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行业前沿:钢铁股继续看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17:53 证券导刊

  行业前沿:

  近段时间以来,钢铁板块在宝钢、鞍钢等的带领下,连续走强冲高,为大盘站稳千八点上方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纵观未来钢铁行业的发展形式,以及同国外大型钢铁公司相比较,我国的钢铁公司仍具备很大的估值空间。

  中金公司 罗炜

  在最近的三周中,A股及H股钢铁股表现均强于大盘,投资者对钢铁股如何估值及未来的上涨空间疑问较多,我们就此对钢铁股的估值进行讨论。

  《钢铁行业:投资暗潮开始涌动》(见证券导刊2006年第38期)曾提出10月份是买入钢铁股的较好时机,重点推荐宝钢股份、鞍钢新轧和太钢不锈,并在此之后再次上调以上公司的盈利预测。今年上半年以来,我们对钢铁行业的基本面一直维持以下观点:

  新增产能放缓将使行业景气周期持续

  我们认为2007年中国钢铁供需形势和价格前景乐观。

  2006-2007年中国钢铁产能增量将逐年下降,我们预计将由2005年的7600万吨下降至2006年的6000万吨,2007年进一步放缓至5000万吨。1)宏观调控及2005年价格下跌后钢铁行业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投资热情下降,2)政府对钢铁行业投资严格限制,如果没有等量淘汰,“任何项目,天王老子来了也不批”。目前宝钢的湛江项目仍未得到批准,只有广东省政府落实淘汰1000万吨产能后才可能获批。

  当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决定了钢铁需求增长不会出现大幅放缓,重点下游行业如机械设备、造船、油气、大型建筑结构工程、汽车、包装等行业仍将维持20%以上增长速度。

  2007年中国钢铁出口不会如今年这样大幅增长,国家政策控制耗能行业出口,但是通过出口结构变化,由原来主要出口发达地区转向发展中地区,钢铁出口有望维持高位。

  2007年铁矿石价格维持,上涨可能性不大。中国矿山开采投资加大,选矿技术提高,预计明年矿石原矿量增加5000万吨,印度、非洲、东南亚矿石开采量也将增加。

  行业分化,高端产品仍然供不应求。尽管中国今年将净出口钢材2000万吨,但仍进口2000万吨的高端产品,宝钢股份碳钢热轧和冷轧三季度毛利率分别达到36%和28%,基本恢复到2005年水平,而同期市场普通热轧及冷轧板卷价格下跌,并远远低于去年。

  高端钢铁股应定位于8-9倍市盈率

  前期中国钢铁大盘蓝筹股普遍交易在2007年5-6倍的市盈率,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1)2005年以来钢铁行业刚刚经历了产能过剩,政府在今年又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投资者对钢铁行业2007年发展前景普遍悲观。

  2)在行业悲观情绪下,投资者并不注重钢铁股的估值,即使大部分认为低估,但并未计划改变这一现状。

  从近期市场交流来看,尤其是宝钢公布了高于市场预期的三季度盈利后,投资者正在逐步接受我们对钢铁行业基本面的观点,对2007年钢铁行业尤其是高端钢铁企业盈利前景趋于乐观,因此我们预期市场将对钢铁股价值进行重估。通过国际可比公司估值比较,我们认为国内生产高端产品的钢铁股应定位于8-9倍的市盈率。

  A.国际钢铁股2007年平均市盈率为9倍左右,平均市净率1.6倍,

  B.过去10多年中,钢铁行业经历了周期低谷和顶峰,但长期平均化市盈率在9.6倍。

  C.国内高端钢铁股风险相对更小。1)从钢铁周期所处的位置来看,国内钢材价格处于周期中部,而国际钢材价格远远高于国内处于高位。2)国际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前景不如国内稳定。

  D.我们有理由相信处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产量规模保持年均10%以上增长,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的中国钢铁龙头企业,将得到或接近国际平均的估值水平。

  基于保守的原则,我们对国内钢铁股给予国际可比公司10%左右的折扣。根据我们对各公司产品附加值、资源、规模、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我们对重点关注的A股钢铁股给出未来6个月的目标价格,并上调H股钢铁股目标价。

  链接:

  2007中国钢铁产业链发展高层论坛

  经济增长格局未变,钢铁需求前景乐观

  平安证券 周宠

  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北京举办2007中国钢铁产业链发展论坛。会议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资委、交通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矿山等协会的领导、经济学家、行业专家等,围绕最新国家经济和产业政策、钢铁产业链环境变化、钢铁产业战略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探求新环境下的钢铁产业链健康、共赢、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参会感受:

