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A+H的联动效应日益显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2日 10:3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武汉新兰德余凯

  周四,市场延续了近期“二八现象”的格局,龙头指标股再度集体发力,引领沪指成功突破5900点整数关口。盘中,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国联通中国远洋等中字头公司大放异彩,成为市场做多的主要推动力;而与之相对应的是,非主流品种则成为了投资者纷纷抛售的对象,盘中涨跌个股家数达到了1∶2.7就可见一斑。与此同时,近期港股市场上,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H股也出现持续飙升的态势。在沪指6000点大关前,A+H股的联动效应愈发明显。

  H股密集回归A股市场

  从年初上市的中国人寿,到国庆长假前夕重返A股市场的中国建设银行,再到创下A股有史以来最大融资额的中国神华,2007年的A股市场迎来了一轮“H股回归热”。而在最近的两个月里,伴随着A股市场迭创新高,H股回归的速度则是有增无减。建设银行于9月11日启动路演,9月25日就挂牌上市,从8月27日正式递交上市申请至挂牌不足一个月,创下回归速度纪录。中海油服和中国神华的回归速度之快也出人意料,9月19日中国神华开始招股,10月9日挂牌交易。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中石油A股首发申请于9月24日审核通过。据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显示,中石油此次A股首发将不超过40亿股,市场预期中石油此次发行A股募集资金额将超过500亿元。

  面对这一轮史无前例的H股集中回归热潮,其对A股市场的影响极为深远。一方面,H股回归将极大地改善上市公司的盈利结构。在高估值的市场背景下,投资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外延式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而这种机会除了资产重组、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存量方式外,更多地通过优质企业发行上市这种增量方式来实现。根据数据显示,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神华按照2007年半年报计算的净利润合计高达1624亿元,相当于目前A股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成左右。另一方面,伴随着A股市场的长期牛市,中国股市对于蓝筹大盘股的承受能力正在迅速增强。事实上,在市场资金极其充裕的背景下,投资者更关注的是这些蓝筹股回归带来的投资机会,而不是它们对市场构成的压力,近期中国远洋、中国神华、建设银行等H股回归后的表现有目共睹。

  港股直投及QDII创造联动条件

  国家外汇管理局8月20日宣布,在天津滨海新区进行试点,允许境内居民以自有外汇或人民币购汇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初期首选香港证券市场。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中行的“港股直通车”业务已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旦银监会的批文下达,开户受理等业务随即启动。另外,包括上海、北京等地的分行也正在为与天津同步受理开户做着最后的冲刺。

  此外,随着拥有巨额储蓄的内地居民投资意识逐渐觉醒,随着内地资本市场开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内地投资者开始将目光投向香港市场。目前QDII政策正在逐步推进,9月份,首只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球精选已经发售完毕,募集资金300亿元,其港股配置比例上限高达40%。紧随其后的华夏全球精选基金也已经在9月底开始发售,其境外证券投资额度近200亿元,预计港股配置比例在30%左右。此外,银行、保险和券商的QDII 业务也在稳步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A+H股的联动可谓是水到渠成,并呈现进一步强化的特征。

  关注A+H的联动效应

  相对A股而言,港股市场具有明显的估值优势。根据数据资料显示,香港主板市场平均市盈率为17.77倍。而内地A股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了60倍。不仅如此,港股股价和估值较A股存在明显优势,更加直接地表现于在两地市场同时上市的A+H股份之上。目前共有45只A+H股份,其H/A比价算术平均值仅逾0.5。且所有A+H股份的H股股价均全面低于对应A股价格。

  但另一方面,目前港股和A股无论从上市公司的构成,还是从投资者的结构来看,两者之间仍存在很大区别,因此很难用统一的市盈率等客观标准来衡量两者的估值水平。尤其需要提醒的是,作为本土强势市场,A股市场中带有H股的品种大多数属于蓝筹大盘股,H股品种的大涨并不会削减相应A股的上行趋势,反而会进一步刺激相关A股的大幅走强,这一点,从近期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的A+H股联动效应就可见一斑。因此,对于那些A+H股溢价程度较大,并且业绩增长较为明确的相关A股品种可以加大关注力度,如中国石化、广深铁路等。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