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行业研究 > 《证券市场周刊》2004 > 正文
 

解盘询价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 11:38 《证券市场周刊》

  历经不同阶段的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尝试,IPO询价制浮出水面。本刊记者获悉,询价制从8月30日公布意见稿到正式推出,很可能不超过2个月,也就是说有望在10月中下旬推出。

  本刊实习记者 吴德铨/文

  市场化改革涉及市场各方利益,公众关注其定价权,机构关注其发行自主权。各有其诉求。规则变了,游戏的玩法变了,对手也变了。过去市盈率上限行政定价时,IPO定价环节的博弈,由政府、发行人、承销商构成博弈链。博弈关系主要是一个方向,即发行人和券商携手向政府部门“攻关”,以寻求最有利的发行价格;询价制将颠覆发行人和承销商与政府三方单向的博弈局面,发行人、保荐机构、询价机构变成博弈主体。

  询价制为投行的竞争开启了新舞台。估值定价、销售、研究等方面能力成为投行新的博弈变量,投行新一轮洗牌山雨欲来。给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权是市场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优胜劣汰也是市场规律。那么,谁会从投行分化中胜出?

  8月30日,上证指数最低下探1310点,创4月暴跌以来新低。下午收市后,证监会网站公布IPO试行询价制的征求意见稿,除再融资外暂停首发。次日,股市受暂停首发利好的刺激,跳空23点高开。

  历经1994年、2000年等几个阶段的IPO定价市场化尝试,以迄今仍被诟病的闽东电力88倍市盈率为标志性事件,中国股市的市场化定价改革,以“伪市场化”、“半市场化”结局尴尬收场。重新启动IPO定价变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向意义。

  8月31日至9月5日,留给市场仅仅4个工作日,证监会十万火急征求意见。短短两天数十家券商、基金给予反馈。其时,证监会紧锣密鼓召集基金、券商进行座谈,探讨询价大计。据称,一些基金、券商对座谈会的积极性并不高,但证监会要求:务必派人开会,务必提出具体意见。

  政策意图引发争议

  由于询价制意见稿发布时正值股市处在敏感点位,本应是水到渠成的改革举措被赋予浓厚的救市意味。8月31日K线图的阴十字星,暴露市场对询价制推出意图的谨慎和狐疑。

  落实《行政许可法》是试行询价制的硬性背景。8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公司法》和《证券法》修正案,删除新股发行价须经证券管理部门核准的规定。两天后,询价制意见稿公布。政策调整效率之高受到称赞,但意见稿发布后如此紧迫地征求意见,市场猜测监管部门必有急火要救。

  从6月份济南钢铁上市首日几乎跌破发行价,到8月中下旬苏泊尔、宜华木业、美欣达接连上演上市首日“破发”;承销商在首发和再融资中屡屡大量包销,新股发行形势十分严峻。

  《通知》虽然暂停首发,但并未暂停再融资,这无疑授予市场以口实。9月1日传出消息,暂停首发不会太久,当日股指单边下行重挫20点。

  “我抽象肯定这次市场化定价改革的意义,但前提不对。”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9月8日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认为,询价制不过是在新股屡屡“破发”,股票要发不出去的时候,变着法子发出去,前提还是站在融资者一边。

  某券商投行高管表示,询价制还没有实现新股定价的彻底市场化,因为其核心不是优化配置资源,更多的是为融资顺畅考虑。询价制总体上治标不治本,主要用意是以定价的让步换取新股发行的突破,在一个市场化程度不高的证券市场,首发市场化定价是否能起到应有作用令人怀疑。

  中信证券企业融资委员会副主任兼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王常青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表达了不同观点:“证监会做出试行询价制的安排非常好。这不是给证监会说好话。证监会在推动证券市场市场化改革上面是下了比较多的功夫,包括再融资政策的改革也在探讨。询价制的做法,从投行的角度不是很突然,不觉得是因为股票发不出去的权宜之计。”

  “原来20倍市盈率发行,有的股票被低估,有的被高估,可能高估的情况多一点。现在让估值向内在价值回归,询价制不正是保护了投资者吗?”王常青认为,给投资者定价话语权,是往真正市场化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9·14之前的市场低迷,给大家一个冷静的时间,发行体、投资者、保荐机构都要考虑可能新股一开盘就下跌的风险,这是推进市场化定价比较好的时候。”

  解读与质疑

  市场普遍认为,询价制意见稿透出的积极变化不容忽视,每股收益和发行市盈率的新算法,基本可以挤掉长期存在的新股定价“泡沫”。如果按现行的新股发行市盈率,相当部分股票的发行价将大幅度下调。

