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港股研究 > 正文
 

发行商奇招迭出 港权证市场面临变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1日 07:54 中国证券报

  记者 黄立锋 深圳报道

  进入11月份之后,香港衍生权证市场忽然有了很多“奇怪”的事情。先是法国巴黎银行宣布对旗下部分指数权证实行无差价买卖,继而比利时联合银行又在各大报章以整版篇幅公开承诺,旗下17只衍生权证将实行定额发行,也就是初次发行之后不再增发。几乎就在同一时刻,高盛在宣布重返权证市场的同时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说香港的权证市场有些不太
健康。

  如果把这些变化和此前香港市场上权证投资者的几大投诉热点——流通量提供者操纵买卖价格、发行商大肆增发压低权证价格等联系起来,再想一想两个监管机构——港交所和香港证监会正在紧锣密鼓进行的权证市场检讨工作,这些动作无疑昭示:香港权证市场正处在变化的前夜。

  法国巴黎银行:无差价买卖

  11月1日,法国巴黎银行忽然宣布,就旗下两只指数权证,恒指法巴认购证9640和恒指法巴认沽证9159实行无差价买卖,也就是投资者在同一时点向发行商,或指定流通量提供者买入和沽出时不存在任何差价。

  此前,市场规则允许买卖价差存在,而市场上发行商在提供买卖盘时一般也存在,有时高达10个最小价格变动单位的价差。

  法国巴黎银行这一措施推出后立马就有了反应。9640权证10月31日市场成交量为415万份,到了11月1日就暴涨至23.1493亿份,11月2日也维持在14.1769亿份。9159权证10月31日成交量为3.5684亿份,11月1日涨至14.4981亿份,11月2日继续涨至17.0393亿份。由于这两只权证交易大增,11月2日权证成交额占到整个港股大市成交30%,创下这一比例的新高。

  对于法国巴黎银行的这一做法,有市场人士表示,香港散户投资者炒卖指数、蓝筹和中资股权证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导致发行商大肆发行该类权证,如果发行商提出买卖无差价报价,那么对投资者自然有吸引力。

  但法国巴黎银行的这一做法并不为同行所认可,其他发行商大都认为这一做法过分进取,成本太高,表示无意跟进。法国巴黎银行零售衍生工具部董事蔡宏宇也承认,新招推出虽然导致两只权证成交大增,但发行商承担的成本和风险也相对提高了不少。

  比利时联合银行:定额发行

  翻开11月2日起各大报章,香港的权证投资者都有些惊讶。惊讶的不是因为比利时联合银行在各大报章都做了整版广告,而在于广告的内容:比联“定额发行认股证”是标准认股证,独特之处在于即使全数售罄,也不会再发行。广告同时列明了17只定额发行的认股证,正股涵盖恒指、汇丰、长江实业(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电信(资讯 行情 论坛)、中石油(资讯 行情 论坛)等,热门的指数类、蓝筹类和中资股类权证无不包含在内。

  在投资者此前对权证发行商的投诉之中,最热门的赫然就是发行商无限增发压低权证市场价格。那么比利时联合银行此举是意在表明反对无限制增发吗?不是,比利时联合银行金融产品董事黄惠恩明确表示,比利时联合银行作为发行商就市场规则修订提供意见时,仍坚持不应限制增发,以避免扭曲市场供求;此次“定额发行”,目的在于为不同投资者提供不同选择,其他权证的增发机制仍会继续运转。进一步,黄惠恩表示,17只定额权证不过测试市场而已,非定额发行仍会是将来的主流。

  比利时联合银行要测试的是什么?或许广告下端的一句话就是答案:投资者要留意,当发行商售罄已发行的股数,认股证价格有更高机会受市场需求而振荡。言下之意,定额发行的认股证价格可能会更贴近市场需求。

  比利时联合银行这一举措严格来说不算新招,早在一个月之前,法国巴黎银行就已经宣布,短时期内该公司旗下权证发行之后将不会再增发。然而,这一举措依然是应者寥寥,瑞银和高盛等纷纷表示无意跟进。

  高盛:香港权证市场有问题

  在将“一哥”法兴的权证前掌门人、素有“窝轮天后”之称的李颂慈收归旗下后,高盛终于在11月3日宣布重返香港权证市场,表示将在未来的6个星期内,每周发行8到10只权证,力争年底发行80只权证。然而,这一天更吸引眼球的是高盛同时发表的一份香港权证市场研究报告。

  报告显示,香港权证市场交投活跃,交易金额及交易宗数均大幅度超越德国和意大利两大主要权证市场,稳居世界第一。今年1到9月,香港权证交易金额为6138亿港元,比排名第二和第三的意大利和德国分别高出77%和89%。与此同时,香港市场权证交易宗数9个月共有856万宗,比德国和意大利的653和313万宗都高出不少。

  然而,首次以高盛证券执行董事及亚洲地区证券化衍生产品主管身份亮相的李颂慈指出,以每宗买卖所涉及的平均投资金额计算,香港每宗买卖金额为7.2万港元,相当于正股每宗交易金额14.5万港元的48.9%,远远超出了20%的健康水平。李颂慈的逻辑是,权证是高杠杆投资工具,以平均杠杆水平5倍计,平均每宗买卖权证金额应该维持在平均每宗买卖正股金额的20%,现在达到了50%左右,显示杠杆比率过高。

  与此同时,高盛的研究报告指出,超过50%散户,习惯买卖年期少于3个月的权证,面对的波幅和风险过高。

  市场今非昔比

  发行商的这些动作意味着什么?一位分析人士指出,意味着香港权证市场即将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发行商就是因为感知到这些变化才会主动尝试和改变一些既往的做法。

  该人士指出,自今年8月以来,香港权证发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上正股、行使价、到期日、波幅等关键条款相同的权证比比皆是,发行商人为吸引投资者,只好采取一些新的措施。另一方面,他指出,自8月以来,投资者对权证市场的投诉非常多,这些投诉并非空穴来风,现在两大监管机构正在检讨,估计不久就会出台具体措施;现在虽然不能预期具体措施是什么,但显然会有变化,发行商提前对可能变化进行测试也是一种应变之策。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