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12日13:36 新浪港股

  文/聚桐分析 海昌海洋公园调研团队U+、子桐、倩逸、雨灵

  沟通时间:2016年4月

  沟通对象:海昌海洋公园行政总裁王旭光先生

  核心摘要

  一、主题公园行业分析:

  1.1 主题公园行业存在市场空间,核心能力与把握需求是关键

  1.2 先发优势与动物资源构筑深厚壁垒,产品受众广与科普属性强形成刚性需求

  二、公司发展战略:

  2.1 围绕海洋根本,三条主线打造综合性旅游消费体验供应商

  2.2 产品力+创新应对消费升级趋势,存量项目“旅游目的地”常规改造于2017年完成

  2.3 文化IP建设至关重要,未来要对现有及潜在客户形成影响力

  以下为聚桐整理的沟通纪要:

  1.主题公园行业分析

  1.1 主题公园行业存在市场空间,核心能力与把握需求是关键

  Q1:主题公园在欧美国家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行业,如果从第一座迪士尼算起已有超过60年历史,而在中国则是一个相对新兴的行业,当前行业呈现哪些特点,又蕴含着哪些投资机会?

  A1:作为业内人士,我觉得行业发展的空间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测算过未来20年供给缺口仍然是巨大的。然而行业面临最大的挑战在于缺乏理性的产业规划,主题公园的投资往往是一哄而上的:像80、90年代建成了大批粗糙的游乐园,后续基本都倒闭就是教训。

  2011年发改委、国土资源部与住建部联合发文叫停地方主题公园建设项目,实际上是希望通过规范行业发展来控制地产商借主题公园之名圈地,而禁令解除之后过去两年投资的项目就出现了问题。总体来看,国内存量主题公园的现状是70%亏损,20%盈亏平衡,只有10%是盈利的。因此,需要理性的看待主题公园行业,市场空间非常广阔,但如何发展也很关键。

  Q2:也就是说市场需求与行业空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热钱太多、动机不纯导致行业秩序比较混乱,最终能否胜出还是要看产品是否符合消费需求?

  A2:是的。对于海昌来说就是把握住两点,一是牢牢把住自己的核心能力,专注于海洋公园,二是牢牢抓住需求端的变化。这几年,尤其是09-14年需求端市场结构变化很快,我们的散客很快就超过了团客,所以我们就切实地根据需求端的变化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虽然我们非常关注行业的趋势,但我们不去过多想市场空间有多大,我们一定要占多少,更多要考虑的是需求端和我们产品结合的问题,也就是怎么把自己做好。

  主题公园这个行业,个人认为,还是那些专注、耐得住寂寞,非常理性地看到趋势的企业才能够成功,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IP发展,因为这也是一个趋势。

  点评:主题公园行业一直都是热钱的“心头好”,从来都不乏行业竞争者,但现状却是90%的项目无法盈利,原因无他——杂念太多,不少企业将主题公园作为廉价拿地的工具,或者不满足于重资产行业的长投资回报期,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主题公园产品的规划与运营。我们理解的主题公园行业,唯有耐住寂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2 先发优势与动物资源构筑深厚壁垒,产品受众广与科普属性强形成刚性需求

  Q1:2013年禁令解除之后中国主题公园投资热潮是否还非常汹涌?

  A1:是的,技术进步和资本在推动这个趋势。未来16、17年主题公园建设又将迎来一波的热潮。2015年我国旅游行业投资超1万亿元,国家旅游局预测,未来三年,我国旅游直接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这个数字还是非常令人震惊的。我们也统计过2017年会有近70家主题公园开业,其中非海洋类的主题公园项目占绝大多数。

  Q2:相比其它类别主题公园产品,海洋主题公园的行业壁垒有哪些?

  A2:海洋主题公园存在技术壁垒,动物规模种群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海洋主题公园的核心能力,或者说核心资产就是海洋动物。足够大的动物种群,良好的动物的保育和繁殖能力,这是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际上各种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现在动物的渠道越来越窄,资源越来越稀缺,而且国家对动物进口的许可把控得非常严格。

  我们在海洋动物这方面是有优势的,目前海昌的动物种群总数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在部分珍惜动物的保育和繁殖上可以排名世界第一;同时,动物维生系统的建设、动物的保育环境和后续的运营是海昌的另一核心能力,这对运营成本控制有着积极意义。我们所拥有动物资源和技术,未来的应用方向也是比较灵活的,比如可以发展管理输出业务等。

  点评:海洋动物的种群规模与保育能力构成细分行业最大的竞争壁垒。对于海昌海洋公园而言,其位居世界第二的海洋动物种群在资产负债表上被极度低估,由于折旧的会计处理2015年底的“生物资产”账面净值仅为1354万元。

  Q3:主题公园是重资产行业,似乎不太符合国内机构投资者的口味,但据我们了解公司的股东中不乏海内外知名长线基金和产业投资者,而在欧美上市的主题公园运营商通常享有较好的估值,即使收入增速和利润增速较低。对此您是怎么理解的?

