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三一叫板凯雷收购徐工 > 正文
 

机械板块:由三一收购徐工引发的思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15:18 博览财经

  【博览资讯分析】近期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先生在博客中以个人身份提出三一集团愿意加价竞购徐工集团的股权,引起了证券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博览分析员注意到,机械板块在二级市场上也开始蠢蠢欲动。

  当前正值三一重工股权分置改革成功一周年以及三一的法人股上市之时,向文波先生的一番言论,其背后目的到底是为了公司股价的炒做,还是按其所说,决不让民族资产落入
洋人的荷包,我们不可知晓,但机械行业的复苏迹象已越来越明显。

  据了解,经历了近两年的调整,2006 年工程机械行业进入了全面复苏期,1 季度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达206.52 亿元和11.08 亿元,同比增长36.42%和90.38%。

  工程机械行业复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2006 年作为“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众多的基础设施项目上马使得前3 个月GDP 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了较快增长。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工程机械行业的波动与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 以上)。2006 年1 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27.7%,不仅超过了去年同期的水平,而且也高于去年全年的水平。

  第二,2005 年由于

宏观调控工程机械产品正常的市场需求被抑制,进入2006 年行业进入自然恢复增长阶段。

  第三,出口增长成为一大亮点。由于2004 年开始的宏观调控对工程机械行业影响较大,国内工程机械企业纷纷将注意力转向国外,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根据海通

证券统计的10 家工程机械类上市公司出口收入占总的销售收入比重超过了10%。

  “新农村”、“高铁”建设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两架马车

  今年是新农村建设快速上马的一年。新华社播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给了新农村建设投资描绘了一个巨大的蛋糕-2006 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 亿元,同比增加422 亿元,增幅达14%,增加额占中央总支出增量的21.45%。新农村建设投资重点包括大型粮棉油生产基地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农村公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和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改造等等。其中, 农村公路,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和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改造等都属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会直接拉动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具体到上市公司就是G山推、G柳工、G厦工等。

  同时,“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完成时速在300 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大约5457 公里,相当于4 条京沪线的长度,总投资1万亿元(占“十一五”铁路建设总投资的80%),建设期为5 年。

  需要指出的是,不止是客运专线中含有高速铁路,“十一五”期间在1.25 万亿元铁路总投资规划中,还要建设京津、沪宁、沪杭、宁杭、广深、广珠等相临大城市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列车时速达200 公里以上。

  对于“高铁”建设规划铁道部要求尽量采用国产化设备,大型混凝土设备、旋挖钻机、大吨位压实机械、起重机械都将成为“高铁”建设采购的重点。

  博览分析员注意到,徐工科技在前一波的炒做中,高铁的大定单概念正是是市场抓住的一个热点。

  2006年——行业的并购年

  还是让我们回到文章开头,不管是凯雷,商务部因为受到来自国内外资对国有龙头企业控股性收购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的置疑而迟迟不批,还是三一重工加价30%所谓的“炒做”,资本选在2005 年底-2006 年初这一段时间大举收购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是选对了时机。经过近2 年的调整,工程机械行业已进入景气谷底,即将拐头向上。

  从外资角度讲,从降低收购成本的角度考虑,此时收购成本最低。此外,国内相对分散的工程机械产业结构、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巨大的市场容量(行业景气高点时近600 亿元)也是吸引外资大举收购国内企业的原因。

  而对于对于国内工程机械企业来说,兼并收购为工程机械企业做大做强打下了基础,通过横向兼并收购的方式拓展产业联,抢占市场份额。例如中联重科2003 年8 月和12 月份别收购了中标实业和浦元集团,2004 年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比2003 年提高了188.11%和65.91%。

  自主创新——行业巨子强者恒强

  目前市场对于工程机械行业2006 年进入复苏期已经没有异议,只是担心短期内由于固定资产增速过快会出现信贷紧缩而影响工程机械产品的销售。但即使出现调控政策也是有保有压,不会改变行业复苏的大趋势。我们注意到,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海通证券给予了“增持”的投资评级。具体到上市公司,该券商建议关注以下公司:

  从产品来看,挖掘机、旋挖钻机和叉车销量增速都会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挖掘机作为技术壁垒较高的铲土运输机械产品国内市场目前基本被合资公司瓜分,对于一贯重视研发、走自主创新道路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1000 台)的挖掘机民族企业市场应该给予长期关注和估值溢价,如G三一和G 柳工。

  从盈利能力的角度分析,零部件制造要比整机制造毛利率高,国内部分工程机械企业已经开始通过与外资合资消耗吸收技术,并建立大型产业园区整合周边企业资源,向国内、国际工程机械企业供货的方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如G山推。

  旋挖钻机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新兴产品,由于单价高、盈利能力强,市场需求旺盛受到市场追捧。只是由于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进口限制和制造企业的认识能力不足,2006 年旋挖钻机的市场需求并未完全显现出来,未来2-3 年旋挖钻机国内市场需求600-800台/年,如果一台旋挖钻机单价为450 万元,则其市场容量为27-36 亿元。因此可以预言旋挖钻机产品景气周期至少可以延续2-3 年。相关上市公司G三一、北方股份、中联重科可重点关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