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麟读报:高盛难道来自四川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9日 11:50  新浪财经

  港股新闻:

  1  荣智健范鸿龄齐下台 常振明掌中信泰富

  “炒燶”外汇事件而遭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搜查的中信泰富(267),高层人事变动终于“揭盅”,荣智健黯然下台,请辞主席职务;与荣智健共事二十年的范鸿龄亦共同进退,辞任董事总经理一职,昨天起生效;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及总经理常振明接任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新管理层上任后,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会否改变,已成为市场的关注点。

  中信泰富去年十月爆出惊天大亏损,因“炒燶”澳元Accumulator录得账面亏损一百五十五亿元事件后,一直表明未有考虑辞职的荣智健,最终因事件而决定离开创立近二十年的中信泰富。荣智健在辞职函内表示;“就商罪科在上周五发出的搜查令,要求该公司及其董事提供数据,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这个现实,其相信退位让贤对公司最为有利。”

  同参与创立中信泰富,与荣智健并肩作战的范鸿龄亦跟随请辞。范鸿龄在其辞职函内说:“能与荣智健合作超过二十年深感荣幸,并对荣智健给予其机会参与创立中信泰富铭感于心。因此深信在荣智健请辞的同时,亦是其辞任董事总经理的适当时间,并应于同日生效。”

  子女去向成市场焦点

  中信泰富在公布高层人事变动前召开董事会,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接任中信泰富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职务的常振明、荣智健和范鸿龄昨天现身中信泰富总部中信大厦。

  中信泰富二名高层引退后,市场关注常振明入主后,董事会成员会否进一步改组,中信集团早前已空降二名人士出任非执行董事职务。虽然荣智健已退下来,但其现为中信泰富执行董事的儿子荣明杰,以及被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质疑是否要为事件负责的荣智健女儿荣明方,二人的去向也受到市场关注。荣智健现持有中信泰富近百分之十一点五股权,其所持股份未来去向亦是市场另一关注点。

  常振明自二○○六年八月起成为中信泰富的非执行董事,现亦为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及总经理、中信银行(998)副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常振明在二○○四年至二○○六年出任建行(939)行长,其后重返中信集团。常振明接任主席及董事总经理将不会收取薪金。

  中信集团发出声明表示,常振明出任中信泰富主席及董事总经理,表明集团对其未来发展的高度重视。中信集团将充分利用中信泰富作为其非金融业务运作平台的优势,充分发挥中信集团统一配置资源的优势,提供中信泰富的经营效益,提升其投资价值。

  关注未来发展方针

  中信泰富近年在荣智健领导下重点发展特钢业务。新管理层上任后,业务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会否改变相信亦是市场的关注点。金利丰证券研究部董事黄德几表示,管理层出现变动已属市场预期内,亦反映管理层在“炒燶”外汇事件上的缺失,并对事件付出沉重代价。未来市场焦点将放在中信泰富业务发展方向,新任管理层须给予市场清晰的发展方向,才可消除投资者对该股的忧虑。

  泓福资产管理研究部主管邓声兴表示,管理层变动后,令事件明朗化,但市场仍存在隐忧,观望商罪科的调查结果。中信泰富在管理层变动后,估计下一步考虑注资,以提升投资者对该股的信心。

  中信泰富去年十月爆出因“炒燶”外汇录得巨额亏损,并要母公司“打救”,提供一笔十五亿美元备用信贷,并把大部分外汇期权合约转让予母公司。事件令中信泰富的内部管治备受广泛批评,证监会更介入调查,十七名董事接受证监调查,包括荣智健和范鸿龄,目前仍待证监会公布调查结果。

  股份今复牌

  “炒燶”外汇事件余波未了,上周五更突遭商罪科高调搜查,带走过去二年涉及外汇合约,以及所发出公布,调查是否涉及公司董事作出虚假陈述和串谋欺诈,有关事件仍未落幕,调查结果相信亦是市场另一焦点。中信泰富股份今早复牌。

