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行业专题--聚焦信托业 > 正文
 

信托业:是勒紧缰绳还是为创新松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1:25 证券日报

  编者按:信托业目前正处在转型的关键时期,而且是面对复杂的经济金融环境。一味地批评指责这个行业既有的诸多问题,例如指责信托公司之中一些“坏小子”屡屡“犯事做乱”,批评监管者的失职无能等等,事实上都无助于这个行业的改观。每隔三五年一个轮回的信托公司整顿这一事实本身已经说明,信托业屡屡“出事”,恐怕已经不是信托公司本身的问题了!因此,我们所要做的更多地应当是从目前所出现问题的背后,找出其根源病灶,并为行业的发展和监管当局的政策选择寻找方向,重新树立行业信心。为此本报将围绕这一主
题作系列报道。

  王连洲

  一直背负坏孩子阴影压力的中国信托业,在清理整顿后,又先后遭遇金新信托乳品计划到期未能兑现、青海青泰信托巨额亏损以及金信信托停业整顿等几起风险事件的冲击,使信托业界一时又不得不面临一个不平静的时期:一是就怕隶属单位出事偏偏又出事的监管层面难免不产生高度的神经惊厥,二是业内难免不骤生恨铁不成钢的愤然之气以及城门失火的无奈预感,三是有些人的兴奋点难免不在信托业雪上加霜的问题上有所表现。

  传达信息要客观真实

  最近,信托业内有专家学者以浙江金信信托“因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造成较大损失”而被监管部门勒令停业整顿为由头,向高层领导反映了信托业目前存在的应当敲响其风险警钟的问题。其主要观点:一是说2004年信托公司公布的年报存在一定的水分,可信度不高;二是说相当一部分信托公司被逐渐边缘化,面临着退出市场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是由于信托与

证券混淆、因缺乏监管形成内部人控制所导致的。据此专家学者提出的对策是,一是进一步完善信托公司年报披露制度;二是加强信托公司的公司治理,尽快出台《信托公司内控制度指引》和《信托公司关联交易指引条例》等规定;三是引入“第三方监管”;四是要进一步贯彻执行“212号文件”,信托公司不得用单一信托资金构建资金池,避免混用资金形成风险。

  上述所指信托业存在的风险、信托业形成风险的主要原因以及信托业防范风险的几个对策,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也不能说这些问题就没有一点必要向领导反映,但我认为,上述观点没有将信托公司目前真正的风险、风险形成的本质原因真实而准确地揭示出来,几条建议对策也似乎回避了要害,甚至本末倒置。更没有一句肯定《信托法》所支撑的行业作用,以偏概全。

  当然,反映信托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是这些个别专家的正常职业行为和职业责任。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有助于领导层掌握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规章和政策,有助于完善、健全和加强监管层对信托业的制度建设,促进信托业健康发展,有其正当性,无可厚非。但需要把事情的本质真相完整而准确的反映出来,能够推动事物健康发展,否则容易引起误导,以不太完整和准确的资料和信息,对信托业发出具有较大杀伤力的指导信号,会毁掉整个信托行业。

  认清信托真正的风险

  实际上,我去年参加信托业万里行调研,感到过往的一年,是中国信托业披荆斩棘、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规范发展的一年。

  经过摸打滚爬多年、身处信托业第一线的人士反映,信托业当前的真正风险,是在于贯彻《信托法》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信托的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是在于压抑性、阻滞性的错位监管,套用监管银行的制度监管与其性质根本不同的信托业务,提出了一些使信托公司在正常条件下难以生存的要求和限制;是在于历史形成的对于信托业的偏见意识作祟;是在于信托产品缺乏流动性而又不能有效地去解决;是在于无法可依固然有,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成本太低更是比较普遍现象。这几个大问题不能取得根本进展,只要求所有的信托公司解决信托公司年报披露制度、第三方托管、完善公司治理等主要是技术层面的问题,信托公司的风险仍将难于解决,特别是提出信托公司不得用单一信托资金构建资金池,以分散风险和拖延风险爆发的建议,实在没有多少道理。

  给信托业创新的环境

  我相信未来的一年,信托业将迎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信托产品创新的所有触角都被捆绑住,给信托业造成的风险更大。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

房地产投资信托、
企业年金
信托、公益信托、国有资产管理信托以及资产证券化等等,都将为信托业提供广阔的用武之地;社会财富逐步积累和其支配主体多样化以及居民个人金融资产快速增长,客观上急需构架一个能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产业市场之间使资金顺畅通行的桥梁和纽带,而具有高度灵活和施用性功能的信托市场正是可以选择的良好载体。面对未来巨大市场需求的中国信托业,应当有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然,中国信托业要迎来发展的春天,仍免不了要经过曲折艰难的磨练。一是必须尽快改善信托的外部生态环境,尽快健全信托登记、信托税收、信托产品转让交易以及信托会计核算等制度,将压抑性监管思路变为输导和服务思路,强化行业自律建设,严格执法,谁违法违规就严惩谁,不宜殃及池鱼。二是必须完善和健全内部权力制衡、风险防范机制,投资管理要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流程化和透明化,规定了的就坚决执行。

  中国信托业发展到今天,历尽了无数艰难和曲折,实在不易。信托业的发展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和呵护,更需要业内百般的自我培育、爱惜和珍重。如果有哪个信托机构再违背诚信,违法乱纪,损害委托人利益,连累和害及全行业,一定会受到全行业的共谴之、共弃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