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房地产基金的中国策(3)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 16:54 《新财富》 | ||||||||
荷兰国际房地产整合ING在华项目
尽管自2003年中起,房地产市场被政府列入宏观调控的重点领域,ING并未因此放慢业务拓展的步伐。2004年伊始,荷兰国际房地产借助收购同为ING旗下的霸菱直接投资(Baring Capital Partners)的部分中国业务,接手了 “ING北京基金”及“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从而使荷兰国际房地产在华房地产投资总额跃升至6亿美元。除了北京和上海的住宅开发,该公司还因此获得一个与苏州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相关的发展项目。至此,ING以荷兰国际房地产在中国集中扩展地产业务的布局已趋于完成。 2004年4月,荷兰国际房地产宣布以每股18欧元的价格收购了总部位于荷兰的罗丹克亚洲(Rodamco Asia N.V.)所有已发行流通股,最终持股比例达95.3%。通过此项交易,ING拥有了罗丹克亚洲在北京和上海的收租型房产项目—香江花园别墅区枫叶园60%的股份和盛捷高级服务公寓100%的股权。 投资战略由参股向控股发展 2004年6月,“中国房地产开发基金”宣布,该基金在北京的首个控股项目即将入市:其持股比例达80%的“丽都水岸”正式进入市场。由此,ING在中国地产市场的策略向纵深发展,由过去的参股变为控股,并直接开发、管理。 ING全球执行董事会成员、亚太区主席金文洛(Rinnooy Kan)表示,该公司已和上海复地集团(2337.HK)签约,共同投资兴建ING在上海的第一个商品房住宅项目—位于松江新城的“复地香堤苑”,如果这个楼盘开发成功,ING肯定将追加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的开发投入。 事实上,在荷兰国际集团看来,从2003年起中国出台的一系列信贷紧缩政策,包括“121文件”、对开发商自有资金比例的提高,甚至对个人购房贷款设置的更多门槛,为已“试水”多年的海外地产基金创造了更多逢低介入的良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