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赴港上市 中银香港是否会私有化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3日 15:4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证券时报记者 晓恬 近日,关于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前将私有化工银亚洲(资讯 行情 论坛)(0349)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不过相关人士已经出面否认。那么,中国银行上市在即,其在香港的子公司中银香港(资讯 行情 论坛)(2388)将何去何从?这也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5月11日,当记者就中国银行上市是否会将中银香港放在上市的整体资产中,以及会不会私有化中银香港等问题向中国银行咨询时,该行新闻发言人文晓铃小姐表示,这一问题涉及中国银行的安排,无法替母公司作答。而业界专家则一致认为,中国银行没有必要私有化中银香港,中行在港上市也不会对中银香港的盈利造成影响。 中银香港变动不会太大 农银证券研究部副主管郭信麟认为,私有化主要动力关键在于上市子公司价值是否被市场低估得比较厉害。“所以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中国银行没有私有化的必要,特别是中银香港。因为作为蓝筹股来讲,其股价被市场低估的可能性小。” 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苏伟文博士也认为,两者是不同的机构,在香港的生意性质也有所不同。他预期,中国银行上市后,中银香港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动。他指出,母公司上市对子公司进行私有化并非必行的途径,还有通过整合、合并等方式。一家公司的上市地位是值钱的,有个“壳”在那里,这个壳自有其价值。具体到中银香港,如果它被私有化,就必须交出银行牌照,“而这个牌照也是很值钱的。” 新鸿基金融集团策略师彭伟新也表示,中国银行到港上市,不会影响中银香港的盈利能力,仍然看好中银香港的股价。日前,BNP百富勤也发表研究报告称,由于未来中银香港将继续将焦点放于资产及负债管理,改善股东价值等方面,以及由于本地经济持续复苏,就业环境改善,中银香港预期06年首季新增不良贷款有限等因素,因此维持中银香港“买入”评级,并将目标价定为18.7港元。 “中银香港的股价表现良好,这对中行上市也是一个利好。”一位投行人士表示。 对于中国银行上市将对中银香港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猜测,郭信麟表示,担心它的恒指成分股地位受到影响,因为与建设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一样,中国银行加入恒指成份股被业界认为是迟早的事情。当然,中国银行加入恒指成份股,并不意味着中银香港一定会出局。“现在蓝筹股里有汇控(资讯 行情 论坛)(0005)和恒生(0011),长实(0001)和和黄(0013)的例子。”例如,恒生银行(资讯 行情 论坛)是汇丰集团主要成员之一,汇丰银行持有恒生62.14%的股权;而长江实业(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则持有和记黄埔(资讯 行情 论坛)49.97%的股权。 “但是这些都是香港传统蓝筹,中国银行恐怕没有这个优待。” 郭信麟说。 可能延续汇丰恒生模式 近日,工银亚洲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朱琦在否认该行将被私有化时表示,母公司工商银行在上市一段时间后,仍将维持工银亚洲在本港的上市地位,“而工行也没有打算将工银亚洲私有化。”除对工行作出巨大盈利贡献外,朱琦表示,工银亚洲能为工行引入更有效的管治方式,加强工行整体的管治水平,所以双方的优势能够互补。 同样的说法也适用于中银香港。业内人士认为,中银香港为香港注册的上市公司,主要着重于本地业务发展,而母行的主要业务于内地,即使来港上市,所发行股份也是H股,与中银香港的上市股份有别,不存在利益或业务冲突。“这是两家不同的机构”苏伟文说。 至于中行上市将会把中银香港放进上市的整体资产中的传言,苏伟文认为,这是肯定的,因为上市保荐人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中银香港去年为中行贡献逾半的盈利,估计今年仍然达到三分之一。 业界人士指出,按香港人熟悉程度计,相对于建行、工行和农行,中行肯定排第一,因为中行自1949年以来,一直担当中国对外银行的角色,在港、澳地区十分活跃。另外,作为香港三大发钞行之一的中银香港也起了帮助港人了解中行的作用。最新统计显示,中银香港在香港的住宅按揭占有率排名第三,为10.4%,仅次于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 中银香港副董事长兼总裁和广北也在公开场合一再强调,两家银家分工清晰,不会构成竞争,反而会有更多的合作空间,相信两家银行仍会受到投资者欢迎。他在该行2005年业绩发布会时曾指出,该行未来定位是“区域性全功能的金融服务集团”,“来将把业务扩展至人寿保险、财富管理以及股票经纪业务”。 而此前中银香港斥资购入了母公司旗下的中银人寿,也被认为是中行整合“上市资产盘子”的措施之一,“两行在策略上已经清晰划分。” 和广北称。 不过,苏伟文认为,中行上市后,与中银香港在香港市场上的关系大多会是长实及和黄、汇控及恒生的模式。香港是个互相竞争的自由市场,不像国内有那么多协调的余地,纯粹从盈利出发的因素更多些,中行和中银香港也可能存在业务重叠。“像汇丰银行和恒生银行,重叠的业务不少,两者是独立运作的,其竞争就可以用你死我活来形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