  A3:中国的主题公园行业发展尚不成熟,这可能会影响部分投资人对行业的判断。此外,虽然是重资产行业,但是一个主题公园的生命周期可以长达数十年,长期来看还是具有不错的回报率。

  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一方面目前中国主题公园的游客数量仍在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人均消费相比海外成熟市场明显偏低,尤其在园内二次消费领域,因此盈利能力存在持续改善的空间。

  对于海昌而言,关键是要打造引领消费趋势的主题公园产品,并且适时“卡位”核心城市,从而占据先发优势。

  点评:中国的主题公园在客单价与成熟市场相去甚远,尤其是在二次消费领域。以海洋公园为例,2015年SeaWorld人均门票与园内消费收入折合人民币分别约为245、152元,而海昌海洋公园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11、20元,差距悬殊;而在入园人次方面,SeaWorld平均每个项目为204万人,而海昌海洋公园则为187万人(重庆、烟台、四维影院项目以外),较为接近。

  我们认为,客单价一方面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进步而自然增长,另一方面亦受到二消产品改善与游玩时间增加的驱动。最终,客单价将拉动单体公园的产出并优化其盈利能力。

  Q4:相比机械类、水公园而言,如何看待海洋公园这类产品?

  A4:个人认为海洋主题公园是主题公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首先,它的受众群体比较宽,老少皆宜,而一般游乐园的主要客群则集中在15岁到32岁;其二,海洋公园有科普、海洋知识传播的功能,尤其是我们的海洋公园都是国家海洋科普文化的示范基地,包含很多相关的产品和内容,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说,它可以说是一种刚需。

  另外,海洋公园后续运营、维护的资本开支远远小于机械游乐园。机械游乐园需要不断更新设备,所以它在安全防护、设备更新、损耗折旧以及能耗开支方面都比海洋公园大得多。

  点评:据SeaWorld披露,其重游旅客占比高达69%;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尤其是对拥有2-8岁小朋友的家庭来说,去临近社区的海洋公园已经发展成为像看电影一样的习惯,而对于国内来说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产品受众广与科普属性强仍然是其发展成为“刚需”的先决条件,也是海洋主题公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核心优势所在。

  2.公司发展战略

  2.1 围绕海洋根本,三条主线打造综合性旅游消费体验供应商

  Q1:能否简要为介绍一下公司的五年发展计划?

  A1:14年10月我们启动了战略规划的课题,15年8月基本定型,包括发展战略规划的提出、实施推进以及具体措施和意见。战略实际上就是三条主线:

  一是内涵式的增长,存量的8个项目如何持续保证双位数的收入及盈利增长,实际上就是应对需求端变化,不断丰富产品内涵和提升服务质量,我们为此每年安排7-9%的收入作为资本开支对存量项目进行升级改造;另外,不能再单纯依靠客流的增长,还要依靠客单的提升,客单收入的提升主要通过客群结构的优化。我们认为游客的需求是可以创造的,我们还专门做过针对二消产品的研发,例如用价格更高的鲨鱼形状桶装爆米花取代原有的普通包装爆米花,有效地刺激了游客的购买意愿。

  二是以上海、三亚为代表的新项目带来的外延式增长,两个旗舰项目的产品组合和体量都远远超越存量项目。

  三是轻资产创新业务带来的增长,这将成为在上海三亚项目建成之前,除了存量项目以外的新增长空间。

  第一块是管理输出业务,公司早在2012年就提出过,经试探之后发现这一块的需求特别大,公司为此也一直在积极组建专业团队,并且在公司治理和长效激励方面做了很多安排。该业务发展势头非常好,目前落地合约已达六个,预计将会对公司未来5-10年业绩形成有效的支撑。而且该业务市场空间较大,一方面针对传统景区进行改造(加入海洋元素),另一方面是为购物中心增添海洋相关体验业态,增强商场吸引力。

