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银行业将全面开放 重新审视银行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7日 07:2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张志标

  12月11日,中国银行业即将全面开放。根据WTO的协议,我国将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所有权、经营权的设立形式,包括所有制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目前,在华外资银行可经营外币存贷款业务,同时可以以企业为服务对象开展人民币业务。在全面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将全面介入零售银行业务,直接接触到中国的消费大众,向他们提供按揭贷款和信用卡服务等金融产品。那么,全面开放对中国银行业会有怎样的冲击?对于国内众多创新型中小银行将会有怎样的影响?

  影响逐渐显现 

  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保证在5年过渡期满后,为所有银行提供统一的监管环境,外国银行将享受和国内银行相同待遇,并按照相同法规运营。外资银行的监管条例将比照中资银行监管,贷存比要达到75%,而目前,据悉,像汇丰、花旗这样的大银行目前的贷存比大约都在200%左右。而一旦按照和国内银行相同的标准,其资金可贷出的比例将大幅下降,从而可能降低其资产回报率。所以,这个表面的国民待遇,无形中可能限制外资银行在风险控制方面优势的发挥,对中资银行的存贷业务上形成一定的保护。

  同时,“分支机构设置条款”也加大了外资设立分支机构的投入。根据2003年12月8日

银监会发布的《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外资若想在中国设立一个分支机构,不仅需要相当规模的注册资本金,还要得到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

  外资银行在国外的业务结构本来就是以个人金融服务和私人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为主的,真正的利差收益所占比重较小。在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零售银行业务的比重通常都在40%之上,汇丰控股的个人金融服务集团和私人银行集团的利润在其全行利润总额中的比例占到45%以上。因此,尽管全面开放放开了外资银行的存贷业务限制,未来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重点将仍然集中于高端客户的个人金融服务和私人银行业务上。而这些业务将与当前国内一些规模较小的“创新型”银行形成直接竞争。

  创新型业务受冲击

  伴随

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成长,中国的富裕群体呈现稳步上升势头。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这些富裕起来的家庭对
理财
的需要推动了高端个人金融服务市场的快速增长;而且,高端的个人金融服务也是银行业务中利润最丰厚、风险相对较小的部分。招行等历史包袱较轻、规模相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较小的股份制银行此前已经在这一领域抢占先机;但在外资的冲击下,中资银行在这类业务上的成长性要受到较大制约。毕竟,同境外银行多年从事金融服务所形成的经验和品牌相比,我们的银行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境外银行还享有资产组合全球配置的优势。

  目前,国内银行的估值中已经蕴涵了投资人对其未来创新型业务高增长的一种预期,但笔者认为这种预期在金融行业的全面开放下将受到较大冲击,投资人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其新业务的成长机会。另外,中行、建行等传统银行,尽管其多网点的经营模式拉低了企业的收益水平,但这种模式上的不足已经反映在其当前相对低的估值上了,而在新形势的冲击下,传统银行模式受到的冲击较小,重估风险也较小。

  综和看,金融业的全面开放,使国内创新型中小银行面临一定程度的成长机会重估风险,而这种风险对传统四大国有银行的冲击较小。

  (作者系江南金融研究所所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