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正文
 

行业前瞻 从需求结构调整挖掘行业机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4日 14:09 证券导刊

  提要:

  通过分析投资、进出口、消费三大需求增长中的结构性变动因素,我们认为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有,一是铁路建设行业;二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三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四是汽车产业;五是造纸行业。这些行业都处于中下游,当前处于周期底部,其复苏苗头值得我们关注。

  在宏观调控的背景下,投资者普遍担忧房地产、钢铁、石化、煤炭等周期性行业高点的到来,基本都采取较为保守的投资策略,一旦政策发生变化、上游价格有所回落,就会导致这些行业股票的快速下跌。房地产价格的增幅趋缓、石油价格的回落、钢铁价格的不稳定、煤炭价格的高位盘整,都预示着这些行业的投资机会在逐步降低。在此背景下,我们从需求的角度挖掘行业中潜在的投资机会,是较为有意义的事情。不过,由于这些判断都是建立在1-4月份的统计数据基础上,这些挖掘出的行业能否最终形成趋势性增长还有待验证,但其已经显示出的苗头对于指导市场投资,应该是有价值的。

  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平稳运行,拉动GDP增长的需求因素在逐步发生变化。我们结合已经公布的前4月份的有关经济数据,从投资、进出口、消费三大需求的角度分析在结构调整中的一些行业变化,挖掘其中存在的投资机会。

  投资领域:三大行业值得重点关注

  从整体看,1-4月,固定资产投资仍呈快速稳定增长的态势,作为薄弱环节的煤、电、油、运等投资继续增强,部分过热行业投资继续得到控制,特别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有所回落,土地、信贷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1-4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02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增速较1-3月上升0.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继续小幅回落,1-4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40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9%,增速较1-3月回落0.8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土地购置面积增长2.4%,说明房地产投资过热的状况有所转变,但能否形成回落趋势还有待调控政策进一步发挥作用。

  煤、电、油、运投资继续快速增长,过热行业投资保持低速增长,但增速略有加快。

  1-4月,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1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9.4%;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投资300亿元,增长30.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137亿元,增长24.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456亿元,增长38.1%;铁路建设投资187亿元,增长78.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4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9%(1-3月为下降1.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144亿元,增长18.8%,增速较1-3月加快12.8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254亿元,增长11.3%(1-3月为下降2.9%)。

  根据这些数据,从投资策略的角度,我们认为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有,一是铁路建设行业,随着对该行业投资的加大,必然带动相关的需求,如与铁路相关的材料生产、机械设备等;二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一旦上游产品价格下跌,其行业毛利率就会提升;三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存在行业复苏的可能。当然,这些行业能否完全走出低谷,我们还需对行业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但至少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性变化提供了这种可能。

  进出口:关注机械及设备中的机会

  今年前4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4149.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3%。其中出口2180.5亿美元,增长34%,继续保持在30%以上的高位;进口1968.7亿美元,增长13.3%,比1季度末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贸易顺差211.7亿美元。

  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占主导地位,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平稳。前4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1197亿美元,增长34%,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4.9%,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459.8亿美元,增长29.5%;机械及设备出口448.8亿美元,增长31.8%。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05.1亿美元,增长32.6%。此外,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平稳增长,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92.7亿美元,增长15.6%;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20亿美元,增长23.2%。

  在进口商品中,煤炭、铁矿砂进口增势迅猛,汽车、钢板进口跌幅收窄。前4个月,我国进口初级产品442.2亿美元,增长21.3%。其中,进口铁矿砂8749万吨,增长28%;进口原油4189万吨,由1季度的下降1.7%转为增长4.4%,其中4月份当月进口1225万吨,同比增长22.5%;进口成品油1082万吨,下降14.8%,其中4月份当月进口250万吨,同比下降42.6%;进口煤炭737万吨,增长49.6%;进口大豆731万吨,增长10.1%。同期,进口工业制成品1526.5亿美元,增长11.2%,占同期进口总值的77.5%。其中,进口机电产品1007.3亿美元,增长10%;进口汽车3.6万辆,下降43.9%,累计跌幅比1季度末缩小7.2个百分点;进口钢材853万吨,下降36.7%,累计跌幅比1季度末缩小4.1个百分点。

  从这些数据可以发现,机电产品的出口额及增长率都是最高的,特别是其中的机械及设备,因此,要关注该行业中的投资机会。从进口看,煤炭的进口增长较快,这与政府通过降低煤炭的进口税率的形式鼓励进口煤炭的政策有关,这有利于平衡供求缺口,会为煤炭价格的上涨带来阻力,因此,煤炭行业的投资风险已经显现。对钢材的进口下降很大,说明国内的钢铁需求在减少,要注意其中的风险;同时对于具有进口替代优势的企业则减轻竞争压力。对汽车的进口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因为除高档重卡、豪华轿车外,国内汽车厂家几乎可以提供国外所有品牌的汽车,在这种替代效应下,对进口车的需求会持续下降,预示着国内汽车面临的竞争压力有所缓解,这将有利于汽车产业走出低谷。

