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钢铁行业:06年钢铁行业运行及2007年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5日 17:49 新浪财经

  范敏

  内容提要:2006年钢铁行业总体上运行良好,逐渐从上年大幅度亏损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盈利状况出现好转迹象。但产业运行中也出现几个问题:一是产业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快速上升,外部风险加大;二是产业集中度仍较低,国内并购市场不畅;三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2007年,国内经济的降温将对钢铁的需求带来较大压力,国际经济增速的回落也将影响到国内钢铁出口的外部环境,钢铁市场能否实现平衡,将主要看产能释放的速度以及产量增长的控制情况,初步预计2007年钢材产量将增长17%左右,相对需求略有偏快,价格总体趋势为下滑,但幅度会有限。

  一、2006年钢铁行业阶段性运行特征明显2006年以来,受国际市场持续旺盛以及国内宏观调控效果逐渐显现的影响,钢铁行业呈现较强的阶段性运行特征。上半年国际国内市场双“景气”,共推钢铁行业强劲复苏,但进入7月份,随着国内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经济适度降温,钢铁市场随即进入调整期。四季度,由于国内调控已基本到位,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不大,钢企预期逐渐走稳,市场恢复到正常的供求轨道,总体呈回稳走势。

  1.上半年强劲复苏上半年,钢材价格呈现出明显的恢复性上扬态势,并带动行业利润逐渐走出深度下滑的局面。截至6月底,国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14.85点,尽管比2005年同期低5个点,但比2005年末上涨了20.67点。板材平均指数恢复到121.46点,比2005年末的92.42点上升29.04点,长材平均指数恢复到97.96点,比2005年末的90.81回升7.15点。在价格持续回升的带动下,上半年钢铁行业销售收入增长较快,利润逐渐得到恢复。全行业上半年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781亿元,同比增长14.1%;实现利润529亿元,同比下降20.6%。尽管利润仍未走出下降通道,但价格的持续回升,促使利润呈逐月回升态势,降幅不断收窄。3月份全行业实现利润89亿元,比1-2月累计增加19亿元,4月份实现利润117.6亿元,比3月份增加28亿元,5月份实现利润151亿元,比4月份增加33亿元,6月份实现利润达到200个亿,比5月份又增加了49亿元,为历年以来单月实现利润最高额。

  国际国内市场同步旺盛是推动上半年钢铁行业强劲复苏的主要动力:首先是国内市场需求旺盛,上半年GDP同比增长10.9%,比去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加快4.4个百分点。在经济加速的情况下,上半年汽车、船舶、铁路轨道、

房地产建筑等主要下游用钢行业生产明显加快,带动国内钢材需求快速上升。

  其次是国际市场需求快速回升,6月末CRU国际钢材综合指数由年初的130.4点逐步上升到165.8点,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2个百分点,大大超过了去年同期的价格水平。国际市场需求的旺盛拉大了国际国内的钢价差,促使国内钢铁出口迅猛增长,上半年钢材出口增加47.7%,而进口下降28.8%,由去年同期净进口165万吨,变为净出口769万吨,顶替进口、增加出口合计934万吨,有力缓解了国内市场的压力。统计显示,上半年冶金行业钢材的产销率达到98.1%,同比提高0.18个百分点,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材产销率更是达到了99.5%。

  2.三季度进入调整上半年钢铁行业效益的强劲复苏,促使前期效益下滑压力下已经减缓的钢铁生产重新加速,统计显示,钢材产量增幅上半年持续攀升,6月份单月产量达到412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31.2%,增幅比年初上升了11个百分点,前6月累计钢材产量达到2.22亿吨,同比增长25.78%,增幅恢复到了2005年同期的高位水平,并超过2005年全年1.7个百分点。钢材新增资源的快速增加,给三季度钢铁市场的供求平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需求方面,针对上半年经济发展的“过热”苗头,国家从货币投放、信贷扩张、土地审批等多方面加强了宏观调控,动用了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从严控制货币信贷、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宏观调控在三季度取得初步成效,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明显回落,经济增长表现出适度减缓趋势。从工业生产来看,7月份工业生产同比增长16.7%,增速较6月份下滑2.8个百分点;8月份工业生产增长15.7%,增速又比7月份下滑1个百分点,9月份工业生产略有恢复,同比增长16.1%,仍较大程度上低于上半年水平。三季度工业生产平均增长速度为16.25%,比二季度平均增速下滑了1.75个百分点。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4%,增速较6月份下滑6.3个百分点;8月份投资增长21.5%,增速又比7月份下滑5.9个百分点,9月份略有反弹,但10月份投资增长仅16.8%,比6月份下降了近17个百分点。三季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速度为24.17%,较之于二季度的平均增长速度下滑了7.43个百分点。由于钢材消费最为集中的两大领域-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明显下滑,三季度钢材国内消费需求有所减弱。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测算,7、8两月国内钢材消费约7186万吨,三季度国内钢材消费总量10800万吨,比二季度下降两个百分点。

