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正文
 

汽车产业:重组风起云涌 于磨砺中成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7日 18:06 证券时报

  □ 本报记者 余玲娟/文

  入世前业界曾普遍担心,一旦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汽车产业将遭受到进口车的严重冲击,民族汽车产业可能荡然无存。然而,在走过入世后的四载春秋后,国内汽车产业并没有被冲垮,而是于磨练中渐渐走向规范与成熟,民族汽车产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重组风起云涌

  按照WTO协议,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之后,将逐步降低进口汽车的关税,由2001年的80%到100%,直至2006年7月1日,轿车关税税率降至25%。

  关税的骤降,使国外汽车巨头如丰田、日产、标致PSA等纷纷抢滩中国。由于2004年中国车市保持了13%的高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受到全球汽车巨头青睐,特别在轿车生产方面。目前,世界“6+3”格局中的汽车寡头们已经全部进驻中国。

  在汽车行业,合资公司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相关统计显示,本年度中国汽车业增长的80%来自于合资企业。通用、福特、戴姆勒-克莱斯勒、大众、丰田、

宝马等国外汽车巨头几乎都宣布了对华增资扩产计划:大众增资60亿欧元,通用增资20亿元人民币,戴姆勒-克莱斯勒增资10亿欧元,福特增资10亿美金。

  与此同时,在汽车业盈利丰厚的背景下,各路资本纷纷入注汽车业。2003年,美的、奥克斯和格林柯尔一齐进军汽车制造领域,掀起“行外汉”造车运动的高潮。

  “通过与国外成熟汽车企业的合资、合作,本土汽车厂家的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得以提升。”中信证券研究员李春波表示,目前国内汽车企业的生产技术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已具备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与条件。

  “入世这几年来国内汽车业的一系列重组活动,使国内汽车市场的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李春波指出,目前国内商用车和乘用车的比例已接近1:1,汽车行业排名前五位的企业集团的生产集中度已达国内总量的70%。

  产能“井喷”

  “外资大举进入后,国内汽车的产销规模得到快速扩张。”申银万国证券王智慧研究员指出,入世之初,国内汽车的合资厂商仅有大众、通用、雪铁龙、丰田等少数几家,轿车产销规模不足100万辆;而至2005年末,世界汽车巨头6+3厂商及现代汽车等已悉数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国内轿车的产销规模升至280万辆,产能规模可能已超过500万辆。

  国内车市在经过前期的迅速扩张后,2004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其产能过剩问题更显突出。 

  据统计,至2004年底,中国轿车市场的总库存将超过40万辆;有专家预测,国内轿车投资现已形成的生产能力,在未来两三年里将过剩20%到25%。产能过剩让2004年车市的“降价战”更为激烈。

  “一方面是国内汽车市场的产能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由入世初的爆发式增长逐步趋于平稳增长,使得国内汽车市场供过于求。这种情况下,国内汽车厂商的利润水平由入世前两年的丰厚逐步趋向社会平均水平。”李春波分析指出。

  “入世之初,由于压抑多年的轿车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使得汽车厂商的盈利能力急剧攀升,成为当时制造业的盈利大户。而当国内汽车产能快速扩大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连年下跌的车价使汽车厂商的盈利能力由高峰回落,并向国际水平靠拢。”王智慧表示,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不在一味关注汽车的外形和大小,而是更注重汽车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等内在品质。

  产业具持续发展潜力

  2004年中国车市仍然保持了13%的高速增长,并进入入世以来的调整期。2005年是入世后汽车市场放开的最后一年。1月1日,关税第四次下调至30%,进口车配额全面取消,“与国际接轨”即将成为现实。曾经暴利的进口车市场逐渐步入微利时代。

  2005年,关于进口车市场的一系列新政策陆续在今年开始实行,直接影响到进口车市的有三大导向性明确的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取消进口车配额制度、落地完税制度。进口车经销商因此备受打击,许多进口车小经销商开始退出此市场。

  经过2004年的波折,中国车市逐渐走向理性与成熟。回眸入世四年期间中国汽车产业走过的风雨历程,中国汽车业目前发展平稳。

  “入世这四年来,国内车市的产品种类迅速增加,价格降幅明显,汽车进入家庭逐渐成为现实。”李春波表示,入世为中国汽车业带来了多元化的因素。“中国汽车市场属成长期市场,具持续发展潜力。目前市场的消费主体已由以前的集团采购、公款

购车为主转向私人购置为主。私人汽车保有量占总保有量的比例已从“九五”末不到40%提高到现今的近60%。”李春波表示,预期“十一五”期间,国内汽车市场的需求量与保有量将会持续增长。

  “入世四年来,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已是‘小荷已露尖尖角’”王智慧表示,目前

奇瑞、吉利等厂商已跻身于轿车销量前十名,国内汽车的自主品牌虽然成长速度较慢,整体实力还比较稚嫩,但其成长壮大非常值得期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