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级机构如何影响环球股市:错了 但不承担责任

  我错了,但不承担责任

  深圳顶石资产管理公司 巴山石

  《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曾经说过,“当今社会有两大超级权力机构,那就是美利坚合众国和穆迪评级。”因为美利坚合众国用炸弹摧毁你,穆迪通过降低你的债券评级毁灭你,有时还真说不准谁更厉害。最近的事实就证明了这绝非妄言。

  在房地产狂热的年代,穆迪一直就是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中最赚钱的公司之一。同行标准普尔和惠誉也同样捞了一大笔。现在,就让我们来看评级机构利润丰厚的赚钱模式:

  首先,它们评级的标的通常是普通大众甚至专业人员都很难理解甚至获得的信息业务。这和没有人需要水果的评级但是需要对电器有评级的道理一样——水果的好坏人们一眼就能看清,而判别电器的质量功能就超过了一般消费者的能力。

  其次,评级对标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比如评估的等级决定了销售发行的业绩,甚至是能否发行。这样,评级公司就会和贷款公司、投资机构一样,按证券规模向被评级的机构发行收取一定百分比的酬劳。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评级公司是免责的。即在收取昂贵费用的同时,它们把自己包装成信息公司,不在证监会的规管之下,不用对其评估承担任何责任。

  很多人认为,是证券发行者的支付模式引起利益冲突导致了标的评级的不客观。事实上,证券发行者支付模式运作多年,原本就没有大问题。但次级按揭抵押证券的兴起却令按揭证券评级业务占到评级公司接近一半的业务。这是因为发行按揭证券的公司不多,但却成为评级机构的主要客户。例如2008年破产的雷曼兄弟曾占评级市场的15%。这令客户的议价能力增加,可向评级机构施压要求给予更佳评级。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评级机构都会满足客户的要求,毕竟,在无需负责的前提下,没有人会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

  看完了美国三大评级公司的运营模式,读者就会对近期发生在港股市场、并影响到A股市场的“赛迪顾问事件”非常容易理解了。创业板大多数都是科技、那电子的公司,其产业并不是普通人能轻易了解的,更关键的是大多数创业板上市公司都没有实现盈利,支持其高价发行甚至能否上市的就是它各种行业数据。于是,这些咨询公司发布的行业数据就至关重要。更要命的是,他们发布了错误的信息同时却无需承担任何风险。因为咨询机构并不在证监会的监管范围之内。

  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在上周就把希腊和葡萄牙的评级下调,一度引发全球主要股指大幅下挫,也令标普、穆廸和惠誉这三大评级机构成为业界各方批评的目标。其实,早在美国次级按揭问题触发全球金融危机后,不少人早已指责评级机构对有毒资产的评级太高。

  “我错了,但不承担责任!”也许个免责声明就是最近评级顾问公司事故频发的原因所在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