  受到供给和需求的双重影响,从6月末开始,国内钢材市场调头向下,结束了上半年的持续上涨,开始了一轮下跌行情。7月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07.39点,比上月末回落7.46点,8月末指数再次回落2.29点(为105.1点),至9月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比今年最高的6月末下降8.52点。价格回调压力下,三季度钢铁行业产量增长回落,利润继续增加受到阻力。三季度钢材产量同比增长20.7%,增速比上半年减缓5个百分点。7月、8月和9月,钢铁行业月度利润在130亿左右,比6月份有较大程度减少,尽管受基数下降的影响,累计利润同比至9月份实现了由负转增,但未能延续上半年月度利润持续增加的势头。

  需要指出的是,与2005年下半年钢材价格大幅快速下降相比,2006年三季度的钢材价格调整明显要舒缓,主要在于国际市场依然旺盛,国内出口在上半年的基础上继续加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国内市场需求收缩的压力。据海关统计,7月、8月和9月,我国钢材分别出口358万吨、386万吨和407万吨,同比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3倍、1.9倍和2倍,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增速都比上半年进一步大大加快。三季度钢材出口总量达到1151万吨,平均每月出口384万吨,比二季度月均出口量增长8.3%。从原因来看,三季度国内钢价下调进一步拉大内外钢价差以及9月份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出台前集中出口是三季度钢铁出口大增的主要原因。

  63.四季度以回稳为主三季度钢材产量增长的快速回落,以及出口持续大幅加快,使得钢铁价格在四季度开始停止下跌,并呈现出回稳趋势,10月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106.43点,比上月末上涨0.1点,钢材产量增长23.4%,加快0.4个百分点,钢材出口425万吨,比上月增加18万吨。从当前来看,四季度钢材市场发展的变数不是很多,国内消费需求不会出现较大滑坡,出口也将继续保持较高水平,供需形势如何主要取决于产量增长是否适当。价格走势经过三季度回调以后,将在小幅波动中逐渐回归平稳运行,主要的支撑因素有:

  首先,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国内消费需求仍有可能有所收缩,但不会出现较大滑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三季度经济增长10.7%,比上半年已经回落0.2个百分点,预计年底前继续出台新的行政性调控措施的可能性已不大,经济降温将较为温和。

  从钢材消费需求的季节性规律来看,10月份、11月份历来是钢材消费的旺季,12月份随着天气转冷,建筑工程施工进度将明显减缓,受此影响建筑钢材需求将有所下降,但工业生产用钢材需求仍然旺盛。预计四季度国内钢材消费需求为10400万吨,比三季度下降3个百分点左右;全年国内钢材消费需求将达到4.2亿吨,比去年增长约13%,增幅比去年回落2个百分点左右。

  其次,从出口市场来看,四季度出口也将继续保持高水平,不会急剧下滑。虽然9月14日国家将142个税号的钢材出口退税率由11%降至8%,但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对钢材出口影响不会太大。一是税率调整总体幅度不大,只有3个百分点,出口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价格加以消化;二是出口退税的下调不是针对所有品种“一刀切”,7而是有所选择、有所侧重,重点针对附加值较低的长材品种,对附加值较高的品种,如卷板类则不在其列。三是为防止市场震荡,出口退税的调整为市场留出了缓冲期。国家在出口退税调整政策中规定,对于2006年9月14日(含14日)之前已经签定的出口合同,凡在2006年12月14日(含14日)之前报关出口的调整出口退税率的货物,出口企业可以选择继续按调整之前的出口退税率办理退税。这实际上给目前国内很多钢铁企业预留了一个缓冲期,很多钢铁企业和国外采购商据此可以对一些出口合同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使得近三个月的出口仍然维持原出口退税率不变。从这一点来看,出口退税的调整,非但不会导致四季度出口下滑,甚至可能由于针对出口退税调整的集中出口,导致出口急剧上升的局面。预计四季度钢材出口仍将突破1000万吨,全年出口可望达到3800万吨,比去年增长九成以上。

  最后,从资源供给来看,四季度国内钢材的产量增长预计将快于国内需求,但进口继续下降有望减少资源供给的压力。从历史规律来看,四季度钢材产量一般都比较高,结合前三季度产量增长的趋势,预计四季度钢材产量将达到1.2亿吨,较三季度上升4个百分点左右;全年钢材产量将突破4.5亿吨,有可能达到4.7亿吨,增长22%左右。

