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资银行股领跌 逾3000亿港元巨额集资成主因

  ⊙记者 时娜 ○见习编辑 蔡臻欣

  内地6月份CPI增速创3年新高,加上美国就业形势恶化,港股昨日泥沙俱下,在中资银行股的带领下,恒指和国企指数昨日分别下跌1.7%和2%。

  在双重利空的夹击下,港股昨日低开低走,恒指收报22347点,跌幅1.7%,失守十日均线;国企指数收报12497点,跌幅2%。蓝筹股及国企股全线尽墨,中资银行股成为下跌火车头,恒生H股金融行业指数收盘暴跌2.15%,为表现最差的分类指数。

  截至收盘,在港上市的8只银行股全线收跌,其中招商银行表现最差,跌幅近3%,中行、工行、建行的跌幅在2.2%至2.7%之间,农业银行也下跌了2%,8大行合计贡献国企指111点的跌幅。而由于银行类A股的跌幅普遍低于1.5%,恒生AH溢价指数收盘大涨1.76%。

  分析人士指出,内地6月份CPI增速达6.4%及美国上月失业率不跌反升至9.2%,成为港股泥沙俱下的新借口,但中资金融股正在进行的合计逾3000亿港元的巨额集资,才是短期内持续困扰港股的主要因素。

  上周新加坡主权投资基金淡马锡的减持,引发了市场对中资银行股外资大股东减持套现的担忧。其中农业银行去年上市时引入的战略投资者共持有133.4亿股,本周五将全部解禁,届时农行将面临市值超过500亿的潜在抛压;禁售期将于本周届满的还有中国太保,其外资大股东美国私募基金凯雷持有的市值220亿港元的股份,已传出邀请高盛及摩根士丹利代为试盘询价;此外,建行的股东美国银行也传出有意在8月解禁后减持持有的一半股权,涉资达840亿港元。

  除了大股东减持,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等因为监管要求需要再融资,同时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计划在港IPO上市,都给了市场中资银行股供应将大幅增加、市场资金将被分流的预期。分析人士指出,这些因素短期内将持续困扰中资银行H股,港股也将因此难拾升势。

  尽管不看好港股短期走势,但大多分析人士对港股下半年的走势依然乐观。他们认为,企业中期财报季即将展开,加上内地紧缩政策有望随着通胀见顶逐步放缓,这些都有利于资金重新回流香港。而据资金流向追踪机构EPFR资料显示,资金已经开始回流新兴市场,上周环球新兴市场及亚洲(日本除外)股票基金,分别获7.45亿及6.34亿美元的资金净流入。

【 进入股吧 】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