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不分裂就是及格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09:29 《财经》杂志 | |||||||||
【网络版《财经》每周特稿】2004/12/11-12/17 [网络版专稿] 《财经》杂志记者 王以超 报道:12月13日上午,北京市科学院南路融科资讯中心A座10层,刚刚宣布卸任联想集团(0992.HK,下称联想)董事长职务的柳传志,再次就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一事小范围接受媒体采访,或许也是最后一次就该交易面对媒体。
柳表示,今后除非不得已,将不会介入联想集团的具体运作。一旦产生这种情况,只意味着一点,那就是“不及格”。 柳将继续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和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联想控股)总裁,联想控股持有联想集团45%的股份,是最大股东。除了联想之外,柳的另一层身份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 12月15日,联想将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盛大活动纪念成立20周年。在这个时候敲定的与IBM的交易,颇有献礼的味道。到2005年3月,如果收购IBM PC的交易如期完成,联想将正式进入全球500强行列——从20年前的20万元起家到世界500强,这个跨越或许并不完美,但的确令人惊叹。以下为媒体记者对柳传志专访的主要内容: IBM自己不做的业务,未必不是好业务 记者:有人认为,联想这次收购IBM PC,溢价比较多,您怎么看? 柳传志:在国际收购当中,这个价位还是比较合适的。惠普收购康柏,花了三百多亿美元。另外,在跟我们谈判的同时,IBM和另一家投资公司也在谈。最后,IBM可能考虑更多的是战略合作,所以对方出的价格虽然和我们一样,还是和我们谈成了。 至于刚才讲了联想收购之后,到底能不能盈利,多长时间能够盈利,我想盈利主要靠双方合作以后产生出来的综合优势。 目前在IBM公司,PC业务是亏损或者刚刚打平,这主要是因为整体摊销的费用过大。PC业务本身应该还是一个毛利率相当高的项目,毛利率大概有22%。 目前,联想的毛利率是14%,就在这种情况下,联想仍然有4%-5%的净利润。多数的中国公司,毛利率大概在10%左右。 IBM现在主打服务业务和软件业务,这是两个高投入和高回报的产业,所以,IBM成本分摊到服务和软件业能够承受,分摊到PC业务就承受不了。这就像一个老头,过的日子很豪华,由三个儿子给他分摊费用。大儿子开银行的,二儿子做房地产,老三炸油条。炸油条的,可能在油条行业里面感觉不错,但是要承担这样大的开支可能还是有困难。 现在IBM切分出去的业务,已经有三块:硬盘制造、计算机制造以及打印机。 这三块业务分出去之后,无论是营业额还是利润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在股市上表现非常好。这说明IBM自己不做的业务,未必就不是好业务。 记者:新公司的管理架构是杨元庆出任董事长,而CEO则是从IBM转过来的,这一架构是怎样达成的? 柳传志:新公司未来是一个主要市场、资源都在海外的国际化公司,客户和主力员工也都在海外。合并之后,联想还要借助IBM的资源相当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一个IBM的高级副总裁作为新公司的CEO,是让市场稳定、员工稳定的一种最好方式。 杨元庆本人在过去三年中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都是将来担任董事长的长处。首先元庆有很高的目标、旺盛的要求,这对双方的合作非常重要。第二,元庆为人很正派,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未来公司团结的基础。第三,他在沟通、妥协等方面和过去相比有了非常大的进步。在我和元庆配合的这三年,董事会管什么,董事长管什么,CEO管什么,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国际法人治理结构运作的。 跟IBM谈判的时候,关于未来董事会的设计、董事长的责任以及CEO的责任这些问题,双方一拍即合,都非常一致。 对于怎么做董事长,元庆应该有很清楚的认识。在和新的CEO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以及下面的国际员工的合作问题上,元庆提了六个字:“坦诚、尊重、妥协”。如果真的本着这个原则来做,双方就比较容易磨合。 记者:最后一天,为什么签字仪式推迟了二十多分钟? 柳传志:十年后我如果写回忆录的话,才可能说出来。当然了,我还没有写回忆录的打算。谈判的13个月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记者:这是一桩国际并购,并购后会不会使企业的内部沟通成本加大? 