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正文
 

三足鼎立强者恒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6日 14:40 21世纪经济报道

  傅建设

  在证券行业分化重组的过程中,分业经营条件下本土证券公司一枝独秀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外资金融机构、金融控股集团下的证券公司在中国证券行业的竞争力不断上升,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在形成,其他证券公司逐步被边缘化。

  外资的“压迫”

  目前国内已经有6家合资证券公司,瑞银重组北京证券已接近尾声,美林、JP摩根与国内证券公司合资或重组正在进行,许多外资金融机构还在寻找国内的合作伙伴,国外大的金融机构基本上介入了国内证券行业的重组(见表2)。

  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短期内不可能与中国本土

证券公司展开全方位的竞争,他们看中的是中国的高端客户,外资金融机构在高端客户服务(例如:中金公司和中银国际的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例如:中金公司和华欧国际的投行业务)上已经初步显示出了竞争优势。

  随着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高收入阶层和大型企业对全方位、高质量金融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证券行业将使未来高端客户的竞争会更加激烈,这将会迫使越来越多的本土证券公司改变竞争策略,将目标瞄准低端客户。

  谁是主导者?

  中信、招商、光大、平安、上海国际是目前中国五家最具实力的金融控股集团,他们旗下的5家证券公司(见表1),特别是中信证券、光大证券、招商证券,依靠金融控股集团的综合优势,在证券行业整合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更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银行作为银行业综合经营的试点,正在寻求重组或控股证券公司,中央汇金公司、中国建银投资公司和投资者保护基金都有银行和国家财政的背景,是国家整合证券公司的平台,在重组的证券公司走上正轨后会寻求退出。他们注资、重组的证券公司大部分是国内的大证券公司,从规模上看,他们都是国内最具实力的证券公司。

  由于金融业综合经营已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央汇金公司、中国建银投资公司和投资者保护基金一旦退出,受让方最有可能是国家控股的四大

商业银行和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两大保险公司,这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证券业的竞争格局。

  优质证券公司的机会

  证券监管部门实施分类监管政策,通过政策扶持国内优质证券公司,特别是创新类证券公司做大做强,其中一项最重要的扶持政策就是优质证券公司托管问题证券公司,创新类证券公司、规范类证券公司重组的问题证券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托管后,最终大部分都会被这些证券公司收购。

  目前国内110家左右证券公司中,有15家创新类证券公司、15家规范类证券公司,据估计,中国证券行业最终只保留20家左右的创新类证券公司和50家左右的规范类证券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已经被关闭和托管的证券公司外,还有更多的证券公司需要重组,这将为优质证券公司提供更多的机会。

  差异化生存

  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部分证券公司根据自身条件,采取了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获得了竞争优势,在经纪业务竞争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中信、广发、国信、中金四家证券公司近几年来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和排名之所以不断上升,是因为他们分别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有效的竞争策略(见表2)。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利用证券行业并购重组的机会,不断进行收购、重组,低成本扩张,形成了覆盖全国的证券网点;而国信证券虽然只有25家营业部,但通过大力拓展银证通业务,有效弥补了有形网点不足的缺陷;中金公司只有3家营业部,但通过服务高端客户,形成错位竞争,在高端客户服务领域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证券公司放弃了各项业务全面出击,全国各地全面开花的战略,开始寻求自身的差异化定位。部分创新类证券公司将业务拓展的重点放在经纪业务上,希望在经纪业务上寻求自身的竞争优势;部分全国性证券公司则将发展战略明确定位于“服务本地资本市场”,收缩业务,力争成为区域性的优势证券公司。

  (本报近期将刊发《中国券业谁主沉浮?》之三:“业务角力:券业的‘圈地’冲动”)

  (作者单位:兴业证券战略规划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