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信行业:天生3G必有用 数字奥运现契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8日 17:26  新浪财经

  1.全球3G产业发展概况

  1.1产业规模与增长

  全球电信市场持续复苏,在技术成熟与产业链逐步完善等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全球3G商用进程明显加快,3G商用网络数量也日益增加,到06年9月份,全球3G网络已超过312个,从04年开始,每年新增3G网络数都超过70个。

  1.2全球3G用户情况

  截止2006年9月,全球3G用户数量已达到12,978万户,比05年底增长了71.6%。

  从用户数的角度来看,全球3G业务即将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1.3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

  过去的一年中,3G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以WCDMA为例,目前全球95%以上的用户集中在亚太和西欧地区,06年前三季度,WCDMA在这两个地区的用户数增长率在70%左右;其他地区如北美、东欧、非洲由于其基数比较小,06年前三季度用户数发生了飞速增长。

  从国家的角度看,日本,韩国的3G业务发展较为出色。目前日本已经全面进入了3G时代,3G用户(包括CDMA20001X用户)超过5000万。韩国是CDMA2000系统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截至06年9月份EVDO用户达到1457万,占该国3G总用户数的38%。这两个邻近国家的运营商发展3G业务都普遍注意与2G业务的平稳过渡,淡化技术的差异,保持业务的连续性。

  其它如美国和西欧各国3G业务发展的整体特征还是一个比较保守或务实的态度,和记黄埔和沃达丰的3G业务逐渐向好的趋势发展,其中香港和记(HK:2332)第三季度净利由中期公布的200万元,一跃升为1.03亿元,超出市场预期,并一改去年同期的亏损状态。

  2.中国3G产业发展现状

  2.1目前国内移动通信产业现状

  2.1.1移动通信成为行业主导

  2006年第三季度,国内移动业务收入799.1亿,同比增长17.5%,移动业务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由05年第三季度的45.36%增长到06年第三季度的48.13%,从下图中可以看出,移动业务占比逐年增加的趋势还在持续。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迅猛发展和3G牌照的陆续发放,移动业务对通信行业的贡献将越来越大,我们预计07年底移动业务占电信总业务收入的比重将达到50%,移动通信已成为主导通信行业发展决定力量。

  我们探寻移动业务稳步增长的源由,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与新增固定用户数日益下降形成鲜明的对比,新增移动用户数在近年来维持一贯平稳的上涨势头;另一方面,移动ARPU在06年一季度下滑至69.9元的最低点后迅速反弹至06三季度的72元,ARPU值的重新上升我们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移动运营商基于现有2.5代移动通信系统开发的新型数据业务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追求差异化通信方式的需求,另外,移动运营商制定灵活的资费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用户的消费。然而我们预计ARPU值的短暂回归并不是常态,如持续以现有的网络基础开展业务加上不断扩大的低端用户群体将使得ARPU值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2.1.2移动数据业务飞速发展

  作为3G数据业务的急先锋,国内的移动数据业务近年来发展迅猛,06年三季度,移动数据业务收入173.6亿元,同比增长51%,其占移动业务收入的比重由05年三季度的16.9%上升到06年三季度的21.7%,从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其必将取代语音业务在移动业务中占据主导,但从数据业务目前的占比情况和欧美发达国家2.5G和3G数据业务的发展现状来看,数据业务取代语音业务占主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从上图右边移动数据用户的发展趋势来看,移动GPRS、联通CDMA1X用户数一年内发生了飞速增长,截至06年三季度,移动数据用户数相比05年三季度增长了113.66%,可以预计,随着今年联通对G网的大规模升级,未来联通的GPRS用户也会加入到这一趋势中来,鉴于目前移动数据用户数占移动总用户数的比例仅为28.7%(06年10月份统计数据),移动总用户数仍然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我们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移动数据用户数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

  从数据用户数飞速增长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用户潜在的追求差异化通信服务的需求已逐渐被市场和媒体挖掘出来。虽然3G业务开展初期还是以语音业务为主,但3G业务的核心是数据业务,目前移动数据用户数的飞速发展为未来移动运营商开展3G数据业务积累了宝贵的用户基础。然而,从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数据业务收入的高速增长是由于数据业务用户数的高速增长所致,作为衡量通信业务发展的关键指标--数据业务的ARPU值长期以来一直徘徊不前。我们认为,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由于目前的2.5代移动通信网络甚至不能流畅地承载现有数据业务(比如用户通过手机浏览有图片的网页时感觉非常慢),导致这些业务无法吸引用户的深度消费造成的。较低的数据传输速率这一技术上的瓶颈限制了现有2.5G数据业务的长远发展。因此从用户的角度,他们希望能够享受到更高级别的数据业务,而不是充满热情开通数据业务后没多长时间就将之视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从运营商的角度看,它们可以通过开展3G数据业务,刺激用户对此类业务的消费需求,引导用户进行深度消费(资费不变甚至降低),以此提升业务ARPU值来获得持续的收入增长。下面产业链分析中的运营商部分我们将会结合3G和2G业务ARPU的变化深入探讨运营商的收入增长方式。

