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摄影记者/吴军
吕友清
编者按
由于澳元汇率的急剧变动,中信泰富所签的一份杠杆式合约损失可能超百亿港元,这引起了人们对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收购资产的担忧。本周的一则市场传言,也让中国三大石油公司齐齐发布公告,澄清各自在澳大利亚的资产未遭受巨额汇兑损失,市场的敏感由此可窥一斑。
去年以来,中国企业频频出海收购矿产资源颇引人注目。但今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急速下降,中国企业所收购的海外资产价格亦大幅缩水,海外收购的价值需要重新审视,是关注短期账面价值的沉浮,还是立足长远资源稀缺的现实?
我们重点关注中铝、中钢和中信资源。去年以来,三家公司均在海外颇有斩获,面对今年的种种不利,三家企业高层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如何审视过去的并购行为,又如何评价中国“走出去”战略,是为本期产经纵深的关注重点。
如果仅仅从市值看,曾经惊动了全球资本市场的第一大企业并购案——中铝并购力拓,不到一年的时间,中铝总公司(下称“中铝”)似乎受损严重:140.5亿美元并购的股份,已经缩水到了60亿美元上下。而在中铝看来,战略远远重于利润。
近几年,中铝在频频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铝业公司总裁肖亚庆在此前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直言,“走出去”这一步既是中铝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必须走出国门开发资源,也是中国参与资源全球化过程的一步,更是中国企业树立国际上新形象的必然举措。
海外并购的外部“推动力”
今年1月份的最后一天,中铝当仁不让地选择出手并购力拓股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迫在眉睫的背景,必和必拓已经对力拓抛出了“绣球”:2007年11月8日,必和必拓向其竞争对手力拓发出了三股换一股的收购意向,若以股票市值计,约1450亿美元。
尽管此后必和必拓提高了收购条件、力拓又三番五次地声称不接受这个价格,认为其低估了力拓价值等等,但不容忽视的是,“两拓”如果合并,这个国际矿业的“航母”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更多压力。因为“两拓”与另一个巨头淡水河谷并称全球三大矿山公司,铁矿石贸易量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四分之三以上,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这种合并对于原本在资源定价上就没有发言权的中国企业来说,可谓雪上加霜。
中铝所属的上市公司中国铝业(601600.SH)总裁罗建川就曾表示,这个并购对中国企业影响非常大,因为这两家矿业公司所占有的资源量是非常巨大的,对中铝来说,尽管对铝的影响不大,但对铜会有很大影响。
早在几年前,中铝就已经推出了他们多元化发展战略,肖亚庆告诉本报,他们早已发现的国际趋势是,做单一金属产品的企业发展越来越慢,最终的结局只有两个:向多元化发展转型,或者是被并购。
所以,中铝一直在力图突破原有的单一格局,发展成一个多金属国际化矿业集团,甚至一度想改掉“中国铝业”这个看起来具有单一含义的公司名称。这样,中铝必然要积极拓展铝以外的有色金属资源。
发展多金属,国内的资源已经有限,只有走出国门,这是中铝或早或晚必须走的一步棋。有了“两拓”合并这个外部推动力,中铝的出手就成为意料之中。
战略意义大于短期收益
盘点中铝近几年的大手笔海外并购,由于矿山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收益在短期内是无法以利润的形式来显现的。
2006年初,中铝开始出手收购秘鲁铜业,以每股6.6加元收购秘鲁铜业的全部股权。到了去年8月份,中铝宣布收购圆满成功,总金额约为8.6亿美元,中铝为此也在秘鲁安排了未来3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这也是中国公司第一次完成对海外三地上市大型铜资源公司的成功收购 。
去年3月份,中铝正式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政府签署了奥鲁昆项目开发协议。该资源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铝土矿资源量约4.2亿吨。按照计划,中铝将在昆士兰州东海岸建成年产210万吨的氧化铝厂、1000万吨铝土矿山和相关设备,总投资额约30亿澳元。
此后,中铝联合马来西亚基建及能源集团(MMC)、沙特Binladin Group(SBG)公司,在沙特合资建设年产100万吨的电解铝厂,中铝投资12亿美元控股公司40%股份,这是中资企业在沙特最大的一笔投资。
中铝的最大一笔海外投资自然是购买力拓上市公司股份,在1月31日英国股市闭市后,中铝是以力拓收盘价溢价约19%的价格完成的场外交易。
在全球进入“寒冬”之际,这部分力拓股份从股价上看,已经缩水严重。但中铝公司副总裁吕友清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持有力拓股份是属于战略性持有,原本就不打算卖出,所以股价下跌影响不大。
反之,相比当时收购力拓时的成本,现在增持的成本则会更低。肖亚庆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中铝随时有可能增持力拓股份。吕友清也承认,中铝正在积极筹划,为在资本市场上的行动提前作准备。
目前,购买资源已经成为国际上投资界的一个共识,但大多数拥有资源矿产的企业都已上市,不容易直接买到矿山。同时,出于资金流动性的考虑,收购矿产资源往往需要收购100%股权,资金需求量大,但上市公司股份较为分散,收购20%股权往往就可能控股。吕友清说,中铝下一步的“走出去”还会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形式来运作。
肖亚庆坦承,与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会意识到自己和他们的差距,企业就会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弱势,并及时地补救和进步。
吕友清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中铝目前的资信状况良好,未来的海外并购还会继续瞄准“实实在在的资源”,在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更要抓住未来半年时间的并购良机。“我们要寻求最佳路径、最佳时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
陈黛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