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证券市场回顾与展望 > 正文
 

2004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年度回顾与展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9日 15:09 中国化工在线

  夏磊 上海讯博石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自2002年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和原油价格的上涨,全球石化行业开始强劲复苏。2004年10月,国际油价一度冲破55美元的创记录高点,石化产品的价格也在今年的后半年创下历史新高。总的来看,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在2004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峰阶段。

  回顾过去,展望将来。值此年终之际,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2004年的全球石化行业发展历程,并简要探讨一下2005年的发展走势。

  2004年回顾

  1. 国际油价创历史记录,OPEC价格机制失效

  国际油价在今年10月创下历史新高。2004年10月22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首月WTI原油期货收盘价突破了55美元/桶的价位。一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多次创下新记录,直至12月以后上涨的势头才有所扭转。

  今年以来,作为国际原油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的欧佩克(OPEC)一揽子油价也随之水涨船高。纽约商业交易所的WTI原油期货价格和欧佩克一揽子油价走势如图1所示。

   2004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年度回顾与展望

    图1 2004年纽约商业交易所 WTI和OPEC一揽子原油价格走势图

  根据欧配克的价格机制,油价的合理性波动范围应该在22-28美元之间。如果欧佩克一揽子平均油价连续20个交易日在每桶28美元以上,该组织将每天增产原油50万桶;如果连续10个交易日低于每桶22美元,将每天减产50万桶。而实际情况是,2004年全年的欧佩克一揽子油价都超过28美元。面对这一事实,而欧佩克组织却在12月份抛出了减产的计划。由此可见,面对高企的油价和丰厚的利润,欧佩克并不关心价格机制的有效实施;也无暇顾及调整该价格机制的必要性。欧佩克目前的价格机制已经完全失效。

  2. 炼油行业利润激增,化工行业喜忧参半

  2004年,由于原油价格持续上升,成品油的价格也随之上扬。事实上,由于成品油的需求刚性较强,让炼油商们能够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提价;不仅将原料成本顺利转移,而且在油价的上升通道中赚取了足够的利润。

  中石油上半年净利润人民币452.9亿元,同比增长17.3%;中石化上半年净利润人民币161.5亿元,同比增长50.6%。虽然2004年财务年度的年终报表要在2005年方能给出,但可以预计的是,这又将是一个石油和石化企业的丰收年。

  然而,对于下游的化工行业而言,油价的上涨则是喜忧参半。喜的是,随着油价的上升,化工产品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忧的是,原料成本的大幅上涨,很容易压缩产品利润空间,甚至一些产品无法盈利。

  在油价高位运行的形势下,大型化工企业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通过期货市场或中远期合约控制原料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利用其行业影响力和"市场势力",寻求提高产品的价格。近一年来,一些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多次宣布提高化学品价格,如巴斯夫(BASF)、陶氏化学(Dow Chemical)和塞拉尼斯等。而这些企业在油价高涨的情况下也取得良好的业绩。而另外一些企业,由于主要产品处在产业链的下游,较难提高价格而转移成本,造成亏损。例如从孟山都(Monsanto)剥离出来的首诺(Solutia)化工公司和生产聚烯烃的巴塞尔(Basell)公司等。

  3. 成本压力增加,化工巨头业务重组

  油价的高位运行直接增加了下游的化工行业的原料成本。一些化工企业为了削减成本,增加利润空间,纷纷进行业务重组。

  今年化工行业最大的一宗合并案例已于最近完成。里昂戴尔(Lyondell)兼并了美联(Millennium)化工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取名里昂戴尔化工公司(Lyondell Chemical),总部设在得克萨斯州休斯敦。新的里昂戴尔化工公司仅次于杜邦和陶氏化学,成为北美第三大化工公司。

  杜邦公司受原料价格太高的影响,将化学纤维业务部门--英威达(INVISTA)剥离。2004年4月,杜邦将英威达(INVISTA)以42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Koch工业公司。

  拜耳公司为了提高盈利水平,在今年分离了绝大部分化学品业务,和包括橡胶系列产品、纤维品等,成立了朗盛(Lanxess)公司。

  聚烯烃生产巨头--巴塞尔(Basell)的业绩也不令人满意。由于原料价格的影响,巴塞尔在前三年中亏损了约2亿欧元。以至于两家股东--壳牌和巴斯夫—也有将其出售的打算。

