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网

  作者:李姬韧

  本篇分析过去十年,上市寿险企业内含价值增长情况,增长拆分,历史质量(差异情况)。对于集团公司,数据为寿险分部数据。

  一、复权内含价值、有效业务价值、新业务价值年化增速

  综合分析

  1.总体分析:

  以十年历史看,经历几年寒冬、几轮牛熊,保险行业上市公司依然有14%+的增速,优秀公司新业务价值有20%+的复合增速。其中较好的年景中,优秀公司可以达到20%甚至25%以上的增长。

  2011-13年是保险寒冬,各家新业务价值增速都非常低甚至负增长。具体保费收入分析详见下篇。除了2011-13年以外,太平平安太保三家的新业务价值,基本都是20%以上的增速。

  加回融资分红后可以看到,内含价值增速受股市投资收益影响很大,各家波动节奏和A股牛熊周期一致性很高。

  内含价值变动分析:营运和总偏差,各家历年差异不大,仅太平多年保持较高正偏差。

  2.公司分析:

  1)太平

  太平各项指标增速第一。虽然有早年规模较小的因素,但是最近三年规模较大后,太平依然保持很高的增速(33%),2011-2015一直是增速第一。2016年和17年上半年因为投资亏损,内含价值增速影响较大,但新业务价值增速依然保持前列。且根据历史数据,长期看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相差非常小,相信太平投资方面会实现均值回归。

  太平营运偏差和总偏差都多年保持较高正值,且内含价值假设一直非常保守,很多年为投资收益率终值4.5%,风险贴现率11.5%。

  市场担心的太平分红问题,在2015年,太平人寿已经开始向集团分红,占内含价值比例的2.5%,高于新华和国寿过去5年的比例。

  2)新华

  新华在2010年未上市时,新业务价值就达到了50亿。之后多年一直低谷,直到2015年才超越,15-16两年有所增长。新业务价值和有效业务价值占内含价值的比例也一直很低,导致内含价值增长动力不足。

  3)平安与太保

  两家增速也都很优秀,这里数值不高,部分受到08年投资亏损严重的影响,尤其是平安。2010年起,平安内含价值复权增速22%,太保19%;近三年平安25%,太保26%。在如此大的体量下还能增速越来越高,说明了强大的销售和管理能力。

  平安的有效业务价值和新业务价值占内含价值比例,在大部分年份保持最高,使得其内含价值自然增长动力最强。近年太保逐渐追赶达到第二。

  平安和太保近五年分红比例(分红/内含价值)一直最高;2011年后融资较少,比例不超过当年内含价值5%。

  在营运和总偏差方面表现稳健,并没有出现一些观点说的“常年假设非常保守、大量正偏差”的情况。

  4)国寿

  体量最大,各项增速垫底。新业务价值占内含价值比例为行业最低,有效业务价值比例也在近年降低到倒数第二,增长动力非常有限。

  好消息是自2006年IPO后再没有融资过。但2010年以后,分红比例持续下降,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经升高到300%,对于这样的体量和增速,实在没有必要,资本浪费严重。

  数据说明(如无特殊说明,适用于本文全文):

  时间范围:除新华外,均为2007-2016(期末至期末);新华为2010-2016(2011年完成IPO),起点均为股市投资亏损的年份,较为公平。

  没有调整内含价值假设,直接取财报数据。其中2016年的假设,风险贴现率国寿为10%,新华为11.5%,其他11%。

  太平数据已折算为RMB。

  2015年取偿二代后重述的数据,以更好的了解2016年的增速(国寿和太保没有对2015做偿二代重述)。

  二、规模对比

  内含价值(十亿元):

  新业务价值(十亿元):

  三、内含价值历年增长情况

  内含价值历年数据(未加回分红融资)

  内含价值以2011年为基准(未加回分红融资)

  太平2016年达到4.7倍。为了保持图表可读性,调整了坐标范围。

  内含价值历年增长率(未加回分红融资)

  融资对内含价值增速影响:国寿期内无融资;新华2011年IPO,之后无融资;平安和太保寿险在2008年有大笔投资亏损和集团注资;太平寿险在2009和2013年有集团注资。详细历年融资分红数据见本文最后。

  太平在2013-15年,把持有至到期的资产拿出来价值重估,影响了内含价值增速。不确定这种重估是否合理,各年影响额为-32,43,34亿。

  内含价值增长率(加回分红融资)

  加回分红融资后,各家增速对比情况变动不大。

  可以看到,内含价值的增速变动受股市投资影响较大,各家波动节奏非常一致。

  四、有效业务价值历年情况

  有效业务价值因为不受投资和融资分红影响,能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公司增长情况。

  历年有效业务价值,以2011年为基准:

  有效业务价值历年增长率

  五、新业务价值

  历年新业务价值

  历年新业务价值,以2011年为基准:

  新业务价值历年增长率

  国寿和太保未对2015年数据做偿二代重述,因此和其他家表现差异较大。

  2011-13年是保险寒冬,各家新业务价值增速都非常低甚至负增长。除了那几年以外,太平平安太保三家增长率基本都是20%+。具体保费收入分析详见下篇。

  六、占比数据

  历年有效业务价值占比

  平安有效业务价值占比大部分年份保持最高,使得其内含价值自然增长动力最强。近年太保逐渐跟上。太平、国寿、新华三家近年有较大下降。

  新业务价值/年初内含价值

  新业务价值占比越高,新业务对内含价值增长的推动力就越强,新业务的高速增长,对公司的意义更大。

  新华自IPO以后,有效业务价值、新业务价值占内含价值的比例一直很低,影响了内含价值增速。部分因为假设较为保守,一直是11.5%的贴现率。

  国寿新业务价值占比一直最低,增速也基本垫底。

  七、内含价值差异分析

  营运差异/年初内含价值

  除太平外,各家历年营运偏差差别不大。新华多次出现较高的负偏差。

  太平2013年后没有公布单独的营运偏差,因此不再列出。从之前年份数据看,除了2007年外,其他年份偏差基本都为正且较高。2007年猜测是股市大涨、基金收益率提高,导致固定收益的保单退保率提高。(当年保费收入增加50%,退保额增加200%)

  总偏差/年初内含价值(包括营运、投资、假设调整和其他)

  太平过去很多年一直很优秀。假设也比较保守,在08-11年,投资收益率终值假设一直是4.5%,风险贴现率11.5%,这是比大部分公司都保守的多的假设。不像某些公司,趁着寿险规模小的时候,乱给内含价值注水。

  平安之前多年,无论营运差异还是总体差异都并没有很高,只是略微领先其他几家,直到今年上半年出现了高额的正偏差,能否持续待进一步观察。

  八、融资分红

  融资/年初内含价值

  国寿IPO融资/年初内含价值为24%。之后无融资。

  新华IPO后无融资。

  平安和太保在2008年大亏时融资后,都只有一次较大额的融资。

  太平在2009和2013年有两次较大的融资。

  分红/年初内含价值

  近五年,平安和太保分红比例最高,新华分红比例一直很低。

  太平寿险2015年度首次分红(2016年支付),分红/内含价值为2.5%,超过了新华和国寿过去5年的分红力度,说明太平寿险在分红能力上没有问题,已经从投入期逐步转入收获期,未来可以期待更高额的分红,以及上市公司总体的分红提高。

  不过因为寿险分部向集团分红,意愿应该比上市公司向股民分红更高,尤其新华这样没有独占大股东的,所以这里数值可能会受到影响。

责任编辑:马婕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