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国英:沽空非发国难财 不宜全面禁止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0日 15:28  华富财经

  投资市场,死伤枕藉。股民惊魂甫定,欲找晦气,在所当然。元凶何在?最佳线索,莫如谁在跌市中,反而满载而归。沽空股票的投机者,被认定制造跌势,自成众矢之的。禁绝沽空,似为大义,却全然捉错用神,甚至影响市场进化。

  首先,要明白两件事先后发生,未必有因果关系。以一例言之:暴雨忽至,人人惨变落汤鸡,而一小店老板,则趁势尽卖雨伞,赚了一笔。老板藉暴雨赚钱,但他与暴雨的形成,毫无关系。即使小店、雨伞并不存在,天要下雨,还是照来不误。没有沽空的市场,会否下跌?A股市场直至去年,才有沽空机制,可在之前的○八年,仍然难逃一劫,兼且跌势领先全球。

  无沽空亦难逃一跌

  其次,有论指沽空增加沽压,扩大跌幅,损失倍升。细想市场机理,这点也是以偏概全。借货沽空,困难重重,一来要借到,二来要排队,成交绝不容易,非如一般买卖。跌市之中的沽压,更多来自持货股东,飞身出逃所致。当然,未买者袖手旁观,买盘减少,也有“责任”。所以同事间常开玩笑:要股票不跌,应该立法禁止“沽货”,或“禁止证券户口持有现金”,何用找沽空者出气?

  沽空的确会放大跌幅,但须知沽空常有,而跌市却非,不是奉旨有赚。买股坐艇,可以束之高阁,来生再见。借货沽空,一旦中伏,却是现世便要还,不论股价多高,都要买回,所以也会放大升幅。既然正负相抵,没有害处,反而有良好副作用:市场流通量上升;长揸股东借出股票,多了一重利息收入。

  将沽空诉诸道德,评为“发国难财”,也不尽然。相反,透过沽空,投机者顺手清理市场瘀血。例如有些公司,夸大本身业务及盈利,再派高息以稳民心,由于根本没有现金流,所以会适时配股集资,如是者周而复始。沽空者利之所在,当然先做足功课,才身体力行出手。其行动向市场发出警号,令原股东离场,股价下跌,配股难度增加,最终断其粮道,公司爆煲,以竟全功。

  恶意沽空易被挟死

  美国长短仓基金经理David Einhorn,就是此道表表者。他发现联合资本(Allied Capital)帐目上屡次减值不足,又滥用政府资助中小企的配对贷款,谷大生意、盈利,然后配股派息。可是监管机构爱理不理,惟有自己造淡,再公告天下。当中与公司拳来脚往,相当精采,有兴趣可参阅Einhorn著作Fooling Some of the People All of the Time。最终经过六年缠斗,联合资本爆厂被收购,Einhorn则将七球美金利润,捐予慈善机构。○七年照办煮碗,狙杀雷曼兄弟,马到功成,一年之内连根拔起。

  固然也有散布流言、恶意中伤的沽空者,但就算是实牙实齿,沽空造假的公司,都极易被挟死,何况是攻击坚实的股份?自然会被市场收拾。整体而言,沽空者有其贡献,所以一如另一财经书名所言:Don't Blame the Shorts。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