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广发证券:中国银行业仍有上升空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12月27日 15:29 新浪财经

  广发证券

  余晓宜

  我们继续看好银行业的投资价值与投资机会:

  相对估值已经脱离明显低估的安全边界,但与印度、巴西、俄罗斯的代表性银行相比,仍有上升空间。

  2007年宏观经济转型、货币政策面、竞争以及行业税制改革四方面的因素将继续推动银行业实现30%的盈利增长,单位资产盈利率ROA上升到0.8-1%的水平,从而对股价的上涨形成60%以上幅度的支撑,同时支持估值中枢从PB2-3倍向PB3-5倍推进。

  “加入WTO全面开放承诺+利用外资

十一五规划”中关于外资银行设立网点、开展人民币存款业务、购买国内银行股权等方面的限制性开放规定,将在2007年继续推动国内银行股权收购价值上升。

  面对投资稀缺性减弱问题,银行业将以行业发展领先于国民经济增长、行业经营水平使盈利增长更稳定可预期、估值驱动因素更容易量化、更具备综合经营优势的特征,与保险股和

证券股争宠。个股投资推荐从竞争力和发展特色进行比较,同时考虑估值水平和投资看点,我们2007年重点推荐工商银行、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建议关注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

  工商银行 买入

  *财务实力、资产规模、贷款规模、存款规模排名第一,市场占有率高,发展中间业务和零售业务的规模效应将更突出;

  *网点和客户规模排名第一,给该行持续的盈利结构改善带来明显的比较优势,同时也是抵御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明显优势。中国企业500强中的482家是其客户,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利率市场自由化以后的定价优势将更突出;

  *收入结构中手续费收入占比9.3%,投资交易收入占比达40%以上,贷款收入占比47-48%,相比其他银行交易收入的贡献特别突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通过逐步提升投资、交易的收入占比提升总资产利用率,符合中国金融行业和宏观经济发展特征;

  * 2003年以来贷款政策更为稳定,规模增长波动小,体现更为稳健的发展风格和宏观经济政策适应能力,风险管理完善效果明显,新增贷款不良率在国有银行中最优;*战略合作伙伴选择高盛、安联、运通,多元化经营发展的取向明显,合作方技术背景强大;

  *是市场上不可多得的可同时分享宏观经济增长、行业发展以及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品种,在蓝筹股中的地位将持续提升。

  中国银行 长期买入 短期持有

  *在四大国有银行当中,独具特色的是拥有最广泛的全球网点布局、国际业务结算量最大以及拥有中银香港带来的混业管理经验,但由于未来几年国内市场发展空间仍大于国际市场,因此这方面的优势无法通过盈利贡献变得更为突出;

  *在业务多元化发展、贷款质量管理、新业务开拓等方面落后于工行;

  *发展战略明晰度和执行准备落后于工行。

  招商银行 长期买入 短期持有

  *资产盈利率领先同行,多项业务均衡发展,经营素质高;

  *零售业务和卡类业务发展突出是该行的最大特色,符合行业发展方向;

  *战略制定领先于市场发展机遇;

  *品牌优势突出,市场认可度高。

  民生银行 买入

  *内部经营效率突出,绩效管理与战略执行配合度高,直接体现为新业务开拓成效显著上——近年来特色业务发展突出,按揭贷款、国际贸易融资(国际结算量仅排五大行之后)、银行卡业务均后发制人,市场占有率迅速提升,发展突出;

  *本次增发可望在治理结构上改善目前股权过于分散的不足,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助于该行在中小企业业务、信用卡业务上的推进;

  *高成长性可通过管理模式植入新银行得到延续,综合扩张能力强;

  *相对估值低。

  浦发银行 买入

  *管理风格稳健,财务实力储备充足;

  *形成金融控股雏形,为新一轮竞争做好准备——与上海盛融和法国安盛共同组建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对华一银行追加投资至拥有30%的股权;与法国巴黎银行共同着手准备设立中外合资保险公司;增持银联股份;

  *相对估值低。

  华夏银行 持有

  *财务储备不足,影响外资引入效应;

  *内部管理转型体现为经营效益仍有待时日;

  *发展和经营缺乏特色,但经营稳健,可享受行业成长。

  深发展 卖出

  *近几年,深发展一直受制于内部整改,错过了货币政策宽松、股份制银行集体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好时机,资产总额排名逐年落后,同时各项业务开展和内部管理也都落后;

  * 2006年开始大力整改内部业务,力图以地铁银行、外贸融资等单项业务作为突破口,但是无法形成市场优势和规模效应,业务竞争力仍难有起色;

  *目前为止股改未如期完成,使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的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根据新会计制度和

银监会的要求,该行后续净利润、分红、发展新业务等都将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对估值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