言企业“抓技术研发,克服短期行为”,政府“抓政策扶持,特别是信贷和融资扶持……”

  3月7日,《中国经济周刊》致电京润,寻问提案的最新进展,相关人士未作正面回应,但称京润涉足河南钒矿后投入已逾5000万元,2007年投资力度还将继续加大。

  分析人士称,京润的“鼎足而立”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