  评论:的确令人感到唏嘘,百年基业基本毁于一旦。上百年的中国人传统的保守经营策略,居然在一夜之间就被国外投资银行的新式武器打败,里面的原因就留给香港警方去调查。事件也突显了中央政府这次处理得当,没有留给国外传媒一个“护犊子”的印象。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很大的益处。

  2  平保下半年转蚀 全年少赚99%

  中国平安保险(02318)去年就手持欧洲富通集团4.81%股份投资减值拨备227.9亿元(人民币,下同),导致全年纯利由前年的187亿元锐降至2.68亿元,跌幅达98.6%,逊于市场平均预测,且是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下滑。

  而去年下半年则由盈转亏,蚀92.2亿元,但第四季的亏损额由第三季的78.8亿元收窄至13.4亿元。市场预期,由于富通的投资接近全数减值及股市回稳,平保今年盈利可望回升至146亿元。

  赚2.68亿富通减值228亿

  平保股价昨跌4.4%,收报48.65港元;今年以来累计升30%。

  而最为投资者关注的寿险业务内涵价值(即手头保单及资产净值)为696.43亿元,仅跌5.1%,优于市场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增长18.8%至85.41亿元。

  去年的毛承保保费及保单费收入增长20%至980.1亿元,旗下寿险和财险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4%和10.9%。不过,投资方面录得74亿元亏损,期内包括富通股票在内的可供出售权益投资减值拨备258.55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负1.7%。

  富通股票减值拖累平安寿险由盈转亏,全年蚀29.6亿元。平安财险盈利减少60%至8.3亿元,除了投资收益减少,还受雪灾、地震赔款增加影响,综合成本率由97.6%升至102%。

  内地8保险集团须自查风险

  平保积极改善投资组合,截至去年底的投资资产4,646.65亿元,其中定息收益投资比重由50.9%增至80.7%;股票及基金的投资占比则由24.3%下降至7.8%。

  平安银行盈利下跌6%至14.44亿元;净利息收入上升9.7%至38.14亿元,净利差则由2.81%降至2.66%。不良贷款比率0.54%,拨备覆盖率153.7%。平安证券盈利下滑63%至5.5亿元。

  平保表示,业务基础仍然稳固,集团偿付能力在300%以上,平安寿险的偿付能力超过180%。

  另外,中国保监会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中国财险(02328)母公司、中国人寿(02628)母公司、中保集团、平保等8家保险集团开展风险自查,中保监将通过出台相应的监管制度予以防范风险。

  评论:平保的风险不仅仅在国外,在内地同样非常进取,而内地金融和投资的风险还没有显现出来,估计好戏还在后头。

  3 沪粤5市 准推跨境人民币结算 港作配合势拔头筹 特首今响应

  国务院昨确定,上海市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个城市,将作为与香港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试点。港府昨晚表示欢迎,并指香港已作好技术准备,以成为内地以外,第一个配合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地区。

  传港府短期与人行签约

  知情人士透露,港府短期内将与人民银行(中国的中央银行)签约,正式开展香港与上海和广东省4个城市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消息人士又指,国务院昨天的公布,强调“统一规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活动,意指上海可进行的业务活动,广东省4个城市亦同步进行,即内地一共5个城市(见图),不会出现地区上的差异。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常务会议除了确定首批试点城市外,也要求有关部门,要尽快发布有关管理办法,统一规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活动,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国务院昨天的公布十分简单,连香港的字眼也没有提及,只表示:“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4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这标志着人民币结算,由此前仅限于边贸领域,开始向一般国际贸易拓展。”港府昨晚连忙向中央了解详情,特首曾荫权今晨将作出更具体的响应。

  中方消息解释,昨天的公布,是去年12月国务院有关决定的延续,因此不必再重提香港,只需拍板;究竟哪些内地城市先成为试点,与香港进行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国务院去年的决定是:“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消息指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安排,稍后才公布。

  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

  消息指次涉及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名单,将同时包括内地及外资的企业,根据初步建议办法,香港的银行在推行贸易结算业务后,经香港金管局再与内地结算银行进行清算,中国银行(03988)上海分行会负责珠三角地区结算工作,交通银行(03328)将会负责长三角的结算银行。