柳传志:作为一个高层领导,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把重要、紧急的事情变成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我做的工作的重点,就是尽量地拐大弯,能够把一些提前预见到的,并不紧急但是很重要的事情,提前安排好。应该讲,这对元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沟通是很重要的。 因此,能把那些重要的事情看得透彻,然后提前做,就会提高效率。 我不知道资金问题从何说起 记者:过去几年,联想的多元化并购都不怎么成功,这次最大的不同在什么地方? 柳传志:最大的不同是从一开始,能不能做,我们就从宏观角度看得比较清楚。 比如说这样做了之后,到底公司能得到什么好处;IBM本来不盈利,为什么我们买来之后可以盈利;和我们合并之后,协同效应从哪儿来;IBM为什么要卖这家公司,为什么要卖给联想。看清楚这些非常重要。 联想过去三年做多元化业务做得不成功,可能是因为当时杨元庆的精力和下面强有力的企划支持不够,对于很多事情没有想得那么透彻。 还有一点,重要的决策要提前想清楚应该怎么谈判,如何做决策。能提前做的,就提前考虑清楚;考虑的时候,先从远处,把问题的实质看清楚,然后再操作。 我觉得这一次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联想在谈判中站在一个有利的位置上。 记者:市场上普遍认为,IBM是最大的赢家,这从股价表现上也能看得出来。您怎么看?这是不是在一个合适的时机,做出的合适的决定? 柳传志:IBM的股价上升,是因为国际惯例,卖方的股价都会先上升。 所有的投资者,我估计都会有和我们当初类似的担心。可能对于联想收购的勇气是鼓励的;但对于收购是否能成功,还是一般性地从外部来看,并没有深入地看。 我们在做预测的时候,都有具体的数字。一旦把预测的角度谈清楚,投资人可能就会有第一个阶段的变化。第二个阶段的变化,要通过实际运作一年之后逐渐被承认,两年之后,完全被承认。这需要时间。 记者:外界怀疑收购的资金可能会对联想构成压力,联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柳传志:现金不存在任何问题。6.5亿美元的现金,还有6亿美元股票。股票就不用说了。现金呢,杨元庆手头有4亿美元的现金,其中1.5亿美元用来收购。另外,可能通过配股,已有四家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提出希望配新股。最终来自银行贷款的,可能只有2亿美元左右。 即使在贷款之后,我们的资产负债还不到20%左右,这是很健康的。我不知道说资金有问题,是从何说起。 对联想来说,没有任何负债的时候,投资人不满意。全负债运行,企业不健康,经营者也会有很大的压力。我当董事长三年,最舒服的一点是,完全靠手里的现金运行。收购之后,联想带着20%多的负债运行,完全符合国际大的IT公司的财务结构。 记者:IBM持有的股票中,有10%没有投票权,这是怎么设计的? 柳传志:IBM持有联想18.9%的股份以及投票权的比例、董事会的席位,都是设计好的,目的是为了不把这块业务并入IBM的报表。这是根据美国和香港的规则来确定的。 未来董事会的人数还没有最后确定,大概将在9-11人之间。 记者:收购以后,后续整合会有很大投入,这是否会影响联想对多元化的投入? 柳传志:联想收购之后,第一阶段是整合供应链;第二阶段是整合双方的市场和产品;到了第三阶段,才可能考虑新业务的开展。 新的业务,一开始可能也不会是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是否会向国际市场投放消费类电脑等问题,目前IBM在国际上主要做商用电脑。所以目前不会用更多的钱,或者更多的精力,进入到其它多元化的领域。 记者:听说联想要在美国上市? 柳传志:联想会有各种融资方式的考虑,在国际投资人最踊跃最集中的地方上市,是一种考虑。 底线是中方股份不底于43% 记者:有报刊评论说,联想这笔交易实质上是每年花1亿多美元租用IBM这个品牌? 柳传志:这很荒唐。如果说这是品牌租用的话,人过来吗,技术过来吗,市场过来吗?所有这些都包含在此次收购中,联想买的,不仅是品牌。比如IBM在日本东京的笔记本电脑研发队伍以及相关的专利,全都过来。另外IBM在欧洲的整个PC市场队伍,也全都过来。这话不值一驳。 美国报刊有自己的感情因素。作为美国精神代表的IBM和中国公司结合,美国公众能否承受?原来我们担心美国政府是否批准这起收购,因为这可能涉及到员工是否失业的问题。还担心IBM一些高科技的东西转移,是否会受到政府阻止的问题。 现在看来,这些问题都没这么严重。总体来讲,美国媒体更多的是注意IBM的成败,对其它方面完全是一种猜测。 记者:听说,您对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是从不同意到同意? 柳传志:最初,我特别担心整合和磨合的问题。整合是指业务的整合,能否对接;磨合是讲文化上,双方是否能够合作得好。 在谈判深入进行中,我问了IBM负责PC的一些高层员工,特别是IBM提出的CEO候选人,三个高级副总裁,态度极其正面,这使我对员工流失的担心少了一些。 另外,谈判双方在对业务进行梳理时,发现工作语言非常相近。比如供应链怎么管理,研发和市场怎么管理,销售应该怎么做等等。