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收割型 年头+专注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 18:42 《数字商业时代》 | |||||||||
交大铭泰,七年做一个小市场 七年前只有5个人1间地下室。 现在,仍旧以传统主营业务为主。
-采访·撰文/赵洁 摄影/王钊 “小时候在村里上学,放学通常都会很晚,不安全。我就主动向老师讨来带队回家的差事,组织同学们排成队,到一家少一个同学,到最后 ,通常只剩我自己。那时候很小,也怕,但是觉得这样很有成就感。”交大铭泰总裁何恩培有点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现在说起来好像有点那个,但那时真的很喜欢这样的奉献。” 交大铭泰上市了,何恩培的“市值”也突然“暴涨”了起来。但记者还是比较关心他创业时拿到第一笔1200万注资的感受。“没有兴奋。”何恩培居然平静地表示,他对物质没什么欲望。“我现在最有成就感的不是融到多少钱,而是由于我的带领,这个团队做成功了多少事情。”其实,上市就是何恩培做成的最大的一件事。 上市退堂鼓,敲过三次 上市,往往会考验每一个正常人的忍耐程度。 2001年与2002年相交之际,当得知交大将注资的消息后,何恩培把公司上市的计划摆到了桌面上。同时,公司开始正式委派由中介机构、专家、律师、会计师以及保荐人等相关人士组成的专业团队,处理交大铭泰上市的事宜。这个过程花费了人民币近1000万。 由于是作为红筹股在香港上市,国资委要对此进行全面审批。而交大铭泰,则需要对自己进行全面证明。 “除了我的名字和性别在真实的身份证上可以一目了然外,其他所有一切都要进行证明,再证明。”何恩培想起当年的“盛况”记忆犹新。“比如在招股文件里,有一句‘企业运行良好’,这就得拿出企业的盈利文件证明,用数字说话;再比如说‘企业影响广泛’,这也不能空口说,得找证据证明企业行动确实能影响这个行业等等。” 这个过程差点麻烦到让何恩培打了退堂鼓。 2003年4月,“非典”呼啸而来,全球资本市场陷入一片低迷,连一部分投资者都对上市没了兴趣。“咱们先不上市了,现在公司需要的发展资金,我们先顶着”。公司内部也产生了很大分歧,上市计划又搁置了下来。 接下来,红筹股上市突然不用证监会审批了。这一政策可难坏了香港方面,因为没有先例,不知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交大铭泰刚鼓起来的勇气又泄了下来,开始原地犹豫徘徊着,观望着。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突然意识到这种致命的状况,何恩培开始强势力主上市。“要在5到10年内将公司做大做强,达到10亿、15亿的规模,上市是惟一与国际资本进一步接轨的途径。”才意识到这一点,交大铭泰提交的表格就已经到期,要想上市,还得重新提交表格。 2003年9月,交大铭泰上市的申请表格终于又一次提交到香港联交所。可能考验已经足够,这次审批相当顺利。而且,在路演过程中,资方也对“信息本地化”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相当看好,预期的募集资金投向很快得到认可。 2004年1月,交大铭泰终于作为国内首只“翻译概念股”,扬长入市。 名字变,太正常了 每个上市公司的老总对公司上市过程都有着不同的形容,何恩培的形容就是这句很哲理的话。 交大铭泰与“3”这个数字很有缘。先后三次接受了产业资本、国际资本和核心竞争力资本,也完成了自身经营产品到关注互联网,再到转向服务的三次转型。 有媒体形容国内本土软件企业十几年来一直“像一朵路边的野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既得不到国内相关部门的关注,也不得优良资本的青睐,一直在资本市场外兜圈子。何恩培认为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很大部分在于“这些企业没有把资本和行业两条腿看清楚。其实,做资本就是为了做行业,而做行业更是为了吸引优良资本。”恐怕这也是交大铭泰先于国内其他软件企业上市的一点缘由。 交大铭泰的转型也不是每次都很成功,何恩培的经验也来自教训。 当1999年互联网泡沫正浓,当时的实达铭泰做出了一个叫“SOYOU”的产品。何恩培说起SOYOU充满了深深的惋惜,“当时没能坚持下来,花了2000万,要是再坚持一下,会比Google还好。Google现有的功能SOYOU那时已经全部都有了”。事后,何恩培总结了两点教训鞭策自己:一是片面追求现金流,二是没找到合适的投资商。 今年2月份,保密工作做到家的交大铭泰改名一事,激起了不少媒体的纷纷猜测。绝大部分人都在猜测上海交大成功套现,将要抽身,交大铭泰要换大股东,“交大”两字将成为历史。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交大铭泰确实改名了,不过改的不是前面的“交大”两字,而是将“软件公司”改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据悉,这个改变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公司将从以个人用户为中心到以企业客户为中心;从提供产品为中心到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为中心;从以技术和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 这种变化还体现在交大铭泰的人才身上。从最初成立的5名股东发展到现在的10名,交大铭泰人被何恩培追赶成一条条“不断游动的鱼”。 因为他认为,作为鱼,要想生存,就要不断游动,作为交大铭泰的员工,想生存,就得不断学习。他要求员工有自学能力。对股东,更多了一条“开放性”的要求。在何恩培的要求里,每个股东都要有最少3个顾问,年龄不限,职业不限,只有一点,必须有一方面比自己强。这样,才能从其身上源源不断地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传统正在重演 “进入互联网时代,所有传统都在重演”,何恩培长出了口气,“翻译,将在互联网上再生”。 交大铭泰的“信息本地化”以及“翻译工厂”等说法在网上不断有人质疑。其中关于“工厂”的字意即“流水线生产”是否能保障翻译的质量是质疑最集中的地方。 面对记者的问题,何恩培解释说,“翻译是一项古老的艺术,在信息社会中,能不能信息化?这个我们不做定论,可以提出问题,尽量寻求答案。” “比如Win98、Win2000说明书,可能重复的词及句很多,又比如你的采访提纲”,何恩培拿起眼前的纸指着几个字说,“问题前都有‘请问您’的字样,这就不必进行重复劳动,经过设定,完全可以达到规模化翻译”。 据ABI公司统计:到2005年,全球翻译产业(包括翻译服务)预计产值将达279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大约占9%,大约有210亿元的市场。而根据交大铭泰自身的调研结果表明:目前国内翻译公司大约有25000家,但这些公司的规模都太小,不足以形成规模化经营,需要进行集约化管理。 东方翻译工厂将致力于国内资源整合,建立覆盖全国的翻译连锁网络,集中全国企业的优势应对世界500强大量进入中国,而引发的翻译服务旺盛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