  不过,在结算行安排上,据了解目前仍处理较混乱状况,由于工商银行(01398)及建设银行(00939)均表示,有意从事人民币贸易结算工作;招商银行(03968)亦表明有意加入争夺市场,最终未知是否产生变化。

  交行及中行的人民币算户口,都是设在上海,这亦是配合人行上海分行所作出的安排。消息指出,因为本港并非人民币本土市场,故在港涉及人民币为单位的贸易结算,经金管局汇集后,最终将在上海的结算行进行结算,再转交由上海人行汇集并会作出监察。由于香港目前只有500多亿元人民币,这对于发展具规模人民币贸易结算,已作出了限制。因此,特区政府亦希望能加大香港人民币存款基础,包括让企业可以在港结汇等。

  评论:这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步,希望香港能把握好机会。

  4 美证监3招限沽空 挽市场信心 引入竞价测试停板机制 最快秋季实行

  在国会议员及金融机构压力下,美国证监会(SEC)终于推出约束沽空行为的3大建议,包括恢复限价沽空条例(uptick rule)、加入竞价测试机制(bid test)及引入停板机制(circuit break)。

  限价沽空即是限制投资者只能在股价上升时进行沽空,证监会建议,将该项限制扩大至所有股票买卖。以往限价沽空条例仅对纽约交易所挂牌股份设限制。此外,证监会亦建议,引入等同限价沽空条例“加强版”的竞价测试机制,只准投资者在最高竞价价位沽空。

  重推限价沽空 扩至所有股票

  此外,证监会还考虑加入停板机制,方案包括:当个别股价下跌10%时,停板机制会自动启用竞价测试机制;又或者竞价测试机制将于当天全日执行。另一个方案是,当股价下跌至某个百分比时,该股份将全日禁止沽空。

  证监内部会先对采用上述那几种机制及方案进行表决,然后让公众有60天时间发表意见,之后给予业界3个月时间“测试期”试验新例,按此速度推算,新条例最快也要到今年秋季才能正式生效。

  自从去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触发银行及金融机构股价疯狂下泻,便有金融机构高层、投资者、以至国会议员,将金融机构股价大泻归咎于猛烈沽空行为。沿用70年的限价沽空条例,在07年7月被废除,仅3个月后,股市从历史高位滑落,目前道指较07年10月高峰下滑45%,标普500指数跌幅更达48%。

  金融股大泻 沽空成代罪羔羊

  以国会议员为首的谴责声音,排山倒海地批评证监会监管不力,碍于沉重政治压力,纵使证监内部经济师及多位经济学者均指出,股票价格根本与限价沽空条例被废除无关,但证监强调重新引入限价沽空条例,纯粹为恢复投资者信心而设。

  证监会主席夏皮罗(Mary Schapiro)坦言,这项议题的支持及反对声音同样强大,因此证监会作出审慎研究,并以投资者最大利益为依归。去年9月证监会宣布暂时禁止沽空行为,前证监会主席考克斯(Christopher Cox)声言,对当时屈服于政治压力作出草率决定感到遗憾。

  评论:事实上,这个措施一提出来,市场的反应不大,可能是讲得太多太久的缘故。沽空制度不是股市大跌的原因,当然还有所谓按市价入帐的会计准则,现在大家不去清源,反而在枝节问题上大张旗鼓,实在令人遗憾。

  5 中行上周增持中银 涉1.8亿

  【明报专讯】中国银行(3988)上周二宣告会增持旗下中银香港(2388)后,当真“坐言起行”,上周五斥资近1.8亿元,在市场购入1942万股子行的股份,平均购入价为9.233元,与昨日天市价相比,账面损失近280万元。

  平均购入价9.233元

  内地第三大银行中国银行,为中银香港的单一最大股东,今次增持之后,持股比例由65.87%增加至66.06%。中行增持当天,中银香港的股价升近4%,成交显着增加,昨日则跟随大市跌近2%,收市报9.09元。