  从进口来看,继续保持下降局面,预计四季度钢材进口400万吨,较三季度下降15%左右;全年钢材进口约1800万吨,比去年下降约30%。

  综合分析,四季度国内钢材市场需求不会出现较大滑坡,出口也将依然保持较高水平,特别是经过三季度价格回落以后,前期由于持续上涨积聚的风险有所释放,加之钢坯、铁矿石、生铁、废钢等原材料价格近期有所上涨,成本支撑作用依然存在,四季度价格走势具备平稳运行的基础条件,市场发生剧烈波动的可能性不大。

  8二、需要引起注意的几个问题1.产业增长对出口的依赖快速上升,外部风险加大2006年,我国钢铁行业运行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出口迅猛增长,进口快速下降,并因此从多年的净进口国快速跃升为全球最大钢铁净出口国。1-10月份,我国累计出口和进口钢材分别为3284万吨和155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1.5%和下降29.1%;累计出口和进口钢坯分别为706万吨和33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和下降70.6%。进出口相抵后,1-10月份累计净出口钢材1731万吨;累计净出口钢坯706万吨;累计净出口钢坯、钢材共计2404万吨,折合成粗钢为2514万吨。全年预计钢材净出口将达到2000万吨以上,数目惊人。

  净出口快速上升意味着国内新增钢产量更多地依靠顶替进口和扩大出口来消化,国内钢铁供求平衡对出口市场的依赖程度快速上升。

  数据显示,1-10月,我国钢产量同比增加5935万吨,顶替进口和扩大出口折成钢的净出口比去年同期增加2208万吨,占同期增量的37.2%,扣除净出口增加因素,1-10月,我国粗钢的表观消费同比只增长11.6%。特别应注意的是,在6-10月份这五个月中,钢产量同比增加3297万吨,而出口钢量同比增加1629万吨,占增钢量的49.4%。这五个月对外出口依存度同比增长近一倍。

  作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钢铁过快出口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缓解国内市场的压力,但也意味着我国钢材市场受外界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并且国内现有的

能源、资源和环保压力等现实条件都难以保证大量出口的经济性。由于我国现阶段钢铁产业整体水平仍不高,总体上仍属于粗放式发展模式,因此出口档次仍比较低,附加值不高,大量出口所付出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过大。1-8月,我国出口钢材和钢坯实现外贸顺差27.6亿美元,而去年同期则是外贸逆差959.5亿美元。由逆差转为顺差,所付出的代价是净出口钢1748万吨,算下来每吨净出口钢收汇仅157.9美元,仅相当于我国进口铁矿石和使用煤炭的费用,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太大。相反,目前我国相当多的高科技含量钢材仍为净进口。数据显示,1-10月,平均进口钢材单价同比上升63美元/每吨,增长6.5%,而平均出口钢材单价下降65美元/每吨,下降10.1%。另外,大量低水平的出口增长引起了包括美国、加拿大、印度、韩国等其他主要产钢国家的警惕,从5月份开始,印尼、泰国、墨西哥等都对我国钢材提出了反倾销调查,美国、欧盟和韩国也对我国钢材出口提出了警告。国内市场供求平衡受到来自国际需求下降的风险和可能面临的反倾销风险压力,这些都是将来影响我国钢铁国内市场供求平衡的外部风险。

  2.产业集中度仍较低,国内并购市场不畅多年来,我国一直强调要提高钢铁产业的集中度,以带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力,但从2006年情况来看,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仍比较低。统计表明,今年1-10月,产钢前10名的钢铁集团宝钢、鞍本钢、唐钢、武钢、沙钢、马钢、济钢、莱钢、华菱、邯钢合计产钢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只有34%。与国际主要产钢国家相比,我国钢铁行业的集中度远远落后。2005年美国的美钢联和纽科两家公司产量占到本国的40%,日本的新日铁和JPE占本国的56%,韩国浦项一家占到全国产量的66%,而同年我国钢铁产量突破3亿吨,宝钢作为最大的钢铁企业,产量尚不足全国总量的7%,钢产量前四名的企业总和占比也才17%,2006年前10月,前10名企业占比34%,集中度相对来说反而进一步有所下降。这种大产业、小企业的现状,加剧了钢铁行业的无秩竞争,事实上,现阶段我国钢铁产品专业化特色不强,销售网络不合理,加工配送效率低下,科技开发力量分散,10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都与行业集中度不高相关。另外,由于产能分散下企业难以抱团作战,我国钢铁行业在2006年度国际进口铁矿石谈判中再次未能获得与进口地位相当的话语权,被迫接受19%的进口铁矿石涨幅。