  此外,BP公司在近期也有剥离烯烃和衍生物(O&D)业务的打算;并且计划和诺瓦化学(Nova)将欧洲地区的聚苯乙烯(PS)业务合并。

  4. 欧洲化工行业略有恢复,REACH影响难料

  欧洲是全球重要的化学品生产地区。然而近十年来,欧洲在全球化学品的市场份额却有所减少。1992年,欧洲占全球化工品产量的32%;但在2002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28%。近两年来,欧洲化学品产量增长较慢,欧洲化工行业的地位和竞争力也有所下降。而其他地区,如中东地区和中国,则在近几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2004年来,欧洲的化学品产量略有恢复。根据欧洲化工理事会(Cefic)11月30日公布的预测,欧盟化学工业( 不包括制药)在2004年有缓慢复苏,化学品产量的年增长率将达到2.4%; 明年的产量增幅可望略微更高一些,达到2.6%。

  但是,酝酿中的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和许可(REACH)政策可能会对欧洲的化工行业的复苏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欧盟的该化学品新政策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但其产生的费用和对欧洲化学工业的影响却不容低估。根据一份德国方面完成的研究报告,实施Reach新规则将使德国化学工业深受影响,德国化学品产量将锐减25%,GDP将下降2.7%。而另一份芬兰官方提供的研究报告认为,Reach的实施会使芬兰在2007~2017年间GDP增长率将每年平均减少1.3%,还会使化工方面的成本在同期内上升6%。

  欧盟新化学品政策的管理机构将设在芬兰的赫尔辛基,目前正在筹备之中。根据计划,该化学品新政策将于2006正式实施。

  5. 欧盟东扩,利好欧洲石化工业

  2004年5月,欧盟(EU)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东扩,正式接纳了10个新的中、东欧成员: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塞浦路斯和马耳他。自此,欧盟成员国增加至25国,国民生产总值增加5%,达到9.2万亿欧元,与美国基本持平。

  欧盟东扩的完成为西欧石油化学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根据欧洲化学工业委员会分析,在2001年,欧洲部分国家的化学工业出现了负增长;2002年增长也极其有限。中、东欧地区拥有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将更多地吸引西欧的石化企业进入投资,尤其是德国的大型企业。

  但在另一方面,欧盟新成员的纳入对欧盟的环保政策的执行会有一些是负面的影响。自2003年以来,欧盟一直在酝酿REACH政策。欧盟的REACH政策牵涉到的化学品种类很多,对精细化工和专用化学品工业影响最大。中、东欧国家的环保和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进入欧盟后,这些新成员国不得不争取获得过渡期,使化学工业在规定的时间期限内满足欧盟环保规则。

  总的来看,欧盟的扩大利多弊少,将给石化工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6. 瞄准原料供应地,日本企业大规模海外投资

  2004年以来,日本石化企业大规模进行海外投资,投资重点锁定在原料供应稳定的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日本今年在中东地区陆续签订了三个重要的石油化工项目。

  2004年2月,日本与伊朗在德黑兰正式签署了价值达20亿美元的伊朗阿扎德甘油田的合同。阿扎德甘油田探明储量为260亿桶。日本数家公司将共同持有这一项目75%的股份,伊朗国家石油公司持有剩余的25%。

  2004年5月,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和日本住友化学公司(Sumitomo Chemical Co.)签署了一项协议。住友公司将投资43亿美元,在红海附近的拉比格(Rabigh)建设一套炼油-石化联合装置。该装置将以50:50的比例合资,预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将于2005年完成,装置将于2008年年底建成。住友公司为了专注于沙特的这一项目,还放弃了与壳牌在新加坡合资建设一套世界级石化装置的计划。

  2004年6月,SABIC与日本财团合资的东方石化公司(Sharq)增加290万吨乙烯、聚乙烯(PE)和乙二醇产能的计划获得了SABIC公司董事会的批准。东方石化公司是沙特石化开发公司(SPDC)与SABIC成立的一家50:50的合资企业。

  在原料供应充足的中东地区投资石化项目是日本石化产业海外转移的战略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日本石化企业在中国和美国也计划了大型项目。

  前不久,日本三菱瓦斯化学(MGC)公司与我国重庆化医集团公司合资,计划在天然气供应充足的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建造一套世界级规模的85万吨/年的甲醇装置。该甲醇项目将是我国最大的甲醇生产装置,计划于2007年上半年建成投产。

  最近,日本信越化工(Shin-Etsu)公布了在美国的海湾附近建设一套大型PVC装置的计划。拟建装置将生产50万吨/年氯气、55万吨/年烧碱,75万吨/年氯乙烯单体(VCM)和60万吨/年的PVC。装置的开车时间初步安排在2006年年底。信越在美国的此次大手笔投资,主要是考虑到美国海湾附近原料供给的稳定性,此外还有美国的政治和政策的稳定性,和看好北美市场的前景。

