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研究 > 正文
 

与四大国际巨头直接竞争 中外运面临围攻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4日 16:48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全面开放在即,国际物流巨头纷纷谋求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独立。UPS耗资1亿美元,从中外运手中购买23个中国城市国际快递业务的直接掌控权,被认为是双赢之举。接下来,中外运将面临的是与四大国际物流巨头的直接竞争

  □ 本刊记者 袁朝晖/文

  UPS (联合包裹服务国际运送)终于决定单飞了。

  12 月 2 日, UPS 宣布与中外运( 0598.HK )签署了一项协议,在 2005 年年底之前, UPS 将获得在中国最大的和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城市的国际快递业务的直接掌控权。

  按照双方的协议, 2005 年年底之前,中外运将向 UPS 移交 23 个城市的业务操控权,进而为中国内地 200 多个城市直接提供国际快递业务,而不再像以往合作中的由中外运来代理。 UPS 为此次业务移交向中外运支付 1 亿美元。

  从 FedEx( 联邦快递 ) 到 TNT 再到 UPS ,国际四大快递巨头有三家已经相继离开中外运。

  在开放的号角下,外资已经开始整装待发。处在围攻下的中外运将如何应对?

  UPS 单飞

  UPS 公司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上述协议签署于 12 月 1 日,由 UPS 向中外运支付 1 亿美元,完成 23 个城市的操作业务交接,此后, UPS 将为全国 200 多个城市提供直接服务。

  这 23 个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中国内地 80 %的份额。随着中国内地物流网络的完善,在这个世界上发展最迅速的国家, UPS 可以更方便地为客户提供进出口服务。

  同日,中外运和外运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 600270 )也同时发布公告宣布,公司将调整与 UPS 合作关系,按业务点逐步移交 UPS 国际快递业务和过渡期服务取得相应的价款,此举将为公司代理业务结构的调整赢得时间和资金上的优势。

  目前,中国国际快递市场 60% 以上的份额被 DHL 、 UPS 、 FedEx 、 TNT 等国际快递巨头占据。为了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大都与国内网络资源公司选择合资的形式,共同分享中国快件市场的高速增长的蛋糕。

  由于历史原因,“中外运”享受着“一夫多妻”的天然权利——外资要想进入中国市场就必须和中外运合资。在过去的日子里,几大国际物流巨头竞相争宠中外运,在合作过程中,中外运一碗水自然很难端平。慢慢的,几大巨头间围绕中外运的矛盾渐生。为此,世界第二大供应商荷兰 TNT 公司就在 2003 年“离开”了中外运。

  根据中国加入 WTO 的进程规定, 2005 年 12 月 18 日,国内快运市场将对外商独资企业正式开放。而眼下,洋快递们已经在独资的边缘摩拳擦掌、蓄势待发。

  对此,中外运董事长张斌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这次 UPS 以 1 亿美元的价格,从中外运手中获得国际快递业务和合资企业中外运—联合包裹国际快递有限公司 50% 的股权,对于中外运的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国际航空快递业务带来的收益在整个集团中不足 10% ,而这其中与 UPS 合作带来的收益所占的份额更少。

  中外运董事会秘书高伟向《证券市场周刊》解释,以前中外运和 UPS 在合资公司当中的具体运作过程是:每年 UPS 会和中外运商定一个计划,给予中外运一个相应的额度,中外运只要按照双方的协议做好工作就是了,“所以,此番 UPS 花费 1 亿美元收回掌控权对中外运的影响并不大。”

  UPS 对这个协议也非常满意。 UPS 国际部总裁大卫.艾博尼对《证券市场周刊》说:“这个协议将为 UPS 的客户带来更加广泛的商机。 UPS 在设备、基础设施、技术和员工队伍的壮大等方面的投资会有更大的操作灵活性。我们的客户会对我们更有信心,因为他们知道我们走在客户需求的最前端,与他们共同改变着全球商业的面貌。”

  据了解,这项协议只是最近有关 UPS 在中国扩大运营的一系列举动之一。

  上个月初, UPS 宣布使用 MD-11 飞机向中国上海加开了 12 个增飞航班中的第一个航班,新增航班总数使 UPS 的航班数量增加了两倍,由原来的每周 6 班增加到 18 班,除此之外, UPS 计划在明年年初开通首班美国和广州之间的无中转直航服务,并于 2007 年在上海建立航空枢纽。

  在这些“加强”开始正式投入操作之前, UPS 中国在 2004 年第三季度的出口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增长了 125 %,至 9 月 30 日全年同比增长 90 %以上。

  UPS 亚太区总裁肯.托罗说:“ UPS 在亚洲的长期发展策略是继续进行业务整合和扩大网络,在帮助客户管理和运营复杂的跨国供应链的同时,加强包裹运输的选择多样性。这次与我们的合作伙伴签署的协议是实现该长期发展策略的重要一步。”

  掌控权话题

  “请注意,双方都在非常谨慎地避免使用诸如收购、购买的字眼。双方都巧妙地在使用‘掌控权’这个词。”知情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提示道。

