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

竞争助力行业整合 流动中电力股卓然绚丽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9日 13:27 证券日报

  □ 康 潜

  G宝能源拉开了沪深上市公司06半年报大幕,曾经为彼时的市场涂下了一抹靓丽的光晕。

  据国家统计局和中电联协会6月下旬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显示,1-5月份,全国社会用电量1073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几近13%。由此1-5月份电力行业利润增长43%,其远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5.5%的水平。

  而6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准,从2006年6月30日起,全国上网电价平均上调11.74元/千千瓦时,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4.94元/千千瓦时(换算下来,相当于销售电价每度上调约2.5分钱),第二次煤电联动方案正式启动,以上或为(特别是煤电二次联动预期)G宝能源一抹靓丽最为厚重的基色所在,而联动预期有望提升几类电力股的估值,股票市场未来不久,如日中天的眩目群体当电力板块莫属。

  二次联动 力促竞争

  国家实施煤电联动、上调电价,是发电企业的期盼。众多电力上市公司在2005年年报中对未来经济情况作出的展望,都明确提到煤电联动政策的影响至关重要;煤电联动政策的实施也影响到投资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同时,实施煤电二次联动,将在相当程度上解决电力企业的成本压力,对电力上市公司将是重大利好消息。

  但整个电力板块又可以分为火电、热电、水电和油电四种,基于从长远的角度而言,专家预言:电力企业必将走向两极分化,其分化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成本的角度而言,水电的成本相对低廉,业绩前景较好,也更有投资价值;火电次之,因为其煤炭价格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中,造成火电成本居高不下,油电的业绩前景最差。

  2、从电力企业的规模角度分析,由于电力企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规模大的公司明显好于规模较小的。

  3、从地域分布的角度分析,由于沿海地区电力需求增长较快,这些地区的电力企业盈利空间相对较大。

   4、从人均耗电指标分析,目前我国人均耗电量不到1000千瓦时,远低于2216千瓦时的世界平均水平,因此,电力行业尚处于增成长阶段,发展潜力相当大。同时,随着电力行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该行业中上市公司也将进入重组时代。

  另外,业内人士认为相关企业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他指出,就发电企业的竞争而言,其主要表现为上网电价的竞争,上网电价的竞争其本质就是发电企业的成本竞争。因此,决定电力上市公司

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所属区域电网、发电方式、燃料成本、发电机组性能、管理水平、地理位置、市场营销等。

  本次煤电价格联动的范围包括除新疆、

福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及河北之外的25个价区,上涨幅度主要指企业用电。另外据悉,四川、河北、天津、上海、江西、重庆、云南、青海、甘肃、新疆等地区居民用电亦将上调。

  流动 加速行业集中

  2005年末以来,因为市场竞争和新能源开发等原因,国际能源行业尤其是涉及电力公司的巨额并购频现,原本固化的电力资产的流动性日益增强。这些收购基本都是溢价进行,本就定价不低的境外电力企业在资产流动中再度获得了价值的提升,资产价值重估意味明显。

  资产流动加速,引发价值重估,就目前国内市场而言,大的能源企业多为国有,其目前仍是以跨行业合作投资新建为主。而伴随一次能源的紧俏、电力市场的逐步放开,以及国家对新建工程的审批放缓,行政和市场之手将推动行业内并购整合逐步加深,能源企业间的竞争将从现有的投资新创转变为对存量的整合和并购,通过并购稳定盈利空间、增强自身优势。在此过程中,企业分化已不可避免,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增强。

  从宏观的角度观察,目前中国的电力市场体制正日益在向欧美靠拢,由此或可类推,类似(国际上涉及电力公司的巨额并购)的并购有可能大规模发生,但此两时间节点之要素不可或缺:一是行业景气度剧烈波动期,尤其是景气底部时期的整合二是电力市场竞争相对充分,电力体制改革进展至一定阶段。

  而从中观(或从投资角度看)来讲,在这个过程中,资产的流动将带来价值重新评估。届时,现有的电力A股上市公司定价普遍低于其流动价值的状况将有所改观,另一方面,投资可存续的优势公司成为选股的前提,强势央企和地方企业将在未来生存竞争和整合中胜出等。

  另外,或许正在行进中的中国上市公司中资产流动的几种(电力集团对上市公司注资、结合整体上市、定向增发的注资行为和股权流动、结合权证和管理层激励的股东增持与资产注入等)主要形式,也终将发生彻底改变。

  G宝能源

  上半年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核心主业——新能源电力项目梅县荷树园电厂一期2×135MW煤矸石劣质煤发电机组。

  公司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5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87亿元,其中,新能源电力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4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7亿元,分别占公司同期主营业务收入的86.22%、主营业务利润的91%。

  新能源电力与

房地产、建筑施工曾为公司鼎立之三足,但目前毛利率较高的新能源发电已成为主导产业,公司业绩并因此大幅增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