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价制会让股市再熊两年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 11:48 《证券市场周刊》 |
华生:询价制会让股市再熊两年 IPO询价制是推进中国股市市场化的关键一步,大多数人持赞成态度,但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像以前的市场化一样,IPO询价制也是错误的,会让国家和投资者吃更大的亏,让股市再熊两年 本刊实习记者 吴德铨/文 《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你怎样评价询价制? 华生:抽象地说,任何走向市场化的改革都有意义。新股定价的询价制确实是从行政决定向市场化前进的一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还是有进步意义的。 但是,定价的市场化是几年前就有过的,那时失败的原因是市场化造成了大规模的圈钱。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的市场化是失败的。尽管是市场化,但脱离了国情,脱离了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化的努力,造成了不好的结果,最后被迫收场。 以前是错误的尝试,这一次正确不正确呢?我认为按照目前的办法,跟以前差不多,基本错误。我抽象肯定这次市场化定价改革的意义,但是以前犯过大错误,让国家和投资者吃过大亏,现在仍然要犯大错误,估计还要吃更大的亏。 《周刊》:为什么会下这样的结论? 华生:从几个方面来谈:一、推出的背景:行政定价20倍市盈率快要发不下去了,因为一发就跌破,再发大家就不认购了。发不出去好不好呢?我认为是个大好事。就是因为圈钱圈得太厉害了,发不出去很好。这样,一家两家十家,三年两年都发不出去,等市场再起来的时候再发,市场可以休养生息,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发不出去是市场表态,不接受。现在的问题是发不出去就变着法发出去,这个前提就不好。原来发得出去的时候,你改革了吗?没有,现在发不出去了,要找一个新方法发出去,前提本身就不对,还是站在融资者一边圈钱。 打击融资者的圈钱要像打击投资者的投机一样厉害,现在非常重要,根本不要发不出去就着急。有改革也可以等到以后出台,让市场休息一年两年再搞改革也可以啊。前提不对,所以市场第一天反映很好,第二天就醒过来了。 二、要真搞市场化也可以,但这个不是真正的市场化。什么是市场化发行?有两个含义:定价的市场化,发行的市场化。如果现在要搞发行市场化,股市要大规模下跌。发行的市场化,像西方那样,谁想发只要有人帮他发就发了。 我们现在不具备市场化发行的条件,定价的询价制是扭曲的市场化。搞定价市场化,就是因为定价高了发不出去,现在要定价随行就市,保证能发出去,其他方面都没有市场化。 三、“半市场化”会带来什么结果呢?市场不会一下子大跌,会一步步跌,就是熊市再持续两年。定价市场化就是确保什么股票都能发出去,因为定价总要比市价打个折,这样圈钱就不会有止境了。 现在搞定价市场化,我估计熊市还要两年。真要搞的话,对市场是个很大的灾难。 《周刊》:有这么严重?那么,以证券市场的现状,改革要从哪里着手? 华生:要看问题在哪里,现在市场的问题是股市患“圈钱恐惧症”,资金需求远远大于资金的供给。比如宝钢,为什么市场对增发有意见呢,如果增发的价格是3块钱(注:宝钢拟增发价约5.6元),市场肯定更容易接受,但结果肯定是宝钢不愿意。 凡是市场出现供求不平衡时,一定是出了问题,那就是价格不对头。现在股市的关键问题不仅是圈钱,而且是在股权分置、结构扭曲的情况下,可以高价圈钱。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当裁判的屁股坐在融资者这一边,问题就很难解决。炒作投机是投资者的事,打击得很厉害,高价圈钱却不打击。 《周刊》:询价制意见稿公布后,是否应该给予公众投资者定价权,引发市场广泛讨论,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华生:询价制增加了大机构的权利,券商、基金的利益突出了,在定价总体上不利于流通股股东的情况下,突出了流通股中的大股东,进一步不利于中小投资者。 《周刊》:资产定价是资本市场的核心职能,定价机制长期扭曲直接危害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效率。你认为应该怎样推进新股定价的市场化改革? 华生:问题是在股权分裂的情况下,搞不了市场化。因为产权没有界定清楚,一个简单的问题没有回答。你不是询价吗,我问你,发行的这部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是什么关系?财产权利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我才知道你这个价格合理不合理。而我们这个信息现在是模糊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询出来的价是很有问题的,不是市场价。 根子在这个地方,因为市场化的前提是产权界定清楚。不是不搞市场化改革,而是要先搞清楚产权界定,就是说清楚流通不流通的问题。 《周刊》:估计不久询价制就会推出,你认为这次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前途怎样?对市场会有什么影响? 华生:在没有搞清楚市场化前提的情况下,搞所谓的新股定价市场化,只会进一步导致好几年的熊市,导致市场参与各方都输。 我认为它会导致灾难,我的评价就是这样。因为错误的市场化比不市场化还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