  “之所以强调‘掌控权’这个概念,是因为此次交易不过是 UPS 将原来在中外运— UPS 合营公司中的代理权部分收回,收回后可能将会把这部分业务装入到一家新的公司当中去。”中外运董事会秘书高伟介绍。

  中外运证券部经理李世楚介绍说,现在是将中外运代理和拥有的 UPS 快递业务按业务点逐步过渡给 UPS 或其指定的关联方,根据合同,业务过渡期为三年, UPS 拟分三期于 2004 年 12 月 31 日、 2005 年 12 月 31 日、 2006 年 12 月 31 日支付该价款。预计支付比例为首次付款约 40% ;第二次付款约 10% ;最终付款约 50% 。

  《证券市场周刊》还了解到,双方商定,业务交接开始于 2005 年 1 月,首先在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和青岛展开,到 2005 年 12 月, UPS 将在其他的 18 个城市获得控制权,最终使 UPS 的员工总数达到 1700 人。

  “在上述 5 个城市的业务交接过渡期, UPS 和中外运将继续保持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将持续在该协议未能覆盖的其他城市。” UPS 有关人士对《证券市场周刊》表示。

  高伟也认同了这个看法。他告诉记者,由于 UPS 收回的只是代理权,因此,对车队等硬件并没有收购,今后如果需要,他们还是可以和中外运合作,比如采用租用等形式等等。

  对于广为业内人士担心的资源会否流失问题,双方都给出了很肯定的答案:不!

  “说句简单的话, UPS 就是花 1 亿美元买客户。”高伟笑称,“以前客户是属于双方合作的公司,今天, UPS 的 1 亿美元就是要保证客户资源的稳妥转移。”

  李世楚补充指出,根据协议的规定,实际上,中外运在各地的网点依然存在,只是将以前的客户转让给了 UPS ,中外运自身的业务应该不会受到什么太大的影响。对于未过渡业务点,中外运将继续按照以往惯例及谨慎的商业原则,经营 UPS 代理快递业务,维护 UPS 代理快递业务关系。即中外运与 UPS 之间的快递服务协议继续有效。

  UPS 有关人士也指出, UPS 希望通过对网络的直接掌控,进一步增强其已经达到高水准的信赖度,并通过增加印有品牌标志的运输工具和穿着 UPS 制服的司机提升 UPS 品牌形象。 UPS 还将加强包裹运输网络的建设,增加运输软件选择的多样性和推出更便利的服务措施。

  业内专家认为,独资可以获取更大利润,但这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如果在没有强大的网络支撑的情况下,独资可能要给国际快递巨头增加更多的业务拓展成本。“国际快递公司目前都在借助国内企业拓展服务网络,这是开展独资国际业务必须经历的阶段。”而今,在外资眼中,独资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外资围攻

  UPS 单飞,不过是外资物流巨头“中国故事”的开始,外资独行的步伐明显开始在提速。临近 2004 年年底,中国入世已三周年,中国物流业的全面开放在即,外资岂有理由无动于衷?

  2003 年初,中国政府颁布的《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办法》将允许外资货运代理和快递公司在其中国的合资公司中持有多数股权,最高可达 75% (以前的底线是 50 %), 5 年后将允许独资。

  实际上,在上世纪 80 年代进入中国之初, DHL 、 FedEx 、 UPS 、 TNT 和 OCS 的中方合作对象均是中外运,也都经历过先做代理再向合资演变的过程,分别成立了中外运- DHL 、中外运-天地、中外运- OCS 和中外运北空- UPS 等合资公司。后来,因为其他几家国际巨头不满中外运偏爱 DHL ,另作他嫁。

  现在,独资风起,外资准备扬帆了。

  11 月 17 日, FedEx 在上海成立了中国业务分区总部。这是继获得 12 班新增中美间货运航班之后,这家知名国际快递公司在中国的又一重大举措。

  FedEx2004 年财政年度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在中国市场的出口货量增幅达到 52% ,成为公司成功将该季度国际优先快递服务 (IP) 收入提高 25% 的重要因素之一。

  FedEx 亚太区总裁简力行也丝毫不掩饰他们对中国市场更大的野心。他表示,目前 FedEx 的服务网络已经覆盖了近 220 个国内城市,并计划在未来 4 至 5 年内再新增 100 个服务城市。同时,随着中国业务分区总部的设立,人们普遍认为公司将亚太区总部迁往中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这一行为被理解为联邦快递在华“独资”的前奏。

  TNT 的独资之心也已经暴露无疑,在和中外运合作中遭受“冷遇”的 TNT 憋足了气要在中国市场“重整河山”。

  显然, 2005 年将是国际快递公司独资中国的“高潮期”。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数月内,独资的信号将越来越强烈。

  对此,中外运高层均表现得比较谨慎,回避这个话题。“应该说短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冲击吧,长期的情况还不好说。毕竟外资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而他们进入中国市场的野心和干劲也是不容小觑的。”中外运一位高层对《证券市场周刊》直言。