  第二块是儿童娱乐业态,这块我们已经成功研发了两类产品,一是海洋概念的嵌入式儿童娱乐项目,这种海洋与多媒体互动科技相结合的产品在市场上是相对稀缺的,今年我们还会在我们的存量项目继续做产品试点;另一个是移动巡展式的海洋嘉年华产品,去年我们在南宁和重庆做了试点,市场反馈及经济效益都不错。

  第三块就是文化IP,这块虽然短期内难以形成贡献,但一个强大的IP是未来利润驱动的重要因素,不仅对自身的主题公园产品很重要,而且未来可以形成IP授权。我们现在做的主要还是基于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自己研发4D电影,丰富自己的卡通形象,同时也积极寻求跨界合作,实现价值链的延伸。例如《美人鱼》电影的植入和后续IP衍生品的开发,同时也在和一些优质品牌公司洽谈合作开发动漫、手游等产品。

  点评:在专注海洋的前提下,海昌主要业务战略为三条主线,我们根据王总描述将海昌五年计划整理如下:

数据来源:由聚桐分析整理数据来源:由聚桐分析整理

  Q2:公司未来还是会专注“海洋”主题的发展吗?还是待时机成熟了,成为默林娱乐那样综合的主题公园运营商?

  A2:海洋是我们的核心能力,这点短期内不会放,但公司未来要打造的一定会更加综合型的产品,比如说上海项目也有游乐设备,因为上海夏天太热了,游客在园区步行的舒适感会很差,所以我们拟通过游乐设施把各个场馆串起来。我们现在的设计是以海洋为主,游客来主要还是为了看海洋动物表演,与海洋动物进行互动,但在业态上我们不会排斥其他有益于提升客户体验的元素。

  总结来说,短期内立足于“海洋”不变,做大做强并卡位潜力市场,中长期我们会依托品牌和运营能力,通过策略性的收购或者借势顶尖IP打造综合性的旅游消费体验。

  点评:我们认为默林娱乐的战略格局非常之高。依托项目规划与运营能力以及全球经营网络,默林娱乐通过外延式并购(比如:杜莎夫人蜡像馆)或者与顶尖IP(比如:乐高)排他性合作不断形成新增长点。

  短期来看,海昌深耕“海洋”领域做大做强是正确选择,而中长期来看海昌亦有成为“中国版”默林娱乐的潜力,相比国内竞争对手,海昌具备多业态运营经验以及资本市场运作能力。

  Q3:公司计划在上海建立总部是怎样的考虑?

  A3:我们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愿景,要做中国第一的海洋文化旅游休闲品牌,那就需要包括人才、资本、信息等方面的聚集和专注,尤其是人才,现在在大连招聘高端人才是比较困难的。为了抢夺人才制高点,我们的总部所在地就必须做出调整。

  结合上海项目的落地,我们会将上市公司国内总部迁到上海。先期会有一部分人过去,如产品研发部门,涉及上海项目的支持保障部门包括招标、采购、设计、工程都会先到上海,而财务、客服、动物饲养等后台部门则会留在大连,一段时期内公司会是一个双总部的概念。

  2.2 产品力+创新应对消费升级趋势,存量项目“旅游目的地”常规改造于2017年完成

  Q1:我们调研了大连及青岛项目,这几个成熟项目都是在当地有先进入者的情况之下,一步步从零做起做到当地市场最大的,您觉得最重要的因素是?

  A1:首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产品创新。青岛的水族馆是国民政府时期建的,是中国最早的水族馆,大连圣亚一期也是一个水族馆,而海昌是极地海洋世界,除了通常意义上的水族馆、海洋馆的鱼类展示外,还增加了海洋和极地动物的展示、表演和互动的内容,表演场是以往大部分海洋馆都不具备的,我们首先对产品进行了升级。

  另外,我们更注重游客的需求和体验感,力求在产品上与游客需求更加契合,我们非常关心游客的满意度,这对人文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总结来看,就是把消费升级的趋势挖掘出来,针对需求端的变化在科普、文化、教育、科技层面上持续做一些创新和提升,并且注重细节体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只有好的产品才能产生盈利,而好的盈利能力才能支撑企业持续的创新。

  点评:在企业经营的长跑之中,拥有产品力驱动的竞争力无疑更加踏实。

  Q2:消费升级对主题公园带来怎样的影响?海昌如何不断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

  A2:14年6月我们启动了一个客户端分析项目,发现人口结构性变化带来的趋势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80、90后占我们整个客群的79%,而且这个趋势在整个消费行业具备通性。美国是上世纪50、60年代出生的那批人口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我相信在中国就是80、90后。

