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内财经 > 关注东北 > 正文
 

经济杂志:许多外资为何对投资东北兴趣不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 11:25 《经济》杂志

  文/本刊记者 陈 言

  东北使用外资的金额远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东北地区各级政府目前正以前所未有的急切和热情全方位地鼓励外资进入,但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对东北真正感兴趣的地方并不多

  走出沈阳火车站,即使是一个初到此地的人也能马上感受到他来到了一个工业城市。 与中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火车站很不一样,沈阳火车站前的商店里出售的大多不是土特产或旅行用品,而是各种各样的工业仪表、机械配件。店里并没有多少人,老板或是老板娘懒懒地坐在那里,见人进来很少起身。只有店前蹲在地上、坐在小板凳上的中年妇女们总在热情地招呼客人,她们在兜售干果、煮老玉米什么的。

  沈阳是东北最大的城市,一定程度上可被视作东北历史和现实的缩影。沈阳的街道上,随处可见那种令外地人感觉怪异的三轮车——车厢在前、人在后面骑,车上并没有什么货物,人骑得也悠悠闲闲的,和北京、上海、广东那些大城市里人的步态很不一样。新建的现代化大楼散见在灰色低矮、疲惫不堪的旧楼群中,如同把猩红刺眼的天鹅绒当成了一块块补丁补在穿了几十年的旧布衣上。它们是东北的“新贵”,让人觉得是那么的耀武扬威。

  东北惟一一个让人感觉与别处截然不同的城市是大连。不过东北人都知道,“大连人不说自己是东北人”。沈阳或者某个东北城市的居民在表达对自己城市的不满时,几乎从不掩饰对大连的欣赏和羡慕,经常有人会说:东北不用去和珠江三角洲比,也不用去和长江三角洲试,能推广大连的招商引资经验,就能建设得比现在好很多很多。

  与遥远的珠三角、长三角或与跟前的大连的强烈对比,让东北人不得不承认,东北对外资吸引力不足。更令人尴尬的是,似乎没有人知道,吸引不了外资,这到底是东北落后的原因,还是东北落后的结果?

  沈阳北站与沈阳站之间的一条街道,满满地全被朝鲜文(时髦一点的人说那是韩文)书写的商号占据,在外地人的观感中,这似乎是沈阳“外资”最集中的地方。但从那些朝文的缝隙中,往往能读出“烧烤”、“洗浴”一类中文译文。在以重工业闻名的沈阳,“朝鲜大街”上的这些字样让人多多少少地感觉得出他们招商引资的悲凉,抑或悲壮。

  东北引资远在全国平均点以下

  东北各省地方政府比谁都清楚,东北缺少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近几年,东北各地官员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招商引资,尤其是引进外资,但就是效果不佳。

  9月2日,国家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为我们提供了一组数字。我们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几个问题:

  第一,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各拿去中国外商投资总额的1/3。广东毫无疑问是吸收外资最多的省份,到2003年,已经累计吸收了1293亿美元。广东紧挨着香港、澳门,既有吸引外资得天独厚的优势,又有借道香港出口产品的地利。在广东的带动下,福建、广西、海南各有收效,基本上拿去了中国吸收外资总额的1/3。上海、江苏、浙江的表现也相当出色,长江三角洲也拿去了中国吸收外资总体的1/3。

  第二,与珠三角和长三角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域相比,东北三省黯然失色。辽宁吸收外资236亿美元,似乎还算可以,但这个数字的一半以上属于大连(125亿美元),换言之,在那个傲然地“不愿与东北为伍”的大连之外的区域,辽宁所吸引的外资就很可怜了。而黑龙江(47亿美元)、吉林(37亿美元)的情况更糟糕,它们吸引外资的数字远在全国平均的155.7亿美元之下。

  通览近些年的报纸杂志,东北招商团出去的不少,其中不乏几千人代表团外出的纪录。按各地媒体的报道,每次招商都是所到之处,倍受欢迎,成果显著,但“成果”就是没有在国家统计的引资数据上反映出来,不知那些多次出访国外的代表团成员对此做何解释?

  经济落后在于招商引资方式的滞后

  外资、国外新技术注入东北的规模太小,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后移的一个原因。25年来,吉林后移了一位,变化还不算太大;辽宁则向后移了4位,从第4位移到第8位;黑龙江从第8位“大踏步”后退5位,现在是第13位。东北重工业、大企业的模式在改革开放中不那么起作用了,东北企业缺少活力,还在于那里严重缺少包括外资在内的新资金、缺少来自国外的新管理手法、新生产技术。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钟朋荣在9月2日召开的“东芝振兴东北论坛”上说:“振兴东北有几个选择。中国目前的社会条件难以支撑大企业,东北要发展就应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我们的现状是要么做大做垮,要么做小做强。”钟朋荣认为,东北企业保留着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包括一个企业不仅组装机械,而且机械的几乎所有零件都在企业内部解决,这里不存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分工配套,也不存在中小企业彼此间的激烈竞争,市场体系很不健全。浙江那种一个打火机也由几百家厂家生产零件的现象,在东北是很难找到的。

  东北毕竟是国有大企业的集聚地,这里和钟教授熟悉的浙江、江苏不同。钟教授的话也许有些过激,论坛上有不少人满脸疑云,但坐在前列的包括日本原驻中国大使谷野作太郎在内的一些人则频频点头。