  2.2国内3G产业链分析

  3G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网络设施的制造与建设,终端芯片的设计和制造,终端设备的制造和销售,测试设备和光纤光缆的制造,3G业务的运营,3G业务形式的设计,媒体内容的制作,网络安装(调测)、网络运营(监控)、终端等类软件的开发和维护等等都必须产业化,这也就构成了所谓的3G产业链。

  在国内,3G的产业链主要包括运营商(传统运营商、业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设备制造商(系统设备制造商、终端设备制造商、测试设备制造商、光纤光缆制造商)、芯片设计与制造商,各类软件开发商。

  我们对未来六年国内整个3G产业链的投资额度预测如下:

  同时我们从3G产业链的表中可以看出,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中轴线”上面的成员:芯片制造->设备制造->运营商->用户。上面我们已经从用户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对于3G的需求,下面,我们来重点分析一下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状况。

  2.2.1运营商运营商

  作为产业链上的中间环节,对上购买设备商的设备进行建网投资,对下为手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下2G和3G时代运营商的特征发生了哪些变化。

  从下图还可以看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ARPU值近年来总体上一直呈下降的趋势,另外从移动用户的普及率来讲,虽然全国移动用户的普及率截至06年10月仅为33.9%,离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移动用户的普及率尚有一定的距离,但从我们抽取的对ARPU值贡献较大的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口密集省份来看,这些地区的普及率已经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特别的地区如北京已达到100%以上。从增长趋势来看,普及率较高的省市增长速度逐渐放缓,特别的如广东省06年中期(77.1%)相比05年底(77.2%)出现负增长。因此虽然目前国内仅有两家移动运营商,但它们对新增用户的争夺仍非常激烈,中国移动近年来开展的“村村通”工程就是定位于发展目前普及率较低的农村地区的移动用户数。然而如果新增用户大部分来自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目前的ARPU值。还有一点就是前面我们所提到的,数据业务表面繁荣的现象下掩盖不了其对ARPU值的实际贡献远低于预期。综合上述原因将使得ARPU值缓速下降。

  因此,我们认为,运营商在2G时代单纯依靠用户数的增加并保持ARPU平稳来扩大收入的模式不能长久地持续下去。在国内发达地区普及率已趋于饱和的情况下,运营商需要通过3G业务改善目前ARPU值下滑的状况。

  下面我们简要分析一下国内四大运营商目前的状况和今后的发展策略:

  中国移动:作为全球用户最多、市值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公司目前业务运行状况良好,截至06年10月,公司拥有国内用户2.92亿,06年前三季度,公司主营收入2127亿,净利润461亿,同比增长25.1%,应该说公司长期以来一直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公司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投资重心在村村通工程、对2.5代GPRS扩容以及部分重点城市升级为2.75代的EDGE系统。据我们了解,公司正积极开发各种新型数据业务,高层认为在目前的网络基础设施上开展这些业务一段时间内仍然能为公司创造价值,我们认为鉴于公司目前在行业内的绝对优势地位和良好的业务发展势头,中国移动对3G发牌的渴望在四大运营商里是最小的。公司面对未来的策略是积极扩大用户基础,立足2.5代分组数据用户,为向3G平滑过渡做好准备,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实现2G,3G共存的局面。

  中国联通:公司前些年的投资重心放在CDMA上,今年以来加紧了对GSM网络升级为GPRS的投入。公司目前正面临与网通重组并且将C网卖给电信的传言,我们认为传言变为现实的可能性较大,因为行业重组无论从促进行业均衡的竞争态势还是从3张3G牌照对应于三家运营商的角度讲都是必要的,让目前两家较弱的运营商联通和网通合并也是合理的。然而行业重组是否要伴随3G发牌进行这一焦点问题的最终决定权在于政府,因此中国联通目前的应对策略是均衡发展G、C双网,静候可能的重组和3G正式启动。

  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作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电信和网通希望在目前固网业务下滑的大趋势下也能够在未来获得移动运营的牌照。我们可以看到,固网运营商在研发3G技术和业务、建设内部试验网络,参加TD测试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我们对于运营商在未来几年内3G业务收入预测如下:

  3G用户数预测的假设是:以现有无线分组数据用户数(06年10月达到1.29亿)