  除钢铁协会、矿山协会代表对明年较为悲观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等机构的代表都对明年的钢铁形势看好。由于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等机构的发言代表都是从事宏观经济研究的专家,看好的主要理由是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未变,市场化、国际化、工业化、城市化趋势未变。对钢铁行业的需求较为乐观,比钢铁行业内部人士对钢铁行业的前景乐观得多。

  本人认为,钢铁行业需求大趋势处于上升通道,但是随供给能力的变化,会出现局部供过于求的现象。由于过去几年对钢铁行业的调控,实质上是对供给能力的调控,体现在明年,明年需求不变,供给下降,我们认为明年的供需状况应该好于今年。以下是观点较为鲜明的几个代表的发言概要。

  吴溪淳(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钢材出口一旦受阻,国内钢材价格必降

  如果不是钢材出口量增加,国内钢材价格今年不会上来这么快。从数量上看,我国已是世界上出口钢材、钢坯合计较多的国家。从品种结构上看,进出口产品附加值差异扩大,进口单价上升,出口单价下降。钢材、坯进出口外汇平衡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板带材由净进口转为净出口,钢材六大类品种均为净出口。相当多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钢材仍为净进口。我国钢铁产量的增长对顶替进口和扩大出口的依存度上升。今后我国钢的需求虽然仍将继续增长,但增速将逐年回落。

  兼并重组的主要障碍在哪里?企业联合重组的决策权在出资人手上,是产权的所有者起决定性作用。我国现有特大型钢铁企业的绝大多数是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制订企业联合做大做强规划,研究解决联合重组中有关地方利益分配、人事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处置等政策问题,只有出资人到位了,出资人对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急迫感,有压力了,联合重组才能加快进行。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工业化进程不可小视,看长远,仍未到峰值

  去年底大部分人认为今年经济形势将稳中趋降,但是上半年走出了稳中趋升的格局,主要是对“十一五”开局之年的行政性推动力量估计不足,更重要的是需要加深对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内在动力和特征的理解。一个时期以来的“产能过剩”问题,可以看成是产业间均衡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越过高点后的减速期):2004年以后的汽车工业“过剩”,2005年以来对钢铁工业“过剩”的担忧,预期中的电力工业“过剩”等。一旦需求加快,“过剩”又可能转为“短缺”。今年上半年汽车工业加速,是否还会对产能过剩问题有很大忧虑呢?产能“短缺”和“过剩”交替出现,是增长中产业间均衡过程中的必然现象,问题在于如何把握节奏,减少大的起伏,在速度与稳定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

  张立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主任):

  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将持续很长时间

  国际比较表明,以建筑业和汽车工业支持的工业化进程,一般在几十年,有的长达上百年。2005年末,我国城市化率达到43%。如果在2020年将城市化率提高到60%,则未来每年城市化率还要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表明未来仍然要保持较快的城市化速度。国际比较表明,在城市发展的前期,对投资需求很大。主要因为城市基础设施,例如交通运输业需要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商业流通需要各类市场硬件等需要建设起来,而这些设施需要大量投资支持。同时也需要大量重化工原材料的支持。因此,未来城市化的推进,将继续对重化工业发展形成巨大拉动。在住房、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重化工业具有良好的远期发展前景。

  胡春力(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

  钢铁行业的前景乐观

  2000-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建筑面积)由20.8平米增加到25平米,年均增加1.05平米。随着收入和家庭储蓄的增长,对住房的需求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建设部的一项研究认为,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将达到35平米,意味着人均居住面积增加10平米。按照5.6亿城镇居民计算,共计56亿平米。按照全面小康的有关研究,2020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人口将再增加3亿左右,由此将增加住房需求100亿平米(3亿×35平米)左右。两项合计,住房需求150多亿平米。我国2005年底的商品房竣工面积为4.88亿平米,满足150多亿平米的住房需求,按照2005年的建房速度,还要建设15年以上。而且,人均35平米的建筑面积,也还需要继续改善。因此,住房需求巨大,住房市场可持续行强。

  杨建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钢铁行业将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

  我们认为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企业的微利,我们认为钢铁行业在明后年总基调是微利,大中型企业依靠规模和技术优势存活,小企业逐步被兼并或淘汰。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增长和回落都基于客观的投入产出关系,根植于整个国民经济,尤其是下游行业的增长和波动之中。理解钢铁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需要我们跳出钢铁行业,研究钢铁行业,从国民经济的全局,从整个产业发展的视野,从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历史轨迹和趋势着手。住行周期增长的动力:以汽车住房为主,规模大带动力强;城市化和城市结构升级加快;全球产业转移、制造业基地和出口竞争力;投资增长的“加速”驱动。住行周期增长的空间更大,规模更大,延续时间更长;需求驱动特征突出,比较平稳,内在持续性更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