  7. 中国出台政策,影响亚洲石化工业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也出现了能源供应紧张和投资相对过热等问题。进入2004年以来,为了缓解能源和重要原材料供应紧张和控制金融风险,国务院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由于中国是国际石化企业投资的重要地区之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石化产品进口国之一。国家控制经济过热的措施,对亚洲化工行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国内的汽车和建筑行业的投资回落,影响了塑料原材料的需求。海关的数据显示,从第四季度开始,中国的塑料原材料的进口逐月递减,主要产品包括PE,PP,PS,ABS和PVC等。中国大陆需求量的减少,也影响了亚洲,特别是韩国和台湾地区的产品价格。

  与宏观调控政策相配套,国家发改委在2004年第二季度公布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其中对石油化工行业新建装置的投资规模做了严格的规定。发改委的规定对海外投资的新建项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日本的东曹公司(Tosoh)的影响最为明显。作为亚洲领先的聚氯乙烯(PVC)生产商之一的东曹公司在广州投资计划建设一套11万吨/年的PVC的装置;但该装置的规模不符合发改委出台的规定,东曹不得不扩大装置的规模。今年9月,该公司宣布与另外3家日本合作伙伴--三菱(Mitsubishi)、丸红(Marubeni)和三井(Mitsui)进行合资,把中国广州(PVC项目的规模扩大一倍,从原来的11万吨/年增加到22万吨/年,以符合中国的政策要求。该项目的计划完成时间也被推迟。

  此外,中国政府从2004年6月1日开始,以防范剧毒性化学品泄露和防止生态污染为由,禁止在长江进行丙烯腈(ACN)运送。这一规定也引起了亚洲化工业界广泛的关注。

  该规定的出台,两家台资企业—镇江奇美和镇江国亨—的影响最为直接。这两家企业在镇江各有一套大型的ABS装置,用到主要原料之一便是丙烯腈。

  以往,这两家公司都是将从海外进口的丙烯腈由上海入长江口,再经过长江这一黄金水道运送到镇江。而长江禁运丙烯腈的规定出台后,必须通过公路的运送方式,还必须增加运输的附加费用,造成成本直接增加。对此,亚洲的一些英文和日文媒体纷纷发表评论,当时甚至有分析人士预测,镇江奇美公司的ABS工厂将不得不停止生产。该丙烯腈禁令还导致BP公司从6月份起停止向中国内陆的客户供应丙烯腈原料。这也直接影响到该公司在国内的主要客户—吉林化工公司和镇江奇美公司—的原料供应。

  奇美和国亨都在寻求中国政府解除这一禁令,但经过近半年的商讨,目前尚未取得任何突破性的进展。BP公司也曾表示,如果中国政府拒绝取消该禁令,该公司将永久停止向中国大陆销售丙烯腈。

  8.反倾销案例频现,化工行业贸易摩擦增加

  反倾销(Antidumping)是因为倾销(Dumping)而引起的。随着传统的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关税、配额等)越来越受到WTO规则的约束,反倾销变成了当前国际上最常采用的,也是最有效的贸易保护手段。

  自从加入WTO以来,反倾销问题逐渐引起了我国化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涉及到中国的案例中,化学品领域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由于涉及的国家很容易采取一些报复性的贸易保护措施,反倾销案件频发导致了化工行业贸易摩擦增加。

  进入2004年,化工行业的反倾销事件仍然频频发生。

  其中,中国对海外国家或地区的反倾销事件中,在第三季度作出的两项终裁决定引起了明显的市场反应。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日本、美国、伊朗、马来西亚、台湾地区和墨西哥的进口乙醇胺征征收9%-74%的反倾销税;对原产于欧盟、韩国、美国、印度的进口三氯甲烷征收32%-96%反倾销税。期限均为5年。

  另外,在海外国家或地区对中国的反倾销事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欧盟对我国聚酯(PET)的反倾销终裁。在今年第三季度,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澳大利亚和巴基斯坦的PET作出反倾销终裁决定。此决定影响到了包括仪征化纤(资讯 行情 论坛)在内的中国最大的几家化纤生产企业对欧盟地区的出口。

  9. 中俄原油管道前景不明,中哈管道开工建设

  尽管中俄两国从 1994 年就开始探讨石油管道的问题,并于 2001 年签订了可行性研究协议。但由于日本的介入,使得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从安大线到安纳线,再到近期提出的泰纳线,俄罗斯提出的远东原油管道方案也发生了几次变化。

  根据最新的事态进展来看,俄罗斯最终采用泰纳线方案的可能性最大。根据俄方提出的泰纳线方案,该管线的起点为西伯利亚的泰舍特,中间绕过贝加尔湖,终点为远东港口纳霍德卡,全长4300公里。