  中行“两母子”上月各自公布了业绩之后,母行忽然于上月31日宣布,会在未来12个月内持续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子行的股份,以加强与子行的战略合作与业务联动,显示该行对子行的前景有信心。惟该行无意进行私有化 ,也不会影响子行的上市地位,意味其持股量不会多于75%,换言之,理论上增持空间约有10%。

  事实上,上月底中行和中银香港公布业绩后,市场对其评价及股价走势荣辱互见。中银香港去年因为投资作巨额撇帐 ,令盈利大幅倒退78%,多年来首次不派末期息;尽管已为雷曼迷债作逾7亿元拨备后,但与其销售迷债的金额相比,拨备比率不高,今年仍有大额拨备的风险,因此前景不被看好。相反,中行美国证券投资亏损程度,已较为明朗,加上外资策略股东减持的阴霾全数消除,估值又偏低,市场普遍看涨。自公布业绩至公布增持的期间,中行股价上升了8%,中银香港则跌4%。

  评论:无论如何增持都是给人信心的。

  6 高盛评汇丰 唱淡变频唱好

  出任汇丰控股(00005)供股计划包销商的高盛,不足一个月内两度发表看好汇丰的报告,继早前将汇丰投资评级调升至“中性”之后,高盛认为经过去几个月市况转变,更改其预期汇丰今年“见红”的预测,相信银行今年可录得15.46亿美元盈利,并将股份的目标价大幅调升34%,由原来41元调升至55元。

  高盛表明对于在现水位持有汇丰感到安心,相信潜在回报率约11%,倾向低位增持,而非高位套现,投资评级为“中性”。

  最新目标价升34%至55元

  于今年1月,高盛成为首间预测汇丰2009年“见红”的证券商,在全行认为汇丰今年会劲蚀112亿元,但今日则认为经过三个多月转变,转軚估今年有盈利;并将股份的目标价大幅调升34%,由原来41元调升至55元;不过,维持“中性”投资评级。

  在3月24日发表的报告中,高盛仍预期汇丰今年净亏损13.24亿美元,现时估计可赚15.46亿美元,在短短两周将汇丰的盈利预测上调近30亿元,由原来估计每股亏损0.08美元调整至每股盈利0.1美元,主要是考虑到汇丰近期多项策略上的转变。

  转变包括美国汇丰融资(HI)结束大部分消费贷款分行、售法国CCF部分业务,聚焦于亚洲和新兴巿场、致力发展成中国主要外资银行,并在竞争减弱下,发挥其大中华业务优势。汇丰正逐步回复旧有成功模式,使其在经济反弹时,可享有竞争优势。

  估汇融情况将好转

  撇除极度悲观的假设,高盛相信汇融的情况将会好转,将其重组资本成本预测由141亿美元调低至94亿元,以汇丰逐步淡出消费市场业务,估计时间需时6至7年。若一旦不良资产周期转势,以及HI完成业务收缩,使其股本回报率回复不计HI前的水平,汇丰股价将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估计汇丰2010及2011年盈利为35.59亿美元及107.51亿美元。

  评论:高盛的作风并没有因其受到重创而改变,中国铝业H股当初被高盛玩得不亦乐乎。今天的则是汇丰,可以在短期内数度变脸,不是为了利益?你说呢。高盛难道不是源于美国而是源于我国四川?

  7  李兆基收包销汇控佣金4100万

  恒地(012)发言人指出,由于汇控(005)供股反应佳,作为分包销商的恒地主席李兆基【图】未能获配股份,惟已经按协议取得百分之一点七五佣金。

  本报以“四叔”李兆基承诺分包销三亿美元计算,所得的佣金为四千一百万港元。业界相信,在汇控世纪供股事件中,与“四叔”同样作为分包销商的长实(001)主席李嘉诚、新世界发展(017)主席郑裕彤及华置(127)主席刘銮雄同样不获配股份。