  投行人士建议,如果每股收益的算法在区分是否提供盈利预测之外,再细分为加权平均和全面摊薄两种计算总股本的方法,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更多选择,则更为合理,而企业对计算方法的选择,也将受到监督。

  机构配售比例的设置也是询价制的一大着力点。询价制规定了机构配售上限,即IPO4亿股以下的配售不超过20%,4亿股及以上的不超过50%。香港主板只规定公开发售部分要占IPO总量10%以上,通常向机构、大户配售部分将近90%。美国等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也近似。

  对此,投行人士分析,向询价对象配售部分限制在20%以下,不利于实现充分的价格发现,如果询价机构对某只股票有很大需求,机构之间的竞争会推高定价,公众发售部分被动接受相对较高的价格。

  由于发行过程分为配售、发售两个环节,意见稿并未明确是否启动双向回拨机制。事实上,如果配售比例是确定的,就不存在回拨的问题。一位参与询价制讨论的基金公司高管表示,关于配售和发售过程是否启用双向回拨机制的问题,在讨论会上也有人提出来,但从征求意见稿看,询价制可能不采用回拨机制。

  公众发售环节是否保留市值配售方式仍是一个悬念,取消市值配售的呼声时有耳闻。据了解,相关座谈会透出的信息是,监管层倾向于在公开发售时仍采用市值配售方式,但这一信息尚未得到证实。若保留市值配售方式,虽与询价机构现金申购方式有异,表面上有所不公,却也是为平衡一二级市场资金流动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权衡。

  定价权倾斜与市场效率

  IPO4亿股以下,向询价对象配售20%以下,即80%以上公众投资者不分享新股定价权,市场对此颇多争论。

  “根据询价制规定,发行人和保荐机构仍然是新股定价的主要决策者,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还能参与询价,中小投资者只能被动接受定价结果,有欠公平。”一位市场人士认为。

  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表示,“询价制增加了大机构的权利,券商、基金的利益突出了,在新股定价总体上不利于流通股股东的情况下,突出了流通股中的大股东,进一步不利于中小投资者。虽然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小投资者分散,询价成本高,但是中小投资者无疑再次被边缘化。”

  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投资部总经理肖坚表示,基金介入定价,对企业价值会看得更清晰更长远,市场效率将会提升。“询价的目的是投资者充分参与定价,而让有能力定价的先参与询价,对市场效率是有好处的。”

  兴业证券投行总部副总经理林威也认为,中小投资者不具有信息优势,从新股定价的有效性来说,让中小投资者参与询价不现实,也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方向不相符合。

  那么,定价权倾斜是否会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对此,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蒋征认为,询价制虽然80%的人没有定价权,但是对机构配售部分规定了3个月以上锁定期,这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一种保护。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中小投资者如果无法判断股票的投资价值,可以放弃认购规避风险。

  兴业证券投行总部总经理陈曦女士指出,不要把基金与公众投资者割裂开来,询价制并没有剥夺公众投资者,基金投资的是公众资金,是有代表性的投资者。发行定价是一个需要理性的专业过程,机构对行业的研究和把握有足够代表性。

  “以我个人对基金研究报告的看法,基金的行业研究很深入,对上市公司盈利的预测常常很准,他们注重企业的长期增长状况。”

  市场化的路子走对否

  深交所研究表明,新股发行制度的最终出路在于完全市场化,让市场决定新股的发行价,消除人为定价和限制发行所带来的无风险利润。那么,询价制是否走对路?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博士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询价制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符合中长期制度改革的方向,是证券市场市场化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价格是股市的核心机制,根据市场供需达到均衡形成的价格,才有利于调配市场资源。“原来把新股定价这个核心机制变成了行政调控的对象,把核心的东西给圈死了。把价格都管制起来,那还叫市场吗?”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博士接受《证券市场周刊》采访时称,询价制是新股定价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中国投行的问题是承而不销,证券发行承难销易。新股发行制度从指标制到核准制,又配以保荐制,但承销流程中的“销”字始终在交易所。询价制将改变这样的局面,解决“询”、“场”、“价”三个问题:

  一、“询”。原来股票定价是证监会说了算,不超过20倍市盈率一刀切。现在机构参与到新股定价,实现了股票的供给方向需求方询价。原来向基金等机构询价没有太强的约束,询价制要求参与累计投标询价的机构全额缴付申购资金,这种询价才具有定价意义。

  二、“场”。“场”>“市”>“所”,“场”是一个市场化交易环境、文化、氛围的概念,“市”是交易双方进行交易产生的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和无形的电子交易市场等等,“所”就是交易所。本来交易所的地位是应当最小的,但在中国股市,交易所的影响还很大。询价制有助于形成具有市场化交易的环境。

