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杂志:中资股面对四座大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16:56 和讯网-《财经》杂志 | ||||||||
太多的IPO、持续下调的A、B股都在给香港中资股造成向下压力,而人民币升值期望一旦减退或房地产市场不能得到有效调控,股市的调整将在所难免 □ 薛澜/文 在未来两个月,H股的走势主要受到四大因素的制约。
——由于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没有进行应有的调整。 从已公布的2005年一季度的业绩看,很明显,H股的盈利有向下调整的风险。特别是建材行业、电力和航空股,或由于需求降低,或因为成本增加,毛利率有很大程度的下降。 从1月-4月的工业企业分布看,盈利越来越向上游公司集中。煤、油、冶金行业占工业企业总盈利的比例,从2004年的28%涨到今年前四个月的37%。 在此情况下,H股指数今年以来只向下调整了2.2%,红筹股指数还上涨了2.5%;反观香港的蓝筹股指数,却下调了3%。 我们认为,由于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一直被硬撑着,而没有进行应有的调整。 然而,这种期望是可以改变的。我们一直以来都呼吁中国需要有弹性的汇率政策,但是弹性并不意味着一定是升值。特别是过去几个月,中国和欧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欧美政府对人民币升值的高调施压,在某种程度上使中国政府进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如果执意不动人民币汇率,从而引发贸易战,今年的出口和就业就有困难。使人民币升值吗?当前正处于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作用仍难以估计之时,中国政府难免有不愿“屈服”于外国压力的心态,此举似乎也不可行。从某种意义上看,在短期内,人民币会有任何动向的可能性实在不大。 接下来面对的问题,则是下半年经济增长有可能发生较大减速,需求有可能再现不足,通货紧缩重现不是不可思议的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面临的就是减息而不是加息的可能,人民币升值也是毋庸多议的了。到时候,“候”在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中的热钱就极有可能撤出,而股市的调整也就在所难免了。 ——太多的IPO在“抢”钱。 进入5月,香港市场的每日交投已开始淡静。从3月、4月每天有150亿港元以上的成交,跌到了5月平均徘徊在120亿港元左右。在这种情况下, 神华、交行、中远三大国企几乎同时开始路演、招股。据市场估计,这三家的集资总额有可能超过70亿美元。在我们看不出资金量在短期内会有任何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这无疑令已经淡静的市场雪上加霜。 再看今年下半年,等待上市的重磅股仍然很多。从银行到汽车,到零售,这些企业如果都能上市,需要的资金额可能在100亿美元以上。这就很难使我们对后市作出太乐观的判断了。 ——持续下调的A、B股,给香港上市的中国股票造成压力。 “股权分置”试点解决方案出台后,国内A、B股市场连续走低,达到八年来新低。这也使A股对H股的溢价达到历史新低。用6月6日的闭市价看,海螺水泥的A股已经比它的H股有16%的折扣,中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的A股比它的H股的溢价也从4月底的28%跌到了11%。如果A、B股继续走低,对H股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外资通过QFII在A股中的投资(或直接投A股,或投了可转换债券),过去几年为数不少。他们也会参与对“股权分置”解决方案的意见。而中间如产生一些分歧或纠葛,不仅会影响他们对A股的信心,也会影响他们对H股的信心。 ——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是双刃剑。 虽然我们对政府希望房地产市场降温的想法取赞同意见,但其调整尺度的拿捏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如何做到泡沫“破而不爆”,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就像我们过去几次提到过的那样,房地产消费是过去几年来国内惟一可持续的大规模消费行为。其中由于对人民币升值期望而进行的炒作必然存在。难题在于,如果政策力度不够,炒家会置若罔闻;政策力度过大,又会矫枉过正,把这个惟一的消费故事扼杀。 更严重的是,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银行系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从上市的银行来看,对房地产的贷款加上个人按揭,基本上都在全部贷款的30%左右,即使最谨慎的招商银行,也大约有20%。所以,房地产市场的调整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国股票的风险溢价,从而与未来股市的走势有极大关联。 作者为花旗美邦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