  是不是重工业与打火机或者小家电的产业组织模式不一样呢?从国际经验来看,未必。日本是个重工业大国,但日本中小企业在重工业的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一点不比大企业小,没有大量优秀中小企业围绕在大企业周围提供合作、配套和服务,日本的重工业不可能有现今的地位。重工业的振兴需要中小企业,而且依托中小企业。

  国家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在谈到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时说:“群体竞争的时代已经到来。”着力强调一个区域经济的健康决定于那里是否存在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

  东北大企业已经不能维持东北工业的领先地位,但东北的政府官员在谈到东北振兴的时候,更多的还是在谈那里的重工业该如何如何,至于重工业中中小企业的地位,至于该如何让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谈得很少。东北各地政府眼睛只看着国内外大企业,似乎解决了大企业的问题就能大功告成。实际上在东北建立一个促进中小企业创业的机制,这是引进外资的一个基础。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国内外大量的中小企业来东北投资,才能产生出群体竞争的局面。

  东北投资环境中制度因素的制约也是不容忽视的。8月底在北京出版的一家新闻周刊报道,辽宁省政协委员肖奎杰直言沈阳的投资环境存在的问题时说∶“外商来了招手,有了问题背手,干出效益伸手,话不投机动手。”用这样的方法招商引资,自然不可能在规模上有所突破。东北招商引资不成功的原因何在?如果从一个一个的微观案例上分析,东北人自然远比外地人清楚。

  日资企业看中的是东北的能源产业

  实际上,种种迹象显示,外资到东北时,要不要投资,往哪个方向投资,是很小心谨慎的,当地官员希望的外资对东北“健全良好的工业基础”全面感到兴趣的局面根本没有出现。

  9月9日,日中经济协会再次访问了东北三省,参观了三精制药厂、鞍山钢铁厂等企业。该协会会长渡里杉一郎时隔4年再次访问东北三省,目睹了东北的巨大变化,但是东北是不是给日资企业展示了一个很好的商业机会?日本媒体报道说:日方“慎重的姿态非常显著”。

  虽然沈阳的朝鲜大街“韩文”标牌满天飞,但东北对日资的期待显然更高。辽宁省外经贸厅厅长刘文在会见日资企业代表团时有些遗憾地说∶“辽宁省的外资累计投资额中,日本排在第三位。”从地理上看,辽宁似乎没有占到多少地利,因为说日资来辽宁投资,不如说日资去大连投资更准确一些。大连人不说自己是东北人,要是去了大连的话,辽宁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不过沈阳市长陈政高很有信心,他在9月2日的“东芝振兴东北论坛”上说:“上个世纪80年代,外商把投资重点放到了深圳,90年代北移到了上海,进入21世纪后,沈阳该成为重点。去年我们引进了22亿美元,在全国名列前茅,今年能达到32亿美元。”

  在陈政高讲完了以后,日本驻沈阳领事馆总领事小河内敏朗用中文说:“日本与东北三省的合作是建立在互惠互利关系上的,特别是在能源上的合作前途很大。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在日本掀起沈阳热、东北热。”小河内的讲话立即赢得了会场上东北官员们的掌声。

  其实日本外交官的讲话是很有分寸的,剔除客套话的“水分”之后,他讲的惟一具有实质内容的是能源合作,而不是东北官员们认为的一般的合作。

  在同一个论坛上,日本原驻中国大使谷野作太郎自我介绍时说:“我现在下海了,在东芝公司当了一名董事。”谷野来沈阳,除了参加论坛外,还参观了在沈阳召开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他要用资深外交官和跨国企业高级领导人的双重眼光分析中国政治经济形势,重新审视中国的大企业,为跨国企业的投资出谋献策。

  在谷野看来,从GDP产值上看,中国目前是日本的1/3,但在电力消费上却是日本的两倍。谷野分析中国产业能耗太大,生产效率低的工厂大量存在,同时节能设备过少,这一特征在东北十分突出。他认为这对日本企业而言是一个商机。

  “东芝振兴东北论坛”是日本东芝主办的,谷野很大程度上是代表东芝在表态,但他谈的也还只是能源问题。东芝似乎并无把笔记本电脑搬到东北来的意思。其实到目前为止,以记者的了解,日中经济协会中的日本企业尚无一家对东北的那些具有代表性的重工业企业(如钢铁、机械等)的改造表露兴趣。

  有时被表述成“优势”,有时又被视为“负担”,无论如何,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是一个庞大的旧摊子,而从跨国公司的行为惯例来看,他们对建一个新摊子的兴趣远比改造一个旧摊子高。跨国公司在中国已经有20多年的投资经验了,他们在决定是否向东北投资时,只会比以前在中国其他地方更加慎重。

  表1:部分省市累计吸收外资数字

  (截止到2003年)

  省份吸收外资金额(亿美元)

  广东1293

  江苏714

  福建439

  上海424

  山东354

  辽宁236

  深圳232

  浙江215

  北京201

  天津185

  青岛130

  厦门127

  大连125

  海南76

  宁波73

  黑龙江47

  吉林37

  全国总量5604

  全国平均155.7

  资料来源:商务部研究院

  表2:东三省在中国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辽宁吉林黑龙江

  1978年4178

  2003年8181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