  现阶段钢铁行业仍是许多地方税收、就业的重要来源,一般大型项目现在很难获批,但中小型项目地方有权限审核,因此国内的钢铁中小企业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造成产业集中度的下降。另外,国内钢铁行业并购市场不完善,出资人不到位,难以理顺兼并重组过程中有关地方利益分配、人事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复杂问题,由于涉及到财税收入等切身利益,一些跨省市、跨地区的钢铁联合重组不是很顺利,主要市地方政府对推动整合的动力非常弱,有些甚至通过行政手段加以阻挠,造成产业集中度难以提高。

  3.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依然很大为了控制国内的钢材产能,今年6月,发改委联合七大部委发布了《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进一步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淘汰约1亿吨落后炼铁生产能力,2007年前淘汰550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不过,我国钢铁行业现阶段仍处于盈利周期阶段,因此淘汰落后产能措施难以快速、全面的实现,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很大压力。一是由于涉及到税收和就业,所以地方政府的阻力很大;二是通过简易的技术升级,目前有些落后产能能够勉强达到行业标准,产能难以减少;三是在落后产能仍处于盈利阶段,企业和地方政府淘汰落后产能的动力不足。从目前钢材价格和成本分析,由于地方小钢厂仍保持不错的盈利状态,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难度非常之大。2004年起,国内钢材市场一路低迷,不少小钢厂挣扎在亏损的泥潭之中,从而被迫暂时性关停。但2006年的11复苏局面,使得部分工艺技术落后、面临淘汰的小钢厂死灰复燃,二季度钢材产量的突然放大很大一部分就是这部分产能复产带来的结果,因此彻底淘汰国内现有的落后产能压力仍非常大。

  三、2007年总体趋势判断2006年,我国钢铁行业从2005年的阶段性低谷中走出,尽管下半年有所调整,但总体运行良好。从原因来看,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国内经济加快上升,加之国际经济持续向好,国际市场需求增长吸收了相当一部分国内资源,使得钢铁行业在产量和供给量保持较高增速条件下,仍能实现市场的基本平衡。

  2007年,由于宏观调控效果已经逐步显现,国内经济预计将在目前降温的趋势下继续下调。根据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模型的预测,2007年,在保持现有政策力度水平的条件下,国内经济预计增长为9.5%,比2006年全年下降约1个百分点,其中,对钢铁行业影响最大的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两大指标分别增长15%和20%,比2006年下降约2个和5个百分点。钢铁作为最重要的原材料,国内经济的降温将对明年的需求带来较大压力。根据近几年国内钢铁消费弹性系数变动的趋势特点,预计2007年国内钢材的消费需求增长将为10%左右,比2006年下降约3个百分点。

  国际市场来看,尽管欧盟和日本经济增长呈现出反弹势头,但美国经济增长已经显现出疲软之态,预计2007年国际经济增长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将略有回落,受此影响,明年国际市场对钢铁的需求增长将有所回落,这将影响到国内钢铁出口的外部环境。从出口的内部环境来看,今年9月份出口退税率下降的政策将正式全面付诸实施,但在国际国内仍存在相当大的价格差的情况下,3个百分点的降幅12预计将难以对旺盛的出口热情产生太大抑制效应,关键是国际市场对国内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力度。综合来看,2007年国内钢材出口势头将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在50%以上的高速水平增长。

  国内钢铁市场2007年能否实现平衡,将主要看产能释放的速度以及产量增长的控制情况。从前面对国内需求的增长以及出口的增长分析来看,预计明年钢铁市场的总体需求将支撑约15%左右的钢材资源增长水平,超过15%市场将感受到供过于求的压力,低于15%钢铁企业将顺势而为调高价格。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初步估计明年钢材产量将在17%左右的水平增长,比2006年下降约3-5个百分点,从而使得市场供给增长相对需求增长略有偏快,市场价格总体将在2006年的基础上略有下滑,但幅度有限。之所以作出产量增长下降5个百分点的判断,主要在于,一是明年将是5500万吨低水平钢材产能淘汰的最后一年,预计淘汰速度将明显加快,大量低水平钢铁产能的退出,将有力放缓市场资源的供给速度。二是近两年钢铁产业投资速度已经明显放慢,2006年投资同比甚至略有下降,将放缓2007年的新增产能投放速度。三是在经过2005年以来市场的跌宕起伏后,钢铁企业已经明显加强了产量调节意识,同时国家今年以来进一步抬高了耗能行业水、电差别价格,使得钢铁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这降低了市场转冷下钢铁企业停产的机会成本,从而客观上起到促使钢铁企业控制产量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受国际国内矿石供需形势变化的影响,预计将难以再次上涨,有可能小幅下降,这将对明年钢铁行业的效益带来利好,总体来看,在价格总体稳定的局面下,明年钢铁行业利润将在基数作用下小幅上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