CEO本人和元庆在二十多天的接触后,不管是从宏观上对业务的把握、战略的考虑,还是具体人选的任命和业务的开展上,两人都配合得非常好。 还有一点,是收购价格问题。联想向中国科学院承诺,联想控股在集团中的股份不会从收购前的57%,摊薄到43%以下。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最后我们的持股比例是45.9%。这样使得做大之后,43%的收益远远大于以前的57%。 记者:您以后在联想的工作是什么? 柳传志:在联想集团里面,我继续担任董事。董事会形成之后,我作为大股东的代表,会与其它董事进行沟通。 记者:联想的品牌,在国际上的认知度并不大,会不会对海外市场产生影响? 柳传志:原来负责IBM的PC业务的市场和销售人员都不变。联想的市场总部设在纽约,也可以减少客户受震动的感觉。对于IBM现有的客户而言,有6%-7%的比例可能会流失,比如美国政府的单子。 “能否成功最起码要两年见分晓” 记者:在收购完IBM的PC之后,联想的研发结构和体系会有哪些重大的变化? 柳传志:研发方面,双方各有侧重。IBM在日本大和有着非常精锐的笔记本研发队伍;而联想主要的研发力量则集中在台式机,特别是消费类电脑上。双方具有互补性,合并之后,可以互相派人交流,逐渐地融合。 联想今年有三百多项发明专利,和IBM的专利加在一起,可以保证将来在研发上,不会被别人的专利所限制。互换专利之后,联想就可以使用IBM的专利。IBM的专利非常多,这将使得我们今后在开发的时候,更加通畅。 记者:70年代、80年代,日本和韩国都是以自有品牌进军海外;台湾企业也在用自造品牌逐步蚕食的方式做国际化。而联想采取了并购方式,为什么? 柳传志:对于联想来说,这一收购是合理和明智的。中国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与其它国家和地区都不一样。韩国和日本的企业国际化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而中国有大量的国有企业,政府的支持重点还在国有企业方面。中国企业在相对复杂的环境下,一定要进行适合自身的设计。 联想有4亿美元现金,在融资贷款方面也不费力。其它的企业,是否有这个能力,这都是需要考虑的。还有,在与外国企业对接的时候,要求工作语言比较相近。要不然,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就很困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市场,这使得国外企业对待中国企业的态度,与对待日本、韩国企业的态度不一样。其它的中国企业,都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比如是否可以跟国外小品牌结合,或者打自己的品牌逐渐蚕食国际市场。关键是要有自己的道路,不要谋求一致。 联想的道路,目前只是谈判谈成了,能否真正取得成功,最起码还要两年的时间才能见分晓。理论上到明年3月交易完成之后,联想就进入世界500强了,但实际上这还要实践来检验。 记者:签约仪式上,为什么CEO没有来北京,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事吗? 柳传志:当然有,首先是队伍的稳定、国际市场的稳定。CEO要了解中方人员的情况,很快就会来。 当前联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最重要的就是三个稳定:第一个是市场的稳定,第二是人员的稳定,第三才是投资人、股价的稳定。股价是放在第三位的,现在有波动,问题也不是很大。我们也不会很快再融资。 及格线是不出现高层分裂 记者:国际上并购不乏“赢者诅咒”,您是否考虑到这样的可能性? 柳传志:风险在哪里?主要三个方面,市场、员工的流失,以及业务的整合和人员的磨合。 并购在两个美国企业之间时,客户、员工的流失可能会少一些,但第三点就不好做。原因要具体分析,可能是业务上无法形成互补。比如康柏和惠普的整合,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人员重叠。组织结构发生大的变化时,怎么裁人是个大问题。而联想与收购的IBM PC业务,都是互补的,包括研发方面。 当然,最关键的地方还在公司高层,包括董事长和董事会之间,董事会和CEO之间,以及董事长和CEO之间,他们的磨合非常重要。我们在选择联想新的CEO时,认为沃德最大的优点,就是非常乐于沟通。 中国不进行并购的公司中,内部政治作用很大,有宗派就很难做得好。现在的联想和神州数码,可能个别业务受挫,但不会一下子都崩溃了。在新公司,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好的基础,不要有企业政治和宗派出现。就是要求企业领导,真正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企业领导人有其它考虑的话,工作就很难做。 联想对凡是违犯“天条”,有腐败行为的人,都坚决给予了惩处,这说明联想在这方面做得很好。1997年时,我把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很好地进行了整合,之后股价大涨。后来的联想和神州数码的分拆,做得也很成功。 