  目前,惟有和 DHL 的合作让中外运感到欣慰,中外运在国际航空快递业务上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于跟 DHL 的合作。外运发展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国际航空快递业务共完成收入 22.86 亿元,其中中外运- DHL 的收入占 20.2 亿元,同比增长 25% ,而 UPS 代理收入约为 2.66 亿元,同比增长仅为 9% 。

  浙江证券研究所杨晨表示,外运发展快件业务主要由中外运- DHL 合资公司运作,公司拥有其 50% 的股权。与邮政 EMS 相比,快件业务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网络全、进入门槛高的特点,目前全球市场主要为 FedEx 、 UPS 、 DHL 、 OCS 等几个国际著名快递公司所瓜分,这些快递公司由于具有广阔的海外网络资源和市场资源,目前几乎垄断了国际快递市场,呈典型的寡头垄断市场。

  中外运- DHL 借助中外运集团的网络目前在国内市场占有 50% 左右的市场份额,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规模和效率的竞争优势使得公司的快件业务近几年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中外运- DHL 合资中受益颇多的 DHL 公司就在合资期满后,与中外运续签了 50 年的合资协定。很难设想, DHL 公司会放弃已有的 50 %市场占有率将来会去选择独资经营。

  集权运动

  外资来势汹汹,中外运岂肯束手就擒,坐以待毙?

  2003 年 2 月 13 日,中外运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之时,中外运董事长张斌就信誓旦旦:公司将在未来展开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收购,以整合中外运在国内市场的布局,在物流市场全面开放前占得先机。

  2004 年,在外资单飞冲动日益明显的冲击下,中外运这艘航空母舰在国内市场上开始了整合的大业。

  今年 1 月 18 日,在事先没有透露任何风声的情况下,中外运突然对外宣布:中外运与香港鸿光控股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外运通过收购股权与增资的方式取得香港鸿光控股有限公司下属的裕利集团有限公司 75% 的股权,重组完成后裕利集团有限公司将更名为“中国外运裕利有限公司”。一时间,关于中外运企图的各种猜测充斥业界。

  此后不久,烽烟再起, 3 月 12 日,中外运和连云港港口集团、江苏交通产业集团共同签署了《关于新陆桥(连云港)码头有限公司之合作协议》。中国外运和连云港港口集团通过对连云港科茵格散货码头有限公司增资 2.2 亿元,成立新陆桥(连云港)码头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连云港港口集团、江苏交通产业集团分别持有新陆桥公司 42 %、 38 %、 20 %的股份。根据合作协议,新陆桥(连云港)码头有限公司将通过购买和租赁资产的方式,最终取得连云港 34 号、 35 号、 36 号三个散货泊位的经营权,年设计吞吐能力 1080 万吨。

  随后, 3 月 31 日,中外运再度出手,发布公告称:公司的子公司——中外运空运,与母公司中外运集团公司及中外运房地产开发订立空港物流收购协议,收购空港物流注册资本 46% 权益,作价 460 万元人民币;空港物流的主要业务是空运代理、国际运输代理及快递服务。

  另外,中外运亦计划以合计 8054.5 元人民币,向母公司及关连人士收购 7 家目标公司权益,所有目标公司都是中外运集团旗下的公司,主要业务是在上海、浙江和江苏提供物流、货运代理和船务代理服务。

  同时,中外运的全资子公司——中外运辽宁,亦与中外运香港物流订立合营协议,据此成立一家合营公司,拟定名称为沈阳中外运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业务是在辽宁经营国际货运代理及相关的仓储及运输服务。

  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产置换不过只是中外运在资本市场上的漫漫征程,对这一年多来的频繁运作,中外运董事长张斌对《证券市场周刊》坦承,伴随着成功上市,这些运作是中外运在资本市场上跨出的全新一步,也是中外运在其金字塔布局中的又一枚重要旗子。

  张斌同时还表示,中外运将继续利用兼并、收购、合作等多种手段,积极参与中国物流市场的整合,积极摸索和探讨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为把企业做强做大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中外运在资本市场上的纵横捭阖,张斌并不隐藏他对收购、兼并的兴趣,事实上,在很多场合,张斌从不掩饰中外运所拥有的成本优势及其遍布海内外的网络优势,是其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原因所在。而在未来,有了海外上市的资金支持,中外运的整合步伐将逐步加快,并且目标锁定在中外运原来的“薄弱”环节。

  另外,中外运正在致力于继续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国内快递业务,计划通过收购来迅速扩大网络。张斌透露,中外运正计划在国内收购一些快递企业,以此来迅速有效的扩大网络。至于选择收购的对象是否会是民营快递企业,张斌表示,“只要它拥有一定规模,在当地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拥有完善的网络,中外运都会考虑。”

  对中外运集团整体上市 A 股的目标,中外运有关人士则显得讳莫如深,“短期来说也许不会,但长期看,也许有这个可能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中外运新闻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健力宝收购案风云突变
杨振宁与女硕士订婚
高峰私生子案一审判决
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家居家装实用图片集
窥视房地产业偷税黑洞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