  消费领域:造纸需求增长 汽车复苏迹象明确

  我国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63.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2.2%。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134.5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3.1%,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528.8亿元,增长10.4%。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899.7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1.8%;餐饮业零售额620.1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他行业零售额143.5亿元,增长速度基本持平。

  在消费增长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农村市场销售持续增长。今年以来,农村市场需求增长较快。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11.9%,增速比上年同期快2.7个百分点。4月份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速与城市比低2.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的3个百分点进一步缩小。

  在消费增长中出现的结构性变化较为明显。一是吃、穿的商品类零售额增长平稳,4月份吃、穿的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6%和15.3%,与一季度增长速度比较分别减少了3.2个3.6个百分点,但用的商品类同比增长19.5%,比一季度加快了3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商品类有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44.5%,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7.5%,家具类增长26.5%,书报杂志类增长20.4%,中西药品类增长12.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9.8%,化妆品类增长18.2%,金银珠宝类增长12.1%,日用品类增长11.5%,粮油类增长28.7%,肉禽蛋类增长16.1%,服装类增长16.8%。二是汽车类销售增长速度有加快迹象。4月份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比一季度快了近3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通过这种结构性变化可以看出的主要投资机会在于,一是与文化办公、书报杂志相关的造纸行业,需求增长是该行业可以持续看好的主要原因,当前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成本短期上升带来的盈利下滑,同时产能扩张、竞争压力都是潜在的负面因素;二是汽车行业,其复苏迹象进一步明确。

  通过分析投资、进出口、消费三大需求增长中的结构性变动因素,我们认为值得重点关注的行业有,一是铁路建设行业;二是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三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包括水泥、玻璃、陶瓷等;四是汽车产业;五是造纸行业。这些行业都处于中下游,当前处于周期底部,但最终能否完全走出低谷,还需要看相应的需求是否能够持续,同时上游带来的成本压力能否减弱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不过,这些行业出现的复苏苗头值得我们关注,至少为我们的投资提供了一个可以重点关注的方向。

  投资策略:关注中下游行业的投资机会

  从4月24日到5月24日,我国A股市场再次出现快速下跌,天相流通跌幅达6.92%,天相价值100下跌7.78%,沪深300(资讯 行情 论坛)指数下跌7.52%,市场的系统性风险集中爆发。从各行业指数看,下跌幅度最大的行业依次是煤炭、石化、化纤、有色、钢铁,纺织服装、石油等,跌幅都在10%以上;表现较好的行业则是计算机硬件、商业、金融、食品、医药、家电等行业,其中计算机硬件指数上涨1.32%,商业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金融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食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的跌幅分别为0.22%、0.52%、1.07%。

  从这些行业可以看出,表现出的最大特征,上游行业下跌突出,下游行业抗跌性较好;而引起市场发生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原油、有色金属价格的大幅度回落。在原油价格下跌的影响下,投资者对石化行业周期顶部的认同度越来越一致;作为与原油价格相关性较大的煤炭行业,在原油价格回落的情况下,必然产生对煤炭后期价格走势的预期,于是引发煤炭股的暴跌。

  从短期看,美元的强势反弹和人民币升值的市场预期是带动上游产品价格回落的一个主要原因。从中长期看,对世界经济放缓的担忧和国内宏观调控压力的加大,导致需求逐步降低,是导致上游价格回落的内在动因。

  在此情况下,股市面临的压力较为沉重,随着市场对处于周期高点的行业逐渐失去兴趣,必然进行持股结构调整。在卖出上游行业的同时,积极寻找中下游行业存在的投资机会,成为当前的基本投资策略。由于中下游行业的股票还没有完全显现投资价值,不可能形成大盘上涨的动力。同时,从近期看,股市需求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股市下跌的动能依然较大,如果没有外力改变当前的趋势,上证综指跌破1000点并不遥远。

  那么,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仍应以规避系统性风险为主要策略,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上游周期性行业的持股比例,达到降低总体仓位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增持中下游行业的股票,降低行业的持股风险。

  由于当前市场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导致的失衡,个股估值因素对市场的影响作用有所下降,因此,本期策略不对组合进行具体调整,建议以降低总体仓位为主。

  最后,我们把行业分析师对行业的评级与关注的重点公司提供给大家,作为6月份的投资参考。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