  从长远判断这种变化对行业的发展是好事, 2009年之前的主题公园大多靠的是大客流、低票价,这对游客的体验度和景区的资源都是有破坏性的,但这也是行业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

  今后的方向应该是满足家庭、亲子、个性化的需求。过去收入的增加主要是入园人次的增加,而客单基本没有提升;过渡阶段则是人次、客单都在增长,但人次的增速开始下降;下一阶段旅游人次还会增长,但是增速会更慢,重点还是未来人均消费能力的提升,这是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

  所以我们要在产品和服务上面作调整,如果商品还只是毛绒玩具,餐饮既贵又不好吃,没有主题个性化的包装,那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我们的想法是对存量项目,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提升,增加互动、科技、表演、文化、儿童等元素的内容,打造成区域性的旅游目的地,而上海和三亚,从起点上就定位为全国性的旅游目的地。

  这个行业要求运营商的产品一定要跟着需求变化的趋势走,甚至要走到趋势前面去。去年我们对组织架构体系进行了重新编排,总部按照功能模块成立了四大管理中心;同时,我们这两年对存量项目会加大资本支出,之前是公园收入的7%,现在可能会提升至9%,方向是把存量场馆按照需求变化趋势进行改造,有效延长游客在场馆的逗留时间。

  Q3:旅游目的地如何理解?对于存量项目旅游目的地改造的时间节点是?

  A3:旅游目的地其实很好理解,我们存量项目之前是旅游观光型产品,一般单个馆面积在30000-50000平方,游客逗留时间最短40分钟,最长约3小时。现在向旅游目的地转型,内容上进一步丰富,同时在公园周边导入各类互补型的商业业态,具备了将游客停留时间延长到四个小时以上的条件。简言之,就是丰富产品业态,增加协同,让游客停留更长的时间。

  考虑营业周期的因素,因此都在淡季不影响经营的情况下实施改造,预计存量的八个项目在2015-2017年常规性的改造全部完成。

  点评:海昌已经看到消费需求的变化,并相应做了组织架构和资本支出的安排。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具备战略意义,不仅符合旅游行业消费升级的大方向,而且将实质性地改变客单价低的局面。

  2.3 文化IP建设至关重要,未来要对现有及潜在客户形成影响力

  Q1:您认为IP对于行业和公司有怎样的影响?

  A1:海洋公园需要IP来做提升,实际上一个强大的IP对任何持续性的经营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刚才举的爆米花的例子,景区内产品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强的,价格上涨之后仍然有人买正是因为有了IP。因此,IP的重要性可以从两方面看,一个是将企业IP根植在游客心中,另一层面就是通过授权实现IP的商业化。

  坦白说,IP目前还是我们一个相对的短板,之前我们的存量项目基本都是区域性项目,没有统一的品牌,所以2014年上市时没有谁会把海昌和海洋公园联系在一起,这两年做了不少品牌营销且初步形成一定的效果,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提炼和明星化包装的产品和服务,针对现有和潜在客户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现在开发的卡通形象、4D/5D电影、包括各类跨界合作,都是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再往后走,就是像迪士尼一样,一讲起几个代表性的形象就能联想到梦想、快乐等感受。

  至于IP授权,因为我们目前的创意能力和渠道推送能力还较弱,所以短期内方向上还是依靠合作,但真正让IP与IP授权对收入和利润产生形成贡献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放眼全世界主题公园目前也就只有迪士尼做到了。

  Q2:未来IP建设的主要方式是,收购或者合作?

  A2:我们探讨过很多种路径,比如在电影《美人鱼》中的植入,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但这里面有个问题,IP运营商都想把IP输出,而我们不能为了短期利益就成为这些IP的渠道或者“代工厂”,所以目前有两个可行的方向:一是和创意公司合作开发自主IP,同时也对我们现有的IP进行再孵化;二是和国际品牌公司合作,因为他们自己进入中国市场能力不足,也有意愿与中国公司合作。

  点评:对于IP的强大影响力,海昌有着深刻但却理性的认识,一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品牌影响力,二是不会为了短期利益牺牲自己的品牌成为海外IP的“代工厂”,仍然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中国第一海洋文化旅游休闲品牌”打造之路

  若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海昌海洋公园的信息,欢迎点击下列文章标题:

  1、海昌海洋产品力优势调研:如何持续构筑独特竞争壁垒?(2016-5-3)

  2、【海昌海洋公园调研S1】次新主题公园迈入快速增长期,轻资产业务及上海项目值得期待(2016-3-28)

扫码关注聚桐分析扫码关注聚桐分析

责任编辑:黄建华 SF178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