  数据显示,汇控供股比重达百分之九十六点六,高盛、摩通及英国汇丰按每股五十一元八角三仙认购尚余百分之三点四股份。

  继早前调高投资评级后,高盛昨天再调高汇控目标价三成四,由四十一元调高至五十五元,预计二○○九年每股盈利升至七角五仙,惟汇控昨天跟随大市回吐,收市跌穿五十元关口,报四十八元三角五仙,挫百分之五点五。

  汇控新股今天上板,同时兼任汇控供股包销商的高盛,却大幅调高其目标价,投资评级则维持“中性”。高盛指出,对集团潜在有百分之十一的回报率感安心,故倾向于低位增持汇控。

  高盛表示,经过详细评估直至二○一五年美国汇融的融资成本及欧洲业务不良贷款状况后,决定把集团二○○九年每股盈利及每股账面值的预测调高至七角五仙,惟把二○一○及一一年的每股盈利下调百分之十四点五及百分之九点五,分别为一元五角九仙及四元七角八仙。

  高盛认为,对股价现水平持有汇控感满意,而投资策略将是低位吸纳,而非高位沽售;随着集团决定结束HI大部分业务及出售法国部分业务,加上集中拓展亚洲及新兴市场业务,集团正重返昔日的发展方向。该行相信,汇融问题将得到控制,因此把汇融资金需要预测,由一百四十一亿美元,减少至九十四亿美元;若不良贷款周期转好时,汇控的股本回报预料可回复至收购汇融前水平,股价将有明显上升空间。

  另外,由于汇控新股今天上板,市场人士预计,在股份流动量增加及与供股价已有一定差距下,汇控股价短期预料有沽压。不过,京华山一研究部主管邓以旭表示,汇控集资后已改善基本因素,现价估值低,基金可能于新股沽售中收集,第二季股价有机会见六十元。

  评论:亚洲股神终于令人信服一回。

  8  中远洋赚21.3亿派10.7仙

  (星岛日报报道)中远太平洋(1199)去年缺乏前年出售创兴银行(1111)股权及中集认沽期权之特殊盈利(一点四六亿美元),去年纯利因而大跌三成六,至二点七四亿美元,即二十一亿三千万港元,与市场预期相符,每股盈利十二点二四美仙,派末期息十点七港仙(即一点三八二美仙)。

  副主席徐敏杰在业绩公告中预期,今年会是经营困难的一年。全球经济衰退正拖累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持续下降,首两个月中国主要港口吞吐量下降一成半,对中远太平洋核心业务已造成较大的冲击,预期码头及租箱行业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在业绩公布前,中远太平洋股价辗转下跌,收报七元九角,跌二角八仙。

  按业务划分盈利,集装箱码头业务税后盈利一点二八亿美元,与前年相若。集装箱码头吞吐量达四千五百八十八万标准箱,上升一成八。码头投资收入(主要来自股息共二千二百五十万美元上升百分之二点八)。其中,盐田集装箱码头维持派息一千八百六十六万美元,天津五洲集装箱码头派息二百二十六万美元,增五成三,而大连港集装箱股份派息一百三十八万美元,增两成半。

  来自集装箱租赁、管理及销售业务的溢利为一点四一亿美元,增加近两成。盈利上升主要受惠于去年七月出售十一万八千个标准箱与澳洲联邦银行之全资附属公司CBA 投资,交易作价二点五亿美元,获利三百九十二万美元。去年底集装箱总箱队达一百六十二万标箱,增百分之六点六,其中管理箱及售后租回箱分别为七十五万箱及十一万八千标准箱。

  占四成九之中国远洋物流溢利贡献达二千五百万美元,升两成七。年内家电物流及化工物流操作量分别上升三成六及一成一。

  货柜制造盈利大跌四成二至三千九百万美元,主要由于中集集团之干货集装箱箱厂于第四季度开始停产及存货跌价拨备以致利润下降。

  去年资产净值为二十六点四六亿美元,跌百分之四点六,主要由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投资重估储备减少所致

  评论:航运业对经济周期很敏感,多参考其管理层对经济的预测吧,比我们盲目相信一些数字为好。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