  截止到2004年年底,俄罗斯政府还未就远东石油管道路线作出最终决定。并且俄罗斯政府宣布,将公布方案的时间推迟几个月。在历时两年多的中日俄三方的博弈中,中国的前景越来越不明朗。如果俄罗斯最终选择了泰纳线,中国能否在泰纳线上争取一条支线管道通往我国大庆,至今仍未可知。

  所幸的是,中哈原油管道进展顺利。

  2004年5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正式签订了《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塔苏至中华人民共和国阿拉山口原油管道建设基本原则协议》。9月,由哈萨克斯坦产油区通往我国新疆的中哈石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正式破土动工,管道全长近1000公里。预计明年12月该管线将正式建成投产。根据计划,一期工程运油能力为1000万吨/年,二期将达到2000万吨/年。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原油进口量逐年猛增。中国的石油进口过度依赖局势不安的中东地区;进口石油的运输也受到马六甲海峡的安全问题的影响;中俄原油管道更是前景不明。当此之时,中哈管道的顺利开工建设,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无疑有着重大的意义。

  10. 中国油品市场“激活”,中航油新加坡失利

  我国油品市场的几件大事贯穿了整个2004年。

  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同意建立上海石油交易市场,以便国内部分石油企业和石油产品用户进行汽油、柴油、煤油及燃料油(资讯 论坛)等油品的远期合约交易。2004年6月,由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和上海久联集团联合组建的上海石油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金为1亿元左右。

  2004年8月,作为我国石油期货“探路先锋”的燃料油期货品种正式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此次燃料油期货的上市,使业界人士对我国启动石油期货的全面上市充满期待。截止到12月份,上市运作近四个月的上海燃料油期货运作良好,已经起到了“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作用。市场人士最乐观的估计是,上海期货交易所能成为亚洲燃料油甚至石油产品的定价中心。

  2004年12月11日,根据加入WTO的承诺,从这天起中国全面放开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允许国外石油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从事分销和零售业务。在同一天,一个全部由民营企业组成的“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也在北京宣告成立。石油商会是一个行业性的民间组织,由国内多家民营石油石化企业发起成立。该商会的成立,被认为是我国民营企业在国内外石油领域争夺话语权的开始。

  如果说以上几件事对我国石油行业是利好消息的话,那么2004年底发生的“中航油事件”则可称得上是“悲剧”了。2004年12月1日,中航油(CAO)董事会披露,公司在石油期权市场蒙受了重大损失,累计的损失达5.5亿美元。由于亏损的金额相当于中航油新加坡上市公司的市值,该公司不得不寻求法院的破产保护。中航油事件的发生,使其收购新加坡国家石油公司(SPC)的计划落空。这一事件也为国内其他石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敲响了警钟。中航油公司未来的命运如何,至少要到2005年方能知晓。

  2005年展望

  从2004年的趋势来看,2005年全球石油化工行业的总体发展态势将有如下几个方面:

  1. 油价将保持相对稳定,平均价格将低于2004年的水平。在2005年,除非有其他的地缘政治影响因素(如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威胁);在正常情况下,2005年的国际油价应当会低于2004年的平均水平。

  2. 石化产品的价格总体将有所回落。随着明年国际油价的缓和,和亚洲和中东地区石化产品供应的增加,石化产品的价格应当有所回落。其中基础化学品的回落幅度将较大,这意味着处于产业链下游的企业利润空间将有所增加,如塑料和化纤生产商。

  3.涉及中国的反倾销案件可能进一步增加。2005年,除了今年的几个反倾销调查将做出终裁决定之外,涉及到中国纺织品的反倾销案件很有可能骤然增加。从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和美国等将全部取消纺织品的配额,我国上千类纺织品的出口将不再受配额限制。随着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中国的化纤工业将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带动中国的纺织和印染工业的发展。但可以预计的是,美国和欧盟将对中国采取其他一些贸易保护措施,国内企业要随时做好反倾销的准备。对此,中国政府也开始提前准备了应对措施,将在2005年对部分纺织品加征出口关税。

  总体来说,受经济发展周期性的影响,石油化工行业也产生周期性的变化。自20世纪70代的石油危机以来,全球石油化工行业已经出现三个高峰和低谷。三个高峰期分别为70年代末、80年代末和90年代中期;三个低谷期分别为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和和21世纪的前两年(2000-2001)。这一轮的发展周期从2002年开始启动,到2004年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阶段,预计在2005年这一趋势有望继续保持。

  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2005年仍将是石油化工行业继续丰收的一年。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石油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