  三、“价”。股票价格不是由公式决定的,而是由供求双方在市场化条件下达成的均衡价格,华尔街的价格规律是“价无价”。

  市场担心,询价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不确定性,能否真正达到定价市场化的政策目标,会否重回以往“伪市场化”老路,都是问题。

  “从询价制的框架看,新股定价市场化的目标可以初步达到。只要定价规则合理,定价权利没有过分倾向于企业、投行或者机构的哪一方,基本就可以了,制度设计要有平衡。”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蒋征表示,修改意见稿没有给出细则,所以很多情况还不可预知——比如80%机构报价4元,发行价非要定在4.1元或者4.5元,保荐机构宁可自己包销怎么办;如果新股又发出了七八十倍的市盈率怎么办;如果现在指数是2500点,或者夸张一些5000点,会产生什么情况,这些都要考虑。

  蒋征认为,真正实现市场化定价,需要各操作环节配合,需要设计到位的实施细则,以及对制度的执行力度。“IPO定价市场化的关键在于充分的信息披露和上市公司质量的保证。信息披露甚至比制度设计本身更重要,信息越透明,定价越准。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一个人估价可能有很大偏差,十个人就不会偏差太远了。”

  “目前我们的信息披露制度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差不了太多,问题在执行力度不够,违法违规成本太低。审计、会计、评估等中介机构是相关信息的提供者,是信息质量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监管。”蒋征进一步表示,与美国的注册制比,我们在股票供给方面的市场化还是很远以后的事,但股票供给市场化首先要的也是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制度体系、信用体系的构建是第一位的。“目前我们股市的股票供求关系是,太多不应该上的股票上了。”

  肖坚表示,询价制的方向是对的,问题也肯定会有。但是市场化要一步步走,在操作中不断修正。我们还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条件,公平和效率要兼顾,对询价制方案应该多一点宽容,不好了再改。

  左小蕾认为,制度不可能一步到位,做起来最重要,该放开的要尽早放开。目前的询价制征求意见稿只是草案,正式的方案还不明了,但是不管怎样,这样的改革是允许试错的,不像股权分置等等根本问题的解决是不能试错的,那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只要向市场化方向往前走,不对市场造成很大影响的改革,都应当欢迎,哪怕是放开一些都很好。但是,一定要监管到位。”她提醒说。

  一二级市场接轨

  市场化定价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发行价格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以及市场供求。当企业内在价值被不实反映、虚假披露,或者市场供求受非市场因素扭曲时,发行价将非理性偏离内在价值,所谓的市场化定价将比市盈率上限定价更大程度地损害市场效率。

  股市低迷之时,询价制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为各界广泛关注:新股定价会走高还是走低?二级市场怎样变化、一二级市场会否接轨?

  肖坚认为,询价制最大的好处在于通过让投资者参与股票定价,使股票发行价格出现明显分化,具备持续增长能力、前景好的公司,新股发行价会比现在的定价方式下还要高。“最近有的新股发行市盈率比较低,但是为什么股票一上市基金就抛掉,就是因为不看好它。相反的例子是,长江电力当时定价偏低,即使大盘跌到现在,它的市场价也还在发行价的两倍左右。”

  肖坚表示,询价制让市场自己做出选择的结果是,差的企业要么不愿意IPO,要么想发行但承销商难找,或者发不出去由承销商包销。“重要的是,在股市圈的钱要用到实处。企业质量不行,等于钱白给了它。企业价值没有的话,不能创造和积累财富,股价缺乏支撑,迟早会下去。买了差股票的投资者迟早会亏损,有破产法以后,一旦差的企业破产,股票就一文不值。”

  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蒋征认为,在市场整体估值理念不变的情况下,相比原来的发行市盈率,价格放开将会使好股票产生一定幅度溢价,甚至有的股票溢价可能超过目前状况。兴业证券投行总部副总经理林威分析说,询价制下,质地一般的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等等类型的企业,新股估价可能会走低。

  按照政策本意,询价制意味着股票发行价要回归内在价值,在内在价值附近合理波动。据分析,目前证券市场真正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不超过1/20,照此观点,询价制有可能引发95%的股票被逐渐抛售的过程,直到一二级市场价格接轨。

  但询价制能否促使新股定价向内在价值回归,还取决于股票的供求关系是否达到动态均衡。无疑,如果质地优良的股票供应充分,并且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有权自主选择股票发行时机,有助于股票供求平衡。

  “初步判断,询价制可以提高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促使一二级市场趋向均衡。”肖坚评价说,以前的定价市场化尝试失败过,但询价制将是一个进步,市场环境与以前不一样了,因此,不必过分担忧询价制会重走老路。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