如果整合之后,双方还依然保持各自的利益,而且经常把各自的利益放在前头,情况就会很糟糕。三星花费5亿美元并购AST,联想最初就是靠代理AST起家的。但我亲眼看到,AST的人都流失了,三星只并购了一个空壳。 记者:如果没有磨合成功,联想将怎么发展? 柳传志:联想认为,最大的问题就是高层分裂,队伍崩溃,这是最严重的问题。只要不出现这种问题,即使出现客户流失等状况,都不会是不及格的分数。 及格线定在高层分裂,因此联想一开始会把高层团结看得非常重。如果真有这种情况,联想会利用自己在董事会的权力进行新的选择。 记者:您前面举了“做银行的和卖油条的”的例子说明不同业务成本不同,PC就是做油条的。是不是说,联想现在比较适合“卖油条”? 柳传志:联想一直认为,PC行业是一个毛巾拧水的行业,但PC行业还有很大的空间,现在每年有2000多亿美元的市场。而且随着PC和网络前端的形式不断在更新,这个行业依然会给我们增长空间。 这个行业中,既有做芯片的英特尔,做软件的微软,也有做组装的,比如联想。联想要想吃得好,必须把基础稳定住,然后争取有更高毛利的部分。但联想如果心高到连当前的饭碗也拿不住,那就只有死路。 在2000年,联想就对形势分析得过于乐观了,认为在PC主业得到的利润,足以支持更多的多元化项目。再加上管理精力分散,这是当时最大的失误。现在我们退到PC行业来做,就是要好好做好毛巾拧水的工作,先向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挺进。 把这块业务做好,仍然有很好的利润,戴尔就是一个例子。盈利最好的是戴尔,其次就是联想,其它很多公司虽然营业额很大,但是PC业务并没有多少利润。 将来和戴尔很有一搏 记者:联想收购IBM PC之后,全球前十大PC厂商之中,就出现了戴尔和联想两家纯PC的公司,怎么来看这个关系? 柳传志:联想进到第三,不用讳言,肯定有更高的想法和要求。 以前对戴尔最畏惧的是,其出货量大,采购成本低。现在和IBM PC合并之后,联想希望在这方面有较大的增强,所以将来和戴尔肯定很有一搏。 记者:以后联想的工资是用什么来支付的?国内外的工资差距会不会很悬殊? 柳传志:联想在国内肯定是人民币,国外还是沿用原来的。应该说工资基本上还是以稳定为主,再逐渐进行调整。只要是联想想用的员工,薪水都不会降。 记者:美国还是全球第一大PC市场,新联想对美国的规划是怎样的? 柳传志:IBM之前推出的主要是商用高端PC,因此美国是重要市场领域。新的联想会很稳定地继承下来,不会有大的变化。 记者:“贸工技”路线,会有什么新的改变? 柳传志:“贸工技”,只是联想走的一个时间顺序。应该讲,以贸易为主,对于联想而言,已经到了一个段落。在郭为的神州数码,贸易仍然占很大的业务量,但是主打的软件和系统集成已经有很大的发展。 记者:联想在并购过渡期,会如何和联想的奥运会TOP计划衔接? 柳传志:关键是联想开始使用双品牌的时候,就有必要对LENOVO进行大规模宣传。2006年的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都会在这些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要让客户知道,LENOVO是个怎样的公司。 现在联想希望尽量减少对客户的影响,以后再逐渐加大。慢慢地对联想公司本身有所了解,最后全部把品牌切换下来。 记者:香港很多分析师认为,三年之后,要么成为国际性企业,要么一败涂地。您是否想过,联想20年的英名,很可能毁于一旦? 柳传志:现在的收购,不是非零即一的简单关系。我们定下了及格、良好和优秀等标准,之间是有区别的。 最不能接受的是整个公司的崩溃,这个就什么都没有了。如果只是业务本身,能否达到高标准或者低标准的要求,甚至亏损,都是可以忍受的。 记者:联想和IBM相关高层沟通非常好,但从以前的整合案例来看,中层和基层是个难点,这次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柳传志:说得非常对,这次并购的很大一个好处就是,联想一开始不会有大量的国内员工和国际员工接触,或者说组成混合编队。 一开始,只是高层之间接触。通过两三年的时间,形成团队的感觉。 记者:能否介绍一下富士康介入到这起交易的情况?据说长城电脑也打算收购,但是国资委没有批准。 柳传志:富士康的老总郭台铭再三给我打电话,说他们从来没有介入收购IBM的PC业务。至于长城怎样,我不清楚。和我们一起竞争的,是一个国外的投资公司TPG(TEXAS PACIFIC GROUP)。 记者:对于联想的国际化,您一开始是怎么考量的? 柳传志:一开始,我就是同意联想国际化,只是不同意收购IBM的 PC而已。后来经过深入了解,才有改变。董事会正式批准跟进,是在今年的5月份。 我退休之后,都是杨元庆有什么想法,拿来一起讨论。我从来没有主动地说,联想该向哪个方向走。 记者:联想要收购的这块资产的构成,是不是一开始就确定的?中间的价格,是不是也出现了几次变化? 柳传志:一开始就是确定的,联想要收购IBM所有的个人电脑业务,我们更看重的是笔记本电脑这块的业务。中间的谈判价格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动,只是反复出现了几次僵局而已。- (相关新闻背景详见“联想豪赌”《财经》2004年度第24期(总122期) 2004-12-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