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政策重压下电解铝行业风险依然较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6日 19:55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

  摘要:近日,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行业投资风险与投资机会”课题组对外公开发布了《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风险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电解铝行业》(下简称《报告》)。从《报告》中显示,从银行控制行业信贷风险的角度考虑,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继续释放产能必将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诱发金融风险;二从七家上市公司的情况综合来看,电解铝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并不强。银联信分析师结合《报告》中所涉及的行业数据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在此提醒商业银行
对电解铝行业信贷风险防控要始终提高警惕。

  2006年4月24日,在对焦炭、铁合金、水泥等行业出台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后,25日,由国家发改委牵头,

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九部委又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发改委负责人表示,电解铝生产总能力将达到1300万吨左右,供过于求的局面日趋严重,面对目前电解铝行业盲目投资面临着反弹压力,相关部门将严格清理在建项目,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一律停止建设。

  九部委联合下发《通知》中对电解铝的调控政策,还包括严格执行电解铝建设项目35%及以上资本金比例的规定。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氧化铝、电解铝企业,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对于工艺落后、属于禁止类目录或明令淘汰的企业不予授信支持。

  目前国内在建电解铝项目11个,建设总能力112万吨,投资总额约为73亿元。这些项目虽大部分为续建项目,但除个别项目外,均未按照规划布局要求建设,也未经有效核准。此外,尚有10个拟建电解铝项目,总能力140万吨。如果这些项目建成投产,预计2006年电解铝生产能力可达1160万吨,2007年可达1250万吨。实际上,现有的电解铝生产能力已经出现了严重过剩的局面。统计显示,2005年末,电解铝产能1070万吨,电解铝产量781万吨,而消费量仅712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仅75至78%,大量产能闲置。

  而且电解铝企业亏损严重。电解铝生产用电难以按国际通行模式铝电有机联营,或直供电力,影响了铝行业持续发展。电解铝产能过大使企业不得不高价购买现货氧化铝,进口价长期处在每吨4700元至6200元之间,国产氧化铝现货价也达到了每吨4330元至5200元,氧化铝占电解铝生产成本的比重高达55%。电解铝产品供过于求,很长一段时间价格低迷,去年亏损的80个铝冶炼企业大多数是电解铝企业,亏损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1倍。

  从政府部门出台政策的速度和力度来看,电解铝行业产能过剩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继续释放产能必将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诱发金融风险。在我国目前的整个社会融资结构中,银行贷款依然占据主导性地位,包括电解铝在内的很多产能过剩行业都曾经是盈利前景看好的行业,吸引了银行大量信贷资金。从维护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压缩过剩产能是我国

宏观调控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任务,而压缩过剩产能就有可能产生相当数量的
不良资产

  目前,行业整体的偿债能力不强。电解铝行业授信风险的分析主要基于我国电解铝行业主要的七家上市公司近三年来的财务数据。

  2003年行业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0.98和0.555,2004年分别为1.309和0.771,2005年分别为1.2和0.703。

  如果企业出现财务上的困难,可能无法按时支付货款(应付账款),或需要向银行申请贷款(应付票据)延期,结果造成流动负债比流动资产增加得快,流动比率下降,因此,流动比率下降可能是企业出现财务困难的第一个信号。通过上表我们发现,近三年来,电解铝行业的流动比率均未超过1.50,这在财务上显示整个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并不强,也就是说,一旦行业流动负债到期,行业并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保证流动负债的偿还,并且并不影响行业的正常经营。

  速动资产是指能够快速变现的流动资产,速动比率能够反应企业更强的流动性。上表中的速动比率均小于1,这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不安全的。总而言之,从以上分析来看,电解铝行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并不强,行业风险较大。

  鉴于目前的形势,银联信分析师建议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走势,加强信贷发放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在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和项目的同时,严格控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已经预警的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对已经发放的贷款,尤其是产能过剩行业贷款,要加紧跟踪与监测,重点监控企业的利润和现金流变动情况,及时发现、提示、控制和化解潜在风险,防范产生新的不良资产。

  [中国信贷风险信息库提供,未经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书面许可,请勿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