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解放港股存在五大逻辑谬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5:56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解放港股存在五大逻辑谬误

  证券时报记者卢荣

  “炒港股去,将高盛和美林赶出香港!”这句在私募基金圈里流传甚广的“豪言壮语”,给通过非正式渠道进军港股的行为赋予了“神圣的色彩”。

  内地机构信奉资金为王

  按照他们的逻辑,随着“港股直通车”和QDII政策的实施,内地将有数以亿计的资金涌入香港,届时内地资金和香港本地资金将取代欧美资金成为港股市场的主力,掌握港股市场的主导权。

  这部分投资机构人士认为,就像买卖A股一样,只要有钱,便能控制股票的话语权,便能让这个股票根据自己事先画好的曲线图运转。过去“坐庄式”买股,现在推高工商银行中国石化的做法已经让他们屡试屡爽。所以他们到了港股市场,首先就是寻找盘子较小的中资股,再利用一些题材进行炒作。而这种A股市场的惯用手段也让其到了港股市场初试牛刀便大获全胜。

  “小试牛刀、大获全胜”的喜悦,让他们的自信心更加高涨。于是在巴菲特减持中石油之后,狂笑“股神”傻,细数其少赚了多少钱。因为他们凭借资金让中石油不仅没有应“减”下跌,反而大涨53%。于是群情激昂,提出把欧美资金赶出香港,解放香港资本市场,让香港人民重新掌握港股“话语权”。

  内地资金真的能“解放港股”、拿下港股市场的主导权吗?很明显,这些人依然延续着内地单边市的思维,信奉原则仍然是资金为王,认为只要有钱,就能继续推高股市,便能将外资出售的

股票悉数买下,并且最终拿下“港股市场”的主导权。

  “解放港股”五大逻辑错误

  “解放港股”的逻辑谬误之一是认不清港股市场的主力军。香港作为一个资金的“自由港”,与内地封闭的资本市场不同,每天接纳的是全球资金的自由流动,在全球资金的系统里面,内地资金所占份额少得可怜。

  逻辑谬误之二,资金的本质属性是“逐利”,内地个人投资者的入港资金规模到底有多大,关键取决于港股市场的赚钱效应。如果资金发现A股市场的赚钱效应更大,那么内地资金凭什么要“舍近求远”,内地资金的入港规模就要大打折扣。

  逻辑谬误之三,香港市场是一个多边市,与内地的单边市不一样,港股既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依靠资金为王、单纯做多的做法在港股市场行不通。

  逻辑谬误之四,港股市场是一个衍生产品极其丰富的市场,衍生产品的多样化和杠杆效应让市场的复杂性和难度明显加大。但目前港股直通车和QDII的政策完全禁止融资融券、买空卖空和新股申购,这使得境内个人投资者无法利用资金杠杆获得更高收益率,也无法通过买空卖空来对冲投资风险,甚至无法参与投资风险相对较低的一级市场,这使得在香港获得高收益的难度大大增加。

  逻辑谬误之五是目前掌握港股市场话语权的机构都是外资大行,国内机构毫无话语权,因此主导权就更加无从谈起。

  “资金换班”只是个噱头?

  德邦证券研究所所长陈东博士认为,市场上流传的“资金换班”概念只是投资机构炒作的一个噱头。他认为,资金的本质属性是逐利,在普通老百姓都知道的巨大历史机遇面前,国际资金怎么可能会主动撤离港股市场,让内地资金换班?他认为,国际资金借此换班噱头,是想让市场注意力放到内地资金对港股市场的巨大拉动作用,以增加港股直通车和QDII政策对港股市场的预期效应,为他们“拉高出货”提供一个很好的掩护,因为国际资金才是中资股的大股东。

  陈东表示,中石油、中国铝业等中资概念股没有受到欧美资金减持大跌反而大涨,只能说明在个别股票或者个别板块出现了资金换班的情况,但这不能代表整个港股市场。

  “香港市场的水很深,内地资金进入香港千万不能大意轻敌。”申银万国(香港)副董事长陆文清对记者反复强调。香港市场是一个国际化市场,市场资金结构更为开放和多元化,主导香港市场的国际资金对港股的估值理念和方法不同于国内,这对于对香港市场较为陌生的境内投资者来说,投资的挑战性很高。因此在乐观看到港股市场的历史机遇面前,更加不能忘记其中的风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