  和移动总用户数(06年10月达到4.49亿)为基础,结合它们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ARPU值的预测假设是:以06年3季度的72元为基础,07年由于刚开通3G业务,虽然用户数和3G数据业务类型都很少,但大多是高端用户,所以预测ARPU值将有一个20%左右的提升,2008-2010年随着各种类型的数据业务被开发和使用,ARPU值相比前一年又有10%的提升。2010年以后由于用户基数的不断扩大,ARPU值将保持一个平稳的水平。从上面的表中还可以看出3G业务收入将在2012年达到目前2G/2.5G全年的收入水平,因此我们预计3G完全取代2G将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2.2.2设备制造商——系统设备制造商

  由于是开展3G业务的基础性设施,网络系统设备是所有3G相关投资中开展较早而规模最大的一块,我们认为,3G系统设备投资将占到总投资额的50%左右。而由于3G与2G网络的主要区别在无线接入网部分,我们预测无线接入网部分的投资额将占到系统设备总投资额的70%。

  我们认为国内在此领域内受益的上市公司有:中兴通讯高鸿股份、新海宜等。

  对于中兴通讯和高鸿股份我们将在后面作详细分析。

  ——光纤光缆制造商

  3G传输网建设将会带动国内对光纤光缆的需求。一方面,由于3G接入网的覆盖特性和2G有差别,必须要在新的地点建设3G基站,因此接入网部分需要大量的光纤光缆;另一方面,核心网内的相关系统设备的升级和扩容也会造成对光纤光缆的需求。

  预计3G相关建设在未来5-6年中将平均每年拉动光纤需求300-400万芯公里,将带动国内光纤需求年增长18%-24%。

  我们认为国内此领域内受益的上市公司有以亨通光电和烽火通信为代表的一系列光纤光缆制造商。在这些厂商中,我们更为看好近年来业绩增长比较稳健且即将掌握光纤预制棒核心技术的亨通光电。

  ——终端设备和测试设备制造商无线测试设备领域竞争激烈,目前国外大厂如安捷伦和泰克在技术和市场份额方面都占有很大优势。国内以中创信测为代表的厂商在核心网测试领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我们认为TD的商用对国内的测试厂商是个机会,它们可以适时介入到利润更为丰厚的TD无线接入网测试领域并掌握先机。

  同时,我们认为以波导股份夏新电子为代表的终端设备制造厂商在TD商用后也会受益,但这类公司目前经营状况不佳,市场份额下降,技术储备不足的缺陷使得它们未来收入和利润的增长存在很大的风险。

  2.3数字奥运的“契机”作用我们认为08北京奥运对中国3G的发展起的是一个引子“契机”的作用。

  早在四五年前,欧美和日韩开始上3G的时候,政府就考虑过国内的3G投资问题,但当时一是由于国内2G网络刚刚在全国范围内建成,出于颠峰时期,如果此时又开始规模投资3G,则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浪费;二是由于2.5G的数据业务在国内的发达城市刚刚起步,国内用户未普遍形成对数据业务的消费习惯;三是由于WCDMA/CDMA2000刚从标准走向商用,存在投资风险,所以当时当时国内采取的是“边走边看”的策略,一边逐渐向2.5G升级,培育数据业务用户群体,一边加紧对TD-SCDMA的研发和打造相关产业链厂商,并保持对国外3G商用发展的跟踪。时至今日,上面所说的影响国内3G投资的三大障碍基本已不存在:首先2G网络虽然在一段时间内仍能给社会创造价值,但应付现有数据业务尚显吃力的技术瓶颈制约了其发展前景;其次数据用户数的飞速增长反映了数据业务的消费习惯已在国内渐渐形成;最后两种国外3G标准的全球商用正逐步走向成熟,国产标准TD测试的顺利进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相应设备的投资风险。

  在国内市场对3G需求逐渐显现的大背景下,有关奥运的承诺恰好形成了3G建设的“第一推动”,虽然政府只是承诺在奥运场馆和周边地区提供3G服务,但我们认为运营商不会仅仅局限于上述地区投资建网从而错失发展3G的先机,在牌照发放后它们会首先在奥运城市和重点发达地区开展一期建设,由此拉开3G投资的序幕。

  另外从国家对TD-SCDMA的支持力度我们可以看出政府3G产业政策的核心就是扶持国内相关企业通过TD的演练进入良性循环,首先站稳国内,再逐渐向国际市场进军,从而在未来的全球移动通信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从产业链厂商对3G投资的渴求角度来讲,政府会选择明年这个适当时机发放牌照来满足产业链相关厂商的需求。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Topview专家版
* 数据实时更新:   无需等到报告期 机构今天买入 明天揭晓
* 分类账户统计数据: 透视是机构控盘还是散户持仓
* 区间分档统计数据: 揭示股票持股集中度
* 席位交易统计:   个股席位成交全曝光 点击进入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