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研究 > 中小企业板频道 > 正文
 

众公司纷纷选择离开 香港创业板是否没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 13:39 《互联网周刊》

  选择离开。香港创业板的内地公司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它们离开的背后,是昭示着内地公司资质大幅提升,对资本市场有了更高要求,还是缘于香港创业板的没落?

  本刊记者 董晓常

  2004年9月23日,徐少春签署了转板公告,金蝶转板终于有了实质性进展。公告称,
建议以介绍方式于中国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及建议自愿撤销于中国香港联交所创业板上市。

  而在此之前,速达软件和宝德科技(行情 论坛)也相继传出要离开中国香港创业板。

  更早之前,8月4日,香港创业板的龙头企业TOM.COM集团辞别创业板,成功登陆中国香港主板,成为创业板中第十家成功转板公司。

  一场源自去年的创业板移民风潮又在重新兴起,只不过这一次是由内地公司主导。

  再见,香港创业板。说这句话的内地公司应该很幸福,因为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奔向一个更好的资本市场,那里有更好的资本环境。而听到这句话的香港创业板,恐怕心情会十分复杂:它目前需要的不仅是明确自己的定位,而且要通过变革吸引更多的优秀公司来上市,即使未来仍要目送他们离去。

  再见,创业板

  我们不再需要创业板,这是转板公司们的真实心态。

  正在转板过程中的金蝶算是比较低调的。其CEO徐少春对媒体表示,到香港主板上市是根据金蝶自身的发展需要而作出的决定。作为业务稳定发展和具有持续盈利增长能力的应用软件商,金蝶将利用转板的机会,促进整体业务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宝德科技则表现出了对香港创业板的强烈不满。其董事长李瑞杰语出惊人,“宝德在创业板上实在是呆不住了,明年我们一定转主板!”

  无论是低调的金蝶国际(行情 论坛),还是直白的宝德科技,抑或传闻欲转往纳斯达克的速达控股(行情 论坛),转板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对现状的不满。而不满的焦点则集中在这些公司高速增长的业绩和表现平平的股价与成交量的对比上。

  根据《互联网周刊》的统计,金蝶国际(08133.HK)自2001年12月31日上市以来每年的营业额增长都在20%以上。2002年,金蝶净利润将近4000万元人民币,2003年净利润达到了5913万元人民币;而宝德科技(08236.HK)自上市香港创业板,股价已经从一年前的0.32元上涨到目前的0.65元左右,一年内的涨幅超过100%。据宝德科技2004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6月底,公司共获纯利较2003年同期上升1.9倍,每股盈利0.018元;速达控股(08263.HK)更是凭借109%的净利润增长,成为上半年香港创业板利润增长最快的公司。

  隐藏在这些公司漂亮的业绩背后的,却是香港创业板令人失望的表现。

  根据香港联交所提供数据,香港创业板2000年推出到现在,挂牌上市的公司由第一年的54家发展到199家,但市值只从673亿港元增加到727亿港元,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并未能转化为总市值的增长;而香港主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于2003年的每日平均成交额分别为港币230亿元及港币2.3亿元,主板市场的成交金额明显比创业板市场高,而且参与的机构投资者及散户也较多。

  日益成长的内地公司不满的另一个焦点在于,香港创业板缺少高质量的机构投资者。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相当一部分投资基金的公司章程只允许投资主板的股票,而不容许买创业板的股票,使得很多身处创业板的公司失去了优秀机构投资者的关注。

  “创业板已经不能满足宝德发展的需要,香港很多基金规定是不能投创业板的,或者是规定不能投1亿美金以下的企业,这样就锁掉了90%的我们看得上的好基金、好投资人,这是宝德转主板非常强烈的诉求。”李瑞杰的表白也许代表了众多发展迅速的公司的苦恼。

  当然,金蝶们还有更多的理由和香港创业板说再见。如果成功转为主板上市,将有助它们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形象,增强国际竞争力。

  危机到来还是使命结束?

  香港创业板目前所面临的并不是生死问题,而是选择的问题。

  八月初TOM集团(行情 论坛)成功转移至主板后,香港创业板的另外三个大型公司(凤凰卫视(行情 论坛)、长江生命科技(行情 论坛)和香港网(行情 论坛))也加快了转板行动。香港创业板不仅面临着大量优秀公司流失,而且总市值将大幅缩水,生存问题一度被媒体多次提及。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香港创业板对香港及内地的众多初创公司来说,仍然是一个良好的选择。目前香港创业板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清晰自己的定位:即作为一个为主板市场不断输送优秀公司的真正二板市场,还是像纳斯达克那样与主板市场分庭抗争。

  目前来看,港交所似乎对创业板的定位没有改变的打算:为主板不断输送优秀的公司。此前,港交所新闻发言人陈涓涓对媒体表示,港交所目前并无计划改变有关创业板市场的定位。

  事实上港交所一直在为转板提供更好的环境。

  2003年5月港交所调整了其内部管理架构,将创业板和主板原本各自分立的上市委员会和上市科分别合并。为进一步简化创业板转主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04年4月1日生效的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修订新例,则进一步降低了上市主板的门槛。新规中有关“市值40亿港元或者20亿港元的公司如果符合其他条件,可以豁免三年盈利纪录”的内容,为创业板公司提供了相当的转板便利。

  目前转板的条件还包括:公司资产不能全部或大部份为现金或短期证券;上市证券一般必须有25%为公众人士所持有。若发行人的预计市值超逾40亿港元,公众人士所持有的比率可降低至10%至25%之间;新申请人必须作出一切所需安排,使其证券符合香港结算公司订下的资格标准,在中央结算系统寄存、交收及结算等。

  从香港创业板目前自身的定位和初创公司发展的轨迹来看,不断的转板似乎会成为创业板的不可逃离的命运,而不是昙花一现的现象。

  在新的命运面前,香港创业板面临着众多的考验,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完成自己的使命:吸引更多优秀的公司上市,并促进它们的高速成长。然而,完成这一使命并不轻松,来自全球其他地区资本市场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

  纳斯达克、新加坡交易所都已经将中国大陆作为重点目标市场。根据《互联网周刊》的统计,截止八月底在新加坡交易所新上市的中国公司已经有17个。而在新加坡交易所全部590多家上市公司里,跟中国大陆业务相关的上市公司109家,其中中国公司有52个。而一直对中国大陆市场很看重的纳斯达克也在近期加大了市场推广的力度。

  香港创业板所面临的市场现状并不乐观。


邮件订阅:
  订阅《新浪股市特快专递》,您将免费获得经过精心挑选,把握市场脉动的投资信息。请在下面填写您的E-mail地址。
Email: 订阅 退订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