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三季港股再下试19000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02日 16:41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07月02日消息,港股上半年最后一个交易日,美股借消费信心指数暴跌265点,并跌穿万点大关,带动恒生指数最多下挫277点,一度跌穿二万点关口,幸而最终失而复得,全日跌幅收窄至119点,收报20,128点,上半年累积计恒指挫1,743点或7.97%,国指挫1,327点或10.37%,港股市值蒸发7,433亿,

  大市下挫主要受外围因素影响,证券界人士预期,第三季港股在19,000点至22,000点间行走。

  港股半年结幸保20,000点不失,主要原因是港股于前一日(29日),已因应美国咨商局突然大幅向下修订中国的领先经济指标,消息触发环球股市下跌,恒生指数大幅下挫477点,更一次过跌穿10天、50天及100天线,收报20,248点,国企指数更单日跌穿10天、20天、50天及100天线。

  美国ConferenceBoard修订中国4月领先经济指标,由增长1.7%大幅下降至0.3%,市场担心内地经济已在第一季见顶,中国经济难以拉动全球经济,该领先经济指标是经过4年时间编制,于今年5月份才首度发表,主要作为未来6个月中国的经济前景预测,美林也发表报告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的确面临强大阻力,主要因内地收紧房地产政策及欧洲债务危机所致。

  此外,内地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差于市场预期,指数较上月急跌1.8%至52.1%,更是连续两个月下跌,显示内需新订单大幅下跌,而反映出口订单的指数,也下跌2.1%至51.7%,内需及出口订单下跌,正好说明受内地政策及欧债危机影响,事实上,信贷评级机构穆迪已将西班牙纳入降级观察名单,欧洲各国被迫推行紧缩财政政策,变相提早退市。

  同时。美国经济复苏情况没有预期般好,刚公布的6月份消费信心指数下跌至52.9,消费市道复苏动力不足,加上美国失业率高企,经济上升力度有限,较早前更公布首季经济修订,由原先增长3.2%降至增长2.7%,降幅不低,因此,美国今年应该不会加息,本周结束的20国集团峰会(G20)也预期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将放慢,这都影响环球股市表现。

  纵然如此,内地周前已宣布重新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又取消406项产品的出口退税优惠、遏止产能过剩行业,并推出多项压抑楼市措施,加上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至17%等,已见内地退市讯号出现,预期在内地通胀升温下,负利率情况也已出现多时,内地有机会于第4季加息。

  最近,人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指,今年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同时也面临国内外复杂局面的挑战,的确,上半年环球股市包括港股在内,备受欧洲债务危机影响,美国经济复苏未如理想,内地亮起退市讯号,A股不断寻底,上半年累积计算,沪综指挫26.82%,深成指跌幅更达31.48%,这些因素均对港股均有很大影响。

  除了上述因素影响港股之外,影响最深远的是资金流向,近日市场甚为关注港元银行同业拆息持续大幅攀升状况,三个月拆息由上周四的0.51厘升至周二的0.56厘,随着半年结完成,加上农业银行(1288-HK)认购情况未如预期中的热烈,港元拆息虽见回软,但原因是否如此简单,或是与资金流向有关?

  恒利证券董事余君龙认为,预期港股下半年表现仍然牛皮,有波幅没升幅,估计港股在第三季于19,000点至22,000点间行走,并以19,000点之间上落为主,主要原因是大市缺乏资金所致。

  他指出,虽然环球政府未正式宣布退市,但企业已经开始自行退市,退还所借资金予政府,因此第一季已见到资金开始流走,第二季更为明显,由于市场缺乏资金,加上股市有数次大幅下跌,股票所能套现的资金也告下降,令到第二季资金更为短缺。

  他说,由于股市已下跌不少,加上市场资金短缺,上市公司要在市场集资开始不容易,但又难以沽货及买货,因此,无论是环球股市或是港股,成交金额均见下降,预计这情况会持续影响第三季甚至第四季港股表现,直到中间出现其他变数,其中,最重要的变数是加息,但以目前形势来说,未来半年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即使今年底前进入加息周期,资金也未必转向定息票据,预期下半年港股不会有股灾式的跌市。

  他认为,第三季港股表现会牛皮窄幅上落,即使是传统基金,也不敢贸然入市,但由于市场有不少衍生工具,仍然会看到不少“杀牛”、“杀熊”的情况出现,投资者宜与基金一样,采取静观其变策略。

  此外,也有证券行预期下半年会持续出现资金外流,预计3个月期拆息会升至接近两厘水平,投资者宜特别留意资金走向及拆息情况。

  虽然,港股仍要面对多项不利因素,但农行冻结资金释放后,会有助港股表现,而内地重新启动人民币汇率改革,可以纾缓通胀压力,同时,有机会令加息时间表推迟至第四季,甚至是明年,而在欧债危机下,预计内地将会继续采用刺激内需政策,未来可能会陆续推出刺激消费的措施出台。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